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移民问题探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7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库区移民的产生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政策、生产扶持开发及基础设施改善等几方面介绍了汾河水库库区移民问题处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效,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适当的建议参考,以促进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并为其他地区移民提供借鉴经验。
  关键词:生态移民 汾河水库 移民安置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65-03
  生态移民(ecomigration),亦称环境移民(environmentalmigration),系指原居住在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严重破坏地区、生态脆弱区以及自然环境条件恶劣、基本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区的人口,搬离原来的居住地,在另外的地方定居并重建家园的人口迁移。从移民的目的来看,生态移民将生活在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居民搬迁到生存条件更好的地区,首先可以减轻人类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继续破坏,使生态系统得以恢复和重建;其次是可以通过异地开发,逐步改善贫困人口的生存状态;最后可以减小自然保护区的人口压力,使自然景观、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一、汾河库区移民历史概况
  汾河水库是山西省内最大的水库,于1958年开工建设,1961年运行,设计控制流域面积5268平方公里,计划总库容721亿立方米。汾河水库是一座大型综合水利枢纽,是以防洪、浇灌为主,统筹发电、养鱼为一体的综合项目工程。从2003年11月开始成为山西省内最大的饮用水水源地。汾河水庫共占据5个乡(镇)17个村落,浸没耕地193平方百米,搬家移民2362户15296人。经过40多年的变迁,现库区演变为22个村、5800户移民、2万余人,受自然条件限定,移民安顿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生产条件和生存条件恶劣,设施不完善,民众生存非常艰苦。
  二、汾河库区移民发展近况与问题
  1.汾河库区移民近况
  首先,库区的移民生活现状发生了很大改变。近几年,针对汾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解决,总计完成资金投资740万元。其中,完成人畜水利工程33处,配水泵2台,建池塘4个,铺设管道31公里,解决了9个搬迁村的20532人和1023头大牲口的吃水问题;完成交通路面工程15处,共计有156公里;完成田地水利工程6处,铺设管道15公里,修缮地坝740米,沟渠370米;完成供电工程十四处,架设高低压路线14公里;完成文教卫生基础设施13处;帮助扶持发展经济林工程7554亩,扶持生猪等养殖项目28项。
  其次,库区的基础设施也完善了不少。近几年来,通过狠抓库区的“五通两建”(即通自来水、通电线、通柏油路、通移动电话、通闭路电视、建新学校、建村卫生所),安顿区面貌呈现了较大改变:共建水源工程33处,铺设输水管道31114米,修筑蓄水池650立方米,基本上解决了22个移民村的人畜吃水问题;修建供电工程14处,架设低压线路14100米,安装变压器80KVA、30KVA各一台,解决了移民安置区的用电问题;新建和维修当地校舍6480平方米,解决了库区周围学生的教育问题;铺设沿库区护村公路94千米,解决了库周移民村的交通问题;新建卫生所2个,移民和当地民众的就医问题得到解决;加大了投资力度,库区周围各村都通了电话,也通了电视。移民村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移民群众的生存生活质量都获得提高。
  最后,库区的生活生产发展工作也逐步开展。首先是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实施沟川台化治理,共开发高标准梯田1133平方百米,小流域治理151平方百米,最后完成节水工程12处,建设节水灌溉农田267平方百米,不但提高了粮食单产,移民村人均粮食也由1987年的122千克增加到2001年的200千克。其次,政府指导民众调整了产业结构,努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近些年来,建成果园467平方百米,温室大棚500多间,栽种蔬菜27平方百米,库区养鸭规模达3万只,养猪1000只,优种绒山羊达750只,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移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
  2.汾河库区移民问题
  首先是移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生态移民投资比较大,资金筹措较为困难。生态移民投资内容中主要有:一是迁入地移民迁移和生产安置的费用,就是指对房屋及其附属建筑物补偿费、搬家费,移民生产安顿费,基础设施建设费等;二是迁出地生态环境用度,即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费用等;三是移民就业技术培训费。主要依靠政府津贴补助,投入比较大,筹集困难。第二,移民多为农业人口,乡土观念重,对移民整体搬迁困难比较大。移民大部分属于农业人口,文化程度低,乡土观念重,对移民的意义理解有点困难,增加了移民的搬迁难度。第三,水库缺乏规范化管理。水库设计最高水位为1 12776米。然而自水库蓄水以来长期未能达到规划的最高水位,库区民众在1 130 米范围内又重新开垦种地,有的甚至建房、建厂,与当地民众纠纷不断,同时给水库管理带来诸多的困难。
  其次是库区移民后产生的问题。第一,人多地少,矛盾问题凸显,生活水平比较低。特别是在靠后安置和小村并大村这一过程中这种矛盾尤为明显,因为搬迁地区多为农业人口,对土地依赖程度比较高,水库蓄水后浸没了很大一部分耕地,随水库水位的上升,这种矛盾也将会越来越突出。第二,资源较为贫瘠,交通不便,生产较为落后,居民收入比较少。第三,库区周围水土保持差,生态环境脆弱,危房问题较为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库区本来土质就较为疏松,水土保持比较困难,加上水库的侵蚀,库岸坍塌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就更加恶劣,出现较多的危房问题,危及移民人身财产的安全。第四,库区污染较为严重,危及太原市供水的安全。库区移民村大部分离水库比较近,地形破碎,居住点分散,居民生产生活的垃圾和污水未能得到恰当的处理,有甚者不经处理就直接排入到水库中去,对水库的水质造成重度的污染,最后会危及太原市居民的安全。   最后,移民安置后产生的问题。第一,巩固搬迁的成果难。一是集中安置点的配套服务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二是新的社会矛盾随时可能出现,移民政策的区域性、时间性、差异性在移民中会造成多个利益实体,有可能导致库区社会新的不稳定因素产生。第二,移民发展致富难。现如今,娄烦县库区绝对贫困面比较大,这些贫困人口绝大部分都散布在库区村组中。水库蓄水后,因为土地资源减少了,库区生态环境容量有限,导致人均土地等生产资料更加少、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迟滞、经济产业层次不高等问题进一步显现出来。政府对移民资金投入量较为有限,对生产安置的投入略显不足。如何解决库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增强库区经济的自我发展能力,將是一个较为严峻的问题。
  三、汾河库区移民对策探究
  1.汾河库区移民发展措施的理论指导
  参考三峡地区生态移民经验及移民发展对策的理论指导,可将汾河库区移民发展对策基本理论做一下总结,以便更好地指导具体的移民工作。
  (1)生态移民的基本原则。
  第一,群众自愿的原则。绝对不能强迫民众进行迁移,在群众自愿的前提下有序组织迁徙。第二,政府帮助的原则。充分发挥当地政府在迁移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和帮扶作用。第三,扩宽资金筹措渠道的原则。国家和地方政府双补偿,通过一些社会性活动拓宽资金筹集面,从而减轻政府负担,同时结合群众自筹的方式。第四,统筹兼顾的原则。统筹兼顾移民迁移与生态保护治理,和谐发展。第五,迁入地管理的原则。实行一经落户,政府管理,要使移民群众过上正常有序、安顿稳定的生活。
  (2)移民的指导思想。
  第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生态保护和民众发展相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统筹兼顾各个方面,促进迁入区全面发展。 第二,慎重选择迁入地。包括农用土地肥沃,基本建设较为完善的地区,或具有一定环境容量的地区和经济较为发达的城镇。第三,正确地引导产业安置。地方政府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让有能力的民众实现自富。第四,教育培训要恰当。政府出资对民众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其自主择业。
  2.汾河库区移民发展对策的具体措施
  (1)生态治理恢复。
  一是退耕还林。引导农户落实国家政策,在汾河库区的周围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在解决移民的生活问题的基础上,也保护了汾河水库的水源和水质。二是污水治理。合理控制库区周围居民日常污水和生产建设污水排放,采取集中处理的方式保证水库水源和水质,保证省城太原的供水安全。
  (2)生产生活发展。
  一是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政府提供一定的科技扶持。坚持科技引路,注重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推广,把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生态高效农业上,要给予适当的政策支持,给予正确科学的引导。对重点的农业基地进行农业技术改造,打造一批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业基地;依据水库水源保护区发展和市场行情的需要,鼓励移民民众发展中药材基地等特色种植业,做好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扶持移民民众发展畜牧养殖,加强技能培训和市场开拓,引导群众在保护水源的前提下发展特色水产养殖;努力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延长农业产业链,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来增加移民民众的收入。二是安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使用资金方面,用于移民新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比重要适当提高。积极加快公路建设,畅通主城区对外的通道;切实推进环库公路建设,使得库区交通更为便捷;加快库区周围交通建设,对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城镇的道路进行改造;把新农村的建设与之相结合,加快便民服务中心等基本设施建设,以提高移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目的。
  (3)注意整合资源,多方资金筹集以及政策帮扶,移民补偿到位。
  建立移民多元化的投资体系,要采取政府筹集、农户自行筹措、对口援助等多种方法,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要给予迁移民众足够的资金支持,确保生态移民顺利实施。迁移也可与城市化建设、退耕还林还草、经济开发工作、农村节水工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即农村道路、通信和电视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使用各种有利资源,推进生态移民工作顺利进行。
  (4)实施促进就业的政策,增加就业的岗位,实施就业培训。
  政府要采取优惠措施促进就业,通过广泛地增加就业岗位,实行就业培训的方式,实现较大程度的就业。第一,工作安顿的引导。对有一定学历程度及年龄在30岁左右的民众,经过相关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进工矿企业、旅游、餐饮等二三产业安置。第二,政策倾向于优惠城镇自谋职业者。对具有一定条件或谋生技术的移民,也能采用进城镇自主择业方式来安顿。通过当局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他们进城镇经商,这些民众可以经政府的引导,利用自身的技能,发挥城镇的优势,依靠务工或者经商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以加快小城镇的发展,城乡的差距逐步缩小,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第三,教育培训补助。政府采用恰当补助的方式,组织安排有条件或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民众进入中等、高级职业技术学院,经过1~2年的学历教育或技术培训,使其拥有自主谋生的技能,靠自己的知识、技能自主致富。
  (5)着力解决安顿区矛盾,加强移民后期问题的解决。
  针对移民后可能发生的问题,要着力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做好移民善后的工作。通过汾河水库二次移民安置规划可彻底解决安顿区移民现存危房问题和水库权界问题;移民的总体搬迁和基础配套设施的规范建设对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汾河水源水质有积极的意义;生产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移民的生活水平,对安定移民情绪、保持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解决库区移民问题需一定的时间和社会各界的努力,对移民区产业结构和农业发展对民众逐步安顿;实施后期扶持的政策,解决移民问题依据分级负责的原则,把移民工作落实到各级主管部门。
  参考文献:
  [1]桑敏兰.论宁夏的“生存移民”向“生态移民”的战略转变[J].生态经济,2004.
  [2]初春霞,孟慧君.生态移民与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2):104-109.
  [3]吕素全.汾河水库移民遗留问题处理工作探讨[J].山西水利,2002(5):53-54.
  [4]韩锐敏,穆丽.对汾河水库二次移民安置规划的几点看法[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8):108-110.
  [5]梁福庆.三峡工程库区生态移民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 2007(10):29-32.
  [6]姜光宝.浅谈我国生态移民补偿制度的设置[J].企业导报,2012(3):260.
  [7]向培年,向恒龙.归州镇 三峡库区新农村建设的路径与富民[J].城乡建设,2012(8):66-67.
  [8]谭国太.三峡库区生态建设研究[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09(6):24-26.
  [9]郑冬燕 刘艳菊.珠江跨省河流水库管理现状及对策——以天生桥一级水电站为例[J].人民珠江,2009(4):15-17.
  [10]梁福庆.水库城镇移民安置稳定问题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9(6):13-15.
  责任编辑:于蕾
其他文献
摘要: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工作。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培育,是当前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工作,立足新形势新要求,促进党建与业务能力有机融合,探索长效管理机制的关键。通过介绍广东白云学院会计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作室现状,提出民办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  关键词:“双带头人” 支部建设 实践探究
摘要:本文浅议了在开展全民阅读、创建书香社会的环境下,无锡新吴区图书馆推广家庭阅读主要方式和问题以及展望等。  關键词:家庭阅读 阅读推广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02-02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已经成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此后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创意产品的精神内涵和功能创新所决定的,而文化创意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是文化创意人才。因此,创意教育是培育文化创意人才的重中之重。以当前文化创意产品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为切入点,结合我国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例子,分析培养创意人才的关键点,从而提出将象征文化作为有效途径,来强化文化创意的内涵教育,以此为社会培养高水准、高素质的艺术设计人才。  关键词:象征文化 创意设计教育
[摘要]本文运用数理分析、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河南师范大学在校大学生生进行统计。通过描述中国传统民族体育在我校的发展状况,分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我校被忽视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 忽视 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09-01  一、研究对象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针对课外名著阅读的考核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因此初中语文老师课外名著阅读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本文立足名著解读、滋养心灵的视角,提出了初中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希望为全面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水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名著;课外阅读;初中语文  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名著阅读教学效率一直较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摘要:立德树人视域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对高校大学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以民族高校为例,分析提出民族高校应在立德树人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自身的专业学习和多种课程联系起来,在教学、管理、校园建设、实践活动等策略选择上进行不断的研究与探索,进而提高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率,同时为其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
摘要:介绍了淄博市博山区池上镇中郝峪村的基本情况,探讨其既不靠城,又无资源,却能实现由乱到治、脱贫致富、振兴发展的原因:一个好的带头人;坚实的组织基础;政府引导和农民主体协同发力;因地制宜找准方向、走对路子;既重“硬件”更重“软件”。这五方面原因使中郝峪村成为淄博市实施乡村振兴的优秀代表,其带来的启示值得深思,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关键词:乡村振兴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
摘要:为了了解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研究的现状,梳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发展的轨迹与特征,故利用CiteSpace 对相关的2977条文献题录信息进行可视化分析。对已有的研究现状进行评估后发现,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研讨还存在以下不足: 地区间研究多,群体间研究少;制度性研究多,实证性剖析少。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更加注重实证研究,注重国内外对比研究,本文将为今后的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提供一个新
摘要:网络时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图书馆服务受到了极大冲击。图书馆如何在阅读环境多元化的今天更好地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功能,值得每一个图书馆人去认真思考。本文从传统服务创新和网络服务创新两个方面,结合工作创新尝试,积极探索提高服务效能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创新 服务 网络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7-0100-03  
摘要: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中国报业转型发展40周年。中国报业既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也是推动者。在这一历程中,中国行业报历经五次整顿规范,大浪淘沙,至今留下一批勇立潮头、各具特色的行业媒体。它们或是屡创佳绩的舆论主流媒体,或是大刀阔斧革新求变的市场化典范。站在40年这一新起点,行业报应该走何种道路?本文从内容、资源、平台等方面与您探讨。  关键词:改革开放 行业报  中图分类号:G219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