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10月16日,是中朝建交60周年。中朝两国人民自古以来关系密切,交往频繁,有着传统的友好关系,又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并肩战斗,以鲜血凝成了伟大的友谊。
朝鲜战争停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有幸于1987年和2003年两次出访友好邻邦朝鲜。忆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86年我成为中国朝鲜友好协会理事,从此,我与这个民间外交团体有了交往,他们支持我写文章阐述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朝鲜的那场战争。1987年10月初,我随以柴成文同志为团长的中朝友好参观团访问朝鲜。
中朝友谊的象征
10月20日下午,列车抵达平壤。21日上午,参观团来到平壤市区朝中友谊塔。代表团敬献花束后,步入塔内参观,解说员介绍了塔内的三幅大型壁画:《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志愿军英勇善战》、《志愿军官兵参加朝鲜建设》。参观团成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孟宪如、孙凤钜、祖国祯看着墙上的画,回忆起当年与朝鲜军民携手抗敌的往事,不禁浮想联翩。我及时拍摄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坐落在牡丹峰西麓的朝中友谊塔,高30米,始建于1959年10月,1984年扩建,全部用白色花岗石筑成,正面镶嵌着朝文“友谊塔”三个镏金大字,塔顶有一颗以月桂枝环绕、象征胜利和光荣的斗大金星。塔内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圆厅。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就珍藏在厅内特制的石函里。纪念塔的两名工作人员用力抬开石函盖,向参观团展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在1958年10月撤兵时留下的志愿军烈士名册。当解说员翻开第一本第一页时,我们看到排在首位的就是李湘军长,心情立刻沉重起来。李湘,37岁,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党员,第67军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前线病故。此时,我团成员、李湘的夫人安淑静眼睛模糊了。随团采访的朝方记者立即采访掩面而泣的安淑静。安说,李湘为了抗美援朝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祖国人民为他骄傲;李湘逝世后,中国政府、中央军委、志愿军总部、华北军区等致电哀悼。聂荣臻代总长为李湘逝世题词:“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的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
解说员介绍:“这份珍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中,师、团干部有213名。李湘之后,是作战牺牲的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和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的名字,名册中还有28岁的毛岸英烈士”。这10本烈士名册是孤本,朝鲜同志说:这是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鲜血写成的,是朝鲜人民的珍宝。
从东海边到西海岸
当晚,我们乘火车300公里,到达东海岸山清水秀的新兴工业城市咸兴。22日,参观了兴南化肥联合工厂,并向建在这里的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献了花圈。咸镜南道副委员长孙亨木在宴会上致词。他说:“1987年5月金主席访问中国,把朝中友谊推向了新的阶段。今天你们来访,咸兴人民十分高兴。因为咸镜南道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这里的长津湖畔就是志愿军当年打胜仗的地方。”参观团成员、老兵祖国祯致词说:“中朝友谊是经过严峻的历史考验的。正如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主席所说的那样:你们有事我们帮,我们有事你们帮。让我们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晚宴上,宾主有说有笑,载歌载舞,共叙战友之情。席间,一位朝鲜主人建议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顿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响彻咸兴夜空。咸镜南道外事局长李昌仁唱起了朝鲜名曲《金达莱》。我们建议合唱《金日成将军之歌》。歌声伴着掌声,中朝战友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在东海岸,主人为我们安排了海上观光,坐战舰游海上孤岛。
第二天,我们驱车200公里,赶赴西海岸,参观大型水闸和海水利用工程。这里与辽宁省大连市同在一条纬线上,从西海岸南浦至中国的丹东为138海里。
“英 雄 回 来 了”
金秋的平壤,市容整洁。10月27日,中朝友好参观团来到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61岁的朴东浩是纪念馆的宣传部长,在祖国解放战争中是位屡建战功的英雄坦克手。他听说中国代表团里有志愿军老战士和志愿军烈士家属,带着炽热的感情引导我们参观这里展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照片、文件、实物和油画。
我们走进“志愿军英雄榜”展览室,视线聚焦在展板上排列整齐的上百名志愿军英雄们的放大照片。朴大校说:“这四位是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罗盛教、孙凤钜……”没等朴东浩说完,代表团的孙凤钜背过脸去,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朴大校介绍的照片就是孙凤钜1952年26岁时获得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时拍摄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在35年之后,重访朝鲜时能看到自己的照片挂在这里。他抓住朴东浩的手,激动地说:“我感谢朝鲜劳动党,感谢朝鲜人民,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牢不可破。”孙凤钜同志,1950年11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在担任手术队长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下抢救大批伤员。由于他功绩卓著,1952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称号。
朴东浩大校紧紧握着孙凤钜的手激动地说:“英雄回来了,我们在这里相逢相叙。”我团人员和朴东浩一起合影留念。
在 半 岛 “三 八 线 ”上
我们中朝友好参观团来到朝鲜停战线北侧当年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时所使用的签字大厅。大厅内除有原来使用过的桌凳外,别无他物,空空荡荡。
接着又到了位于北纬38度线上的板门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八线中立区”。我们登上坐北朝南的“板门阁”,观望会场区全景。广场上由东至西排列着7座木板平房。中间3座蓝色的由美军管理,两侧4座白色的由朝鲜人民军管理,正中间的1座,为双方会晤时使用。每座房子的南北两端各站着美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士兵,荷枪实弹,迎面对峙,气氛森严。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原先只住着几户平常人家,可是上世纪50年代初却举世闻名,成了世界上的一根“敏感神经”。
朝鲜停战已34年了,但至今北南双方仍然来往受阻。我们看到南北分界线的铁路枕木间长着一棵碗口粗的大树,这不是人种的,而是战争造成的“奇迹”呀!
我们这些老兵,今天旧地重游,看到谈判会场、军事分界线上的铁丝网、水泥墙以及眼前的一切,不免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经特别安排,我们进入当年军事停战委员会谈判会场。会场内东西方向设一长条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5名代表坐在桌子南面,朝中方面5名代表坐在桌子北面。长条桌的正中间,也就是地图上的“三八线” 。带领我们参观的现任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田胜同志说:“几十年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国双方在这里举行过无数次会谈,由于美国坚持不撤军,因而使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难以缓和下来。”
这次访问16年后,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字50周年,2003年7月我再次访朝,在锦绣山中央大厅瞻仰了金日成主席的遗容, 7月27日晚出席了平壤市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署50周年而举行的万人大型文艺联欢晚会。
朝鲜战争停战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我有幸于1987年和2003年两次出访友好邻邦朝鲜。忆往事,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1986年我成为中国朝鲜友好协会理事,从此,我与这个民间外交团体有了交往,他们支持我写文章阐述上世纪50年代发生在朝鲜的那场战争。1987年10月初,我随以柴成文同志为团长的中朝友好参观团访问朝鲜。
中朝友谊的象征
10月20日下午,列车抵达平壤。21日上午,参观团来到平壤市区朝中友谊塔。代表团敬献花束后,步入塔内参观,解说员介绍了塔内的三幅大型壁画:《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志愿军英勇善战》、《志愿军官兵参加朝鲜建设》。参观团成员、原中国人民志愿军老战士孟宪如、孙凤钜、祖国祯看着墙上的画,回忆起当年与朝鲜军民携手抗敌的往事,不禁浮想联翩。我及时拍摄了这一动人的场面。
坐落在牡丹峰西麓的朝中友谊塔,高30米,始建于1959年10月,1984年扩建,全部用白色花岗石筑成,正面镶嵌着朝文“友谊塔”三个镏金大字,塔顶有一颗以月桂枝环绕、象征胜利和光荣的斗大金星。塔内是用大理石砌成的圆厅。10本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就珍藏在厅内特制的石函里。纪念塔的两名工作人员用力抬开石函盖,向参观团展示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在1958年10月撤兵时留下的志愿军烈士名册。当解说员翻开第一本第一页时,我们看到排在首位的就是李湘军长,心情立刻沉重起来。李湘,37岁,江西省永新县人,1930年8月参加工农红军,中国共产党党员,第67军军长,1952年7月8日在朝鲜前线病故。此时,我团成员、李湘的夫人安淑静眼睛模糊了。随团采访的朝方记者立即采访掩面而泣的安淑静。安说,李湘为了抗美援朝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祖国人民为他骄傲;李湘逝世后,中国政府、中央军委、志愿军总部、华北军区等致电哀悼。聂荣臻代总长为李湘逝世题词:“我深以丧失了二十年的老战友、青年优秀的将领——李湘同志而哀悼!”
解说员介绍:“这份珍贵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名册中,师、团干部有213名。李湘之后,是作战牺牲的第50军副军长蔡正国和第39军副军长吴国璋的名字,名册中还有28岁的毛岸英烈士”。这10本烈士名册是孤本,朝鲜同志说:这是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鲜血写成的,是朝鲜人民的珍宝。
从东海边到西海岸
当晚,我们乘火车300公里,到达东海岸山清水秀的新兴工业城市咸兴。22日,参观了兴南化肥联合工厂,并向建在这里的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献了花圈。咸镜南道副委员长孙亨木在宴会上致词。他说:“1987年5月金主席访问中国,把朝中友谊推向了新的阶段。今天你们来访,咸兴人民十分高兴。因为咸镜南道与中国人民志愿军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我们这里的长津湖畔就是志愿军当年打胜仗的地方。”参观团成员、老兵祖国祯致词说:“中朝友谊是经过严峻的历史考验的。正如毛泽东主席和金日成主席所说的那样:你们有事我们帮,我们有事你们帮。让我们战斗在一起,胜利在一起。”晚宴上,宾主有说有笑,载歌载舞,共叙战友之情。席间,一位朝鲜主人建议同唱《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顿时,“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声响彻咸兴夜空。咸镜南道外事局长李昌仁唱起了朝鲜名曲《金达莱》。我们建议合唱《金日成将军之歌》。歌声伴着掌声,中朝战友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在东海岸,主人为我们安排了海上观光,坐战舰游海上孤岛。
第二天,我们驱车200公里,赶赴西海岸,参观大型水闸和海水利用工程。这里与辽宁省大连市同在一条纬线上,从西海岸南浦至中国的丹东为138海里。
“英 雄 回 来 了”
金秋的平壤,市容整洁。10月27日,中朝友好参观团来到祖国解放战争胜利纪念馆。61岁的朴东浩是纪念馆的宣传部长,在祖国解放战争中是位屡建战功的英雄坦克手。他听说中国代表团里有志愿军老战士和志愿军烈士家属,带着炽热的感情引导我们参观这里展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历史照片、文件、实物和油画。
我们走进“志愿军英雄榜”展览室,视线聚焦在展板上排列整齐的上百名志愿军英雄们的放大照片。朴大校说:“这四位是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罗盛教、孙凤钜……”没等朴东浩说完,代表团的孙凤钜背过脸去,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朴大校介绍的照片就是孙凤钜1952年26岁时获得志愿军一级模范、特等功臣时拍摄的,他万万没有想到在35年之后,重访朝鲜时能看到自己的照片挂在这里。他抓住朴东浩的手,激动地说:“我感谢朝鲜劳动党,感谢朝鲜人民,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牢不可破。”孙凤钜同志,1950年11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在担任手术队长期间,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下抢救大批伤员。由于他功绩卓著,1952年9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称号。
朴东浩大校紧紧握着孙凤钜的手激动地说:“英雄回来了,我们在这里相逢相叙。”我团人员和朴东浩一起合影留念。
在 半 岛 “三 八 线 ”上
我们中朝友好参观团来到朝鲜停战线北侧当年交战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时所使用的签字大厅。大厅内除有原来使用过的桌凳外,别无他物,空空荡荡。
接着又到了位于北纬38度线上的板门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三八线中立区”。我们登上坐北朝南的“板门阁”,观望会场区全景。广场上由东至西排列着7座木板平房。中间3座蓝色的由美军管理,两侧4座白色的由朝鲜人民军管理,正中间的1座,为双方会晤时使用。每座房子的南北两端各站着美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士兵,荷枪实弹,迎面对峙,气氛森严。这样一个弹丸之地,原先只住着几户平常人家,可是上世纪50年代初却举世闻名,成了世界上的一根“敏感神经”。
朝鲜停战已34年了,但至今北南双方仍然来往受阻。我们看到南北分界线的铁路枕木间长着一棵碗口粗的大树,这不是人种的,而是战争造成的“奇迹”呀!
我们这些老兵,今天旧地重游,看到谈判会场、军事分界线上的铁丝网、水泥墙以及眼前的一切,不免触景生情,思绪万千。
经特别安排,我们进入当年军事停战委员会谈判会场。会场内东西方向设一长条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5名代表坐在桌子南面,朝中方面5名代表坐在桌子北面。长条桌的正中间,也就是地图上的“三八线” 。带领我们参观的现任军事停战委员会中国人民志愿军委员田胜同志说:“几十年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国双方在这里举行过无数次会谈,由于美国坚持不撤军,因而使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难以缓和下来。”
这次访问16年后,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字50周年,2003年7月我再次访朝,在锦绣山中央大厅瞻仰了金日成主席的遗容, 7月27日晚出席了平壤市为纪念《朝鲜停战协定》签署50周年而举行的万人大型文艺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