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家卖家,谁比谁精?

来源 :北京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践出真知
  
  古玩这行当,十多年前,你判断东西的年份都不怕说错,因为没人跟你较真。再加上那时候赝品不是很多,虽然有,也不像现在满大街的躲都躲不开。那时候,比如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古玩,你尽管告诉人家说是“清乾隆”的,错了,人家也没辙。后来不成了,很多古玩市场为了提高自身的档次,都规定:店家卖了赝品,让客人找回来,轻了,赔客人点银子;重了,您就关张走人。卖古玩的不怕赔钱,耶钱早都赚同来了,拿钱买个平安,只要能摆平事儿,不怕花钱。可是没有哪个古玩商不怕被清理门户的。本来租了一个很赚钱的店面,就因为自己一日、,走嘴,把东西说错了,结果,饭碗让市场老总给端了。于是,这些卖古董的人,慢慢在实践中就总结出了一套办法,以此来规避说话带来的风险。
  老王经营古玩,到他这辈该算是第二代了。第一代初创于民国初年,主要经营老瓷器。这就是老王说话比其他人谨慎的地方,要是搁别人,早就大造声势了。我就遇上一位,生告诉我他是清代端王爷之后。我觉得蹊跷,这人明明是咱们汉族八、汉族姓,怎么就成了端王爷的后人丁?我和这人见过几次,上网搜了搜,没有找到线索。后来那位仁兄喝高了,自已把身世理清楚了——原来他的祖上是被端王爷收养的,端王爷喜欢他的老祖,喜欢得不得了,视同己出,就当亲儿了,把家里的古所部给了他。
  老王因为出身小户人家,挣饯吃饭,就学会了一些吃饭的窍门。他说古玩这行,眼下最不好做。比如人家客人进门看上一件清花观音瓶,你要是跟人家说这瓶是清代乾隆多少多少年的,人家不信,没买,还好。万一人家激动,真掏了银了,买走了,明儿个找一个鉴定公司看看,年份不对,人家拿着东西回来,你的买卖也别做了。老王说他父亲告诉他,古玩这行做得越久越要小心。老王就这样,什么时候,你也别想从他嘴里听出一件东西的具体年份。就算他告诉你这东西是什么时候的,也总要在这句话的前边加上这样几个字——“咱们以为”。别小看这几个字,强调的是他个人的一己之见,说白了也就是仅供参考。老王说客人不买则已,买了也找不回来。因为这是他老王自己的看法,很个人,很感性,还带有说不好的那种意思。老王不忽悠人,可是他的买卖却比较稳定。
  
  买的没有卖的精
  
  说“买的没有卖的精”,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古玩卖家长时间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你进店来,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人家就知道你怎么回事。我认识一位专卖民间老瓷器的哥们儿,他挣钱的窍门,不靠卖高仿,就卖真货。他的眼非常准,尤其是晚清民国初年的瓷器,看一个准一个,没出过岔子。他不卖其他类的古董,也不卖晚清民国以外的瓷器。他偷偷告诉我说,他的东西,价都不实。他分析说,现在卖古玩,你卖了假货,也就是卖了赝品,人家会找来退货。虽说你可以扣除他10%的学费,碰上明白人,倒也没事儿,过去就过去了。可要是碰上不明白的人,就为了那10%,非闹得你关几天门不可。“你想呀,关几天门倒没关系,可要是就这几天有大玩家来了,你不开门,就有可能永远错过一个大买卖。”
  做买卖就看你会不会察言观色,逮着机会就来一单。有一回,有一位客人进到店里来,踅摸了好一会儿,看见一只民国时期的小瓷瓶。那人把玩了一会儿,问:“这是什么?”哥们儿心里都笑,这不就是一只小瓷瓶吗?还问是什么。他判定这位客人肯定是位新手。客人又问是什么时候的。他说民国的,说的很肯定。
  “多少钱?”
  “5万。”
  客人觉得5万太贵了。他说昨天8万卖了一只也是民国时期的瓷碗,其做工、画工、品相还没有眼前这只小瓷瓶好呢。“卖您便宜电儿,交个朋友嘛。你要是觉得贵,再到别处去看看。”那人出了店,转了好几家,凡见着的与之相当的东西,还真都不便宜。客人问隔壁的店主,店主告诉他:“5万不贵,再过些日子,说不定就是捡了个漏。”
  现在古玩市场上的买卖和从前不同了。从前是互相拆台,碰上这种事,客人只要四处转转,打听一下,就不会回来再买了。满耳朵听到的都是“那东西,假货”。要不然就是“贼贵,您看我的跟他那个一样,便宜”。眼下的古玩市场里的古玩商,早就发现原来那种互相拆台的卖法,不如互相捧着卖赚钱。
  那客人问了一溜够,回来出价说4.6万。这哥们儿说拿走吧。
  其实呀,就这种民国小瓷瓶,好的也就几千元。可你也没办法找回来。玩物无价,只要不假,玩的人也都知道,算是另一种交学费吧。
  古玩这行里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对古玩太懂的人,你别想赚他们的钱,太懂的人就不买东西了。太不懂的人,你也别想赚他们的钱,因为一点儿不懂,就总怕上当,连捡漏的冲动都没有。似懂不懂的,才是潜在买家。你说他不懂吧,他还知道一点儿,什么青花、粉彩包罗万象,乱七八糟的东打听一句,西打听一句,进了市场就总想拿自己知道的那点儿东西捡人家的漏,这路人手里的钱最好赚。
  哥们儿遇上的这个客人就是这路人。你就是宰了他,他回家说不定还要和老婆吹牛,说自己捡了大漏。也不知道是谁漏了。
  
  卖的没有买的精
  
  有人会问:刚才你还说,买的没有卖的精,怎么到这又说卖的没有买的精了?话部让你说了。大家都知道,商场如战场。既然是战场,就有输的有赢的。卖古玩要总比买古玩的精,那最后谁还敢买古玩呀?古玩商的经验是花钱买来的,客人的经验也是拿银子练出来的。
  说一个买家精过卖家的故事——葛先生喜欢收藏古典家具,他不买古代的家具,只看好新仿古典家具,买过红酸枝的、铁力木的、鸡翅木的、黄花梨的、紫檀的……十年下来,林林总总也藏了几十套。去年他发现,新仿古典家具在材料上有些问题,他说:“当然不是指那些假木料问题,就是那些货真价实的家具,有时候也真让你说不上是个什么滋味,”比如“你买一套紫檀家具,按理说所用木料都应该是紫檀的。可是现实中这种意义上的紫檀家具,太少了。”当然你要是使用,不必追求这个,但你要是收藏,就不能不考虑了。“拿一套紫檀宫椅来说,几十万元。要是用料不全是紫檀,那还不如买红酸枝的实用。”葛先生说他不姓别的,姓“各”,俩字——各色。他在市场上观察了好几个月,古典家具的买卖和古玩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合同。你买什么,付多少钱,上面都写得一清二楚。于是他就想出了一个辙。他看上一套竹节椅,标签上写得明明白白,是紫檀竹节椅,二十几万,也不算贵。一番讨价还价,最后20万挂点零拿下。签合同的时候,葛先生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让卖家在合同里写明“全紫檀竹节椅”,卖家带得玟不是问题,卖的不就是紫檀竹节椅吗?只要交钱就成。葛先生交钱的时候,看了看椅子,说坐顿单薄了点儿,能不能给加固一下,就是在下面托上一层板子,等加同完了,取货的时候交钱。卖家世得不准,商定第二天取货。第二天葛先生交钱取货,卖家走了一单生意,皆大欢喜。
  过了一个星期,葛先生就找上门去了,声言紫檀竹节倚有假。卖家一听就蒙厂,怎么会有假,是紫檀的,没掺别的。葛先生拿着合同说:“你们看合同上明明写着‘全紫檀竹节椅’,可是椅子坐板下面托的那儿块木板就不是紫檀的。”卖家觉得冤枉,“那是您让我们给加固的啊!”葛先生说:“没错,我是请你们给加固的。可我没说用什么木头都行呀!”声言要找地方说理去。卖家这回吃了一个哑巴亏,问怎么办?葛先生说:“找也不退你货,就退点儿钱吧。”“退多少?”“8万。”买家都快哭了,退8万耶还不赔死?好说歹说,退了5万了事,
  您看现在买新仿古典家具的,部不写全紫檀或是全黄花梨,就是一个紫檀什么什么的完事儿。后来也有人仿照这个,建议卖家写“满紫檀”。我一哥们儿就遇上过这种升级版的建议,我这哥们儿说:“你算了吧,你觉得好就买,不好就拉倒。紫檀前面什么都不给你加。”他告诉我说,不是要造假,一件大东西,比如紫檀大柜,不可能都是紫檀,“你像我这紫檀大柜,背板就用的是樟木,大家都觉得好,可以驱虫。我要是给你写上‘全紫檀’或‘满紫檀’,明儿你找来要求退钱,不退钱就见售官司。那我冤不冤?”
  
  编辑 王文娜
其他文献
文言文的学习一直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是文言文不再枯燥乏味,文章提供了三把钥匙。 The study of classical Chinese has always b
160年前,第一份跨大西洋的电报沿着一条不稳固的海底电线从英国前往美国.这份电报由21个单词组成,花了17个小时才到达美国.rn当今,同样这段距离只需要60毫秒即可抵达.密集的
期刊
期刊
东城区回民小学和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是两所各具特色的民族学校。多年来,两所学校以深化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为重点,以发展学校办学特色为核心,在相互学习交流中,不断增强学校各
大雪前后的这段日子,高丽营南边的于庄拆迁了,又一个房地产项目将要在这里兴建。我开车经过于庄的时候,村里的农民已经搬走,多数房屋已经被推倒。没有被推倒的房子里,民工在锤墙、揭瓦、卸房梁,这是有一些人和开发公司达成了交易,雇了民工拆房,拆下的砖、瓦、木料、金属料等分门别类地出售,从中赚取利润。  于庄的这片房屋,从建筑材料上可以看出来,大多是建成不过五六年的新房子。农民的新房子建筑得比传统农舍高大宽敞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抒情诗是诗人灵感爆发时的产物,其创作规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其它文学化裁不同,其创作过程呈明显的“一次性”。 Lyric poetry is the product of the poet ’s inspirat
为认真落实十八大精神,促进教育综合改革,东城区积极推动“研修合作办学”项目,通过合作办学,打造一支思想作风端正、教育理念先进、教学水平高超的教师队伍,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增强
虽然我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但我已在北京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也算得上半个老北京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为一位摄影人,我应当对北京有所回报。  10年前,北京正开始向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迅速发展,老城区正在“变脸”,胡同、四合院正在不断地消失,古都的文化也正在承受着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我想,此时此刻,应当用手中相机将博大精深的老北京文化记录下来,留下看得见的历史。于是,我便在上世纪末开始走进了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