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中朗读情境的优化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198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是哪种文本的教学,语文课始终是姓“语”的。文本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借这个例子,创设各种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朗读情境,通过朗读,学生去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鲜明可感的朗读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时效性。
  【关键词】
  朗读 情境 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课要以朗读为主线,通过朗读去感悟文本,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书声琅琅是司空见惯的,可是,有一些朗读训练并非有实际效果,我们称这种朗读为“假性朗读”。以下举几个例子,加以剖析反思。
  一、场景A:
  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第二课时,小猪、小牛、小猴拿到麦子时各自表现一段。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读三个小动物的话。
  生:读得没什么感情。
  师:哪个同学能读得比他好一些?
  生:朗读,比较有感情。
  师:大家说,这位同学读得怎样?
  生:有感情。
  师:我们可以重读“开心”“看了又看”这些词语。
  師:好,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
  这样的“书声琅琅”在我们的公开课上很常见,看似一片热闹,学生读得小脸通红,声音响亮。教师看似也是训练了朗读的,先后三次读,似乎有了明显的进步。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这个朗读环节有效吗?
  1.朗读只流于表面形式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没有要求、没有指导、没有评价。为了读而读,这个朗读训练,成了一个干巴巴的过渡环节。
  2.朗读只关注少数学生
  一个文本,一节语文课,我们要做的是关注全体,而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只安排了两个学生读,接着就齐读。试问,在齐读的过程中,有没有滥竽充数的学生呢?教师就不得而知了。
  3.朗读只重视技巧指导
  语文课常常要做的就是“品词析句”“咬文嚼字”,朗读训练便成了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关键点。在这个片段中,教师为了让学生关注小动物的高兴,或者说读出高兴的心情,直接点出要重读“开心”“看了又看”,学生读得面红耳赤,到底为什么要重读,怎么重读,却并没有理解,这样的朗读有效吗?
  如何创设良好的朗读情境呢?我们看下一个教学片断。
  二、场景B:
  苏教版第五册《三袋麦子》第二课时,小猪、小牛、小猴拿到麦子时各自表现一段。
  师:我们四人小组来试试分角色读这段话。
  生:一个小组展示读。
  师:你们觉得他们扮演的小猪、小牛、小猴怎么样?
  生:小猪最像,他胖胖的。其他两个动物不太像。
  师:不仅要长得像哦,要读得传神,谁有读得传神的妙招?
  生:我觉得除了声音,还要加上表情动作。
  生:我觉得小猪“开心地喊道”这一句,声音要大一点,要喊出来。
  生:读小猪的句子。
  师:你真有一双火眼金睛,抓住了朗读就要扣住的关键词。学到这个办法,我们再找找,再读读。
  生:我发现了:“太棒了!”这个词,也是要重点读的,小猪的开心就读出来了。
  师:小组里负责读小猪句子的同学一起读吧。
  师:同学们真厉害,现在我们再在小组里读一读。
  生:自由表演朗读。
  同样的朗读训练环节,两个老师却采取了不一样的教学方法,第二个片段虽然时间花得多,但是却取得了实效。在这个朗读训练环节,教师创设了多种朗读情境,优化了阅读。
  1.朗读与感悟结合
  这个片段的教学,老师关注学生对三个小动物动作表情的关注,采取先读再悟,边读边悟的形式,比如“喊道”“太棒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读,便自然而然地领悟到,并不需要老师直接点拨。这样的自主朗读情境不是很好吗?既没有禁锢学生的思维,又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2.朗读与指导结合
  在学生说出一系列关键词语时,老师相机概括出这是“扣住关键词”的方法,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老师这样一说,学生能举一反三,找出其他句子中的关键词,而后再练习朗读,情感自然流露,这样的插入方法指导的朗读情境不是很好吗?既没有泛泛而谈概念,又让学生掌握了方法。
  3.朗读要面向全体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全班同学都有了朗读的机会,无论是初读尝试,还是感悟后再读,始终是“大部队”在读,这样的朗读有要求,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指导,而且是生生之间的相互提高,有评价,老师的一句“火眼金睛”无疑是对学生自主朗读的肯定,这样的面向全体的朗读情境不是很好吗?既没有流于形式的装腔作势,又让全体学生有了张嘴读的机会。
  朗读是优化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提高阅读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优化朗读情境,还语文课堂真正的“书声琅琅”。
其他文献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要让学生们作文入门需要教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加强对于生活的体验,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做到熟练运用素材,进而喜欢上用作文
颅脑损伤(TBI)是常见病,由暴力作用造成的意外损伤,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我国TBI年发病率为783/10万。"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
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而言,现代化问题中的关键环节就是农村的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生产力的高度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无论
【摘 要】  教学具有生成性与不确定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现场生成性。由于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因此教与学的矛盾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基本矛盾。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认为我们必须重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点燃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使学生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激发兴趣 联系生活 调动积极性  教师教学的实践活动,既需要有教学理论的实践化,更需要教学实
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低年级是学生发展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从激发童趣,
【摘 要】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作文知识积累与作文能力的锻炼,要将作文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丰富的课外阅读来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探讨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  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 重要性  小学的作文是小学生语言表达以及语文综合能力的表现。所以小学的作文教学在语文这一门学科的教学当中占据着很大的比重。在实际
随着我国国防建设和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军事噪声性耳聋已成为部队的常见病、多发病。噪声过大,平时损害官兵身心健康,降低生活质量;战时降低官兵的信息识别和持续作战能力,影
近年,来我院疗养的离退休老干部中,高血压患者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我们通过疗养干预进行规范化健康管理,采用药物治疗、科学饮食、体育锻炼、限制体质量、调整心态等方法来
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泌尿外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解放军专科中心,成立于1963年,1979年成为全军泌尿外科中心,1988年批准为硕士生培养点,1998年批准为第四军医大学博士生联合培
【摘 要】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引导学生开展系列作文练习。通过给学生布置一些系列的主题作文的方式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系列写作类文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以单元的形式对学生某一写作专项进行突击练习,让学生逐渐生化自己的写作功底,逐渐写出更加优秀的作文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系列写作 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不比其它,讲究阶段性的教学模式。因此在进行写作教学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