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而班级管理则会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模式较为落后,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降低了幼儿园的整体教育水平。基于本种情况,幼儿园需充分意识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结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管理策略,持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涵盖了十分琐碎的事务,存在着较强的服务性特征,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没有明确管理目的
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需协调处理自由、纪律之间的关系,通过班级氛围的良好营造,促使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片面性的认识,将听话、守纪律等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对规则、秩序过度重视,导致幼儿只能够被动接受各种规则,自主管理意识得到培养。
(二)幼儿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通过幼儿主体地位的凸显,能够帮助幼儿将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建构起来。但部分幼儿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自身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幼儿不能够深度参与进来。各种班级规则制定时,完全由教师自主完成,幼儿参与机会较少,导致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体现。
(三)幼儿个体差异遭到忽略
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教师需对幼儿差异充分尊重,将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落实下去,方可以促使各个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但部分幼儿教师却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运用过来,幼儿之间的差异遭到忽视,这样一些幼儿的需求将得不到及时满足,进而降低班级管理质量。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为改善幼儿园班级管理效果,首先要对教师传统落后的思想理念进行革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决定到管理策略的实施。新时期下,以幼儿为本得到广泛重视,要求教师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幼儿深度参与到班级规则制定、班级管理活动当中,促使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实施各项班级管理策略时,需充分考虑是否能够为幼儿健康发展起到练好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幼儿成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透彻理解上级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与方针,将正确的儿童教育观树立起来,通过民主、自由氛围的营造,促使幼儿自制、自律目的得到实现。既要科学制定管理规则,又需要平衡处理管、自由之间的关系,这样班级管理水平方可以得到提高。幼儿园也需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幼儿教师互相分享班级管理经验,促使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够得到革新。
(二)优化班级氛围
教师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对幼儿的个性、需求等给予足够的尊重,通过轻松、愉悦班级氛围的营造,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呵护幼儿的情绪,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首先,要充分尊重班级幼儿。幼儿教师只有对幼儿教育事业充分热爱,方可以高效、科学的开展各项班级管理活动。幼儿教师需对班级中各个幼儿仔细观察、充分了解,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兴趣需求等充分尊重,給予必要的赏识和接纳。针对幼儿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能够对错误语言、行为背后的需求、意义等深入理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获得幼儿的认可和信赖。其次,要科学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将班级幼儿有效凝聚起来,同时又可以发挥教育、激励等多重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将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发挥出来,给予幼儿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发挥聪明才智,将班级独特的班徽、口号等设计出来,通过幼儿的深度参与,幼儿能够更加主动的执行和落实各项班规。
(三)增强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开展与实施,能够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凸现出来,有效发展幼儿的能力与品质。首先,过去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地位,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幼互动关系并不对等,导致幼儿的互动意识得不到构建,班级管理效率遭到降低。因此,教师需改变自身角色,发挥组织、引导的功能,对幼儿的情感需求等充分关注,鼓励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平等的姿态实施师幼互动。其次,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产生。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感受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干预幼儿的消极情绪,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抚慰情绪类互动的价值,于互动过程中对幼儿的情绪状态注重观察,及时抚慰幼儿的各种消极情绪。通过语言表扬、肢体动作安抚等简单技巧的运用,帮助幼儿对消极情绪进行转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活动。最后,部分教师过多干涉与限制幼儿,导致幼儿有胆怯、依赖等不良性格特征形成。因此,教师需合理控制干预力度,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帮助幼儿将独立、自尊的人格特征建构起来。若教师能够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充分重视,能够及时反馈幼儿的互动行为,那么师幼之间的亲密度将会得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耐心帮助幼儿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行为。且将适当的选择机会提供给幼儿,鼓励幼儿进行一些尝试,以便满足幼儿的社会心理需求。
(四)强化时间管理
通过时间因素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流畅性。因此,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对幼儿一日生活时间科学规划,促使幼儿的学习时间、品质等得到维护。在具体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将幼儿的生活规律、要求等纳入考虑范围,对幼儿生活制度科学制定,增强生活安排的计划性,这样不仅幼儿的生理需求、活动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又可以帮助幼儿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起来。同时,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之前,需提前准备相应的材料与道具,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规则,以便促使班级时间运用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部分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有较多问题存在,导致班级管理效率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需积极革新落后思想观念,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科学构建班级管理方案,促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晓.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中华少年,2019(6):232-232.
[2] 仇晓雁.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华少年,2019(5):189-189.
[3] 邱晴.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J].好家长,2018(15):197-197.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管理策略
幼儿园班级管理涵盖了十分琐碎的事务,存在着较强的服务性特征,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要深入分析现阶段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不足,及时采取相应的优化策略。通过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常见问题
(一)没有明确管理目的
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需协调处理自由、纪律之间的关系,通过班级氛围的良好营造,促使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但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片面性的认识,将听话、守纪律等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对规则、秩序过度重视,导致幼儿只能够被动接受各种规则,自主管理意识得到培养。
(二)幼儿主体地位遭到忽视
通过幼儿主体地位的凸显,能够帮助幼儿将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建构起来。但部分幼儿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将自身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幼儿不能够深度参与进来。各种班级规则制定时,完全由教师自主完成,幼儿参与机会较少,导致幼儿的主人翁地位得不到体现。
(三)幼儿个体差异遭到忽略
受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不同幼儿之间的差异客观存在。教师需对幼儿差异充分尊重,将因材施教的管理原则落实下去,方可以促使各个幼儿的成长、发展需求得到满足。但部分幼儿教师却将一刀切的管理模式运用过来,幼儿之间的差异遭到忽视,这样一些幼儿的需求将得不到及时满足,进而降低班级管理质量。
二、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创新班级管理理念
为改善幼儿园班级管理效果,首先要对教师传统落后的思想理念进行革新,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决定到管理策略的实施。新时期下,以幼儿为本得到广泛重视,要求教师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幼儿深度参与到班级规则制定、班级管理活动当中,促使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实施各项班级管理策略时,需充分考虑是否能够为幼儿健康发展起到练好促进作用。幼儿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习幼儿成长、教育等方面的知识,透彻理解上级部门发布的各项政策与方针,将正确的儿童教育观树立起来,通过民主、自由氛围的营造,促使幼儿自制、自律目的得到实现。既要科学制定管理规则,又需要平衡处理管、自由之间的关系,这样班级管理水平方可以得到提高。幼儿园也需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引导幼儿教师互相分享班级管理经验,促使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能够得到革新。
(二)优化班级氛围
教师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准确把握,对幼儿的个性、需求等给予足够的尊重,通过轻松、愉悦班级氛围的营造,凸显幼儿的主体地位,呵护幼儿的情绪,增强幼儿的自我管理意识。首先,要充分尊重班级幼儿。幼儿教师只有对幼儿教育事业充分热爱,方可以高效、科学的开展各项班级管理活动。幼儿教师需对班级中各个幼儿仔细观察、充分了解,对幼儿的知识经验、个性特点、兴趣需求等充分尊重,給予必要的赏识和接纳。针对幼儿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能够对错误语言、行为背后的需求、意义等深入理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教育管理措施,获得幼儿的认可和信赖。其次,要科学建设班级文化。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够将班级幼儿有效凝聚起来,同时又可以发挥教育、激励等多重作用。在具体实践中,教师需将自身的榜样模范作用发挥出来,给予幼儿有效的引导。引导幼儿发挥聪明才智,将班级独特的班徽、口号等设计出来,通过幼儿的深度参与,幼儿能够更加主动的执行和落实各项班规。
(三)增强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开展与实施,能够将幼儿的主体作用凸现出来,有效发展幼儿的能力与品质。首先,过去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地位,幼儿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师幼互动关系并不对等,导致幼儿的互动意识得不到构建,班级管理效率遭到降低。因此,教师需改变自身角色,发挥组织、引导的功能,对幼儿的情感需求等充分关注,鼓励幼儿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平等的姿态实施师幼互动。其次,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有一定的消极情绪产生。特别是部分教师对幼儿的心理感受不够重视,没有及时干预幼儿的消极情绪,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充分认识到抚慰情绪类互动的价值,于互动过程中对幼儿的情绪状态注重观察,及时抚慰幼儿的各种消极情绪。通过语言表扬、肢体动作安抚等简单技巧的运用,帮助幼儿对消极情绪进行转移,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活动。最后,部分教师过多干涉与限制幼儿,导致幼儿有胆怯、依赖等不良性格特征形成。因此,教师需合理控制干预力度,给予幼儿适度的自由,帮助幼儿将独立、自尊的人格特征建构起来。若教师能够对幼儿的心理需求充分重视,能够及时反馈幼儿的互动行为,那么师幼之间的亲密度将会得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也会得到增强。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耐心帮助幼儿遇到的各种困难,及时肯定、鼓励幼儿的行为。且将适当的选择机会提供给幼儿,鼓励幼儿进行一些尝试,以便满足幼儿的社会心理需求。
(四)强化时间管理
通过时间因素的合理运用,能够提高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流畅性。因此,教师需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成长规律,对幼儿一日生活时间科学规划,促使幼儿的学习时间、品质等得到维护。在具体实践中,幼儿教师要将幼儿的生活规律、要求等纳入考虑范围,对幼儿生活制度科学制定,增强生活安排的计划性,这样不仅幼儿的生理需求、活动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又可以帮助幼儿将良好的生活习惯构建起来。同时,幼儿教师在开展各项活动之前,需提前准备相应的材料与道具,制定相应的纪律和规则,以便促使班级时间运用效率得到提高。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受幼儿教师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的影响,目前部分幼儿园班级管理过程中有较多问题存在,导致班级管理效率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幼儿教师需积极革新落后思想观念,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成长特点,科学构建班级管理方案,促使班级管理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梁晓.新环境下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J].中华少年,2019(6):232-232.
[2] 仇晓雁.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方法与策略[J].中华少年,2019(5):189-189.
[3] 邱晴.浅谈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与方法[J].好家长,2018(15):197-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