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事为载体的小学德育校本课程建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i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学校德育一直以德育课程的知识传授为主,纪律约束、行为训练和奖惩等为辅助手段,忽视了儿童道德认识的情境性和特殊性,不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造成了德育实效偏低的现状。故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以故事为载体构建德育校本课程是新时期德育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以故事为载体开展德育是一种好形式
  
  故事对儿童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儿童知识的增长,提升儿童的道德观念,改变儿童的行为。其次,故事的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它们能吸引儿童主动调动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道德认识去领悟故事的精髓,逐渐受到启迪。第三,讲故事这种学习活动形式较少受到时间、地点、对象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第四,故事这种教育资源极为丰富,便于教育者的取舍和利用。因此,利用故事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对于德育课程学习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二、当前运用故事开展德育存在的问题
  
  故事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固然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根据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虽然意识到故事的种种优势,对故事这种教育形式也非常推崇,但在运用故事开展德育的过程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1.说教严重,直奔故事寓意
  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是哲理故事的特点。它已成为教师们给学生讲故事的首选材料。但如果在讲故事时直奔故事寓意,说教严重,未免忽视了学生的感受、体验、理解。整个过程学生没有主动地参与,只是被动地接受,学生的道德情感得不到激活,对他们的启迪教育作用也就收效甚微,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故事的教育功能。
  2.功利主义倾向明显,教育意图过于明显
  由于平时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深感无法分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学生讲故事。有些教师只在学生犯错误时,才寻找相关主题的故事,以期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或作为警示教育的补救措施。其教育意图过于明显,容易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故事本身的教育功效打了折扣。
  3.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随意性强
  有的教师给学生讲故事只是一种奖励的形式,当学生今天表现出色时,奖励一个故事,学生表现不好时,则取消奖励。而且大多故事都是信手拈来,故事的内容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随意性太强。实施的形式也无序列性。学生所获取的故事信息是零散、杂乱的,不能有机融合,得不到深刻启迪。
  4.与其他教育方式缺乏有机结合
  教师在运用故事开展德育时,往往采取比较单一的形式,没能与其他的教育手段有机结合,也影响了故事教育功能的最大发挥。
  
  三、以故事为载体的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策略
  
  1.故事(课程内容)选择的三大原则
  故事内容的选择直接关乎课程质量及其教育效果。选择故事必须遵守以下三个原则。
  (1)启发性原则。故事内容涉及面广,有不少故事教育意蕴丰富,能给学生深刻启迪。有的为孩子的行为提供了良好示范和榜样;有的传递一些基本的社会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有的折射出深邃的人生哲理。富有启发性是故事选择的第一原则。这样的一些故事才能更好地开启学生心智,教化人心,塑造性格,陶冶情操;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活泼地学习,独立思考,积极探索,使学生从接受道德走向发现道德,在发现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2)趣味性原则。所选故事必须有趣味。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处在由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的过渡阶段,在道德发展上表现为他们对好坏的取舍往往不是基于伦理道德,而是简单的表面化的同情、厌恶情绪。有的故事情节生动,悬念环生,有的故事塑造了可爱和能够引起儿童同情的形象。这些情节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明的故事,能激起儿童强烈的情感共鸣,在很大程度上诱发学生兴致盎然地去听、去读,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3)生活化原则。故事的内容必须贴近生活,当学生阅读或收听此类故事时能在故事中找到生活的影子,增强了亲切感,激起情感共鸣,故事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面镜子,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2.故事内容编排序列化
  美国的《心林课程》根据内容将故事分成7个板块:勇敢、正义、希望、爱心、忠诚、尊敬和诚实,每个板块的故事内容序列化,都集中反映了一个主题思想。我们在运用故事时,故事内容也应序列化,以板块的形式出现,每个阶段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或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选择相应主题的故事,让故事及时引领学生,把不良行为消灭在萌芽阶段,并在故事的不断熏陶中明白道理,树立观念,巩固行为。这样,故事可以形成长期的教育效应。那么如何才能确定主题,搜集相关的故事,使故事内容序列化呢?
  (1)依托德育教材主题搜集故事。新课标实施前,小学低段,品德一直与语文合在一起,是合科课程。新课标实施后,德育教材“自立门户”,低段是《品德与生活》,中高段是《品德与社会》,每周一课时。教材是根据主题以板块的形式编写的。每个主题的确定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论证后才敲定的,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是非常科学的。教师可以根据该年级的德育教材主题,寻找相应主题的故事。这既是对德育教材的补充,也是德育的有效延伸。
  (2)依托语文教材的相关文章主题搜集故事。虽然语文学科与品德已经分科,但文以载道,任何一篇优秀的文章都向读者传递着丰富的教育内涵。特别是课本中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它不仅以特有的趣味性吸引着孩子们,还以经久不息的启示感化孩子。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课文反映的主题,搜集相类的或相同主题的故事,既夯实课文所蕴含的知识、道理,又对学生开展了无痕的道德教育。如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以后,学生明白了故事的启示,不能听信别人的甜言蜜语,否则就有可能上当受骗,因此印象深刻。但什么是甜言蜜语,什么是狡猾,学生似懂非懂,这时就可继续讲述一些有关“听信甜言与蜜语,上当受骗”这一主题的故事,帮助学生对“甜言蜜语”的形象认识,并在系列化的“故事群”中体会到听信甜言蜜语是不会有好处的,而用甜言蜜语去骗人的人是被人唾骂的。同时,再补充一些如阿凡提一类的智慧故事等,让学生在对比中领会狡猾和聪明,在循序渐进中提高道德认识,明辨是非。
  (3)依托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搜集相关主题故事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各自的行为特征,教师只要注意观察就能发觉。如低段学生在冬天上学经常迟到,教师在初冬时就可向学生讲些以勇敢为主题的系列故事;学生经常说谎,就搜集诚实守信的主题故事等等。当然,这些故事都应该在学生未出现这种情况时就进行,以防患于未然。
  3.故事呈现形式多样化
  呈现故事的形式要尽可能地丰富、多样,以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使故事产生预期的效果。
  (1)讲故事。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可以自己讲故事给学生听,也可以请班级中“故事大王”讲,还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叔叔阿姨讲,还可以聘请校外的职业讲故事者来讲。不同的人讲故事给予学生不同的刺激,不同的感受,能维持学生的无意注意,学生在快乐中提高道德认识。
  当然讲故事不是照着书本读,而是凭着记忆来改编,作点“添枝加叶”的处理。经过口语加工的故事更具口语化和可理解性,可以把抽象的道德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孩子们切实体会到故事的精髓。同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变化,适当增加或减少其中的一些情节,让学生在故事的情境中体验情境,理解他人。
  (2)画故事。漫画以其夸张形象的特点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运用故事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以漫画的形式把故事的情节再现出来。学生作画的过程就是体验故事情境的过程,学生在“神”临其境而忘其身,能设身处地思考特定情境下的道德行为。这就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使品德形成的过程成为一个乐知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条件的还可以把故事做成动漫作品,通过多媒体向同学展示。
  4.故事操作运用的常用模式
  故事的内容丰富多彩,要让不同类型的故事发挥应有的教育作用,其运用的模式也应各具特色。
  (1)故事——辩论模式。当老师或学生收集到带有争议的故事后,教师就可在学生收听这个故事之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亮出观点。然后同一观点的同学形成一个方阵,各方阵的同学可以根据故事内容,也可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激烈的辩论。学生在辩论中,实现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其认识会逐渐清晰,思想会慢慢明朗,最终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
  (2)故事——反省模式。一些短小精悍、含义隽永的哲理小故事,很能启迪人。在学生阅读或收听之后,可以及时组织他们对照故事开展自我反省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与故事中的人物对话与交流,甚至质疑与交锋,在这种交流中形成自己对美德的认同与认知,产生美德的切身体验。反省的活动可以是读书笔记,可以是小组交流,可以是单位时间内的实践行动,也可以是从写到说到做的一系列有序活动。
  (3)故事——表演模式。学生是天生的表演专家,童话故事、寓言故事不仅情节有趣,而且形象鲜明,深受孩子喜爱。这类故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表演,以表演的形式展示故事的内容。表演后,让表演的学生和观看的同学交流各自不同的感受,促使表演者与旁观者在思想上达成共识。
其他文献
脱碳液中总钒测定目前采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在实际分析过程中会出现总钒分析结果低于五价钒的数据倒挂现象。通过多次试验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分析过程中草酸加入量对总钒结
21世纪是全球化市场竞争的时代。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制造系统模式--可重组制造系统(RMS,Reconfigurable Manufacturing System),讨论了RMS的产生背景,
语文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教好语文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小教师就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学好语文知识,小学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所以在这个关键时期,
根据我国近海热带气旋发生、发展的气候特点,规定12小时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增值≥10m/s为迅速加强。通过1949 ̄1990年近海发生迅速加强的84个热带气旋个例分析,阐述了迅速加强时段的时间分布
反思教学,我们教师创设的“框”真的太多了,这些“框”不仅框住了孩子的思维,也框住了我们的思想。为了孩子能力的提升,为了教育的持续发展,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实践中反思,在
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提出在湖底隧道顶设人行景观桥的桥隧结合方案,并通过分别建立平面框架模型和三维板单元模型,进行内力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平面框架模型计算结果更为保
当前报纸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场景价值被取代,即使在PC互联网时代,便携移动的场景价值仍然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但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报纸的移动便携的场景价值不再,报纸也就失去了媒介竞争力。面对此种困境,本文探讨报纸如何重拾优势,为自身寻找到合适的场景的思路与途径。  一、两个场景的区别  梅罗维茨对媒介特征与日常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他认为,不同地域场景中的人,由于信息
本文以两栖动物——青蛙为基础,利用两栖动物的特征形成课堂主线,通过教师讲解,提出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总结,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树立生物形态、
有些语文老师为了出新求异.抛开教材.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地“挖掘”“拓展”.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并不是不要教材.丢开教材.而是要用好教材.又不拘泥局限于教材。我认为
阐述了虚拟网络技术的内涵及其实现方式,讨论了虚拟网络技术对我国制造工业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