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涉及数学的问题,到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上,更多地倡导“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优化教学。做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要回归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关键词】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涉及数学的问题,到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上,更多地倡导“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优化教学。下面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北师大版二年级《需要几个轮子》教学案例来谈谈。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
教学片断一: 在新课伊始,我出示了孩子们最熟悉的三轮车图片,问:小时候骑过这种车吗?它有几个轮子?(3个)因为有三个轮子,所以叫它“三轮车”。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那么2辆、3辆直到8辆、9辆各有几个轮子呢?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课课题的出示水到渠成。
二、动手操作,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片断二: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PPT出示表格)两人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要求:分工明确,一人动手摆,一人执笔填写。老师巡视,填完后小组汇报。师: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轮子随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一辆车就增加3个轮子。
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并通过表格直观,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片断三:1.依据表格,写出相应算式与结果。师:能根据上面的表格写出乘法算式,并表示出积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结合PPT中车轮图进行验证。2.依据算式编写口诀。师: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编写相应的3的口诀吗?学生独立编写口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大家齐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纠错)
利用表格直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其自己编制口诀,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课堂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三、联系实际问题,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坚持从学生生活的经验和世界引入数学知识,再把获取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数学的价值,展示其魅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片断四: 1.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三字经共有多少字?解决问题后结合这段话进行思想教育。2.找朋友游戏。全体同学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算式卡片,请快速找到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朋友,就可以到操场上去开心的活动了。
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记得牢。学生总是相信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只有让他们动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让数学课堂由“学会”走向“会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怎么教》《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
[2]《行走课堂》
【关键词】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32-01
数学源于生活实践,又服务于生活实践,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涉及数学的问题,到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施上,更多地倡导“做中学”的学习方法,动手实践,优化教学。下面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中的北师大版二年级《需要几个轮子》教学案例来谈谈。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学生对数学的感知首先是从自己的现实生活开始的,同时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累的直接和已有体验又成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
教学片断一: 在新课伊始,我出示了孩子们最熟悉的三轮车图片,问:小时候骑过这种车吗?它有几个轮子?(3个)因为有三个轮子,所以叫它“三轮车”。1辆三轮车有3个轮子,那么2辆、3辆直到8辆、9辆各有几个轮子呢?
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使新课课题的出示水到渠成。
二、动手操作,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重视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片断二:动手摆一摆,填一填。
(PPT出示表格)两人小组,合作填写表格。要求:分工明确,一人动手摆,一人执笔填写。老师巡视,填完后小组汇报。师:从这张表格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轮子随车辆的增加而增加,每多一辆车就增加3个轮子。
这样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建立三轮车与轮子的图形表象,并通过表格直观,感受三轮车有几辆与轮子有几个之间的对应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片断三:1.依据表格,写出相应算式与结果。师:能根据上面的表格写出乘法算式,并表示出积吗?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师结合PPT中车轮图进行验证。2.依据算式编写口诀。师: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编写相应的3的口诀吗?学生独立编写口诀,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大家齐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不妥的地方?(纠错)
利用表格直观,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放手让其自己编制口诀,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结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课堂由“关注知识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
三、联系实际问题,提高应用知识能力。
坚持从学生生活的经验和世界引入数学知识,再把获取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生活中去,才会显示数学的价值,展示其魅力。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片断四: 1.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这段三字经共有多少字?解决问题后结合这段话进行思想教育。2.找朋友游戏。全体同学拿出课前老师发给你的算式卡片,请快速找到计算时所用的口诀朋友,就可以到操场上去开心的活动了。
学生的智慧都集中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看到的不易记、听到的容易忘,只有动手做才能学得会、记得牢。学生总是相信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因此只有让他们动手做,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让数学课堂由“学会”走向“会学”。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怎么教》《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指导与训练》
[2]《行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