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猿猴献果图》巧妙真实地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进行写实,但又不仅仅是对自然事物和人物的死板描写,它是物体主观的情感和客观景物、人物的结合体,它象征着对天人合一境界的高尚追求,追求主观的心境与客观环境的物我合一。南宋宫廷画家刘松年具有卓越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其特点为谨慎而又不刻板,造型手段以线条为主,布局和色彩又极为讲究。体现了画家对艺术语言的合理运用及善于通过画面中情与景的交融,表达画外之意。
中国绘画艺术进入全面成熟,并没有出现在封建社会鼎盛的唐代,而是在稍后的五代和两宋时期。其实这并非偶然,首先,唐末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动荡并没有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它在比较稳定的川蜀和江南等地区找到了更为合适的土壤。五代十国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宗师。北宋和南宋又全面继承了唐代和五代的绘画遗产,并加以发展、振兴,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空前繁荣的局面。其次,不少封建君主痴迷绘画艺术,极大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四大家这一,他的传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天女献花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罗汉图》《醉僧图》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刘松年所作屋宇界画工整,他也兼精人物,下笔神情生动,精妙入微。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向观者展现了画家在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动物、树石等方面的优秀才能。
一、艺术表现手法
(一)构图特色
一般临摹古代绘画作品时,其构图和位置早已确定,不需要临摹者设计。但是自己创作时,画者必须考虑整幅画的大小,考虑所画景物疏密变化和位置经营。由此可见绘画中构图的难处。刘松年《猿猴献果图》的构图特色和位置经营虽然难度极高,但是十分符合传统的中国审美准则。
《猿猴献果图》描绘的是一位长者罗汉和一位小罗汉二人站立于一棵菩提树下休息的祥和场景,后面树上有两只正在跳跃的猿猴,而前面地上有两只小鹿相背而立,整个画面呈现一种安宁与祥和的气息。欣赏整幅画可知,两个人物所处的位置是整幅画面中最为宽松、明亮的,而其后面背景中的三棵树紧密和茂盛,可以更好地衬托和显现出人物所在位置的宽阔。整体来看,羅汉的上部多为稠密,下部和罗汉前面多为稀疏,而背后的三棵树也为稠密,整体安排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就拿整幅画中的三棵老树为例,长者罗汉所倚靠的一棵挱罗树太过干枯,所以刘松年在绘画时用笔干枯稠密,其在笔墨结构方面比后面的菩提树和石榴树也更困难。
(二)笔法特色
骨法是指书法、绘画中所蕴蓄的笔力与力道。笔与墨自始至终相互依存,继而形成了骨法用笔。骨法是每个学习中国画的人无法抛弃且最终要面对的问题。骨法在人物画中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形式又以不同的名字命名。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多种多样的描法用来表现形态各异的形象。中国画的线有粗细、长短、方圆、曲折疏密、动静、节奏、流转、提顿和疾涩茂露之别。因此,线有生命,线有丰富的情感,线有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承接隋唐、五代线的艺术特色,线的传承和发展并没有停滞,《猿猴献果图》更是就是精品之一。其中,两个人物便运用铁线描来刻画,没有明显的提按,行笔相对平稳缓和,衣服线条整体流畅,局部有圆转之笔,但两个人物整体来看给人一种健康、硬朗的形象。画家刘松年的骨法用笔变化多样,用不同用笔方法来描绘不同的人与物。对于长者罗汉,刘松年用浓墨画出的线条表现皮肤的质感,用短小、刚硬、干枯的线条来表现胡子,用飘柔优美的线条表现眉毛,用轻快柔和的线条来表现长者罗汉的头发。画家又用纤细而圆滑的线条来表现小罗汉的肌肤。画风典雅,整体体现了宫廷道释画的风格。
(三)赋彩特色
中国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色彩的表现,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由最简单的勾线填色、局部渲染、注重实用向注重写实转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其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律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这一特点。
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中,不管是树枝干枯的挱椤树,还是枝叶疏少的石榴树,不管是朝气蓬勃的菩提树,还是随风起舞的小草,画家都对其加以真实的表达再现。两只调皮的猿猴嬉戏于树林之间,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长者罗汉与小罗汉所穿衣服的不同材质。整幅画面设色的艺术风格精美大方,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两位罗汉所处的空间,而且准确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研究表明,两宋人物画的精华和人物画论的精华,是对刻画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以及如何观察人的精神状态的方法的探讨。整幅画面以背景的土黄色为主色调,更具庄重、沉稳的气氛,而这些描绘不是单单依靠“应物象形”就能完美诠释,更不能缺少“随类赋彩”的衬托。刘松年更注重色的运用与表达,画面中人物衣服运用的是冷色调,后面树叶运用较深色的石绿。
二、意境
《猿猴献果图》的独特韵味一直被后世称道,它凭借独特的内在韵味,完美地把人与自然有机融为一体,将画面意境在绘画过程中完美地表现出来。画家的画,是他生命的自白、灵魂的披露、理想的关照,一花一鸟、一山一水原本只是世界之一物象,唯有通过画家巧妙的笔墨,才能写出画家心底之情感和理想。这样既表现了树石、花鸟的美学特色,又很好地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个性与灵性。《猿猴献果图》巧妙地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进行写实,但它不是死板地描写自然事物和人物,它是物体主观情感、客观景物和人物的结合体,展示出画家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以期达到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物我合一。
三、结语
受禅宗思想影响,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把佛教题材壁画中守护在佛祖与菩萨身边的罗汉,刻画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这幅《猿猴献果图》不是用来供奉和礼拜,而是为了赏玩,把宗教题材的国画世俗化,这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大改革。刘松年具有卓越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其绘画谨慎而又不刻板,多以线条为造型手段,布局构图和色彩也极为讲究。
(宁夏大学)
作者简介:尹建功(1993-),男,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
中国绘画艺术进入全面成熟,并没有出现在封建社会鼎盛的唐代,而是在稍后的五代和两宋时期。其实这并非偶然,首先,唐末连年不断的战争和动荡并没有影响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它在比较稳定的川蜀和江南等地区找到了更为合适的土壤。五代十国时期,艺术领域出现了一大批中国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宗师。北宋和南宋又全面继承了唐代和五代的绘画遗产,并加以发展、振兴,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空前繁荣的局面。其次,不少封建君主痴迷绘画艺术,极大地推动了绘画艺术的发展。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四大家这一,他的传世作品有《四景山水图》《天女献花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罗汉图》《醉僧图》等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等。刘松年所作屋宇界画工整,他也兼精人物,下笔神情生动,精妙入微。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向观者展现了画家在细致入微地刻画人物、动物、树石等方面的优秀才能。
一、艺术表现手法
(一)构图特色
一般临摹古代绘画作品时,其构图和位置早已确定,不需要临摹者设计。但是自己创作时,画者必须考虑整幅画的大小,考虑所画景物疏密变化和位置经营。由此可见绘画中构图的难处。刘松年《猿猴献果图》的构图特色和位置经营虽然难度极高,但是十分符合传统的中国审美准则。
《猿猴献果图》描绘的是一位长者罗汉和一位小罗汉二人站立于一棵菩提树下休息的祥和场景,后面树上有两只正在跳跃的猿猴,而前面地上有两只小鹿相背而立,整个画面呈现一种安宁与祥和的气息。欣赏整幅画可知,两个人物所处的位置是整幅画面中最为宽松、明亮的,而其后面背景中的三棵树紧密和茂盛,可以更好地衬托和显现出人物所在位置的宽阔。整体来看,羅汉的上部多为稠密,下部和罗汉前面多为稀疏,而背后的三棵树也为稠密,整体安排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就拿整幅画中的三棵老树为例,长者罗汉所倚靠的一棵挱罗树太过干枯,所以刘松年在绘画时用笔干枯稠密,其在笔墨结构方面比后面的菩提树和石榴树也更困难。
(二)笔法特色
骨法是指书法、绘画中所蕴蓄的笔力与力道。笔与墨自始至终相互依存,继而形成了骨法用笔。骨法是每个学习中国画的人无法抛弃且最终要面对的问题。骨法在人物画中以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但各种不同的线条表现形式又以不同的名字命名。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如铁线描、高古游丝描、钉头鼠尾描等。多种多样的描法用来表现形态各异的形象。中国画的线有粗细、长短、方圆、曲折疏密、动静、节奏、流转、提顿和疾涩茂露之别。因此,线有生命,线有丰富的情感,线有装饰性、时间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承接隋唐、五代线的艺术特色,线的传承和发展并没有停滞,《猿猴献果图》更是就是精品之一。其中,两个人物便运用铁线描来刻画,没有明显的提按,行笔相对平稳缓和,衣服线条整体流畅,局部有圆转之笔,但两个人物整体来看给人一种健康、硬朗的形象。画家刘松年的骨法用笔变化多样,用不同用笔方法来描绘不同的人与物。对于长者罗汉,刘松年用浓墨画出的线条表现皮肤的质感,用短小、刚硬、干枯的线条来表现胡子,用飘柔优美的线条表现眉毛,用轻快柔和的线条来表现长者罗汉的头发。画家又用纤细而圆滑的线条来表现小罗汉的肌肤。画风典雅,整体体现了宫廷道释画的风格。
(三)赋彩特色
中国绘画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色彩的表现,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由最简单的勾线填色、局部渲染、注重实用向注重写实转化。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其所遵循的原则和规律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这一特点。
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中,不管是树枝干枯的挱椤树,还是枝叶疏少的石榴树,不管是朝气蓬勃的菩提树,还是随风起舞的小草,画家都对其加以真实的表达再现。两只调皮的猿猴嬉戏于树林之间,观者甚至可以感受到长者罗汉与小罗汉所穿衣服的不同材质。整幅画面设色的艺术风格精美大方,不仅真实地再现了两位罗汉所处的空间,而且准确刻画了人物内心世界。研究表明,两宋人物画的精华和人物画论的精华,是对刻画人的内心世界的探讨,以及如何观察人的精神状态的方法的探讨。整幅画面以背景的土黄色为主色调,更具庄重、沉稳的气氛,而这些描绘不是单单依靠“应物象形”就能完美诠释,更不能缺少“随类赋彩”的衬托。刘松年更注重色的运用与表达,画面中人物衣服运用的是冷色调,后面树叶运用较深色的石绿。
二、意境
《猿猴献果图》的独特韵味一直被后世称道,它凭借独特的内在韵味,完美地把人与自然有机融为一体,将画面意境在绘画过程中完美地表现出来。画家的画,是他生命的自白、灵魂的披露、理想的关照,一花一鸟、一山一水原本只是世界之一物象,唯有通过画家巧妙的笔墨,才能写出画家心底之情感和理想。这样既表现了树石、花鸟的美学特色,又很好地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个性与灵性。《猿猴献果图》巧妙地对自然景观和人物进行写实,但它不是死板地描写自然事物和人物,它是物体主观情感、客观景物和人物的结合体,展示出画家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以期达到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物我合一。
三、结语
受禅宗思想影响,刘松年的《猿猴献果图》把佛教题材壁画中守护在佛祖与菩萨身边的罗汉,刻画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这幅《猿猴献果图》不是用来供奉和礼拜,而是为了赏玩,把宗教题材的国画世俗化,这是中国绘画史上一大改革。刘松年具有卓越的绘画技巧和表现能力,其绘画谨慎而又不刻板,多以线条为造型手段,布局构图和色彩也极为讲究。
(宁夏大学)
作者简介:尹建功(1993-),男,山西朔州人,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