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唯物主义称谓解析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cmmd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抽象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其基本思维原则境域,对科学唯物主义所做的概括,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精髓;“新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宇宙观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最普遍形态。或者说“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科学界定及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唯物主义
  作者简介:石志民,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8.229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把自己所创立的唯物主义称为“抽象唯物主义”,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唯物史观理论时,在人类历史观视界又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把其称为“现代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892年英文版导言中,又从人的生活世界发展史的视界将其称为“历史唯物主义”。那么,怎样看待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主义称谓呢?厘清这一问题,是我们对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较好纪念。
  一、马克思恩格斯怎样称谓他们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对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理论体系的艰辛探索过程中,在不同的科学视界对其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作了一系列概念性的表述,这些概念性表述作为他们对其唯物主义的称谓,既是他们在不同思维境域对其唯物主义的科学概括,又在不同总体层次或不同视界阐明了他们唯物主义的特征。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在确立其基本思维原则时,在科学抽象这一基本思维原则视界,对其唯物主义作了首次科学概括,把他的唯物主义看作“抽象唯物主义”,表明,“一个概念(是在,等等)可以抽象地把握;它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东西而具有意义,而是作为从某种他物中得出的抽象并且仅仅是作为这样一种抽象才具有意义。例如,精神只是从物质中得出的抽象。这样就很明显,这个概念——因为这种形式应当成为它的内容——其实正好是抽象对立面,是对象,它就是从这种对象中抽象出来的,存在于这种对象的抽象中,因此,在这里,抽象唯物主义是这一对象的实在本质。” 马克思的抽象唯物主义不仅申明其唯物主义是以科学抽象为基本思维原则的唯物主义,而且,表明了他的唯物主义同黑格尔抽象唯心主义的科学本质对立,尤其是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的科学本质差别。
  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把其唯物主义称为“新唯物主义”。显然,新是相对于旧而言,“新唯物主义”是相对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以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而言的。“新唯物主义”概念是马克思在历时态境域,把其唯物主义同费尔巴哈及从前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相区别所做的概念性表述。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则在历时态境域,把他和马克思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现代唯物主义”。无疑,现代是相对于近代和古代而言,现代唯物主义是相对于近代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来讲的。这就是说,“现代唯物主义”概念,是恩格斯把他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同包括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在内的近代唯物主义相区别所做的概念性表述。
  然而我们看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还在人的生活世界总体实践活动视界,把他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从人的生活世界发展史的视界将其称为“历史唯物主义”。这既表明,“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只不过是作为唯物史观的“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概念的简称,又表明,“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只不过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总体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做的科学界定及表述。
  那么,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其唯物主义所做的上述称谓及表述,存在怎样的科学规定及关联呢?同马克思理论对科学唯物主义所做的概括,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精髓;“新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在宇宙观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最普遍形态。或者说“新唯物主义”或“现代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宇宙观,而“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生活世界层次阈,对其科学唯物主义的科学界定及简明概括,表现了科学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这就是说,“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或“历史唯物主义”,乃是科学唯物主义的关于人的生活世界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
  二、能否把马恩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辩证唯物主义
  我们看到,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概念,为狄慈根第一次提出,其基本涵义在于指出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相统一。狄慈根提出这一概念,主要在于阐明他在唯物主义自然观和意识论方面的新见解,主要在于阐明他的宇宙观。普列汉诺夫说:“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它是唯一能够说明马克思哲学的术语。” 那么,能否把马恩的科学唯物主义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呢?我们认为,第一,如果只是简单的用这个概念来指统称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唯物主义最普遍世界观,来指称其宇宙观,那么,这种指称是可取的。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概念的基本规定是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统一,而且是同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宇宙观的科学逻辑形成,马恩之所以在唯物主义一般世界观层次超越一切旧唯物主义,创立了唯物主义的科学宇宙观,就在于实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有机结合。
  第二,如果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在其结构形态上,看作绝对的“惟一”,并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来解读这个科学世界观的系列体系,来解读和指称马恩科学世界观系列体系的一切,那么,這种指称是不科学,因而是不可取的。这既是因为这种指称和解读方式,仅仅停留于宇宙观层次,仅仅局限于一般世界观层次来考察不同层次总体的物质世界,遮蔽了不同总体世界,尤其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一系列个别的特殊的丰富科学规定性,而且难以科学把握马克思恩格斯不同总体层次世界观的丰富科学规定,难以看到这些不同总体层次世界观的科学差别及内在科学逻辑联系。尤其难以科学把握唯物史观生活观、实践观、意识论(价值观)、实践方法形态观的基本逻辑结构及体系的丰富科学规定性。   第三,在把马恩的宇宙观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时,应当既把作为人的生活世界的世界观的唯物史观称之为是“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将宇宙的特殊构成或部分及发展环节,并与人的生活世界相制约相并存的自然界的自然观(狭义),称为辩证的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同时,又把马恩的原始社会观、奴隶社会观、封建社会观、资本社会观,以及共产主义观,当做实践唯物主义的特殊形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按照马恩的科学逻辑思维理路,遵循科学抽象的思维原则,对马克思主义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所包含的不同层次总体世界生成规律丰富规定性的科学理解,不致使思维因过度抽象而悬置于空境。
  三、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区别
  我们看到,黄楠森教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见《鄱阳湖学刊》2010年第1期)一文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做了新的解读,他说,“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无疑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按传统的说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若加以更细的划分,则是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人学、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价值论等五个组成部分”, 他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说法加以细分,应当说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一种丰富和发展,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结构观的一种创新性阐释。因此,问题并不仅仅在于探讨黄教授的解读是否科学合理。其根本在于探讨并阐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同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在世界观结构上的科学差别,从而对二者做出科学界分。
  传统马克思主义观作为马恩离世后产生于国际共产主义实践活动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观,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为以普列汉诺夫和梅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对马恩科学世界观的解读;形成并问世于20世纪20年代,表现在列宁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及问世上;系统化于20世纪30-40年代,表现在《联共布教程》的写作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观的系统论证上。因此,问题的解答应当以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观的考察为起点。
  普列汉诺夫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在俄国的传播,对列宁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不仅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有自己的哲学,正如它有自己的历史观和政治经济学一样。” 而且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读了《反杜林论》就很容易理会这一点。”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划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三编,乃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普列汉诺夫的这种马克思主义结构观,在列宁那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列宁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解释,包含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所形成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以及相互关联做了全面论述,而且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这种结构观做了进一步论述。这种结构观被斯大林以及世界社会主义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下来,成为二十世纪获得统治地位的马克思主义观。如果说,在普列汉诺夫那里,还错误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同霍尔巴赫的唯物主义一样,当做唯物史观的个别情况,还对辩证唯物主义同唯物史观不加科学区分。如果说,在梅林那里,还局限于把历史唯物主义当做马恩科学唯物主义的全部,还没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如果说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并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三个重要结论为题,来解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意识论和实践认识论,并对历史唯物主义概念加以说明,那么,在斯大林那里,则把辩证唯物主义概念和历史唯物主义概念相并列,并把后者当做前者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和应用。
  问题在于,传统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唯物主义世界观结构的理解,只不过一种停留于表象域的解读,因此,它揭示的只能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现象形态,而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本质构成。这种结构观局限于学科构成对问题的理解,不仅不完全,而且看不到马克思恩格斯科学世界观,这个逻辑系列结构乃是客观物质世界对象本身结构的科学观念形态。而黄教授的最新解读,只不过在传统马克思主义观的前提下,加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人学、价值论。那么,能否再加上“辩证唯物主义”的政治学、文化学、民族学、实践论等等内容呢?可见,这种局限于学科构成对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现象形态理解,其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总问言之,文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著名思想家的观点——唯物主义的解析,更清楚准确的表达了抽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观的科学体系,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对深入了解和理解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尤其是对当代习近平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精神实质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注释: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111.
  普利汉诺夫.论一元论历史观之发展.三联书店.1961.198.
  黄楠森.生态文明建设的哲学基础.鄱阳湖学刊.2010(1).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2卷).三联书店.1962.377.
  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3卷).三联书店.1962.216.
其他文献
摘 要 国际法院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一大平台,在其过去的六十多年里始终推动着国际法的完善和发展,但国际法院由于不受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诉讼而在人权领域的作用大打折扣。2011年4月1日,国际法院对格鲁吉亚针对俄罗斯联邦提出的关于其在格鲁吉亚领土及其周围实施了违反1965年12月21日《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CERD)的行动一案做出“国际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的判决,使得国际法院对人权争端案件的
摘 要 近二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逐步从精英教育沦为大众教育,高校毕业生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而社会上整体对于就业岗位供给数量却增长缓慢,因此大学生对于就业方面的压力逐年增加,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加强大学生就业创业意识的培养成为了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不仅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和教育,而且需要政府、公司、企业等的支持和配合。对于衡阳高校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面临
关键词 “全能神” 案例 传播特点 防控对策  基金项目:《“全能神”在我国境内的传播及对策研究》,主持人:宋永鸿,参与者:周媚、林灿伟。指导教师:李慎。编号:201611110015。  作者简介:李慎,广东警官学院侦查系副教授;宋永鸿、周媚,广东警官学院2014级侦查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
摘 要 现如今处于信息化时代,随着新旧媒体的发展及民主法治化进程的加快,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信访数量不断增多,为确保维稳工作的正常进行,对举报失实进行澄清成为了检察改革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举报失实 澄清 调查  作者简介:吕萍,三明市将乐县人民检察院。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08.324  一、基本案情
摘 要 不同于传统的“用人单位 劳动者”的用工模式,“互联网 ”平台创造了“用人单位 互联网平台 劳动者”的新型用工模式。新的用工模式带来新的问题,基于“互联网 ”平台提供劳务是否应当被认定为劳动关系,成为司法实务中关键争议问题。本文以“网约工劳动争议第一案”为例,探析新型用工模式下劳动关系的认定。  关键词 “互联网 ” 劳动关系 认定 劳动权益 保障  作者简介:杨春建,华东政法大学,硕士研究
摘 要 公安院校由于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培养和管理学生方式上与其它高校的不同。本文通过对贵州警察学院三支队非公安专业学生实行警务化管理,以2016级和2017级共13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得出:非公安专业学生要以警务化管理为基础,以“四进”方案为措施,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三支队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管理、“精细化”管理;牢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根本,培养新时代运用型人才。  关键词 非公安专
摘 要 商标性使用是商标侵权认定的基础。判断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本文认为应结合具体案情,综合考虑商标的独创性程度、知名度、使用商标的方式和主观想法,在此基础上判定是否属于商标性使用行为,从而进一步判断是否会造成混淆,是否为侵权商标。  关键词 商标性 使用 侵权抗辩 “非诚勿扰”案  作者简介:张宪法,浙江丽阳律师事务所,二级律师,研究方向:民商事、房地产、合同法。  中图分类号:D923.8 文
摘 要 监察体制改革将检察机关的部分职能调整至监察委员会行使,对检察权性质和内容有重大影响。鉴于这一情况,检察机关应当立足于法律监督机关性质,以完善对侦查阶段和诉讼外的监督、扩大不起诉权等形式,强化、完善法律监督职能。  关键词 检察权 法律监督 定位  作者简介:王统,河南点石律师事务所律师,研究方向:民事、刑事法律实践与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
摘 要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赋予少数民族自治区法律变通权,在自治区跨民族审判中,民-汉双语审判作为解决庭审语言问题的出路,成为自治区法制工作的一大亮点,也是自治区司法工作中变通行为的具体体现。“双语法官”作为一类特殊的人群,备受外界关注。本文基于2016年7月对乌鲁木齐市司法机关的实证调研,拟从庭审出发,以双语审判为对象,探讨在双语庭审中具体的司法变通行为。  关键词 双语审判 司法变通 变通权 民族
摘要少数民族群体和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两大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少数民族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教育融入困难成为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形成其融入困难的主要原因包括政策、环境、观念等。本文認为解决少数民族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融入问题,需要我们从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各个方面共同努力。  关键词随迁子女 少数民族 教育融入  一、概念引入与调研背景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