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11代酷睿高性能移动处理器性能分析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评测数据来自华硕天选Air,它在设计上较之上代天选和天选2更薄更便携,主打165Hz刷新率2K高分辨率广色域全能屏以及雷电4接口,第11代酷睿i7-11375H和RTX 3070独显的组合也应该算是同类产品中的“配置天花板”了。
新一代酷睿中的顶配
我们都知道,英特尔Tiger Lake-H35平台包含酷睿i7-11375H、i7-11370H和i5-11300H三款型号,其中i7-11375H凭借最高5.0GHz的单核睿频加速频率,堪称是同宗兄弟中的“顶配”。所以通过对它的考察,我们很容易就能得出这一平台的性能上限,并对未来的选购提供参考。
35W并非功耗上限
英特尔对Tiger Lake-H35平台的要求是28W~35WTDP,这是发热量指标,OEM厂商可以根据产品定位、散热模块用料和适配器功率對处理器功耗进行调整。以华硕天选Air 为例,这款轻薄游戏本就将酷睿i7-11375H的功耗墙(PL1,PL2)全部设定在了64W(图2),在AIDA64的FPU压力测试(CPU单烤)中,这颗处理器可以长时间稳定运行在50W功耗以上,全核睿频在3.9GHz~4.0GHz之间(图3),在AIDA64 FPU+FurMark双烤压力测试下处理器的发热量能保持在35W的TDP状态稳定输出。可以说,这一状态下的i7-11375H已经算是TigerLake-H35平台的性能天花板了。
需要注意的是,华硕天选Air属于轻薄型的高配游戏本,标配高达200W功率的电源适配器。当酷睿i7-11375H这类TigerLake-H35平台处理器被用在核显轻薄本又或是搭配GeForce MX450独显的轻薄本时,它们标配的电源适配器普遍只有65W~90W的最大功率,可供处理器“挥霍”的功耗很难超过40W,会影响处理器在长时间高负载工作环境下的性能发挥。
酷睿i7-11375H性能解读
得益于10nmSuperFin工艺和WillowCoveCPU微架构,第11代酷睿移动处理器拥有强大的竞争底蕴,哪怕是作为低功耗版TigerLake-U平台中的i7-1165G7(需28W或更高TDP)也能具备超越第10代酷睿i5-10300H的性能表现(提升约7.3%),单核性能甚至可以让更高端的上代酷睿i7-10750H羡慕嫉妒恨。要知道后者默认的TDP可是45W,是传统游戏本专用的“心脏”。
作为Tiger Lake-H35平台中的顶配,第11代酷睿i7-11375H的性能自然更加值得期待,从各种基准测试软件的实测分数来看,它可以再领先i 7-1165G7一个级别,性能较之i5-10300H提升了23%(表1),单核性能堪称爆表。考虑到时下绝大对数游戏更加看重单核性能,i7-11375H显然不会成为RTX 30系列独显的拖累,用于轻薄型的游戏本毫无压力(图4)。
需要注意的是,受制于4核心8线程的先天制约(图5),第11代酷睿i7-11375H的多核性能依旧不如6核心12线程的老大哥i 7-10750H,自然更不如AMD新一代的移动锐龙5000H系列。
因此,如果你平时多运行的是更加看重多核性能的渲染类应用,还是建议选择现有的第10代酷睿i7-10875H这类拥有8核心16线程的处理器,或是等4~5月份第11代Tiger Lake-H45酷睿平台的发售,后者也存在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的高端型号,可以帮OEM厂商打造出更顶级的游戏本/创作本(图6)。
英伟达GeForce RTX 3070独显性能分析
英伟达新一代GeForceRTX 30系列独显的强悍毋庸置疑,其桌面版的TDP全线超过200W大关,作为它们的移动版,为了迎合笔记本那“小身板”和相对寒酸的散热和供电能力,势必在规格上进行一定的妥协。
缩水的CUDA核心数量
从GTX 10再到RTX 20开始,英伟达GeForce(同级别)的桌面版和移动版显卡的核心数量基本相同,它们之间的性能差距主要来自TDP和频率的限制。到了RTX 30时代,如果直接“照搬”桌面显卡的规格将对笔记本的供电和散热造成极大压力,因此从RTX 3070到RTX 3080,它们的CUDA核心数量都较桌面版进行了一番削减(表2),这意味着哪怕将它们的频率超到爆,也很难匹敌同级别的桌面显卡,综合性能相差一个大的级别。
还好,RTX3060移动版的规格相对抢眼,其CUDA核心数量较之桌面版的RTX3060更多,堪称RTX 30移动显卡中的“甜点级”。 不再区分Max-Q和Max-P标准
2017年,英伟达在发布GTX 10系列移动显卡时还带来了全新的“Max-Q设计”的概念,即在功耗和频率曲线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牺牲一点点性能换来更低的发热和能耗,从而将高端独显塞入更轻薄的游戏本中。反之,如果一款移动显卡的功耗和频率可以满血运行,那就可以被归类到“Max-P”范畴,普通消费者可以通过后缀的Q或P来判断一款显卡的性能潜力。
如今,RTX30系列自然也继承了这一设计,并进化到了Max-Q 3.0版本,它支持最新的DynamicBoost 2.0动态加速技术(通过AI技术侦测并分析CPU、GPU以及显存的运行情况,将有限的资源分配给最需要的元件)、WisperMode 2.0噪音控制技术(透过AI算法管理CPU、GPU、系統温度与风扇转速,以求在最佳效能状态下提供最好的噪音控制)、Resizable BAR联合加速技术(CPU可以此存取所有GPU显存数据,让部分游戏效能最大化)以及DLSS深度学习抗锯齿技术(图7)。用英伟达的话说,Max-Q不再像以前只是单纯地代表功耗高低,而是变成了一系列技术的集合。
因此,从RTX 30系列移动版开始,英伟达将显卡规格设定的权限全面开放给了OEM厂商,功耗和频率可高可低,而且不会强制游戏本在参数页上标注Max-Q或Max-P版本,只是“鼓励”OEM厂商在显卡后标注具体的频率、功耗而已。这意味着消费者很难再直观辨别自己买到的游戏本显卡是“满血版”还是“缩水版”了。
从实际功耗判断显卡版本
根据英伟达官方的数据,移动版R T X3080、RTX 3070、RTX 3060的Max-P版本最低功耗分别为115W、115W和80W,对应的Max-Q版功耗为80W、80W和60W,但通过DynamicBoost 2.0动态加速技术以及其他优化和调整,它们最高能达到165W、140W和130W,这组功耗数据已经超过Max-P的默认最大值,堪称是“鸡血版”(图8)。当然,作为游戏本要想以“鸡血版”功耗稳定输出,需要搭配230W以上的电源适配器以及更加豪华的散热模块,否则极易触发温度或功耗墙而降频。
华硕天选Air武装的RTX3070就属于标准的Max-Q版,无论是通过FurMark进行GPU单项烤机,还是AIDA64+FurMark双烤,它的功耗都只能稳定在80W~85W之间。因此,它的表现只能算是移动版RTX3070显卡的“性能下限”。但即便如此,这个版本的RTX3070就已经具备秒杀上代同级别110W功耗状态下的RTX2070Super了,距离150W版的RTX2080也只是一步之遥(表3)。从笔者在网上找到的机械革命钛钽Plus(130W功耗的RTX3070,还可解锁140W)的部分评测数据来看,它的跑分可以轻松超越RTX2080,较之Max-Q版的RTX3070有着20%以上的性能提升。
在实际游戏测试环境,将画面设定在2K分辨率+最高画质下,华硕天选Air运行《光明记忆:无限》、《地平线:零之曙光》和《古墓丽影:暗影》游戏时的平均帧数分别为54FPS、59FPS和69FPS,可见新一代的RTX 3070哪怕是Max-Q状态下也具备在2K分辨率下流畅驾驭最新3A大作的实力。
小结
总的来看,英特尔Tiger Lake-H35的单核性能令人印象深刻,只是多核性能难以和最新的移动锐龙5000系列抗衡,在性能级游戏本领域处于劣势地位。英伟达GeForce RTX 30移动版显卡也继承了其桌面版的性能底蕴,只是大家在选购时尽量优先挑选Max-P的版本,以获得满血的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