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3月,梁小红和陕西省宝鸡市陇县其他数百名初三学生走上了另一条道路,初中未毕业的他们,未参加中考,直接走进了陇县职业教育中心的大门。
四川省仁寿县等地的家长称,今年6月才该初中毕业的部分孩子,被学校提前“分流”送去读职业中专,家长们不情愿,却被学校告知:不在职中读满一学期,就拿不到初中毕业证书。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些学校开始动员部分初三学生和家长,在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接受另一种选择——职业学校,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反感和不理解。
……
距离中考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一条条“分流”初三学生读职校的新闻接踵而至,一个个家长怨声载道,一个个学生迷茫无助,一个个老师和校长无奈叹息。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放眼全国,初中学生“分流”的现象已不罕见。
就现状分析,“分流”而引发的中职招生乱象确实令人不安,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话”相似。每到这个时候,农村初中就如时出现“黑色六月”——初中学校校长、毕业班班主任、家长惶恐不安之时,部分学生 “天下大乱”之际。是“分流”提前引发了家长不满?是家长认为孩子读职中有失体面?是因为没有满足家长、学生的志愿?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初中毕业“分流”现象怎么就苦了这么多人?“分流”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Part1 学生面对“分流”的“两难”选择
家长不支持,其他人看不起VS自己愿意到职校学习
正处在懵懂、迷茫状态中的学生,面临初中毕业,是踏入社会工作,还是进入普高或者职高学习?对于部分初中毕业生来说,进入普高学习是有难度的,他们想读书,想进入职中继续学习,而父母的反对和其他人的看不起,却让他们进入了“两难”的选择中。他们纠结之后作出了慎重的决定——进入职校学习。现在,他们表示:并不后悔!
2009年,小学毕业的熊菲菲升入当地一所初中学习,父母为给她筹集学费,四处奔波,每一次拿着妈妈给的学费、生活费,她都会感到沉甸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用自己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然而,时间过得很快,三年的初中生活只剩下最后两个多月了,熊菲菲在学校的成绩只是中等,她时时都在为自己能否考上一所好的普高而担忧,对自己的将来很是迷茫。
在2012年4月2日这一天,她彻底释放了心中的烦恼。“这天XX职校负责春季招生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班主任老师也作了有关职教的介绍,我被XX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深深吸引,所以决定去职校读书。”熊菲菲说。决定了不要紧,关键是她不知道回家怎么开口对父母说。
熊菲菲想了很多种沟通方式,但只要她一提自己想去职业学校读书,父母就非常生气,坚决反对的态度让熊菲菲不知所措,在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先上车,后买票”。熊菲菲已经在中职学校报了名,父母只好无奈地同意了。就因为熊菲菲读了职中,最疼爱自己的舅舅也有三个多月没理她,连电话都不接。
“虽然没有去读高中,但现在看来,我有幸和很多同学一样,走进了XX职业中专学校。”熊菲菲说,记得刚走进学校时,她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都很看不起她,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读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总爱把她拿出来和那些高中生比,说她怎么怎么不如那些高中生,怎么怎么比他们差。
熊菲菲还记得有一次自己身穿校服走在街上,偶然听到几位高中生低声说:“你看,她是XX职业学校的,是个职高生。”言语间似乎有看不起中职生的意思。她在心中不停地问自己:职业学校怎么了,职高生难道就低人一等?难道只有上高中、上大学才能成才?难道我们中职生就不会成功,中职生就是生活的弱者?
对于这些疑问,她很快就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中职生并不是弱者,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有自己的成功之道!”熊菲菲说,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同学在高中生的嘲笑中低下了头,沉默了,甚至对别人都羞于说出自己是一名中职学生,他们内心深处已经承认了他们就是不如高中生。“真的是这样吗?不!我们学校整洁的校园、先进的设备、规范的实验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严格的管理等等,一定能让中职生增长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熊菲菲的信念十分坚定!
她认为,这些优势是普高学校目前无法比拟的。而且,高中生也有自己的无奈,在人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中,最终还是有人名落孙山,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面对社会的选择,面对今后的发展,我们只是比他们早三年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罢了。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手中比他们多了一支生存的手杖——技术。假如升入高职院校,我们学习的基础比他们更加扎实,操作能力更强。如果不读高职,那么凭借这支手杖,我们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在工作中也同样能脱颖而出。”熊菲菲说。职校生应该挺直腰板,昂起头,自信地说一声:我的选择没错,我能,我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国家的建设需要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行业的实用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熊菲菲说:“当时我下定决心,在职校这三年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做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一定要让自己在XX中职学校留下闪光的一页,让我们中专生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闪光的一页。”
三年的中职时光稍纵即逝,“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因为在这所学校里快三年了,我更多地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时光,懂得了锻炼自己。”熊菲菲说。
18岁,花一般的年龄总带给人无尽而绚烂的遐想。花季少男少女们打着游戏、哼着流行歌曲回家,一切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都在父母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中与他们远离。然而,在这个属于花季的年龄里,为了锻炼自己,熊菲菲勇敢地迈出了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专业过硬的她到过当地县电视台实习主持,到过一所不错的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电视台和幼儿园对她的评价很高,都希望她能留下。 “现在,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到底去哪里上班让我非常矛盾,因为主持和教师这两份工作都很不错。” 熊菲菲说,不管她今后是当一名主持还是老师,或者是从事其他职业,都是学校这块土壤培养了她。是中职教育,是XX职业学校,把她培养成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她并没有因为没能走进高中而感到后悔,她为自己走进了XX职业学校感到幸运和自豪。
Part2 孩子被“分流”家长左右为难
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VS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却动手能力强
很多初中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非常愿意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但至少有80%以上的家长都持反对态度,是因为他们不看好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担心孩子的未来。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和硬件建设,不断增强职教的吸引力。同时,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向社会介绍职教发展的现状与美好未来。
“2014年4月的一个周末,孩子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不想去上学了,想去上中职,我当时就跟他发火了。”家住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郭勇军说。他细问孩子才知道:是学校老师对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讲,让他们考虑去上中职。但他觉得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必须要有个学历,这样今后找工作才更容易。
郭勇军说:“我自己就是初中毕业后上了一个中职技校,学的电气。现在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快20年的时间了。可以说,大部分电路问题我都可以解决,很多大学生都不如我的技术好,但就因为我学历低,遇到大型企业招聘的时候总会被拒之门外,人家企业招聘都有学历要求,就这一条,就把我挡在门外,到现在我也只能是打打零工。”郭勇军觉得不经过大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也会让今后的发展有障碍。他说:“我就是理论水平不够,自己知道,但没法给别人讲,这也影响了我工作的升迁机会。”
正是基于自己的经历,郭勇军在周一又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继续读书,要求孩子一定要参加中考。“我的观点是孩子必须要上个大学,哪怕最后大学毕业再学一个技术也行。”郭勇军说,他知道孩子的成绩通过读普高进入大学有一定难度,孩子的兴趣也不在于此,但是没办法,现在职业教育的出路令人担忧,社会上就业市场对学历要求很高,他不想孩子今后像他一样。所以,即使孩子有上技校的想法,他也不会支持,会坚持把孩子送入高中学习。
除了纠结于学历,很多家长对中职教育的传统认识和对中职学校的不良印象也影响着最后的选择。“我也知道现在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身边的同事都让孩子上高中,自己如果选择让孩子上个职业学校,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家住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樊哙镇的市民张群莉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有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去上中职。所以,家长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职去学习。
“孩子学习成绩确实不大好,但人品没问题,听说现在的职业学校教学环境与普通高中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不大放心让孩子到这样的学校读书。”家长郎延果说,对于学校提前让他们考虑职业学校的做法,他个人认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难道学校就不能中考结束以后再做这件事情吗?
“孩子愿意学啥就学啥,应该有起码的选择权,假如孩子愿意上高中,被‘分流’到职业类学校,这样也不好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
就记者当天采访家长的情况来看,家长们知道孩子的综合能力不适合发展成为一个理论型人才,适合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应被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但职业教育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上对学历的过高要求,让他们很为难。
其实,每到毕业季,家长们都会在选择孩子到底读职校还是读普高的问题上犯难。家长之所以会感到纠结,是因为出现了选择,他们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路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性价比更高,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上升空间,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如果职业教育自身有强大的吸引力,相关体制、机制健全,再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一解答家长们心中的纠结,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一些建议性的规划。那么,在面对选择时每个人的答案也就清楚了,相信家长也不会为此犯难。
Part3 学生“分流”工作让教育人很尴尬
家长反对、投诉、不理解VS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任务
目前,教育分流,既给家长和学生出了一道难题,又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校长推到了尴尬的境地。他们一方面要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任务。
“叮铃铃,叮铃铃……”XX县教育局职教股电话响起。
“喂,请问你找谁?”职教股负责人拿起电话。
“你好,我是张琴的爸爸,娃儿今天给我带回了一页关于孩子读职校的征求意见书,现在娃娃还没考试,你们怎么就叫他去读职中呢?”
……
这是XX县教育局职教股相关负责人接到的有关初三分流的投诉电话。据了解,近日来,西部地区很多偏远的区、县教育局职教股和各初中、中职学校校长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这样的电话,有咨询中职学校情况的,但投诉初中学校引导孩子读职校的电话更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职招生成了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等人的头疼大事,为了招生,从局里到校里,从局长到校长,煞费了一番苦心。
从调研材料中得知:区、县教育局在面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任务时,在绝对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的情况下,多数区、县教育局都按照上级规定的招生要求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从招生宣传工作、考评机制等政策方面加以把控,并把监管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招生制度抓招生工作。同时,绝对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强制分流。但不管采取怎样的工作机制和措施,都会有很多家长不支持,甚至是投诉。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支持孩子到职校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任务,两者目标的不同成了基层教育工作中的最大难题。
“我们开展工作也很难,基层偏远地区教育底子薄,许多学生考普高有难度,让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职高也是为学生着想,提前给孩子作人生规划方面的引导。”XX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介绍说,他们知道强制“分流”和引导“分流”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我国教育正处在改革中,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与城里相比本身就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导致初三提前“分流”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XX县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我们局的处境要稍稍好一点,最尴尬的是初中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
确实如此,“分流”这根指挥棒通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层层下达任务,最终落到了初中学校校长和初三班主任的头上,他们直接承担招生指标,直接面对学生和家长,身处尴尬最前沿。
“作为初中学校的初三班主任要对班上的学生做好摸底工作——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学生是否愿意到职校读书作出初步判断。”XX初中学校初三班主任张学斌说,他们通过考试、宣传职教政策、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做了一些摸底工作之后,职校的招生老师就直接到校招生。
从职校的招生程序上看,一方面招生工作的层次多、方法多,这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另一方面某些民办职校招生的不正规更让家长厌恶。加上职教自身的吸引力不够,家长反对的力度就更大了,招生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直接导致了老师们在招生工作中的尴尬。
据相关专家分析,尽管教育分流是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也结合了区域的实际情况,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满意。究其根源是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人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多依据其学历而非能力。
在教育“分流”中,学生在自己的意愿和家长的不支持中为难;家长不看好职业教育的质量,而孩子的成绩又一般,在是否支持孩子上职校的两难选择中纠结;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分流”工作时面对家长和招生任务更是尴尬不已。我们不难从这些现象中看出:职业教育陷入比普教“低一等”的无奈和尴尬。职教“不正规”“没前途”“不情愿上”是较普遍的社会认识;考分低、品行差、落榜生、失败者是多数职校生的社会定位。在发展规模上,职业教育似乎是高中阶段确保普高学生数量之后的缓冲带或蓄水池;在办学经费上,很多地区对普高的投入比职校多,高成本的职业教育反而投入较少;在收费标准上,门庭若市的普高学费大大低于门前冷落的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又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在招生机制上,分批次录取也是先普高,后职校;在升学机会上,普高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学生升入大学的通道却还很狭窄……诸多教育不平等现象,源于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普职融合仍然是一条不通路,职业教育生态链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文中所涉及人名均为化名)
四川省仁寿县等地的家长称,今年6月才该初中毕业的部分孩子,被学校提前“分流”送去读职业中专,家长们不情愿,却被学校告知:不在职中读满一学期,就拿不到初中毕业证书。
近日,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一些学校开始动员部分初三学生和家长,在接受普通高中教育没有希望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接受另一种选择——职业学校,这引起了一些家长的反感和不理解。
……
距离中考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一条条“分流”初三学生读职校的新闻接踵而至,一个个家长怨声载道,一个个学生迷茫无助,一个个老师和校长无奈叹息。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放眼全国,初中学生“分流”的现象已不罕见。
就现状分析,“分流”而引发的中职招生乱象确实令人不安,真是岁岁年年人不同,年年岁岁“话”相似。每到这个时候,农村初中就如时出现“黑色六月”——初中学校校长、毕业班班主任、家长惶恐不安之时,部分学生 “天下大乱”之际。是“分流”提前引发了家长不满?是家长认为孩子读职中有失体面?是因为没有满足家长、学生的志愿?是职业教育本身的吸引力不够?……初中毕业“分流”现象怎么就苦了这么多人?“分流”背后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
Part1 学生面对“分流”的“两难”选择
家长不支持,其他人看不起VS自己愿意到职校学习
正处在懵懂、迷茫状态中的学生,面临初中毕业,是踏入社会工作,还是进入普高或者职高学习?对于部分初中毕业生来说,进入普高学习是有难度的,他们想读书,想进入职中继续学习,而父母的反对和其他人的看不起,却让他们进入了“两难”的选择中。他们纠结之后作出了慎重的决定——进入职校学习。现在,他们表示:并不后悔!
2009年,小学毕业的熊菲菲升入当地一所初中学习,父母为给她筹集学费,四处奔波,每一次拿着妈妈给的学费、生活费,她都会感到沉甸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读书,用自己的成绩来报答父母对她的养育之恩。然而,时间过得很快,三年的初中生活只剩下最后两个多月了,熊菲菲在学校的成绩只是中等,她时时都在为自己能否考上一所好的普高而担忧,对自己的将来很是迷茫。
在2012年4月2日这一天,她彻底释放了心中的烦恼。“这天XX职校负责春季招生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进行招生宣传,班主任老师也作了有关职教的介绍,我被XX职业学校的幼教专业深深吸引,所以决定去职校读书。”熊菲菲说。决定了不要紧,关键是她不知道回家怎么开口对父母说。
熊菲菲想了很多种沟通方式,但只要她一提自己想去职业学校读书,父母就非常生气,坚决反对的态度让熊菲菲不知所措,在无奈之下,她选择了“先上车,后买票”。熊菲菲已经在中职学校报了名,父母只好无奈地同意了。就因为熊菲菲读了职中,最疼爱自己的舅舅也有三个多月没理她,连电话都不接。
“虽然没有去读高中,但现在看来,我有幸和很多同学一样,走进了XX职业中专学校。”熊菲菲说,记得刚走进学校时,她身边的亲戚、朋友、同学都很看不起她,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读高中、上大学才有出路,总爱把她拿出来和那些高中生比,说她怎么怎么不如那些高中生,怎么怎么比他们差。
熊菲菲还记得有一次自己身穿校服走在街上,偶然听到几位高中生低声说:“你看,她是XX职业学校的,是个职高生。”言语间似乎有看不起中职生的意思。她在心中不停地问自己:职业学校怎么了,职高生难道就低人一等?难道只有上高中、上大学才能成才?难道我们中职生就不会成功,中职生就是生活的弱者?
对于这些疑问,她很快就给了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我们中职生并不是弱者,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有自己的成功之道!”熊菲菲说,令人不解的是,有的同学在高中生的嘲笑中低下了头,沉默了,甚至对别人都羞于说出自己是一名中职学生,他们内心深处已经承认了他们就是不如高中生。“真的是这样吗?不!我们学校整洁的校园、先进的设备、规范的实验室、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严格的管理等等,一定能让中职生增长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熊菲菲的信念十分坚定!
她认为,这些优势是普高学校目前无法比拟的。而且,高中生也有自己的无奈,在人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中,最终还是有人名落孙山,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会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面对社会的选择,面对今后的发展,我们只是比他们早三年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罢了。通过三年的学习,我们手中比他们多了一支生存的手杖——技术。假如升入高职院校,我们学习的基础比他们更加扎实,操作能力更强。如果不读高职,那么凭借这支手杖,我们也可以更快地适应社会的竞争,在工作中也同样能脱颖而出。”熊菲菲说。职校生应该挺直腰板,昂起头,自信地说一声:我的选择没错,我能,我棒!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国家的建设需要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同样也需要大量的生产、服务行业的实用型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熊菲菲说:“当时我下定决心,在职校这三年里,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学做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一定要让自己在XX中职学校留下闪光的一页,让我们中专生在人生的旅程中留下闪光的一页。”
三年的中职时光稍纵即逝,“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没有后悔过我的选择。因为在这所学校里快三年了,我更多地懂得了感恩,懂得了珍惜时光,懂得了锻炼自己。”熊菲菲说。
18岁,花一般的年龄总带给人无尽而绚烂的遐想。花季少男少女们打着游戏、哼着流行歌曲回家,一切生活的艰辛与困苦都在父母的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中与他们远离。然而,在这个属于花季的年龄里,为了锻炼自己,熊菲菲勇敢地迈出了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专业过硬的她到过当地县电视台实习主持,到过一所不错的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成长,电视台和幼儿园对她的评价很高,都希望她能留下。 “现在,我马上就要毕业了,到底去哪里上班让我非常矛盾,因为主持和教师这两份工作都很不错。” 熊菲菲说,不管她今后是当一名主持还是老师,或者是从事其他职业,都是学校这块土壤培养了她。是中职教育,是XX职业学校,把她培养成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她并没有因为没能走进高中而感到后悔,她为自己走进了XX职业学校感到幸运和自豪。
Part2 孩子被“分流”家长左右为难
想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VS孩子的学习成绩一般却动手能力强
很多初中学生结合自身情况,非常愿意选择就读中职学校,但至少有80%以上的家长都持反对态度,是因为他们不看好职业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质量,担心孩子的未来。有关部门和职业学校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内涵提升和硬件建设,不断增强职教的吸引力。同时,实事求是地向家长、向社会介绍职教发展的现状与美好未来。
“2014年4月的一个周末,孩子放学回来后,跟我说不想去上学了,想去上中职,我当时就跟他发火了。”家住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的郭勇军说。他细问孩子才知道:是学校老师对班上成绩不好的孩子讲,让他们考虑去上中职。但他觉得无论如何也要让孩子上高中、考大学,必须要有个学历,这样今后找工作才更容易。
郭勇军说:“我自己就是初中毕业后上了一个中职技校,学的电气。现在从事这个行业也有快20年的时间了。可以说,大部分电路问题我都可以解决,很多大学生都不如我的技术好,但就因为我学历低,遇到大型企业招聘的时候总会被拒之门外,人家企业招聘都有学历要求,就这一条,就把我挡在门外,到现在我也只能是打打零工。”郭勇军觉得不经过大学的理论知识学习,也会让今后的发展有障碍。他说:“我就是理论水平不够,自己知道,但没法给别人讲,这也影响了我工作的升迁机会。”
正是基于自己的经历,郭勇军在周一又把孩子送回了学校继续读书,要求孩子一定要参加中考。“我的观点是孩子必须要上个大学,哪怕最后大学毕业再学一个技术也行。”郭勇军说,他知道孩子的成绩通过读普高进入大学有一定难度,孩子的兴趣也不在于此,但是没办法,现在职业教育的出路令人担忧,社会上就业市场对学历要求很高,他不想孩子今后像他一样。所以,即使孩子有上技校的想法,他也不会支持,会坚持把孩子送入高中学习。
除了纠结于学历,很多家长对中职教育的传统认识和对中职学校的不良印象也影响着最后的选择。“我也知道现在上了大学也不一定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但身边的同事都让孩子上高中,自己如果选择让孩子上个职业学校,总感觉不是那么回事。”家住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樊哙镇的市民张群莉说,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有学习成绩不好,考不上高中的学生才去上中职。所以,家长也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职去学习。
“孩子学习成绩确实不大好,但人品没问题,听说现在的职业学校教学环境与普通高中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所以,不大放心让孩子到这样的学校读书。”家长郎延果说,对于学校提前让他们考虑职业学校的做法,他个人认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影响,难道学校就不能中考结束以后再做这件事情吗?
“孩子愿意学啥就学啥,应该有起码的选择权,假如孩子愿意上高中,被‘分流’到职业类学校,这样也不好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长说。
就记者当天采访家长的情况来看,家长们知道孩子的综合能力不适合发展成为一个理论型人才,适合走职业教育的道路,应被培养成应用型人才,但职业教育的各种问题和社会上对学历的过高要求,让他们很为难。
其实,每到毕业季,家长们都会在选择孩子到底读职校还是读普高的问题上犯难。家长之所以会感到纠结,是因为出现了选择,他们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路更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性价比更高,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上升空间,在犹豫选择哪条求学之路更适合孩子的成长……
如果职业教育自身有强大的吸引力,相关体制、机制健全,再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一一解答家长们心中的纠结,对学生的人生发展作一些建议性的规划。那么,在面对选择时每个人的答案也就清楚了,相信家长也不会为此犯难。
Part3 学生“分流”工作让教育人很尴尬
家长反对、投诉、不理解VS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任务
目前,教育分流,既给家长和学生出了一道难题,又把教育主管部门、教师、校长推到了尴尬的境地。他们一方面要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任务。
“叮铃铃,叮铃铃……”XX县教育局职教股电话响起。
“喂,请问你找谁?”职教股负责人拿起电话。
“你好,我是张琴的爸爸,娃儿今天给我带回了一页关于孩子读职校的征求意见书,现在娃娃还没考试,你们怎么就叫他去读职中呢?”
……
这是XX县教育局职教股相关负责人接到的有关初三分流的投诉电话。据了解,近日来,西部地区很多偏远的区、县教育局职教股和各初中、中职学校校长每天都会接到无数个这样的电话,有咨询中职学校情况的,但投诉初中学校引导孩子读职校的电话更多。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职招生成了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初中学校校长、班主任等人的头疼大事,为了招生,从局里到校里,从局长到校长,煞费了一番苦心。
从调研材料中得知:区、县教育局在面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招生任务时,在绝对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的情况下,多数区、县教育局都按照上级规定的招生要求并结合区域的实际情况,从招生宣传工作、考评机制等政策方面加以把控,并把监管落实到位,严格按照招生制度抓招生工作。同时,绝对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强制分流。但不管采取怎样的工作机制和措施,都会有很多家长不支持,甚至是投诉。 在这种情况下,家长不支持孩子到职校学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招生任务,两者目标的不同成了基层教育工作中的最大难题。
“我们开展工作也很难,基层偏远地区教育底子薄,许多学生考普高有难度,让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职高也是为学生着想,提前给孩子作人生规划方面的引导。”XX市教育局分管职业教育的副局长介绍说,他们知道强制“分流”和引导“分流”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但我国教育正处在改革中,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教师队伍、教学质量与城里相比本身就有很大差距,这也是导致初三提前“分流”学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XX县教育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说:“在开展这项工作时,我们局的处境要稍稍好一点,最尴尬的是初中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
确实如此,“分流”这根指挥棒通过国家、省、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层层下达任务,最终落到了初中学校校长和初三班主任的头上,他们直接承担招生指标,直接面对学生和家长,身处尴尬最前沿。
“作为初中学校的初三班主任要对班上的学生做好摸底工作——从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学生是否愿意到职校读书作出初步判断。”XX初中学校初三班主任张学斌说,他们通过考试、宣传职教政策、与家长沟通等方式,做了一些摸底工作之后,职校的招生老师就直接到校招生。
从职校的招生程序上看,一方面招生工作的层次多、方法多,这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反感,另一方面某些民办职校招生的不正规更让家长厌恶。加上职教自身的吸引力不够,家长反对的力度就更大了,招生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这直接导致了老师们在招生工作中的尴尬。
据相关专家分析,尽管教育分流是按照“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也结合了区域的实际情况,但还是有很多家长不满意。究其根源是受陈旧观念的影响,社会对人才的理解比较片面,大多数人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多依据其学历而非能力。
在教育“分流”中,学生在自己的意愿和家长的不支持中为难;家长不看好职业教育的质量,而孩子的成绩又一般,在是否支持孩子上职校的两难选择中纠结;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班主任在开展教育“分流”工作时面对家长和招生任务更是尴尬不已。我们不难从这些现象中看出:职业教育陷入比普教“低一等”的无奈和尴尬。职教“不正规”“没前途”“不情愿上”是较普遍的社会认识;考分低、品行差、落榜生、失败者是多数职校生的社会定位。在发展规模上,职业教育似乎是高中阶段确保普高学生数量之后的缓冲带或蓄水池;在办学经费上,很多地区对普高的投入比职校多,高成本的职业教育反而投入较少;在收费标准上,门庭若市的普高学费大大低于门前冷落的职业学校,而职业学校绝大多数学生又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在招生机制上,分批次录取也是先普高,后职校;在升学机会上,普高学生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中职学校学生升入大学的通道却还很狭窄……诸多教育不平等现象,源于职业教育的弱势地位,普职融合仍然是一条不通路,职业教育生态链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进入良性循环。(文中所涉及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