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手妙笔绘深秋

来源 :阅读与鉴赏(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iku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是唐代“乐府诗”的领军人物,在“乐府诗”领域里,他关注现实,针砭时弊,创作成就辉煌,使得“乐府诗”成为贯穿中唐文学大河的主流,令后人瞩目。大作家都是有多种写作手法的天才,他们可以用不同的手法写出不同风格的作品,白居易正是这样的大作家。他的写景小诗《暮江吟》也正是他多种写作手法的天才表现,我们至今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圣手妙笔。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小诗只写了深秋江边的瞬时景色,读来却耐人寻味。
  前两句写残阳铺江水。红日西沉,天边的晚霞映在江面上,于是,透出寒意的水面上满是霞光的殷红。一个“红”字,准确精要地概括出了日落江上的景色特点。后两句写秋月映露珠。九月初三的夜晚,站立江边,脚下的草叶上挂着珍珠似的露珠,初升的弯月悬于天幕,露珠在月光的映照下星星点点,这秀丽的景色真是可爱极了。把天地日月江河的瞬间变化纳入一首小诗中,不但需要有囊括宇宙的博大胸襟,更要有对事物细致入微的体验和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而且必需要有驾轻就熟地运用多种手法的能力,非大家不能完成这样的杰作。
  从表现手法上看,前两句是写实,用一个“红”字贯穿,暗里却渗透了一个“凉”字,“红”的暖色调与“水中”、“瑟瑟”的冷感觉形成对比,强烈的视觉和触觉感受使人如亲临深秋江边,置身于那诱人浮想的境界中。后两句用了比喻的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既有形状又有光泽,完美地表达出作者对眼前景物的喜爱之情;把月亮比作弯弓,既把事物写得生动,又照应了“九月初三夜”,使诗如珍珠般圆润,美不胜收。
  全诗用“可怜”二字统帅全文尤为传情。试想:日落西山的时候,凉意袭人的大江之上一片绯红,月儿弯弯,露珠晶莹,此时矗立江边,怎么能不让人打心底里觉得可爱呢?
其他文献
温情苹果    永星  丁字路口处有个水果摊,摊主是位面色黝黑的中年妇女。她的苹果个个光洁圆润,甜脆可口。夜间熬夜时吃上一个既解渴又压饿,因此每次路过总要捎上几只。  一个黄昏,我再次光顾她的小摊。当她正麻利地为我称着苹果时,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进入了视野。她赶紧撂下正称着的苹果,从筐里胡乱______一只,往衣袖上____几下,便猛地____下一口。她这番举止,因忙乱、突然而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期刊
八月湖水平,涵虚①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③,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①涵虚:水气弥漫。②太清:天空。③云梦泽:古代二泽名,在今湖北省长江南北。江之北为云泽,江之南为梦泽,并称“云梦泽”。  孟浩然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之一,也是盛唐诗人中终身不仕的一位作家。然而,孟浩然并非无意入仕之人,他与盛唐其他诗人一样,怀有济世的强烈愿望。其诗
期刊
母亲,是三春花雨,悄无声息地孕育了生命;  母亲,是冬日暖阳,融化了生命的冰霜;  母亲,是黑暗中的灯塔,导航着人生的方向;  ……  本文以精美的语言,奔涌的激情,颂扬了母亲的意义、价值、作用,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首先,对比烘托,字字深情赞母亲。  母亲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血管里流着母亲的血液,母亲,是我们的所有家当。  悲伤时,母亲给我慰藉;  沮丧时,母亲给我希望;  软弱时,母亲给我力量;
期刊
斯妤,女,当代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1980年开始写作,著有散文集、小说集二十多部。代表作有散文集《斯妤散文精选》、《两种生活》,小说集《出售哈欠的女人》,长篇小说《竖琴的影子》等。1993年获“庄重文文学奖”,1998年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同年10月获“当代女性文学创作奖”,并曾获国内多种散文奖。其散文既先锋又典雅,既绮丽又深情,小说则奇谲诡异,灵动饱满,熔沉重与幽默,悲剧与荒诞,现实与
期刊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点虚荣心,只是程度和目的不同而已。  平日里一句“那多没面子呀”已成为许多青少年的口头语。是呀!为了面子,不惜欺骗父母,只为一条名牌的裤子;为了面子,不惜放弃健康,只求自己身材苗条;为了面子,不惜放下学业,只为和朋友一样,有一个异性朋友;为了面子,不惜牺牲友情,只因在小小的矛盾前,谁也不愿先低头……这些都是虚荣心惹的祸!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人生意失败后,为了不失尊严,不丢面子,
期刊
这是朱自清先生在温州时的作品,“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这幅字画见证了朱自清与马孟容的深厚友情。马家是温州“书画传家二百年”的望族,家住百里坊,离朱自清住的四营堂巷很近。马孟容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国画家,最擅长画花鸟、草虫、鱼蟹,并且他们二人曾共同执教于温州中学,结下了深厚友谊。这篇美文即是朱自清依据马孟容所赠的画创作的。他以丰富的想象力来理解画面的内容,以自己深深的情怀来品味画中的意境,激动之余
期刊
这是一个知识的社会。知识,已成为一个现代人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基本条件。  想要获取知识,就必须运用有效的手段——读书。读书,不仅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更是培养一个人谈吐、气质、思维方式的最好途径。读书,已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一个学生如果仅仅将“读书”停留在语文课本、家庭作业上,他将来肯定不能很好地承载人生。那么,如何让他真正感觉到读书是件“有意”又“有益”的事情呢?许多老师和家
期刊
曾卓(1922~2002),原名曾庆冠,湖北人。出版有诗集《门》、《悬崖边的树》、《老水手之歌》等。他14岁开始写作,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7岁开始发表作品,是在抗日救亡浪潮中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之一。  本诗作于诗人辞世前不久的2001年10月7日,几乎可以说,这首诗是诗人的绝笔。在诗中他写道:“在病中多少次梦想着/坐着火车去作长途旅行”。对生活,诗人是充满梦想和渴望的,虽然病中的曾卓行动不便,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让学生准确把握这些大量存在于文言篇章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对诵读、理解课文内容关系重大。我总结了自己近二十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感到对于词类活用现象的教授,采用“以今证古”法,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1.其一犬坐于前  2.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这两句话理解的关键在于活用词“犬”、“箕畚”。这两个词语都是名词,它们分别用在动词“坐”、“运
期刊
本文就中考作文中常见的问题给考生作一些解答,以帮助考生获得比较好的作文分数。    一、如何审题和取题    写作文首先要审题,审什么呢?审题意。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一般都包含两部分:题干和要求。所以考生审题可分两步走:  1.审题干。题干的内容是作文题的核心,包含命题者对作文写作的所有信息。虽说中考一般不设审题障碍,但是,考生还是得逐字逐句地看清楚、弄明白写作的中心、材料的范围等问题。不少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