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20060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各学科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其原因并不在于技术的不成熟,而在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在教学科学课时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关键词:小学科学 信息技术 应用
  现今,信息技术在扩大教育供给、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已走进了小学科学教学课堂,其优势正逐渐被人们所认同。然而,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如何体现学科教学特点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在当前的科学课教学实施中存在着不少误区,一些不利因素导致课件的“主导”影响着学生的主体,课件领着学生学、学生跟着课件走等现象大量存在。下面就以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谈谈自己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体现“不可替代”性原则。
  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它的活动方式与内容只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取得教育学生的良好效果。其次,在科学课上信息技术具体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运用课件(教学碟片),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以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改变以前固有的教学思想与方法,巧妙地使教学中无法用其它媒体解决的教学重点、难点得以突破,否则就会使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上弄巧成拙。例如小学科学课中讲解燃烧现象时,实验教学有一定的困难:一是过程不容易掌控,导致影响到整个教学的进度,难以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通过实验不能直观地将燃烧的现象和条件解释清楚。因而我将课堂教学中的实验,结合教学碟片制成模拟课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得到充分完美的表现。课件模拟实验通过丰富的表现力和便捷的控制手段进行深入展示,达到了普通实验望尘莫及的效果:在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中,利用课件生动直观地分解和展现实际实验中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蜡烛在玻璃杯内燃烧,杯子里的氧气随着蜡烛的燃烧逐渐减少,慢慢地消耗尽,此时蜡烛火焰也随着慢慢缩小并在氧气耗尽时熄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在平常实验中看不见的氧气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把蜡烛火焰的缩小直至熄灭与氧气的减少至耗尽直观地联系起来,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促进并加强了学生理解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知识难点。本堂课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课件的帮助下顺利突破,这是实验所不能替代的。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应注意科学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科学性既包括知识的科学性,也包括课件设计的科学性。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一门学科,因此课件内容必须严谨,无论是知识点,还是图形、解说等,应尽量避免不科学的或似是而非的内容。例如,在教学《被压缩的空气》一课时,教师在讲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化是由于空气被压缩的结果,学生对这一抽象事物很难理解,思维往往受阻。我们可把这一过程用动画课件表现出来:一个注射器内没有压缩前有若干个空气分子自由自在,随着压缩,还是这几个空气分子,但它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最后龇牙咧嘴地被积压在一起,“双手”使劲向上撑着活塞底部。那么通过这一形象的动画演示,把抽象复杂的事物形象简单化,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原来压缩后,空气数量没有改变,它们被压缩是由于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变小了,它们不愿意被压缩而使劲往上支撑对活塞产生了力,所以手压活塞有往上弹的感觉。这样,学生思维马上得到了拓展,本节课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当然,信息技术目前所传递的只限于视觉与听觉信息,有些信息传递方式是计算机所无法替代的。例如通过对实物接触而产生的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通过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而产生的心理体验等等,所以,有些内容必须通过实验操作或到大自然中去直接获取,决不能牵强附会地都用信息技术进行。
  三、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几乎都是在教师的控制下进行的,相对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教师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可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定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场景和一些趣味练习及智力游戏等。例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导入的情境:两个朋友在玩乒乓球,不慎将乒乓球掉入了一个很深的洞中。接着出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不能想个办法将乒乓球取出来?同学们在这种情境下充分讨论,教师在热烈的讨论中顺势导入新课。通过这样设计,探究活动得到了充分的促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在设计制作优秀的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科学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义远大于其它学科,小学科学课程更应强调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但并不代表可以滥用,切忌有形却无功、顾此而失彼。尤其对于小学生学习科学而言,亲历探究过程,获取第一手经验是最为重要的。
其他文献
每个从事过语文教学的老师都很难忘记,作文课时,那一个个抓耳挠腮、咬笔杆、摇头叹气、死死趴在桌子上一节课挤不出几个字的场面。这样,一个巨大的问题摆在老师面前。我们首先必须分析现状:一是学生没有东西可写,二是学生有东西却不知如何去写,以致学生害怕作文。就其原因,一是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处在“教无定法”的自由状态。在这广袤深幽的领域里教师的研究与体味相对薄弱,缺少了对作文重要环节写作过程中的指导,这
期刊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从2004年开始进行新课改,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提高素质。而两年多来,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却遭遇了一系列的尴尬:  尴尬之一:交通不便,信息堵塞,教学设施比较简陋,不可能满足学生大量阅读的需求。经调查,学生除了作文选之外,其他书少得可怜,有的甚至一本都没有。多数学生的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直接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
期刊
小学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大胆想像、自由地表态和不断创新,从多角度、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教学中,常常遇到许多学生在写作文时总是绞尽脑汁,大半天动不了笔。造成学生作文“难产”的原因是:不会观察生活和不会感悟生活。我针对这种情况,提倡真切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要求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再去感悟。如
期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近年来,信息技术也得到了飞速发展,它对教育教学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教育环境下,“高考”这个无形的指挥棒让学生、家长、社会和老师们都只关注高考科目,对其它学科就是一种可学可不学的态度,也让我们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难度。  一、教育大环境让信息技术教育不能迅速发展。在“高考”这个大前提下,像我们这种国家级贫困
期刊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往往对多媒体认识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就这些误区做了些说明并提出了一些矫治策略。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误区 矫治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
期刊
心理换位,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从对方的实际出发,去分析对方的行为动机,并对其行为作出解释。通过心理换位,教师能求得与学生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要成功地实现心理换位,教师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个是客观方面,另一个是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即分析学生所处的实际情景,不了解学生所处的具体情景,就不能对其行为动机、行为结果进行正确的归因和解释。因此,教师必须设身处地去了解他们的行为情景,亦可以通过直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并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为学生进行流利的口语交际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我们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工作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第一线的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呢?  近几年来,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方法的研究很多,却很少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口语表达的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小学生80%的在校时间都要在课堂里度过,教师80%的教育精力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成功的先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应采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要使小学生上好科学课,必须针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学 兴趣 实践 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如果能设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并充分发挥主动精神,教学就能获得较大的成功。论语中说
期刊
摘 要:坚持每天写日记,可以积累知识,丰富自己的思维,磨练自己的意志,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为写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写日记 好处  日记,是一座宝库。通过它,你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储蓄起来。那里有你在人生道路上的每一点进步,有你在知识的高山上撷取的每一朵小花,也有你奉献给生活的每一份情谊。日记,是一扇窗口,透过它,你可以看到一个迷人的世界。在那里,有和蔼可亲的人物,有五彩斑斓的景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化解提高阅读能力之“难”,深入探索阅读本质,加强阅读训练,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既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又真正把阅读教学落到实处,在阅读上,既要提倡“上不封顶”,又要落实“下要保底”。具体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课程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