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资源规划(又称IRP)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信息从产生、获取到处理、存储、传输及利用进行全面的规划,它是企业实现科技管理的基础。现从实施对象、时间跨度、规划与开发实施之间的结合等几个方面对IRP问题展开探讨。
一、实施对象
有人认为,单体、效益差的中小型企业没资格上IRP;有人认为,集团企业实施IRP难度太大,牵扯事物太多。其实,IRP的采用与企业效益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无论何种企业都应学习并运用IRP理念与方法,而具体实施则要视企业规模与条件来定。
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滞后,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在信息资源规划不得法上,它远远落在了信息基础建设(光缆、互联网等)的后面。这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数字鸿沟中比基础设施更难填平的部分。无论单体企业还是集团企业在这方面都存在些问题:有的缺少总体构思;有的不了解信息工程方法,做出来的东西不规范;再就是前后不衔接,后续开发得不到前面的支撑,相关部门又各做各的,用起来重复多、障碍多。这类缺乏规划或规划失误的事情在现实中数不胜数。许多企业辛辛苦苦开发的MIS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只因为当初没有建立信息基础标准,当想再上一个台阶(譬如MRP-II或ERP)时,所有的物料清单和产品明细表的代码都得重新制定,积累多年的应用系统得推倒重来——应该说这种案例是不因企业类型为单体还是集团而普遍存在的。所以花费巨资购买了一个大型软件,可能用到、用好的软件功能同买个小软件差不多。因此,首要举措是进行科学的规划,即建立“主题数据库”,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任何编码在全组织中应是惟一的,无论工资系统还是人事系统,通过某职工代号就能找到其相关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系统结构由此变得简单,运行速度也大大加快。反之,后果是灾难性的。
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都存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都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开展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常常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相对来讲,单体企业的情况较之集团企业可能比较简单些,集团企业一般存在的问题是:
1.分散、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系统(TPS)比较多,大都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彼此间交换数据多是手工方式,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没有大型集中的共享数据库。
2.下属单位没有或只有小规模的MIS,不能覆盖所有职能域,数据缺乏规范化。
3.全局信息联网困难大,除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问题外,没有整个企业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因此,集团企业开展信息资源规划所需时间跨度会长一些,一般若一期完成得好(如集团下属企业按IRP基本理念建立好规划元库存放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参考模型),则以后开发集成化MIS只须进行借鉴,在已有知识库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修正和补充(或称为对元库的优化),能使总体规划时间大大减少。
在整个期间内,提高数据环境的档次即重建主题数据环境是一个爬陡坡的时期,困难较大。首先,需要按数据模型中各库表的标准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次,数据库应用界面的编程要让业务人员按习惯的格式录入和维护数据,其中代码类数据项的录入并不需业务人员去记忆,而是在屏幕窗口随时有参照表供点击选择。因此,数据环境建设要结合应用开发进行,工作量很大,需业务人员紧密配合、积极参与,需全局人员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
二、时间跨度
许多用户认为,IRP理念与产品可以接受,但其实施时间太长,见效慢。这或许成为企业怕上IRP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IRP理念与产品和实施是两回事,正因为这样,在IRP理念和产品被接受后,更应关注具体操作的科学化、职业化。
一般大型集团企业的IRP都应包括集团本部和所属单位两个层次、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研究确定恰当的策略,客观上完成两期工程(一期建立基础信息标准,建设基础数据库,开发基础应用软件;二期建设集成化、网络化的MIS,开展电子商务),但一般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实施IRP,一定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逐步总结,逐渐见效。
针对时间跨度太大、需求易变的情况,在实施IRP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定义职能域作为第一阶段重要任务,尽快着手进行,并应在企业高级领导人员的参与下,由规划核心小组完成。因为职能域是企业功能划分的抽象,不是现行机构部门名称的翻版,因此一经识别定义就保持相对稳定性。这样,即便组织机构形式每隔一定时间变革也不会影响逻辑职能的变更。
2.业务过程的确定可对照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来考虑,既可保证业务过程不致有所遗漏,又弥补了普通组织机构不能很好反映业务职能和业务过程的弊端。另外在此过程中要有高层管理人员和最终用户的参与。笔者非常欣赏诺基亚早期的一句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的确是这样,任何产业及产品都应极度关注人的主体作用,这点对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
3.定义业务活动应符合凝聚性特征(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特定人员完成特定活动),定义良好的业务活动模型才能应对需求变化的突发状况。
此外,还应注意对业务模型的复查与确认,若出现新需求(如新的业务活动),或机构精简需合并某些功能类似的活动,只须适当调整业务活动,再确认业务过程并组合成职能域。所以说不怕需求变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企业目标保持不变,这种模型就是正确和有效的。无论是企业进行改组还是改变管理工作方式,职能域却是稳定的,与数据管理方式业务无关,无论数据是文件、数据库还是纸面形式。
因此,人们说基于对业务模型规范分析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使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职能更为科学合理,从容应对各种变化。
三、规划与开发实施的结合问题
许多用户面对这一点一头雾水,不清楚究竟如何结合?边规划边实施?规划完再实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工作,目标是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网。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统一过程,在实施中分为两个层次:高层工作和低层工作,前者面向全企业,解决总体规划、标准规范的建立和高层设计问题;后者面向职能域,解决标准规划的实施、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建造问题。
我们强调,IRP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是开发信息系统的奠基性、先导性工作,但并不能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完全割裂开来。如同任何大型系统工程的建设一样,周密详尽的规划必不可少,但又不能排除随需求、条件等的变化不断调整适应,以求更为有效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讲,信息资源开发总体的策略是分两步走:首先,实施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解决方案;其次,实施企业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规划信息化是后工业化,是在大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需思想先行。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是工业化的障碍,更是信息化的障碍。工业化需要标准化,信息化更需要标准化。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不克服,将会带来诸多弊端:一个人、一个部门就愿意自采自用信息,不会考虑统一的信息标准;自己掌握自己获取的信息,当作自己的利益和权威的一部分,使不同单位间甚至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间难以信息共享;甚至在上新项目以求企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时,更为看重抓紧开发实施而忽略了IRP,错误地以为这样做见效快有助于跨越式发展。所以,强调建造信息系统时不要急于搞开发实施,要切实打好地基,做好信息资源规划。
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先进理念,如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理论、詹姆斯·马丁的信息工程方法论等,是值得我国企业学习的。我国经过十几年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也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但对大多数企业及政务信息化来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是强调恶补信息资源规划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时候了,让我们充分利用基于IRP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3E”目标,即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和Economical(经济)。▲
参考文献
1. 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2002
2 .周宁信息资源数据库.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小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1995
4 .邓荣先,张莉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5 .夏宗勇企业信息化道路与国民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日]长谷川庆太郎著,沈边译.信息力:打开未来之窗领略信息魔力1999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
一、实施对象
有人认为,单体、效益差的中小型企业没资格上IRP;有人认为,集团企业实施IRP难度太大,牵扯事物太多。其实,IRP的采用与企业效益和规模没有必然联系,无论何种企业都应学习并运用IRP理念与方法,而具体实施则要视企业规模与条件来定。
我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十分滞后,究其原因,大部分是在信息资源规划不得法上,它远远落在了信息基础建设(光缆、互联网等)的后面。这不仅是巨大的资源浪费,也是数字鸿沟中比基础设施更难填平的部分。无论单体企业还是集团企业在这方面都存在些问题:有的缺少总体构思;有的不了解信息工程方法,做出来的东西不规范;再就是前后不衔接,后续开发得不到前面的支撑,相关部门又各做各的,用起来重复多、障碍多。这类缺乏规划或规划失误的事情在现实中数不胜数。许多企业辛辛苦苦开发的MIS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只因为当初没有建立信息基础标准,当想再上一个台阶(譬如MRP-II或ERP)时,所有的物料清单和产品明细表的代码都得重新制定,积累多年的应用系统得推倒重来——应该说这种案例是不因企业类型为单体还是集团而普遍存在的。所以花费巨资购买了一个大型软件,可能用到、用好的软件功能同买个小软件差不多。因此,首要举措是进行科学的规划,即建立“主题数据库”,建立统一的信息分类编码,任何编码在全组织中应是惟一的,无论工资系统还是人事系统,通过某职工代号就能找到其相关信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动,系统结构由此变得简单,运行速度也大大加快。反之,后果是灾难性的。
单体企业和集团企业都存在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性,都有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在初级阶段,人们容易从文字处理、报表打印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而围绕一项项业务开展工作,开发或引进一个个应用系统。这些分散开发或引进的应用系统,一般不会统一考虑数据标准或信息共享问题,常常追求“实用快上”的目标而导致“信息孤岛”的不断产生。相对来讲,单体企业的情况较之集团企业可能比较简单些,集团企业一般存在的问题是:
1.分散、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系统(TPS)比较多,大都面向具体业务和部门,彼此间交换数据多是手工方式,数据库是面向人工报表建立的,没有大型集中的共享数据库。
2.下属单位没有或只有小规模的MIS,不能覆盖所有职能域,数据缺乏规范化。
3.全局信息联网困难大,除通信和计算机设施方面问题外,没有整个企业的信息标准化管理。
因此,集团企业开展信息资源规划所需时间跨度会长一些,一般若一期完成得好(如集团下属企业按IRP基本理念建立好规划元库存放统一的数据标准与参考模型),则以后开发集成化MIS只须进行借鉴,在已有知识库基础上进行必要调整、修正和补充(或称为对元库的优化),能使总体规划时间大大减少。
在整个期间内,提高数据环境的档次即重建主题数据环境是一个爬陡坡的时期,困难较大。首先,需要按数据模型中各库表的标准进行数据库的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其次,数据库应用界面的编程要让业务人员按习惯的格式录入和维护数据,其中代码类数据项的录入并不需业务人员去记忆,而是在屏幕窗口随时有参照表供点击选择。因此,数据环境建设要结合应用开发进行,工作量很大,需业务人员紧密配合、积极参与,需全局人员有充分认识和思想准备。
二、时间跨度
许多用户认为,IRP理念与产品可以接受,但其实施时间太长,见效慢。这或许成为企业怕上IRP的重要原因之一。的确,IRP理念与产品和实施是两回事,正因为这样,在IRP理念和产品被接受后,更应关注具体操作的科学化、职业化。
一般大型集团企业的IRP都应包括集团本部和所属单位两个层次、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因此在具体实施时必须研究确定恰当的策略,客观上完成两期工程(一期建立基础信息标准,建设基础数据库,开发基础应用软件;二期建设集成化、网络化的MIS,开展电子商务),但一般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实施IRP,一定要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力争逐步总结,逐渐见效。
针对时间跨度太大、需求易变的情况,在实施IRP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将定义职能域作为第一阶段重要任务,尽快着手进行,并应在企业高级领导人员的参与下,由规划核心小组完成。因为职能域是企业功能划分的抽象,不是现行机构部门名称的翻版,因此一经识别定义就保持相对稳定性。这样,即便组织机构形式每隔一定时间变革也不会影响逻辑职能的变更。
2.业务过程的确定可对照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来考虑,既可保证业务过程不致有所遗漏,又弥补了普通组织机构不能很好反映业务职能和业务过程的弊端。另外在此过程中要有高层管理人员和最终用户的参与。笔者非常欣赏诺基亚早期的一句广告词,“科技以人为本”。的确是这样,任何产业及产品都应极度关注人的主体作用,这点对高新技术产业尤为重要。
3.定义业务活动应符合凝聚性特征(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特定人员完成特定活动),定义良好的业务活动模型才能应对需求变化的突发状况。
此外,还应注意对业务模型的复查与确认,若出现新需求(如新的业务活动),或机构精简需合并某些功能类似的活动,只须适当调整业务活动,再确认业务过程并组合成职能域。所以说不怕需求变动,以不变应万变,只要企业目标保持不变,这种模型就是正确和有效的。无论是企业进行改组还是改变管理工作方式,职能域却是稳定的,与数据管理方式业务无关,无论数据是文件、数据库还是纸面形式。
因此,人们说基于对业务模型规范分析的信息系统的建设,将使企业组织机构、管理职能更为科学合理,从容应对各种变化。
三、规划与开发实施的结合问题
许多用户面对这一点一头雾水,不清楚究竟如何结合?边规划边实施?规划完再实施?企业信息资源开发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与核心工作,目标是建立企业信息资源网。信息资源开发与信息系统建设是密不可分的统一过程,在实施中分为两个层次:高层工作和低层工作,前者面向全企业,解决总体规划、标准规范的建立和高层设计问题;后者面向职能域,解决标准规划的实施、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建造问题。
我们强调,IRP是企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基础,是开发信息系统的奠基性、先导性工作,但并不能与信息系统的开发实施完全割裂开来。如同任何大型系统工程的建设一样,周密详尽的规划必不可少,但又不能排除随需求、条件等的变化不断调整适应,以求更为有效地完成任务。
一般来讲,信息资源开发总体的策略是分两步走:首先,实施企业信息资源规划解决方案;其次,实施企业集成化网络化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规划信息化是后工业化,是在大工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过程。在没有实现工业化的情况下搞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就需思想先行。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是工业化的障碍,更是信息化的障碍。工业化需要标准化,信息化更需要标准化。小农经济的思想意识不克服,将会带来诸多弊端:一个人、一个部门就愿意自采自用信息,不会考虑统一的信息标准;自己掌握自己获取的信息,当作自己的利益和权威的一部分,使不同单位间甚至同一单位的不同部门间难以信息共享;甚至在上新项目以求企业发展上一个新台阶时,更为看重抓紧开发实施而忽略了IRP,错误地以为这样做见效快有助于跨越式发展。所以,强调建造信息系统时不要急于搞开发实施,要切实打好地基,做好信息资源规划。
国外关于这一方面的先进理念,如霍顿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威廉·德雷尔的数据管理理论、詹姆斯·马丁的信息工程方法论等,是值得我国企业学习的。我国经过十几年推进信息化的实践也已取得较为明显的成绩,但对大多数企业及政务信息化来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一直是比较薄弱的环节,现在是强调恶补信息资源规划和建立信息资源管理标准的时候了,让我们充分利用基于IRP的企业信息化工程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3E”目标,即Efficient(高效)、Effective(实效)和Economical(经济)。▲
参考文献
1. 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2002
2 .周宁信息资源数据库.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胡小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1995
4 .邓荣先,张莉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基础.汕头大学出版社,2000
5 .夏宗勇企业信息化道路与国民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6.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 .[日]长谷川庆太郎著,沈边译.信息力:打开未来之窗领略信息魔力1999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