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众文化也在当代中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兴起和发展在当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方面要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引领,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不断提高大众文化产品的自身品质,才能保证其进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大众文化 提高 创新发展 文化市场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0(c)-0248-01
1 合理的价值定位
提升大众文化品质就要对大众文化做出合理的价值定位,认清大众文化的特点,确立科学精神与人文价值相统一。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产品的一种,所以大众文化产品首先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人类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
大众文化不能仅供大众娱乐消遣之用,同时也要具有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功能,所以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健康的消费诉求为旨趣,正确地处理好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与大众娱乐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大众文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并且,通过增加大众文化的文化内涵来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自身竞争力,保持中国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特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众文化价值的合理定位还有助于认清其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用,即使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一起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主流文化要充分发挥主导和规范作用,主流文化反映着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趋向和价值观,它要切实有效地发挥对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作用。精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国家价值观和指导思想向大众传播的媒介,它要通过对社会的积极介入来传播人文价值理想并要通过其独特的地位来影响大众。大众文化要在不断增加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来改善大众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大众化等特点使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用主流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同时发挥大众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主流文化可以通过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形式来弘扬;精英文化可以通过大众文化的广泛群众基础得以推广。大众文化要强化其人文教育意义,使其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健康发展。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精神落实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2 吸纳中创新发展
中国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在不同的西方文化中汲取经验,还要在吸纳中不断需求自身的创新。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时间短,要迅速发展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势必要向发达国家的优秀的大众文化学习,从中汲取养分。但是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发展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促进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应在吸纳中不断地创新,并逐渐摆脱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影响,努力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
中国大众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抄袭模仿西方大众文化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广泛的动漫行业,近年来始终缺少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产品。模仿其它国家文化产品固然能够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着眼于未来,要想使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健康的发展轨迹,就必须重视大众文化产品的创新。
创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焕发光彩与活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对文化创新提出了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大众文化的创新不仅关系到大众文化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结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的创造主体,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永远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与源泉。只有不断从地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养分和智慧,并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加以对待才能保证文化的创新有不竭的源头。
3 提高文化消费主体素质
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首先,大众文化生产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能够提升大众文化产品的创作质量和审美品位,也有助于培养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面对经济利益诱惑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大众文化传播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其更好地判断和选择文化传播产品,增强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监督能力,丰富大众文化产品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有效地节制了不良文化产品的流通。最后,大众文化消费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社会大众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鉴别能力,增强社会大众对不良文化产品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从而也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起到了的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大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众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而大众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整个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素质的进步。
4 规范文化市场
近年来,在过度谋求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消遣性特征被片面地放大,一些趣味低俗、一味追求享乐主义和感官刺激的、有悖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这些不良文化产品,极大影响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市场形象,降低了中国大众的审美品格,成为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大众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一方面,它存在于市场中,带有浓厚的商品性特征。另一方面,在适应市场运作规律的同时,大众文化产品还应该遵循文化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承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对大众文化市场的运行也不能简单地依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化法则和方式加以对待,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规范、引导和调控。
规范大众文化市场需要行政引导、法律约束、群众监督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保证国家制定的总体文化发展方针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状况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文化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政规定。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完善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以法律的手段监督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使文化市场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真正步入到法治化轨道。最后,要通过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鉴别能力。增强大众文化生产者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大众文化消费者对腐朽文化的抵制意识,使人民群众既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监督者,从而稳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中的主流地位。
关键词:大众文化 提高 创新发展 文化市场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98X(2011)10(c)-0248-01
1 合理的价值定位
提升大众文化品质就要对大众文化做出合理的价值定位,认清大众文化的特点,确立科学精神与人文价值相统一。大众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产品的一种,所以大众文化产品首先要具有浓厚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的人类精神创造性活动及其成果。”
大众文化不能仅供大众娱乐消遣之用,同时也要具有提升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功能,所以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应该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健康的消费诉求为旨趣,正确地处理好大众文化意识形态建设与大众娱乐消费、大众文化产品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使大众文化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大众化的社会需求。并且,通过增加大众文化的文化内涵来不断提升大众文化的自身竞争力,保持中国大众文化在当今文化全球化趋势下的文化特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大众文化价值的合理定位还有助于认清其在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的作用,即使大众文化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一起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文化贡献力量。主流文化要充分发挥主导和规范作用,主流文化反映着国家的根本意志、文化趋向和价值观,它要切实有效地发挥对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作用。精英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的代表,是国家价值观和指导思想向大众传播的媒介,它要通过对社会的积极介入来传播人文价值理想并要通过其独特的地位来影响大众。大众文化要在不断增加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来改善大众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之间的关系。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大众化等特点使其在社会主义文化市场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我们应该用主流文化引导其健康发展的同时发挥大众文化的桥梁纽带作用。主流文化可以通过大众文化的多样化形式来弘扬;精英文化可以通过大众文化的广泛群众基础得以推广。大众文化要强化其人文教育意义,使其朝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健康发展。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满足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精神落实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中,促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大发展大繁荣。
2 吸纳中创新发展
中国大众文化在未来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在不同的西方文化中汲取经验,还要在吸纳中不断需求自身的创新。中国的大众文化发展起步晚、起点低、发展时间短,要迅速发展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形式势必要向发达国家的优秀的大众文化学习,从中汲取养分。但是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发展过程所呈现出来的文化形式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促进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应在吸纳中不断地创新,并逐渐摆脱发达国家大众文化的影响,努力创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文化。
中国大众文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但是抄袭模仿西方大众文化产品的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在青少年群体中影响广泛的动漫行业,近年来始终缺少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的产品。模仿其它国家文化产品固然能够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但是着眼于未来,要想使中国的大众文化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健康的发展轨迹,就必须重视大众文化产品的创新。
创新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力量,是文化传承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的创新才能赋予文化以新的内容和时代精神,使其不断焕发光彩与活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对文化创新提出了要求:“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大众文化的创新不仅关系到大众文化的未来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结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人民群众是大众文化的创造主体,他们的创造性实践永远是文化创新的主体与源泉。只有不断从地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养分和智慧,并以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加以对待才能保证文化的创新有不竭的源头。
3 提高文化消费主体素质
科学文化教育的普及,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为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保证。首先,大众文化生产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能够提升大众文化产品的创作质量和审美品位,也有助于培养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增强面对经济利益诱惑时的自我约束能力。其次,大众文化传播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其更好地判断和选择文化传播产品,增强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监督能力,丰富大众文化产品传播的方式和渠道,有效地节制了不良文化产品的流通。最后,大众文化消费者的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培养社会大众正确的价值取向,有助于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鉴别能力,增强社会大众对不良文化产品的识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从而也对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起到了的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大众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助于大众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水平的全面提高,而大众文化生产、传播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又会促进整个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素质的进步。
4 规范文化市场
近年来,在过度谋求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消遣性特征被片面地放大,一些趣味低俗、一味追求享乐主义和感官刺激的、有悖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现。这些不良文化产品,极大影响了中国大众文化的市场形象,降低了中国大众的审美品格,成为中国大众文化健康发展的阻碍因素。大众文化产品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产品。一方面,它存在于市场中,带有浓厚的商品性特征。另一方面,在适应市场运作规律的同时,大众文化产品还应该遵循文化艺术创作的基本规律,承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责任和义务。所以,对大众文化市场的运行也不能简单地依照市场经济的一般化法则和方式加以对待,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规范、引导和调控。
规范大众文化市场需要行政引导、法律约束、群众监督三方面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在保证国家制定的总体文化发展方针的基础上,各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条件、文化状况等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文化政策,制定符合本地区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行政规定。其次,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完善文化市场的法制建设,以法律的手段监督大众文化产品的生产、传播和消费过程,使文化市场的管理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真正步入到法治化轨道。最后,要通过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普及科学文化教育,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鉴赏水平和文化鉴别能力。增强大众文化生产者的责任感和自我约束意识,培养大众文化消费者对腐朽文化的抵制意识,使人民群众既作为大众文化产品的消费者,也成为大众文化产品的监督者,从而稳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中国社会中的主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