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参与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建构的基本策略分析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ss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大报告指出,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指出,我们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管理,提出更多中国方案,以中国智慧为建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建言献策。针对全球灾害治理,特别是核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提出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
  一、奉行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建构全球气候变化治理机制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态度发生了重要转变,从一开始的被动到目前的积极参与。例如,2014年11月,中国和美国连续发布了两次《中美联合气候声明》,并承诺签署《2015年巴黎协定》。预计中国将在2030年左右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高峰,并将非化石燃料比例提高到20%左右,这是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向前迈进的重要一步。2015年9月,中国和美国再次发布联合气候声明,中国以捐款的方式建立“中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为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减排方面的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中国借鉴相关的先进政策经验,推动国内经济向低碳方向转变。中国正在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全球气候治理进程,并要求发达国家履行对发展中国家的财政和技术承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下,构建全球性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这样既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也利于推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国际气候治理机制的具体设计尚未完善,各国之间的差异仍将存在,新的气候治理机制将处于不断调整变化的过程中。作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机制发展的积极而重要的参与者,在国内层面上,中国加强自主创新,加大低碳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改革国内经济治理模式,提高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软实力。在国际层面上,中国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寻求自己的定位,通过G20、金砖五国、亚太经合组织,中美和欧盟—中国战略与经济对话平台,加强与欧美国家在加强气候变化减缓、适应、资本、技术、能力建设和透明度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加大与南半球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等经济方面的合作,持续提升南南合作水平,为中国参与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机制的创新和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推动国际气候谈判进程。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的气候谈判存在一些矛盾。因此,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坦诚沟通,世界各国应该奉行共同发展、共同协商、共享共赢的合作理念,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二、奉行合作共赢,共同安全的理念,建构全球核安全体系
  在最近几届核安全峰会在上,中国一直致力于构建具有全球性的核安全体系。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主张建立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的建议,赢得了各方的赞扬。习近平主席在第四次核安全峰会上做了主旨发言,全面阐述了中国的政策建议。中国在60多年的核电发展历程中,保持了良好的核安全纪录,核安全能力显著提高,走在世界各国核安全防范工作的前列,为世界各国安全利用核能树立了榜样。2016年2月,中国和美国举行了首次核安全对话,同年3月18日,根据中美两国元首在第一次核安全峰会上达成的共识,将使中美核安全示范中心朝着更深入方向发展和完善。自中美核安全示范中心正式運营5年以来,已成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善、最先进的核安全交流培训中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重要影响。自2010年以来,中国领导人连续四次参加了核安全峰会。早在2010年第一届核安全峰会上,国际上很多国家就已经认识到要建立应对核安全潜在风险的国际合作机制。在随后的几年里,中国以实际行动对国际社会加强国际核安全治理体系的要求做出了回应,并努力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核安全问题。在2012年首尔核安全峰会上,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核安全进展报告》,评估了核电厂安全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并提出了核系统升级提案。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核安全观,以未雨绸缪的眼光,既要有发展核能的信心,也要有防患于未然的谨慎,加强对核安全问题的监管。
  2014年,习主席在第三次核安全峰会上再次在发言中表示,核能存在巨大的潜在威胁,各国应该共同努力解决核安全问题。中国政府一套“强调发展与安全”“平等对待权利和义务”“自力更生,合作双方并重”“标本兼治”的核安全方案,一套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核能管理计划将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其次,中国的核建设方案也会考虑到不同国家的国情,尊重各国的实际情况。核安全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其基础是各国之间的合作,所有国家都应该在这一过程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各国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受益。中国的核安全体系建设计划认为,全球核安全治理不能孤立。从首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到第四次核安全峰会,中国在建设核安全体系进程中提出的中国方案,更接近世界各国的国情,更接近世界民生的需要,更符合世界可持续核安全的理念。中国积极参与建立全球核安全体系的进程。习主席表示即使不在同一起跑线也不会让某一个伙伴掉队。中国也愿为世界核安全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最大的努力,进一步推动全球核安全机制建设,也会通过提出建设性意见,在全球核安全治理进程中呈现出新的姿态。
  三、奉行人道至上的理念,建构全球人道主义灾难应对机制
  中国在参与国际救灾合作机制建构时,始终奉行人道主义理念。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中,要做好处理冲突、灾害和事故的事后处理和善后工作。应该努力摆脱总是事后处理和被动回应的困境,把工作重点从暂时抑制转向根治彻底,同时,国际社会必须加大对资源的投入,加强发展中国家的减灾能力建设和灾后恢复与建设。这是因为在许多灾害和冲突造成的人道主义危机背后,由于发展中国家的长期贫困和发展不足,导致经济和社会矛盾剧烈。因此,要发挥联合国、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等组织在领导和协调国际救灾援助方面的中心作用。在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传统资源领域之外,经验、教训,甚至知识和信息都是当今社会重要的重要资源。因此,在人道主义行动中,应该共享知识和信息,实现救灾联合行动的有效协调。为发挥综合效能,应该建立和完善资源调动机制,使救灾物资平衡分配,资源及时共享。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必须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合作,结成伙伴关系,发挥各自在资源整合方面的比较优势,参与人道主义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合力促进人道救援合作机制深入发展。在这方面,应充分重视各类发展建议,为了应对全球灾难,除了国际组织外,另一个重要的角色是志愿服务。他们是人道主义救援的重要力量,专业志愿者队伍,是传播人道主义救灾理念和践行人道主义救灾的主力军。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志愿者在国际救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人道主义救灾合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志愿者能力建设,提高他们专业水平,鼓励他们的志愿行为,提高志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这也是建构全球人道主义救灾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奉行助人自助的理念,建构 国际灾害应对长效机制
  中国在参与全球灾害治理体系中,若想推动构建长效灾害管理机制的进程,必须奉行助人自助的理念,提升各国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第一,需要加强与国际的救灾技术的交流。对受灾国进行技术指导,使他们有更好的技术上的创新。第二,需要加强国际救灾法制机制的建设,推动国际救灾法律体系的成熟推进,为救灾合作奠定好长效的基础。例如,中国长期对非洲的医疗等科学技术的援助,就是一种助人自助的理念。中国对非洲医疗卫生机构的援助是以官方援助计划为基础的,包括多普勒超声设备、CT扫描仪和其他高端医疗设备和药物的援助,是用来预防疟疾和其他疾病的,这些重建项目中有80%以上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对多灾国家的一种技术支持,实际上也是在提升它们自身应对灾害的能力,从而体现的也是一种助人自助的救灾合作理念。
  十九大以来,中国更加强调人类共同安全的问题,如何讲述中国新时代的故事,为中国人类命运的发展做出贡献,是贯彻十九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参与建构国际救灾合作机制,不仅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要求,也是促进中国在新时期更加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参与构建国际救灾合作机制是一个非常巨大并且复杂的工程,也是一项为世界人民谋福祉的大事情。由于世界各国民族构成多样,文化、宗教、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等多元化,加之国际关系纷繁复杂,因此,参与建构全球救灾合作机制需要最大的诚意和宽容。我们需要科学评估中国参与国际救灾合作的现状,对现存比较好的救灾合作机制要加以推广,并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把握时机,以实际行动践行口头承诺,把合作构想切切实实地实践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国际救灾合作机制不健全,救灾合作缺乏长久性与救灾合作水平低下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因此也要做出以下努力:一是必须努力克服救灾合作中的困难和挑战;二是尽快明确各国参与救灾合作的目标,并为此建构合作指导框架,努力把救灾合作相关协定务实稳步地实践开来。
其他文献
怎样做好秘书工作,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这方面的宏论简直是汗牛充栋,车载斗量。前一段时间各种传媒对秘书这一特殊职业褒贬有加,莫衷一是。近日来特别是对男性领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各领域都有所发展,人们对事物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其目的是保护水利设施,在科学技术发展下,水利建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质量,同时,提升建筑
建机制打基础 压实向心力rn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公司党政领导班子高度重视侨务工作,公司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参加重要侨务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多年来,公司侨务工作由公司党委书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桥梁建设工程的发展进步,对桥梁建造的质量更加注重,越来越多的先进修筑技术开始广泛的运用于桥梁建设工程当中。智能张拉和智能压浆系统目前是桥梁工程中的常用系统,它的运用可以保障桥梁整体结构的安全,为高质量的桥梁工程奠定了基础,能进一步推进我国桥梁事业的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智能张拉系统及智能压浆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在桥梁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凸显了这两种系统在桥梁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关键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持续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新一轮改革开放大幕已经拉开.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思想再解放的过程.省委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的建设也在不断完善.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国家在铁路桥梁建设方面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多.同时,随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全民学习的高度重视。从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学习十六大精
[摘要]在桥梁施工中,悬臂挂篮技术是常用的技术之一。桥梁施工是我国现代化基础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施工的质量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是桥梁建设中重要的施工技术,但很多的施工单位对于挂篮悬臂浇筑技术的应用还很难控制,导致留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挂篮悬臂浇筑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挂篮悬臂浇筑;桥梁施工;应用  1、前言  挂篮悬臂浇筑施工
期刊
做好新形势下的办公室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不断提高服务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具体要在以下十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勤于学习。办公室人员贴近领导层,服务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