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核任务映射算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来源 :电子与封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y_81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众核系统中,并行任务在执行前需要被映射到处理器,这一过程被称为任务映射,任务映射算法对芯片性能影响巨大,所以近年来众核任务映射算法成为研究热点.针对不同的系统架构(如二维和三维众核系统)和优化目标(如通信开销、功耗、温度等)对现有任务映射算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任务映射算法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他文献
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到来的大背景下,数据要素的重要价值得到普遍重视,与此同时,个人隐私保护与数据安全问题也日益严峻.数据信托作为兼顾数据价值实现与数据权益保护的全新探索,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形成了数据治理与数据资产化两种不同视角下的发展思路,并加速从理论走向实践.结合我国法律制度环境与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导向,提出未来我国数字信托发展的设想与建议.
数据成为数字化时代政府和企业的要素资产,数据质量是数据资产建设的核心工作.对数据质量的概念和传统“六维度”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性审视,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数字化时代应以“业务真实性”为数据质量工作的主线,并提出建设真实可信数据资产的融合计算策略.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是基于数据引擎和技术引擎构建“企业智慧大脑”.“数智大脑”在功能模块上包括统一展示中心、实时指挥中心、多维交互中心,以数字基础设施、数据引擎、技术引擎为支撑,通过合理设计、自动编排、有序呈现、管理穿透、分层管理、实时指挥的形式,对企业经营、客户服务、市场营销、生态建设等应用进行赋能.
为了设计出满足高端仪器仪表、电子通信设备等应用需求的高速高精度模数转换器(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ADC),提出了一种精度为18 bit、采样率为20 MS/s的流水线ADC架构.使用Verilog-A语言对每一级流水级中的子模数转换电路(Sub-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Sub-ADC)、乘法数模转换电路(Multiplying Digital-to-Analog Converter,MDAC)等关键电路进行建模,进而搭建出该ADC的整体行为
针对某双列直插式(DIP)封装器件在整机温循试验中出现的失效现象,分析在器件与电路板焊接环节、电路板与整机装配环节和整机温循试验环节3个工况下可能的失效原因,对原因分别进行单工况和多工况的失效仿真分析.针对不同仿真模型在不同工况下的叠加仿真难题,提出基于ANSYS Workbench有限元软件的多应力叠加仿真方法,对比单一工况和多种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结果 表明,DIP封装器件失效是器件在焊接尺寸不匹配、过定位装配和温循试验三种工况下,机械应力和热应力的叠加使玻璃绝缘子产生裂纹导致的,有限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
低压差分信号(Low 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在航天通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解决LVDS驱动器电路在宇宙辐射环境中的单粒子闩锁和总剂量问题,给出了低成本抗辐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抗辐射加固技术,不仅解决了现有工艺下带隙基准电路的温漂问题,而且还可以利用设计的抗辐射单元库来满足抗辐射加固要求,简化了电路设计.基于0.18μm CMOS工艺模型库,利用Hspice进行仿真,该电路传输速率达到400 Mb/s,具有抗单粒子特性,满足航空航天领域对抗辐射
数字政府时代,政府部门对数据治理的需求不断增加,对数据治理的专业化、实时性、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平台、工具建设成本高、操作难、效果微.从政府数据治理服务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基于政务数据资源体系的政府数据治理服务模式,能够快速、高效地响应政府数据治理差异化需求,助力政府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的数字化、智能化,并以济南市数据治理服务模式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数字疗法将疾病、数据和算法结合在一起,帮助医护人员远程监测患者病况,同时可与药物治疗相结合,以提高疗效、降低治疗成本,更好地进行疾病管理.通过分析总结数字疗法的技术背景、定义和分类及其典型应用场景,从技术和政策层面分析数字疗法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并给出发展建议.
基于L波段750 W的LDMOS功放管,设计了一种1200W固态功率放大器,该放大器由功率放大电路、水冷板、稳压电源、控保电路等部分组成,支持连续波和脉冲两种工作方式.通过对放大电路的设计,采用三级级联放大,制作了固态功率源实物样机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固态功率放大器工作频率为1.3 GHz,带宽为±5 MHz,最大输出功率能够达到1300W,具有体积小、成本低、输出功率稳定、相噪低、谐波抑制度高等优点,能应用于加速器、微波加热、物联网、移动通信等领域.
随着集成电路(IC)特征尺寸的缩小,CMOS微电子器件发热功率密度急剧增加,相应热能在不同薄膜层内传输.为了助力IC芯片封装热管理及MEMS热学芯片的设计与优化,CMOS-MEMS薄膜热导率的测量尤为重要,然而现有技术很难在芯片实际工作中进行原位热导率测量.近期深圳大学许威助理教授联合香港科技大学LEE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巧妙的MEMS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案,可以有效复现芯片工作中薄膜热导率的测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