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患者围术期粘附分子的变化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venzzz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乌司他丁患者围术期粘附分子的变化.方法体外循环(CPB)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26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3例.U组乌司他丁剂量1.2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至劈胸骨前静脉注射半量,另半量加入预充液中经CPB机转入体内.C组用等量复方氯化钠液代替.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 min(T2)、主动脉开放30min(T3)、术后4 h(T4)及24 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浆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肌钙蛋白Ⅰ(cTnI)的浓度、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浓度.记录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与T1相比,两组CK、CK-MB、cTnI及sICAM-1、sP-Selectin水平T3~5时升高(P<0.05).与C组比较,U组CK、CK-MB水平T5时、cTnI浓度T3~5时及sICAM-1、sP-Selectin水平T4、5时降低(P<0.05).U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中应用乌司他丁通过降低粘附分子的表达,对心肌产生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非体外循环(CPB)冠脉搭桥术(OPCAB)中,进行大血管操作时常发生血液动力学的波动[1].动物实验表明增加心脏的前负荷可以减轻心脏移位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2],而对于临床上如何在OPCAB中维持适当前负荷尚需进一步研究.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仪可以根据降主动脉血流波形,实时监测心排血量的变化,并反映心脏前负荷的水平[3].本研究拟探讨食管超声多普勒监测指导OPCAB病人容量治疗的可行性。
期刊
PAxpress导管是一种新型的气道装置,可在保持头颈部不动的情况下不需任何辅助装置盲置进行通气,也可用来引导气管插管[1].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经PAxpress导管盲探气管插管和经直接喉镜明视气管插管用于模拟颈项强直病人的效果,以评价PAxpress导管盲探气管插管在颈部活动受限病人中应用的可行性。
期刊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TAPVD)是一类较少见的婴幼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占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的1.5%~3%.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矫治技术水平的提高,病死率逐渐降低.但是新生儿及婴儿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早期治疗仍有一定难度,早期诊断且及时采取手术是挽救危重小体重TAPVD患儿的关键[1].本文回顾性总结近年本院治疗的体重8 kg以下TAPVD患儿的麻醉经验和体会,探讨此类患儿合理的麻醉方法。
期刊
湖北省第十次麻醉学术会议于2005年11月4-6日在宜昌市召开,参会正式代表200余人,会议共收到学术专题讲座及论文200篇,会议期间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同时进行了改选换届,产生了湖北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七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田玉科,副主任委员:姚尚龙(常务)、刘先义、王焱林,名誉主任委员:曾邦雄,顾问:黄海波、万德宁、沈七襄。
期刊
获得性食管呼吸道瘘包括食管气管瘘(TEF)和食管支气管瘘(BEF),目前治疗以手术为主.此类手术的麻醉及围术期处理均有其特殊性,如在麻醉诱导与机械通气时,呼吸道气体向消化道分流,易造成肺通气不足、胃内压增高及胃内容物反流等,增加麻醉处理的困难.现将本院11例获得性食管呼吸道瘘病人手术中的麻醉处理总结如下。
期刊
异丙酚起效快、苏醒迅速、且醒后无精神症状,广泛用于临床各类手术的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及门诊麻醉.研究表明,椎管内应用局麻药可减少镇静药物的用量[1].本研究拟通过序贯试验法测定腰麻下异丙酚对妇科手术病人意识抑制的ED50,为临床应用异丙酚麻醉提供参考。
期刊
L-精氨酸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1],但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尚未定论.本研究拟通过比较L-精氨酸、缺血预处理及联合应用对下肢手术患者血浆肌酸磷酸激酶(CK)活性和丙二醛(MDA)浓度的影响,探讨L-精氨酸联合缺血预处理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期刊
静脉麻醉药对脑氧代谢率及循环的影响不尽相同,本文拟比较异丙酚和依托咪酯用于重型创伤患者全麻诱导时对脑氧代谢的影响。
期刊
目的 观察氯胺酮对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延迟整流钾电流(IK)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急性分离Wistar大鼠海马锥体神经元,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测定IK.加用不同浓度(10、30、100、300、1 000μmol/L)氯胺酮后,计算IK抑制率,建立氯胺酮的浓度-效应曲线,选择30μmol/L氯胺酮作IK稳态激活(及失活)曲线.结果10、30、100、300、1 000μmol/L氯胺酮对IK的抑制率分
患者,男,48岁,90kg,既往有慢性扁桃体炎、高血压病史以及阿斯匹林长期服用史,因扁桃体反复炎症住院治疗,经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