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季节毛竹林竹叶发黄的观察和分析

来源 :江苏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s9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华公社的65,000多亩毛竹林大部分是大小年分明的竹林,按照历年来的生长规律,1981年是属于小年,凡是小年普遍于4月分左右脱去老叶,更换新叶.更换的新叶7—8月份叶色应为深绿色或淡绿色.这是正常的规律.但是,81年8月份以来却有近一半的毛竹林仍叶色发黄脱力,这究竟是什么原因?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于7月29日至8月21日先后到该公社的大涧、北川、新华、民望、胥井、深洞、张家、太平、乾元、向阳等大队抽查了14个发黄点,观察了近万亩的发黄毛竹林,现将观察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汇报如下: Most of the more than 65,000 mu of bamboo groves in Taihua Commune are bamboo forests of different sizes. According to the law of growth over the years, 1981 is a small one. All young children generally take off old leaves and replace new leaves in April. New leaves to be replaced 7 - August Leaf color should be dark green or light green, which is the normal pattern, but since August 1981, nearly half of the bamboo forest still leaves color yellowing off force, what is the reason We took this issue and went to the brigade of the commune in Dajian, Beichuan, Xinhua, Minwang, Xujing, Shendong, Zhangjia, Taiping, Qianyuan and Xiangyang for inspection from July 29 to August 21 A total of 14 yellowing spots were observed and nearly 10,000 mu of yellow bamboo forests were observed.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ir own observations are reported as follows:
其他文献
我们公社有水田9万多亩,历年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在5万亩左右,约减产200万斤。去年,在原辽宁农学院和县农林局的大力邦助下,我们土法生产了井冈霉素和庆丰霉(含量5.000单位左
我们正成为一个开放的社会,很容易地就接受一些从外国传来的新的观念,所谓动物权利就是一个好例。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接受往往是强迫性的,我们社会中的很多人往往在趋新的冲动
一引言辐射育种作为一种新的育种手段,已被许多作物育种家使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实践证明,它较系统选育、杂交育种等育种方法,具有变异率高,变异谱宽、变异 I. Introdu
六盘山林区是宁夏三大林区之一,属水源涵养林。1970年以来,营造了4万亩针叶树,但成林面积很小,仅保留5000亩稀疏幼林。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栖息于造林地的中华鼢鼠(Myospalax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春玉米产区的重要病害之一,其发生轻重与播种至三叶期的土壤湿度和温度有密切关系。在这段时间,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发病则轻,反之则重。据贵州省威宁县
林果腐烂病又叫烂皮病,危害杨、柳、榆、桑、臭椿、桃核、苹果、沙果、海棠、梨、桃等多种林木和果树,是我区近20年来主要流行病害之一。 本文报导了自1963年以来腐烂病的危
目的了解人群中流感流行的流感病毒型别 ,及时发现新的变异株。方法采用鸡胚和MDCK细胞培养 ,进行病毒分离 ,用血凝试验进行型和亚型鉴定 ,以及作抗原分析。结果 2 0 0 1年 4
一、试验目的初步摸清硼、钾元素在我地区对甜菜的增产效果,为提高甜菜产量提山科学依据。二、试验方法 (一)处理: ①硼浸:按种子量配成0.05%硼酸溶液浸种24小时。 First,
我室自1974年开始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试验工作。五年来在反复观察赤眼蜂的生活习性,掌握赤眼蜂繁殖技术的基础上,对培育壮蜂,提高林间寄生效能,改进繁蜂放蜂技术等方面作了
40%氧化乐果乳剂,是一种防治抗性蚜螨比较好的国产新农药。据1981年在本院南湖农场试验,以1,000—2,000倍液喷雾,施药后3天和7天,防治棉蚜的效果分别为94.6—100%和87.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