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的不成熟,而在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在教学科学课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 信息技术 应用
现今,信息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如何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当前的科学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一些不利因素导致课件的“主导”影响着学生的主体,课件领着学生学、学生跟着课件走等现象大量存在。下面就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体现“不可替代”性原则。
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它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其次,在科学课上信息技术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课件(教学碟片),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巧妙地使教学中无法用其它媒体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否则就会使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弄巧成拙。例如小学科学课中讲解燃烧现象时,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一是过程不容易掌控,导致影响到整个教学的进度,难以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实验不能直观地将燃烧的现象和条件解释清楚。因而我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结合教学碟片制成模拟课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课件模拟实验通过丰富的表现力和便捷的控制手段进行深入展示,达到了普通实验望尘莫及的效果:在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中,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地分解和展现实际实验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蜡烛在玻璃杯内燃烧,杯子里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逐渐减少,慢慢地消耗尽,此时蜡烛火焰也随着慢慢缩小并在氧气耗尽时熄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平常实验中看不见的氧气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蜡烛火焰的缩小直至熄灭与氧气的减少至耗尽直观地联系起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促进并加强了学生理解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知识难点。本堂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这是实验所不能替代的。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科学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既包括知识的科学性,也包括课件设计的科学性。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学科,因此课件内容必须严谨,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图形、解说等,应尽量避免不科学的或似是而非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教师在讲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化是由于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学生对这一抽象事物很难理解,思维往往受阻。我们可把这一过程用动画课件表现出来:一个注射器内没有压缩前有若干个空气分子自由自在,随着压缩,还是这几个空气分子,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后龇牙咧嘴地被积压在一起,“双手”使劲向上撑着活塞底部。那么通过这一形象的动画演示,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原来压缩后,空气数量没有改变,它们被压缩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小了,它们不愿意被压缩而使劲往上支撑对活塞产生了力,所以手压活塞有往上弹的感觉。这样,学生思维马上得到了拓展,本节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信息技术目前所传递的只限于视觉与听觉信息,有些信息传递方式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例如通过对实物接触而产生的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产生的心理体验等等,所以,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操作或到大自然中去直接获取,决不能牵强附会地都用信息技术进行。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的情境: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设计,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设计制作优秀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远大于其它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更应强调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并不代表可以滥用,切忌有形却无功、顾此而失彼。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最为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科学 信息技术 应用
现今,信息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如何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当前的科学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一些不利因素导致课件的“主导”影响着学生的主体,课件领着学生学、学生跟着课件走等现象大量存在。下面就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体现“不可替代”性原则。
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它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其次,在科学课上信息技术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课件(教学碟片),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巧妙地使教学中无法用其它媒体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否则就会使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弄巧成拙。例如小学科学课中讲解燃烧现象时,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一是过程不容易掌控,导致影响到整个教学的进度,难以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实验不能直观地将燃烧的现象和条件解释清楚。因而我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结合教学碟片制成模拟课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课件模拟实验通过丰富的表现力和便捷的控制手段进行深入展示,达到了普通实验望尘莫及的效果:在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中,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地分解和展现实际实验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蜡烛在玻璃杯内燃烧,杯子里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逐渐减少,慢慢地消耗尽,此时蜡烛火焰也随着慢慢缩小并在氧气耗尽时熄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平常实验中看不见的氧气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蜡烛火焰的缩小直至熄灭与氧气的减少至耗尽直观地联系起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促进并加强了学生理解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知识难点。本堂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这是实验所不能替代的。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科学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既包括知识的科学性,也包括课件设计的科学性。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学科,因此课件内容必须严谨,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图形、解说等,应尽量避免不科学的或似是而非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教师在讲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化是由于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学生对这一抽象事物很难理解,思维往往受阻。我们可把这一过程用动画课件表现出来:一个注射器内没有压缩前有若干个空气分子自由自在,随着压缩,还是这几个空气分子,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后龇牙咧嘴地被积压在一起,“双手”使劲向上撑着活塞底部。那么通过这一形象的动画演示,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原来压缩后,空气数量没有改变,它们被压缩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小了,它们不愿意被压缩而使劲往上支撑对活塞产生了力,所以手压活塞有往上弹的感觉。这样,学生思维马上得到了拓展,本节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信息技术目前所传递的只限于视觉与听觉信息,有些信息传递方式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例如通过对实物接触而产生的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产生的心理体验等等,所以,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操作或到大自然中去直接获取,决不能牵强附会地都用信息技术进行。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的情境: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设计,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设计制作优秀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远大于其它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更应强调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并不代表可以滥用,切忌有形却无功、顾此而失彼。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最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