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纯净洁白,滋润万物。她是冬季的精灵,春天的使者。中国古代咏物诗中,“雪”是诗人们最喜爱的主题之一,流传下来很多名篇佳句。《诗经·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长卿的“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都是字字珠玑的优美诗篇,为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在这些经典诗篇之外,还有很多咏雪的趣事和趣诗。
谢才女之名
《世说新语》载:东晋太傅谢安一家皆会作诗,一日,和子侄辈集会讨论诗文,恰逢大雪。谢安首先吟咏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儿谢朗接着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最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非常高兴,大笑不止。
后人普遍认为谢道韫之才,在谢朗之上,因而她也博得了“咏絮之才”的美名。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而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平心而论,如果下的雪不是“纷纷”鹅毛雪,而是颗粒,“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十分妥贴比方。我们也时常听人说:怎么下的不是雪花,是盐粒子啊?
打油诗之祖
唐代张打油的《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据宋人钱代易所著《南部新书》载,张打油是唐代人,会写诗,大概是一位民间通俗派诗人。这首诗写下雪的情景,近于俚语,从诗歌艺术角度讲,的确难登大雅之堂,但通过江山、水井、黄狗、白狗四个意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雪景,特别是最后那个“肿”字,俗到了极致,也妙到了极致。而且,这首诗不讲究格律和平仄,内容通俗,形象直白,相当有趣,易于记忆,因而广为流传。后世就把这种俚俗诗叫做“打油诗”。
连日大雪也会使物价飞涨,贫民为衣食犯愁,便有打油诗曰:“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几句诗把雪灾和老百姓的苦难联系了起来。
三四片之数
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和叠词,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几个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在茶亭里赏雪吟诗,正在他们谈笑风生时,郑板桥也走进茶亭来赏雪。有个年轻人见他粗巾布衣还有赏雪的雅兴,便想戏弄他,“你既来赏雪,不妨也作首雪诗如何?”郑板桥触景生情,随口吟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听到这里,年轻人捧腹大笑:“不会作诗莫作诗,留下话柄人笑痴。”郑板桥不动声色,继续吟到:“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几个年轻人听了才由衷地叹服郑板桥果然高才。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大雪纷飞之广袤天地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之中。
雪花飘舞,洁白晶莹,如玉之润,似絮之轻,妆点山川,预兆丰年,与人亲近,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有了这许多的咏雪趣事和咏雪趣诗。
谢才女之名
《世说新语》载:东晋太傅谢安一家皆会作诗,一日,和子侄辈集会讨论诗文,恰逢大雪。谢安首先吟咏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其侄儿谢朗接着道:“撒盐空中差可拟。”其侄女谢道韫最后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非常高兴,大笑不止。
后人普遍认为谢道韫之才,在谢朗之上,因而她也博得了“咏絮之才”的美名。谢道韫是东晋后期打败苻坚百万大军的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王凝之的妻子。
谢道韫聪慧有才辩,被后人称之为绝代才女、奇女。而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平心而论,如果下的雪不是“纷纷”鹅毛雪,而是颗粒,“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十分妥贴比方。我们也时常听人说:怎么下的不是雪花,是盐粒子啊?
打油诗之祖
唐代张打油的《雪》:“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据宋人钱代易所著《南部新书》载,张打油是唐代人,会写诗,大概是一位民间通俗派诗人。这首诗写下雪的情景,近于俚语,从诗歌艺术角度讲,的确难登大雅之堂,但通过江山、水井、黄狗、白狗四个意象,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逼真的雪景,特别是最后那个“肿”字,俗到了极致,也妙到了极致。而且,这首诗不讲究格律和平仄,内容通俗,形象直白,相当有趣,易于记忆,因而广为流传。后世就把这种俚俗诗叫做“打油诗”。
连日大雪也会使物价飞涨,贫民为衣食犯愁,便有打油诗曰:“大雪洋洋下,柴米都涨价。板凳当柴烧,吓得床儿怕。”几句诗把雪灾和老百姓的苦难联系了起来。
三四片之数
以画竹而闻名的郑板桥,喜欢用数字入诗,他的数字诗《咏竹》可谓别出心裁:“一二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诗中只用了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和叠词,却写尽了竹子的风姿神韵。他写的《咏雪》诗也十分别致。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日子,几个读书人兴高采烈地在茶亭里赏雪吟诗,正在他们谈笑风生时,郑板桥也走进茶亭来赏雪。有个年轻人见他粗巾布衣还有赏雪的雅兴,便想戏弄他,“你既来赏雪,不妨也作首雪诗如何?”郑板桥触景生情,随口吟到:“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听到这里,年轻人捧腹大笑:“不会作诗莫作诗,留下话柄人笑痴。”郑板桥不动声色,继续吟到:“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几个年轻人听了才由衷地叹服郑板桥果然高才。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大雪纷飞之广袤天地中,但见一剪寒梅傲立雪中,斗寒吐妍,雪花融入了梅花,人呢,也融入了这雪花和梅花之中。
雪花飘舞,洁白晶莹,如玉之润,似絮之轻,妆点山川,预兆丰年,与人亲近,得到人们的喜爱,于是有了这许多的咏雪趣事和咏雪趣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