西部铁军:铿锵跨越书春秋

来源 :企业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o3954957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攀西大裂谷,中国西南地区一个神奇的地方,这里不但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更培育着可歌可泣的人文精粹。那盛开在大裂谷中的攀枝花城,婀娜多姿地展现着时代变迁中曾经的沧海桑田和当今的炫异争奇。
  中国十九冶,在攀西大裂谷中脱颖而出、蝉蜕龙变、铿锵跨越,成为了当今建筑行业中气宇轩昂、叱咤风云的一支劲旅,成为饮誉大江南北的“西部铁军”。
  奔腾不息的金沙江,既目睹与见证着中国十九冶曾经跨越50载春秋的磅礴气势,更呐喊与助威着中国十九冶南征北战的创新发展。
  ★ 险阻艰难铸丰碑 ★
  新中国的时代列车在一日千里中行进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国际环境的恶劣形势敲响了中国“备战备荒为人民”的警钟。基于时不我待的战略考虑,“三线建设”被摆上了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攀西大裂谷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党中央及国务院特别关注的对象。1964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一再指示要把攀枝花工业基地建起来,强调:“建不起来,我睡不好觉。”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党中央先后两次对开发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的神圣使命落到了一群为国奉献的建设者们肩上。
  进军大裂谷
  位于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结合部的攀西大裂谷,是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成矿地质带,享有“攀西聚宝盆”之称。就在这片峰峦叠嶂、人迹罕至的蛮荒之地,一群华夏儿女以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气魄,谱写出了一曲振兴中国钢铁工业的英雄赞歌。
  足音激荡大裂谷,荡气回肠永难忘。1964年9月1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攀枝花为中心的基本建设筹建小组,初步议定攀枝花钢铁工业基地第一期工程规模。同年11月2日,冶金部在北京召开三线建设工作会议,决定由武汉一冶兵分两路入川,其中一路由经理林维率领,负责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1966年4月9日,冶金部党委决定组建中国十九冶。同年6月1日,在彩旗簇拥中,中国十九冶隆重成立,公司统辖勘察、设计、施工、生产等十多个二级单位。中国十九冶一跃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冶金建设兵团。
  攀钢一期工程在开山放炮的硝烟弥漫中拉开了建设大幕。
  攀枝花东望大凉山,西抵横断山,北靠大雪山,南临云贵高原,是一个既不通铁路也不通水路、附近没有大城市可依托、自身无任何经济基础的一穷二白的地方,境内因为没有正式的公路,运输主要靠马帮和肩挑背扛。开发建设攀枝花,一切必须从零开始。队伍进场初期,吃住都成困难,只能“三块石头支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天当被盖地当床”;就连用水也常常是一盆水早晨洗脸、中午擦汗、晚上洗脚,最后这盆水还要拿去浇菜地、和水泥建房屋。所有设备、管道都靠人工搬运到现场,有一个施工队一天就抬断了200多根扁担。为了加快建设,确保一号高炉在1970年7月1日建成出铁水,十九冶职工喊出了“不想爹不想妈,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着攀枝花,不出铁水不回家”的豪言壮语。他们顶着“文革”的各种压力,力排千难万险,最终如愿以偿地用自己的青春与心血向党的“七一”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
  就在高炉建成投产、红彤彤的铁水映红了攀钢、映红了所有职工脸庞之时,另一项重大的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着,一场举世闻名的中国第一大爆破将在攀西大裂谷炸响。
  对朱家包包铁矿最高峰狮子山实施大爆破,整个工程从设计、施工到起爆,历时6个月,包括中国十九冶在内的36个单位参加了这项任务。大爆破首次采用“分层秒差起爆”,炸药用量10 162吨,爆破当量相当于4.2级自然地震。如此大爆破在当时国内尚属首次,难度和风险极大。大爆破方案最终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确定。
  1971年5月21日上午10点59分,随着司爆员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大爆破划破长空,惊天动地,现场四周几公里内产生了强烈的震感。远在北京的朱德委员长闻讯后高兴地说:这一炮放得好!
  攀钢一号高炉是新中国成立后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采用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国内研究实验成果及不少先进设备的现代化高炉,是中国十九冶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用青春、热血、汗水和智慧浇铸而成的历史丰碑。从此,“艰苦创业”精神融入了中国十九冶,成为企业勇往直前的动力源泉,成为“西部铁军”文化品牌的重要支撑。
  “微雕”铸丰碑
  “微中藏世界,石上谱华章”。攀钢是建立在面积仅有2.5平方公里的弄弄坪之上的,它的吨钢面积不到一平方米,是世界上占地面积最小的钢铁企业,因而人们赋予它一个美称叫“象牙微雕”钢城。而中国十九冶则是这精美微雕的缔造者。他们用巧夺天工般的精湛技艺圆满完成了攀钢一期工程建设。然而,当硝烟未散,战火又起,列入国家“七五”重点建设之一的攀钢二期工程建设重任又责无旁贷地落到了中国十九冶肩上。二期工程不仅规模和容量比一期工程大得多,并且很多项目技术要求必须达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际先进水平,更具挑战性的是全部项目必须井然有序地安装进原有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象牙微雕”上再进行“微雕”,真是“噫吁嚱,危乎高哉”!
  然而,时任中国十九冶经理的赵喜子毫不犹豫地立下了军令状:战必成,保证1989年6月攀钢四号高炉投产!
  言必信,行必果,面对攀钢四号高炉多数设计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严峻考验,十九冶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重达132吨、由10个部件组成、安装空间狭小、安装要求很高的炉顶无料钟设备,通常安装好要用40天,中国十九冶只用了17天,创下了国内最短工期纪录;
  ——安装130吨热电锅炉,一般需要9~11个月,中国十九冶只用了7个月;
  ——高炉计算机调试,中国十九冶比计划提前64天完成……
  一台台设备各就各位,一项项纪录不断被刷新。1989年6月的最后一天,当“日出江花红胜火”之时,攀钢四号高炉铁水奔涌而出,十九冶人用不可撼动的事实兑现了自己庄严的承诺。   攀钢二期工程全面建成投产,使其一跃成为国内名列前茅的大型钢铁企业,它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一大创举,是中国十九冶人为国奉献的一大奇迹。攀西大裂谷镌刻下十九冶人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任凭风吹雨打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华丽转身谱新篇 ★
  “十九冶是金沙江中的一条龙。龙头、龙身、龙尾——攀钢、重钢、武钢、马钢、宝钢,都有我们的足迹。”国务院国资委原党委委员、十九冶原经理张长富如是说。
  的确,中国十九冶是一条蛟龙,所到之处翻江倒海,为社会和企业发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即使在长达8年“找米下锅”的艰难岁月里,中国十九冶果敢走出大裂谷,“二次创业”,“出山入海”,攻城略地,形成了以攀枝花为大本营、沿长江一线重要城市布点的市场格局,为公司以后实施“一江八点”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出山入海——骁勇善战留英名
  1989年入夏,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十九冶人的心。攀钢四号高炉建成后,二期工程建设投资回落,中国十九冶建设任务严重不足,职工大面积窝工,企业面临“找米下锅”的困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中国十九冶就没有攀钢,但是,攀钢却解决不了十九冶数万职工的吃饭问题。昔日的蛟龙一旦身陷浅滩,就只能偃旗息鼓等海潮。
  寻找新的生存之道势在必行,中国十九冶制订出“走出攀西,出山入海,开拓大市场,争取大发展”的战略新计划。东方晨曦微露,十九冶人重新看到了发展的新希望。
  从1990年开始,十九冶人走出攀西,沿长江流域的西南、华中、华东以及华南等地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角逐。
  他们上昆钢、下武钢、进宝钢,赢得了各方好评。在昆钢,时任云南省副省长的牛绍尧指示,云南省今后重点工程的施工,都应该来昆钢50孔焦炉看一看(因为十九冶人在那里留下了闪光的足迹)。在武钢,获得了武钢技改部副部长、三炼钢工程常务副指挥长吴晓东的动情夸奖:中国十九冶在武钢三炼钢所干的56项工程,“是十九冶职工用心血、智慧和汗水熔铸成的56座丰碑,不仅成功地耸立在三炼钢建设工地上,更耸立在12万武钢人的心坎上”。他们与宝冶公司共同承建的宝钢三期1580工程一举摘得了国家“鲁班奖”。他们在深圳发展初期率先建成的深圳第一高楼——环宇大厦,一时间名声大噪;他们还先后承建了深圳多条高速公路、多个立交桥和工厂小区,在华南建筑市场收获不俗。
  创业艰难百战多,心血何惜洒征途。中国十九冶南征北战、二次创业,先后开辟了重庆、昆明、广州、深圳、宁波、武汉、南京、上海等市场,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拓展了空间。
  北上东进——文韬武略展宏图
  攀西大裂谷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起人们向上向好的愿望与意志,但同时也容易滋生人的“山沟”意识,从而影响人的抉择和行为。中国十九冶尽管在过去数年间左冲右突,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负重前行、入不敷出的经营收入还是难以维系数万职工的生存需要,十九冶人需要在新的经纬中找到更有利于自己成长壮大的空间。2003年8月,中国十九冶新的掌门人田野总经理上任,这艘几近搁浅的巨轮在重新抉择中开始了新的起航。“三次创业”军号吹响。
  成都——四川“天府之国”的中心、省会大城市,那里不但聚集了丰富的人财物资源,更有利于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2004年初,中国十九冶作出了“重心北移”“在成都形成经营指挥中心”的战略决策。同年6月,中国十九冶在都江堰投资的年生产能力达2万吨的钢构厂开工建设,继而十九冶成都总部大厦破土动工。至此,公司“北上东进”战略正式拉开了进军大幕。
  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要步履坚定有力,目标就会越来越近。2005年,中国十九冶在郫县积极筹建生产和生活基地,7月16日,公司与郫县政府签订了4.5亿元项目合作协议书,推动着郫县政务中心BT项目、成都高新西区十九冶工业园和研发基地相继开工,公司“北上”计划实施提速。
  2007年5月12日,公司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北上东进”战略投资规划,会议确定了“北上东进三步走”思路:第一步购地454亩,投资5.6亿元,在2007年前分别建成都江堰钢构厂、青白江钢构厂、郫县工业园一期等;第二步购地182亩,投资7 275万元,在2008年前建成郫县工业园二期、青白江设备租赁站等;第三步购地654亩,投资7.7亿元,在2010年建成成都攀枝花大厦、南京分公司工业园、重庆分公司办公区等。“三步走”步步为营,步到功成。
  “北上东进,三次创业”是中国十九冶生存的出路、转型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形成了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市场核心”,不仅提升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并且增强了企业综合实力。对中国十九冶来说,“北上东进”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正事、好事,是为员工谋福利的实事。
  跨出国门——踏石留印传口碑
  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国内外市场,这是中国十九冶“两条腿”走路的重要举措。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十九冶就参与了中国政府援建索马里的贝布公路建设;进入80年代,公司在自身“八年抗战、找米下锅”的艰难岁月里,远赴中东承担约旦王国南方水泥厂生活区、塔菲拉技校建设;进入90年代,公司受宝钢梅山冶金公司之托,承担了意大利南方钢铁厂连铸车间设备拆除工程;紧接着又承担了昆钢购买卢森堡阿尔贝特公司埃斯·贝尔瓦厂C高炉拆迁工程,赢得了所在地新闻媒体“中国人,了不起”的啧啧称赞。
  进入21世纪,中国十九冶加快了“走出去”步伐。2005年,中国十九冶承担了由中巴两国政府合作的项目——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地面工程;2006年,中国十九冶承担了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项目的矿区及部分矿浆管道施工。他们所到之处,都践行着“西部铁军,祖国放心”的诺言——既保证工程质量放心,也保证人身安全放心。有了这种放心,祖国就安心,家乡父老就安心!
  50年来,中国十九冶先后在约旦、意大利、德国、英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家和地区承担了冶金、矿山、市政等一系列工程,他们将家乡那富有诗情画意般的名字“攀枝花”传遍了东西方,将建设者的名字镌刻在了所在地的建设史册上,这不仅仅是他们在工程上的一次次大奉献,更是中西方文化的一次次大交流、大融合。   ★西部铁军饮盛誉 ★
  作为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三线建设的排头兵,中国十九冶在建设“微雕钢城”的搏杀中,不辞劳苦,战天斗地,追求一流,创造了号称世界奇迹的“微雕钢城”攀枝花钢铁钒钛基地,“铁军”风采随处可见,“西部铁军”由此诞生。在以后的征战中,中国十九冶更是将这种风采发扬光大,真正让“西部铁军”实至名归、步步生辉、所向披靡。中国十九冶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田野说:“‘西部铁军’这个品牌我们是用50年打造出来的。”他坦言,中国十九冶做得最成功的,一个是走好了“北上东进”这步棋;另一个就是打造了“西部铁军”品牌。“西部铁军”品牌在构建过程中实行了“双核”驱动,即文化与品牌建设协同发展,实现内部品牌环境和外部营销无缝对接,使之发展成为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整体,从而构建起企业完整和谐的生态系统,以此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共进。实践证明,拥有“西部铁军”文化品牌,就意味着拥有艰苦奋斗、敢于拼搏、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不屈不挠意志和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敢夺第一”精神。这种意志与精神永远需要,不仅技术落后的年代需要,并且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和现代化建设实现以后都需要。正所谓青山永在,精神长存。
  厚积铁军文化
  任何文化都有一个自发与自觉的过程,自发与生俱来,自觉来自升华与“宣贯”。“西部铁军”文化正是沿着这样一个轨迹而厚积薄发的。
  从2004年起,中国十九冶就着手组织专门力量对企业的文化积淀进行挖掘与梳理,在深化的基础上正式组织实施了对“西部铁军”文化的培育建设工作。
  一是挖掘与提炼文化内涵,形成了以“努力成为国内国际最优秀建筑承包商”为愿景、以“勇担脊梁重任,彰显央企风范”为使命、以“传承铁军魂,永开英雄花”为宗旨、以“诚实守信,同进共赢”为核心、以“追求卓越、注重创新、担当社会责任”为主导的“西部铁军”核心价值体系。
  二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制订企业文化规划、推进CIS系统建设、开展“西部铁军”核心价值理念“宣贯”、与中央企业党建政研会会刊企业文明杂志联合开展“西部铁军杯:国庆60周年科学发展强企富国有奖知识大赛”等,为社会和员工认同支持“西部铁军”文化及品牌、助推企业走出困境、转向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是制订、调整与实施新的战略发展目标。受“西部铁军”核心价值体系牵引,公司通过制订“一五”规划、“二五”规划、追赶式发展计划、“三五”规划,动态调整了企业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目标落实,成功实现了从亏损到赢利、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型管理的华丽转身。
  四是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公司通过科学规划、重点突破、内培外引、整体推进,构筑起了企业人才高地。目前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占在册人数48.9%,与2004年相比增加了近一倍,为“西部铁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彰显铁军品牌
  ——内聚人心,以人为本的和谐劳动关系不断密切与融洽。实现员工价值,就是实现“西部铁军”品牌价值;提升员工素质,就是提升“西部铁军”品牌含金量。这是中国十九冶坚持人本观并一以贯之的最朴实写照。中国十九冶近年来制定实施了以“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为主线、以“企业文化创新”为纽带的创新战略,绘制了“创新用人机制、激活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本、培育核心人才,创建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百战百胜的‘西部铁军’队伍”人才战略蓝图,打造起了坚强的“西部铁军”脊梁。2007年,中国十九冶荣获“全国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2008年,公司又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全国首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外塑形象,工程优质率和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十九冶确定了“大营销、大项目、大突破”战略,坚持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优质服务,以“今天的现场就是明天的市场”及“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思想去争取客户和接受客户检验,用真诚、热情和吃苦耐劳去赢取业主的信任,努力与客户建立良好的长期合作、同进共赢关系。公司建造的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为亚洲首条百米长轨生产线——攀钢万能轧机工程;承建的高炉利用系数一年内连续三次刷新世界纪录的武钢3 200立方米七号高炉工程;获得多个国内第一的邯钢2 000立方米高炉推移工程;饮誉国外的巴基斯坦杜达铅锌矿建设工程、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钴工程等,使“西部铁军”知名度与诚信度与日俱增。50年来,中国十九冶承建了大小工程近15 000个,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荣誉的工程超过了200个。
  ——尽职履责,企业与环境和企业与社会发展联系不断密切。“责任与使命”一直是十九冶的生命,并伴随它的行进步伐持续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早在三线建设期间,中国中国十九冶用最小的占地面积建成了具有先进水平的攀钢大型钢铁基地,“微雕钢城”是十九冶人早期为国家奉献的一大绿色工程。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中国十九冶更是把“责任重于泰山”奉为座右铭,着力做到“有责不推,遇难必担”。震惊世界的2008年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西部铁军”第一时间冲锋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第一时间主动向受灾地区捐献爱心;而就在这一年,中国十九冶自己却连续遭遇了雪灾、攀枝花“8·30”大地震,再加上汶川“5·12”大地震,致使整个公司经济损失超过2亿元。然而,灾难面前不躲闪、不退缩、挺上去,中国十九冶用巨大的付出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和尊重。在灾后重建市场上,中国十九冶先后中标并承揽了德阳二重、东汽静子大件、东汽铸钢、东汽铸铁、都江堰彭青公路、成渝高速崇义立交桥等工程,其中,东汽工程成为中央和省市政府关注的焦点,时任总理温家宝亲临现场指导检查工作,给予中国十九冶员工极大的鼓舞。四川省时任副省长陈文华在现场动情地赞扬十九冶:“灾区人民不会忘记你们!”中国十九冶参与救灾的相关二级单位受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表彰,被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
  如果说中国十九冶“北上东进”解决的是“方向”问题,那么,“西部铁军”文化品牌解决的就是“力量”问题。拥有了这种非凡的力量,他们就能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即便身处逆境,也能和衷共济,“一天也不耽误、一天也不懈怠”地去化精神为物质、化腐朽为神奇。   ★ 六位一体奔卓越 ★
  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2016年初职代会通过的中国十九冶“四五”规划在猴年的早春二月跃马起步。3月9日,集团公司成立了中国十九冶管廊、海绵城市、美丽乡村和智慧城市技术研究与推进领导小组及专业工作组,集思广益,谋定而后动,标志着新兴产业这匹“黑马”将从中国十九冶冲向广阔的市场。这是中国十九冶经营触角从城市转向乡村、从地面转向地下、从硬施工转向软施工的一大创新举动。
  转型升级靠创新,“西部铁军”铁流滚滚依赖创新,思维方式的转变,发展战略的调整,无不贯穿着“创新”这条主线,“创新”一直成为田野及中国十九冶集团领导班子特别关注、着力狠抓的问题。田野曾说:“无中生有,我们称之为创造;有中生新,我们才认为是创新。所谓自主创新,就是要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和科技成果,要有自主知识产权,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强。’”从2004年起,中国十九冶全面实施了战略管理创新、组织机构创新、营销管理创新、施工生产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管理信息系统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等“十大”创新,用创新激活产、学、研、金融、信息化和文化“六位一体”的内生动力,毫不手软地坚决拆除各自为政的藩篱,使之真正形成“六位一体”彼此拱卫、协同作战、共奔卓越的有机整体,殚精竭虑地推进中国十九冶做大做强做优。这些年来,得益于坚定不移地创新,得益于“六位一体”的紧密结合,中国十九冶硬实力和软实力建设发生了重大变化:
  ——产销模式推陈出新,市场开发实现新突破。中国十九冶努力探索和创新商业模式,强化与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的互助合作,以PPP模式为切入点,分别与哈尔滨市双城区、沈阳市铁西新城、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遵义市红花岗区等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大合作、大项目”打下了坚实基础。市场开发在天府新区、城市综合管廊、PPP项目、北方市场和海外市场实现了“五个突破”,并且亮点纷呈。
  ——项目管理强化流程,工程履约实现新攀升。中国十九冶以全面深入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为抓手,全面贯彻《关于进一步规范工程项目管理,强调依法经营“十个必须”的通知》等一系列管理办法,严控市场行为“高压线”,通过业务管理流程“表单”化,加强责任落实,加大考核力度,推进了业务管理各层面有序开展和科学运行,确保了重点工程履约能力不断攀升,受到了各个业主的充分肯定。
  ——强化执行重在管控,开源节流实现新水平。强化内控检查,着力执行纠偏,集团公司开展了建司以来最大的内控大检查,强力纠正各类问题,坚决堵塞各种漏洞,促进了基础管理迈上新台阶。企业“两金”通过“双控”,物资采购通过“统采”,低效无效资产通过处置与盘活,公司资产使用率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降本增效形势喜人。
  ——激励举措趋利避害,科技成果实现新飞跃。集团公司出台的《深化薪酬制度改革的意见》举措,将昔日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单元权重不科学、全员考核走过场的弊端“一锅端”,恰如其分的激励让能者尽其才、勇者更争先、庸者自奋蹄。随着集团公司新OA信息化系统改造升级运行,管理流程表单化、各类审批信息化成为新的工作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科技创新层出不穷。包括荣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等奖的“大型冶炼高炉技改建造综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等在内的一批科技成果应运而生,仅2015年,中国十九冶实现专利受理156项,获得新授权专利109项;2016年前两个月,中国十九冶就又新获授权专利20项。中国十九冶被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发展广开路径,队伍素质实现新提升。集团公司狠抓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完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开展与主业密切相关的课题研究;加强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发挥其“复制”和“辐射”功能。集团公司人才素质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升。青工曾正超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夺得焊接冠军,员工王晨宇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大能手”大洋洲技能大型竞技中两次夺冠,集团公司派出的选手亮相第十二届全国工程建设系统职业技能竞赛和新西兰举办的技能挑战赛,出手不凡,成绩斐然,为“西部铁军”争了光、扬了名。
  ——作风建设突出“严”与“实”,党风廉政实现新面貌。集团公司将“三严三实”主题教育与整治“庸懒散浮拖”专题活动结合起来,着力解决精神不振、担当不力、不在状态等突出问题,消除“知”与“行”在认识上的错位与行为上的偏差。田野大力倡导全公司管理者要在“谋在新处”“抓在要处”“干在实处”上有所思有所行有所果,其有板有眼的指点和掷地有声的强调,使“严”与“实”细化在思路上、落实在步骤中、转化在成效上,极大地转变了作风、推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随着公司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进一步到位、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分工和任务分工进一步落实、“西部铁军”文化品牌进一步优化与提升,风清气正的氛围正在全公司形成,软实力折射出的光芒正如日中天。2015年7月,中共攀枝花市委授予中国十九冶党委“优秀基层党组织”称号。近年来中国十九冶先后获得了“中国文化管理示范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全国示范单位”“中央企业先进集体”等殊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策马奔腾的中国十九冶,近5年来经济实力与发展质量显著跃升,成为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三五”期间,中国十九冶共实现营业收入462.48亿元,其中,2015年完成105.7亿元,“三五”比“二五”末增长了70.5%,年均增长11.25%;近5年实现利润总额8.86亿元,年均增长12.37%;在岗员工年收入“二五”末期是3.6万元,2015年达到8.1万元,年均增长17.6%;“三五”期间公司固定资产投资4.326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由“二五”末的-8亿元到2015年增加为+3.28亿元,主要发展指标增速均超过了同期全国GDP增长速度。企业由过去过度依赖冶金市场的局面如今得到明显改善,所涉足的公路、房建、市政和PPP新兴业务市场、海外市场业务及收益增速明显加快,市场转型已渐入佳境。
  回眸顿感脚有劲,抬头方知路更遥。面对任重道远的中国十九冶“四五”规划,集团公司“一最(争做最具国际竞争力的建筑企业,成为中国中冶新战略定位的主力军)、双跨(在‘四五’发展规划期间跨入中国中冶施工企业第一方阵,跨入四川省综合企业三十强)、三变(努力做到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工程承包商,从工程承包商转变为项目承包运营服务商,从项目承包运营服务商转变为项目投资承包运营服务商)、四高(努力实现高端市场、高端科研项目、高端装备和高端人才)”的宏伟战略正托起金灿灿的愿景,乘着创新的动车轰隆隆地驶向新的时代。
  (责任编辑:邱 月)
其他文献
2015年11月12日,虽然北京阴有雾、能见度偏低,但北大校园亮丽的深秋美景仍吸引着人们的视线。由北京大学主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文化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的中华文化复兴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开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文化部前部长蔡武,中共中央台办副主任龙明彪,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汪毅夫,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刘兆玄,北京大学党委书记朱
期刊
但凡认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人,几乎无一不是想做大做强做优做久企业的。从追求优秀到追求卓越,再到基业长青、百年老店,可以说是所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梦想。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梦想,除了资本、知识、技术、人才、信息、资源等不可或缺,还必须要有好的哲学思想作指南和良好的道德规范作支撑才行。  人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一变天地宽,而最根本的思路和观念,无疑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之类;人们还说,得法者事半功倍
期刊
中国书法艺术历来注重表情达意,提倡求变创新,随情造法,不拘泥于前辈书法家已有的法则形式。宋代时期,苏轼和黄山谷两人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不依古法规矩,畅达地书写出大量个性化的书作,还提出一些“颦”“椭”“跛”“病”的线性流变风格,具有自然天趣的审美味道,彰显出书家的修养性格特色。苏轼、黄山谷提出的书艺个性化审美法则,在书法艺术的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着中国书法艺术迈向多元并举的新时代。  张铁甲从小就喜爱书
期刊
2015年10月,“2015辽宁省企业文化峰会”在辽宁桓仁举办,主题是“创新 振兴 担当——新常态下的企业文化”。  峰会由辽宁省企业文化学会主办,辽宁好护士药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系辽宁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等主办的2015年社会科学学术活动月的一项重要活动。辽宁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路平,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常委、民族侨务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鲍振东,省政协文化和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韩学军,辽宁社会
期刊
企业诞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不断与企业自身毛病和病变斗争博弈的过程,胜出者就得到发展,反之则萎缩,甚至夭折。这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因为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在管理机制和管理职能方面会不知不觉地滋生与企业发展不融合、不适应甚至有抵抗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来自体制机制的惯性,也来自习惯思维的依赖,还来自闭关保守的排外,长此以往就逐渐形成机制僵硬的“僵化症”、决策迟
期刊
由中国机械政研会主办、机械勘察设计研究院承办的中国机械政研会2015年课题研讨会于11月12日-13日在西安召开。全国机械行业十大优秀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全国机械行业十佳政研会工作者、获得2013-2014年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的代表、机械政研会高级特邀研究员和特约研究员、2015年度行业课题组负责人等50余人参加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政策规划部副主任李伟受邀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
期刊
曹锟现任武钢股份炼钢总厂二分厂综合管理室丁班调度长。研究生毕业的他,扎根钢厂基层,7年时间将炼钢转炉专业所有岗位都干了一遍,从一名普通的炉前工逐步成长为具有丰富生产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荣获中钢协“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武钢集团公司十大杰出青年。2015年1月24日,曹锟从武钢集团邓崎琳董事长手中接过奖章,他被集团公司评为首届“最美武钢人”荣誉称号。  曹锟说,初中时
期刊
11月20日,初冬的北京雾薄云淡、风轻静好。  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今天听我说——最美节能人主题演讲会”在坐落于西直门北大街旁的节能大厦举行。  位于大厦的二层多功能厅布置一新,井然有序,前排摆放整齐的桌签标有到会领导同志的名字,他们是国务院国资委文明办主任、宣传局韩天副局长,群工局副局长徐宇栋,首都文明办副主任卜秀均,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李世华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王小康董事长、李文科
期刊
11月2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在重庆召开2015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现场会,授予重庆银行、隆鑫控股“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这是中国企联自2005年开展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活动以来的第44家和45家基地,也是中国企联在重庆首次授予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两个企业的现场会同时召开,也是中国企联这项活动的一次创新尝试。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尹援平,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杜黎明,重庆市原副市长、重庆市
期刊
黑龙江黑河市红色边疆农场,在黑龙江畔近24千米的堤坝上,活跃着一支屡建奇功的“王牌军”,他们就是中铁五局黑干八标项目部。项目部在项目经理陈文龙等班子成员领导下,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科学组织、规范施工、大干快上,在黑龙江堤防工程施工中创下了骄人战绩,一举成为全线施工的排头兵和标杆。他们开工4个多月,取得全线开工第一、安全质量第一、文明施工第一、进度第一、形象第一等五个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