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存在普遍低下的现状,如何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当今迫切解决的问题。当今高校可以从教育思想、文化基础、教学评价、专业口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体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专业能力、职业素质等,构建优化的校园育人文化环境,培养和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培养策略
一、人文素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低下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受办学传统的影响,重视专业素质的教育一直是体育院校的特点,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比其他专业低,而体育院校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和其他院校相比更突出,这种做法的后果导致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发展的不平衡。
人文素质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而在新时期,衡量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的标准应该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1]强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塑造和培养体育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和思想基础。人文科学所强调的是帮助人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人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它对于提高人才素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有重要作用,并对人的创造性劳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已成为诸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当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表现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专业有其特殊性,更多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专业素质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1.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1)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体育学生写字基本功差,不规范难以辨认,具备一定书法功底,书写流畅的人寥寥无几。从整体情况分析,体育类大学生文、史、哲、艺等学科知识贫乏,尤其是文学素养,写字等示范技能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体育专业大学生阅读书刊文献的倾向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的闲暇时间的阅读书刊文献的倾向性,反映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科学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着重于阅读休闲类刊物和体育类刊物,相对于学习和人文方面的刊物阅读量较小,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文知识学习习惯,处于被动盲目的学习状态。
(3)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体育专业大学生除了在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平时的阅读习惯等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这是由于一般的体育专业大学在高中阶段、甚至初中阶段就开始主要进行体育特长训练,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论的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究其原因,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由于以下原因。①理念的偏差。“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素养”的传统观念导致对人文素质的轻视;②科学文化基础薄弱。体育考生虽参加统一高考,但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加上入校后对人文学科学习的偏废进一步增大了落差。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暴露了他们在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偏颇和欠缺。因此,在强化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1.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在体育新生教育时就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督促新生文化课的学习,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树立现代人才观,充分认识到:仅具备专业技术与知识距离社会对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化知识层面要尽可能广泛的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社会和组织管理等多门学科。
2.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观
在对体育类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求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全面贯穿人文教育,发扬人文教育的意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自由开放和创新开拓的精神,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树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观,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体育专业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专业技能,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
3.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与完善知识结构
课程改革是培养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内核”,是把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等转变为教育的实践中介。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中要适量加大人文知识比例, 融入人文素养内容, 补充科学知识,逐步缓解现有专业的局限性, 加强人文学科群建设。学校应广泛增开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相应提高人文学学分,使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 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道德的升华。
4.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环境的陶冶相对一些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更为有效,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陶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院系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念、价值观、个性、能力等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专业素质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到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这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可靠保证。
5.构建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况,试图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分层次的人文素养培养,构建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就是制定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来评价体育人才,评价体系要依据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量化其人文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具体表现。新的评价体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2]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制度层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洪生.体育专业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家教世界,2013(10).
[2]王 猛.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学理论,2009(26).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
关键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培养策略
一、人文素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重要性
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普遍低下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长期以来,受办学传统的影响,重视专业素质的教育一直是体育院校的特点,对体育专业学生的文化成绩要求比其他专业低,而体育院校重专业技术,轻人文素质教育的现象和其他院校相比更突出,这种做法的后果导致体育专业学生知识发展的不平衡。
人文素质是21世纪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特征,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体育专业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缺失现象普遍存在,而在新时期,衡量一个优秀的大学生的标准应该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势在必行。”[1]强化大学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塑造和培养体育高素质人才的根本保证和思想基础。人文科学所强调的是帮助人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促使人在认识、情感和意志等方面健康发展。它对于提高人才素质、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活跃思维有重要作用,并对人的创造性劳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何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已成为诸多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及成因
当下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主要表现是文化基础薄弱、知识面窄,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体育专业有其特殊性,更多的大学生更加关注专业素质的提高,而忽略了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而影响了综合素质的提高。
1.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分析
(1)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大多数体育学生写字基本功差,不规范难以辨认,具备一定书法功底,书写流畅的人寥寥无几。从整体情况分析,体育类大学生文、史、哲、艺等学科知识贫乏,尤其是文学素养,写字等示范技能没有达到基本要求,在人文素养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2)体育专业大学生阅读书刊文献的倾向性。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日常的闲暇时间的阅读书刊文献的倾向性,反映出体育专业学生人文科学认识上的偏差,大多数学生着重于阅读休闲类刊物和体育类刊物,相对于学习和人文方面的刊物阅读量较小,尚未形成良好的人文知识学习习惯,处于被动盲目的学习状态。
(3)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体育专业大学生除了在基础的文化知识和平时的阅读习惯等存在的问题之外,还存在学习方向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积极等问题。这是由于一般的体育专业大学在高中阶段、甚至初中阶段就开始主要进行体育特长训练,而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于学习理论的掌握、学习动机的激发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2.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原因
究其原因,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由于以下原因。①理念的偏差。“重技能,轻人文;重专业,轻素养”的传统观念导致对人文素质的轻视;②科学文化基础薄弱。体育考生虽参加统一高考,但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加上入校后对人文学科学习的偏废进一步增大了落差。
三、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策略
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暴露了他们在文化知识和运动技能的偏颇和欠缺。因此,在强化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项技能的同时,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已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1.加强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在体育新生教育时就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提升,督促新生文化课的学习,以便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误区,树立现代人才观,充分认识到:仅具备专业技术与知识距离社会对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要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同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丰富的艺术修养和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化知识层面要尽可能广泛的涵盖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社会和组织管理等多门学科。
2.转变教育理念,树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观
在对体育类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要求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全面贯穿人文教育,发扬人文教育的意义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教师要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以育人为中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自由开放和创新开拓的精神,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树立全面的体育人才观,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在体育专业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专业技能,既有高度的科学素养,又有厚实的人文素养。
3.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与完善知识结构
课程改革是培养体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的“内核”,是把教育思想、理念、宗旨等转变为教育的实践中介。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课中要适量加大人文知识比例, 融入人文素养内容, 补充科学知识,逐步缓解现有专业的局限性, 加强人文学科群建设。学校应广泛增开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相应提高人文学学分,使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人文教育,逐步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思想情操, 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道德的升华。
4.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和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这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式,环境的陶冶相对一些强制性的教育手段更为有效,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陶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体育院系的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直接影响学生的观念、价值观、个性、能力等的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观念、专业素质和责任感直接影响到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努力完成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这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可靠保证。
5.构建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
针对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情况,试图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实施分层次的人文素养培养,构建完整科学的人才培养评价体系,也就是制定科学、合理、客观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标准来评价体育人才,评价体系要依据体育人才的综合素质,量化其人文素质在综合素质中的具体表现。新的评价体系应“按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把人文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整体规划,构建人才素质的评估标准。完善大学生人文素质评估内容和评估手段”[2]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在制度层面的保证。
参考文献:
[1]周洪生.体育专业大学新生教育的内容与途径[J].家教世界,2013(10).
[2]王 猛.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对策分析——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J].学理论,2009(26).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