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危重患者点燃重生希望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ICU,一个与死神抢夺生命的地方。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收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病房,成为了抗击疫情的主战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竭尽所能守住“生死之门”,为危重患者点燃重生的希望。
  从1月6日医院重症隔离病区改造,到24小时内开辟武汉市第七医院ICU病区,再到转战雷神山医院5天内建成两个重症隔离病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勇担重任、冲锋在前,全体40余名党员持续奋战,让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截至目前,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团队已抢救危重症患者100余例,救治成功率超过80%,在全省首例运用ECMO技术成功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我是党员,我先上”
  疫情就是命令。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胡波第一时间在科室召开动员大会,成立党员突击队,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战时”状态抗击疫情。
  “我们当以隔离病房为阵地,奋起杀敌,用全部的生命力量坚持坚守,直到此役告捷!”科室党员纷纷请战。
  抗击疫情,除了勇气,更需科学精神。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彭志勇是科室负责人,经验最丰富,却也最小心谨慎。他带领团队按照应对SARS的最高标准改造了ICU病房,设立污染区、缓冲区、清洁区,医护人员与患者的通道完全隔离,污染区的隔离病房实现完全隔离,专门收治类似病人。隔离病房建好后,彭志勇要求ICU的所有医护人员严格规范并执行防护流程,进入隔离病房工作前,每位医护人员要在缓冲区穿上“三层衣”——先穿工作服、再穿隔离衣、最后穿防护服。此外,还要戴上N95口罩、头套、防护面屏、防护鞋套与两层手套。
  严密的防护带来显著成效:本来最容易感染的重症监护病房,彭志勇团队里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只有1例轻度感染新冠肺炎。
  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根据上级安排,武汉市第七医院被指定为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并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面接管。ICU派出支援医生2名与护士5名组成支援七医院ICU小分队,24小时建成市七医院ICU。从无到有,采取边收治、边提升的方法,循序渐进慢慢增加床位。重症隔离病区的成立,受到该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随着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雷神山医院的全面接管,雷神山医院ICU成为该科室作战的另一个战场。
  科室迅速组建出一支60余人的医护先遣小分队,其中20余名党员投入到雷神山医院ICU病房的建设中,夜以继日,5天时间开设两个重症病区,总计28张床位,已收治50名极危重患者,3例ECMO同时开展,已有多名患者治疗好转转出ICU。
  湖北首例“人工心肺”的创举
  “查房、制定方案、抢救病人”,科主任彭志勇的工作轨迹单调却惊心动魄。危重病房的病人病情各异,每个病人都要根据其身体状况给出一套相应的方案。每个方案,都要亲自参与。
  1月中旬,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接诊了一名53岁的新冠肺炎男性患者。住院后,患者体温升高、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给药、气管插管,在一系列常规抢救措施紧急实施后,医生们依然无法拽住患者呼吸日渐衰竭的脚步。
  眼看着患者生命即将走向尽头,彭志勇的心不禁震颤了,何不奋力一搏?
  在与急诊中心等多科室紧急商议后,彭志勇决定为患者建立体外膜肺氧合(人工心肺)治疗(ECMO),帮助他恢复正常血压、心跳及维持呼吸功能,让肺部得到充分休息。
  “做此决定,斟酌万分。”彭志勇说。当时,治疗新冠肺炎“无章可循”,一切都靠摸索。这是人工心肺技术在该病上的首次试用,前途未卜,且费用高昂,约需20万。“当时做了最坏的打算,万一失败了,费用我自己掏。”彭志勇笃定决心。
  在密切观察的48小时里,彭志勇几乎不敢合眼。幸运的是,患者没有出现任何异常,连续2次(间隔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1月28日患者康复出院。
  这一病例也让彭志勇对ECMO的使用有了更多信心。争分夺秒的努力、挑战极限的尝试让许多命悬一线的生命,有了更圆满的结果。借助人工心肺技术,武汉72岁何爷爷搏回一命;黄冈53岁的胡先生康复出院;江西30岁的李先生重获新生……
  疫情发生至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ICU已经15次使用ECMO进行救治,5位病人实现了脱离呼吸机。
  彭志勇和他的团队及时对这一技术进行总结,与全省医疗同行分享经验。目前,在各大定点医院治疗中,“人工心肺”已应用于新冠肺炎“重症中的危重症患者”治疗,这让彭志勇有些欣慰。
  “我热爱我的专业,哪里需要我,我就一定会倾尽我所能。”彭志勇说,自己5年前选择回国,就是为了让更多同胞获得健康,这也是自己最有成就感的地方。
  率先垂范是最好的榜样
  从1月6日开始,彭志勇就把重症隔离病房当成了他的第二个家。虽然他家就在医院附近,但为了尽可能地处理更多的临床工作,他每天都工作12个小时以上,几乎24小时驻扎科室,累了就在办公室沙发上靠一会。
  “我是科主任,也是一名30年党龄的老党员,理应吃苦在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事怕他身体吃不消,多次劝彭志勇回家休息,但总被他婉拒。
  在彭志勇的带领下,ICU的150余名医护人员全员上岗,24小时轮班,已经连续作战68天,但没有一名医护人员请假退缩,甚至连有孕在身的医生也主动请战,大家都希望能用自己的双手救治更多的新冠肺炎患者。“这既是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也能提升社会战胜疫情的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一张在重症隔离病房拄拐坚持工作的医生背影照,感动了无数人。照片里的主人公,正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饶歆。
  “我仅仅只是脚崴而已,但病人更需要医生救治。院里已经确定好了工作方案,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奋战在一线,对我来说,义不容辞。”饶歆说。
  援疆一年半,刚刚回到家中的党员项辉,在疫情爆发后的第一时间,主动请缨,放弃与家人重聚的休假时光,立即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临床一线,“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祖国需要我,我一定要勇敢站出来,和科室的同事们并肩战斗。”
  有着丰富救治重症患者经验的蔡书翰,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ECMO团队负责人。一次到武汉市七医院会诊的时候,他发现七医院ICU的隔离防护并未达到标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很高。而七医院作为接收新冠肺炎病人定点医院,开诊迫在眉睫。他立即向七医院和中南医院的领导汇报,调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周青副主任和两位护士长成立七医院ICU建设小组,对七医院ICU进行重症隔离病房建设并进行医疗技术支持。
  蔡书翰在完成中南医院ICU的本职工作之余,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到七医院提供技术支持。为了能及时抢救更多的危重患者,蔡书翰就住在七医院附近的酒店,病房抢救随叫随到,直到河北省医疗队进驻支援,才顺利移交医疗工作。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受防疫一线党员先进事迹的鼓舞,科室2名年轻医护人员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全体党员凝心聚力,面对疫情毫不退缩,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以担当作为书写入党誓言!
其他文献
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數据表(2.26-3.25)
期刊
“小李,根据组织安排,现在需要人到村担任总支书记,你刚毕业,基层工作经验比较缺乏,对你来说是个锻炼成长的好机会,不过有可能是偏远村,条件艰苦,所以先别急着答复我,给你三天时间想好了再跟我说。”2018年,从学校门刚跨入机关门,组织委员的一席谈话让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我决定主动接受挑战。  罗圈荒村,一个距九畹溪集镇20公里的高山村,平均海拔1200米以上,全村393户,1226
期刊
我们无法选择历史,历史却总在选择我们。历史是命,选择是运,这就是命运。  8400多平方公里的武汉,真正是人类江湖天地。至少一万年前有过“汉阳人”的足印,5000多年前的武昌东湖放鹰台,则留存了武汉先人湖畔种植水稻、生活居住的痕迹……  3500年的盘龙城遗址,改变了史家认为商朝文明没有到达长江流域的观念。这里成为武汉城市之根。从此,武汉不负江汉之地。  3100年前,楚国东拓江汉,楚文化得以扩幅
期刊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3月1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继续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和最重要的工作,不麻痹、不厌战、不松劲,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  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更加坚定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心和决心。
期刊
老王勤奋,文化程度不高,妻子常年生病,父母年岁已大,孩子还在读书。再加上居住在高山地区,交通不便,周围邻居家里负担比他轻还贫困,何况老王呢?  精准扶贫给老王他们带来了希望,但让老王遗憾的是,给他安排的帮扶人竟然是一位老师,而且还是他儿子的班主任老胡。老王对儿子的班主任虽然说不上熟悉,但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虽然老胡拿着财政工资,但妻子下岗,孩子在上大学,父母也常年生病,家庭情况比老王好不了多少,这
期刊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潜江市竹根滩镇左桥村党支部书记关成平,勇当一线“急先锋”,一身“霸气”战疫情,守护无“疫”村居,带领党员干部尽锐出战,敢打硬仗,被人们称为“霸气”村支书。  防疫宣传 喇叭声声不停歇  “各位父老乡亲请注意,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外出,病毒不分年龄大小,不管你钱多钱少,你到外面到处跑,病毒看准机会就把你找……”在村民住宅前,湾台后,巷道里,每天早中晚,都能看到关成平驾车在村里
期刊
每天早上7点起床,简单刷牙洗脸就走上工作岗位,穿梭在社区大街小巷、执勤卡点及居民群众家中,渴了就喝一口凉水,饿了就在办公室吃一碗泡面,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休息……这是建始县花果坪社区党支部书记郭家双自1月24日以来连续50多天的生活写照。  “只要有需要,我就肯定在。”疫情发生以来,郭家双冲在一线、走在前列,以奋勇向前的战斗姿态,带领全村党员群众严防死守,共同抗击肺炎疫情,构建了预防肺炎疫情流入的安
期刊
蹚水送药写佳话  “@所有人,再冷的冬天都会过去,再遲的春天也会到来。您需要什么请吱声……”2月26日下午5时,杨明质眯着眼,在微信群中发消息。热心快肠、好管“闲”事、水利“老兵”,这是杨明质平时给人的印象;“驻村队长”“后勤部长”“督导组长”,这是杨明质在这场“战疫”中的角色。  杨明质,仙桃市杨林尾镇水管所所长,一名老共产党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他主动到镇里请战:防控是驻村工作队的分内事,请
期刊
“郑书记,我孙子快没命了,你救救他吧!”2月17日一早,蕲春县委组织部驻赤东镇同心村第一书记郑建峰就接到了同心村六组的孙有文老人的求救。  原来,孙友文老人的孙子两年前不幸患上“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常年服药和定期住院治疗才能维持生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不久,孩子的病情出现恶化,出血、发烧,昏迷不醒,現在县中医院住院。孩子的唯一救命药“环孢素口服溶液”,县中医院没有。情况危急,只有转院到湖北省中医
期刊
自接到疫情防控命令以来,黄石市阳新县黄颡口镇市场监管所所长谈少卿带领所支部一班人,迅速投入到镇疫情防控指挥部领导下的“战斗序列”。一个多月来全员居留在所,“逆行”战斗在疫情防控最前沿。  本镇泵站村的藕农刘某找到谈少卿,反映他的两塘菜藕眼看要“丢”在塘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同时,听说太平村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蔬菜基地,一园园待收的蔬菜,很快就要烂在地里。谈少卿立即行动,一方面与黄颡口镇滨江菜场开办者叶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