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看教育:残酷教育下的裸跑弟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汶川,一位留着小兵张嘎发型的5岁小男孩在地震废墟前抬首凝望,眼睛里有点迷茫。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男士不断地给他讲着什么。
  这小男孩,便是2012年初因一段在零下13摄氏度的雪地中裸跑的视频而出名的裸跑弟多多。而旁边的中年儒雅男子,正是他的爸爸——其因残酷训练儿子而被网友称为鹰爸。
  鹰爸名叫何烈胜,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下海前曾当过10年教师。他说,带儿子走访地震遗址,是自己鹰式教育法中所倡导的知行教育训练。之后,他还将带领儿子到地震灾区雅安行善事,并准备在震区以多多博爱基金的名义捐建一所裸跑弟幼儿园。
  鹰爸又在炒作?质疑从未停止。然而,当记者走进鹰爸父子几天的日常生活时,鹰爸由衷地说:这些行动不是因为出名才进行的,一直都是我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希望媒体朋友不要老盯着那些奇怪好玩的,而是全面关注下我的教育探索。当然,现在整个社会都十分浮躁,我也不能抱怨媒体朋友的报道方式。
  一个特殊的孩子
  在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记者见到了鹰爸和5岁的裸跑弟多多。
  多多身材瘦长,留着小兵张嘎发型,身穿黑色单薄的运动衫。他看起来很活泼,一会动动这,一会又摸摸那,动作麻利主动。很难想象这个孩子便是网上热议的那个裸跑弟,更加难以想象他曾经被医生宣判可能会脑瘫。
  闲聊从多多的学习成绩开始。出乎意料的是,对于多多的学习成绩,鹰爸并不是十分在意。他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死记硬背地掌握住知识,而在于学习的过程对孩子的启迪。正如他在《鹰爸三字经》里所阐述的:死硬背,雕虫计。圆周率,最无趣。学知识,意在慧。不求全,博而精。工欲善,先利器。名言句,多学习。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去年2月,在一片质疑声中,鹰爸让只有4岁的多多成了小学一年级旁听生。9月,在南京市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的专家等建议下,对多多采用了全市独一无二的教育方式——上午上小学二年级,下午上幼儿园大班。
  中心主任谷力解释,这是为了避免出现中科大少年班曾经遇到的问题:一群只有十三四岁的高智商少年上了大学,但情商并没有得到很好发展,导致进入社会后出现了问题。
  鹰爸认为专家的意见很重要,所以修正了多多原先计划好的学习模式。他特意强调,自己的鹰式教育理念是正确的,但说到具体操作,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调整。这也是他呼吁广大家长借鉴他的教育理念,而非简单效仿的重要原因。
  但是,在学习理念方面,鹰爸是十分坚持的。在那张得61分的考卷中,有这样一题:一堆箱子的总体积是30立方米,每个箱子是6立方米,请问有几个箱子?
  多多在题目下方写:6times;5=30,换来一个大大的叉号。
  他认真地抄上正确答案:30divide;6=5。
  这是要教孩子什么?完全是扼杀儿童的思维力、创新力嘛!鹰爸表现出对传统应试教育的极大不满。他说,如果考试时老师用口语将题目解释一遍,他的正确率就会高很多,能超过90分。只是到了二年级,老师就不再采用这种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考试方式了。
  在期末考试时,多多的数学成绩考了89分。对此,老师特意给鹰爸打了电话:孩子进步了,不容易,要表扬他一下!而这也更增强了鹰爸对自己学习理念的肯定。
  目前,多多在班上成绩属于中下等,1米14的个子,在一群普遍1米3到1米4的8岁孩子中,只到别人肩膀。排队时,他铁定站在最前头,小小的个子,始终一张笑脸。
  鹰爸对此很满意。
  鹰式教育
  如何形象地描述鹰式教育的核心理念?
  鹰爸说,就是老鹰教雏鹰飞翔的方法方式。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老鹰会狠心把它赶下山崖。当幼鹰往谷底下坠时,会拼命拍打翅膀阻止自己继续下坠,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飞翔本领。因此,要说鹰式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对断崖环境的塑造和选择,以及现在家长内心的忍耐和对孩子所谓痛苦的承受。
  不过,鹰爸强调:前提是父母要遵从孩子内心诉求,绝对不能采取暴力行为。这是原则,接下来是科学的训练方法及长期的坚持。
  鹰爸多次参与抗震救灾和其他慈善事业,捐助钱物超过千万元。但现在觉得,传播自己的教育理念,是更有意义的教育慈善。他说,自己最看不惯的,是总把孩子抱在手里的熊爸,如果我的教育方式传播出去,让10%的家长对孩子严格一点,10%的家长溺爱少一点,能影响到20%的人,抛砖引玉的目的就达到了。
  然而,网上的质疑甚至辱骂声,远超过了对他的支持赞赏声。
  有网友直接在他的鹰爸育儿新浪微博上骂他脑残,鹰爸也不删帖。他说,我的尝试本来就有争议。争议越大,对现有教育理念的影响冲击越大。很多批评出发点是好的,大家关心我儿子,我要感谢。这些批评也像一面镜子,让我反思自己的方式不成熟的地方。
  对质疑最多的残酷、狠心,鹰爸反问:哪个父亲不心疼儿子?更何况我41岁得子,孩子是一出生就被判为可能脑瘫的早产儿?正因为此,我必须锻炼他的身体、磨练他的意志、培育他的心智。我的狠,在于让他穿上溜冰鞋、让他登上帆船那一刻的松手,为他创造鹰式教育环境。试问,天下有那么多父母盼子成龙、盼女成凤,但又有几人牺牲自己的事业,给孩子创造成龙成凤的环境?我的意见是,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大家不能光说不练。
  现在回想那段网上走红的雪地跑步视频,他说是偶然中的必然。多多从保育箱中抱出来第10天,我就坚持让孩子游泳,水温控制在25摄氏度。多多两岁时,就跟着我爬紫金山,累了就歇一歇,自己坚持爬到山顶。我每天还陪他进行其他训练,诸如3公里快走慢跑,练习滑轮车、自行车、武术估计不少上网都要红。
  最令鹰爸欣慰的是,5岁的多多,体质已很好,长这么大,没再进过医院。
  对于每天从早排到晚的训练表,记者问,又是跆拳道,又是乒乓球、诗歌背诵什么的,学这么多吃得消?鹰爸解释说,所有的学习并不是想让多多掌握什么,多种尝试是为了综合训练孩子的大脑和身体。正如他在《鹰爸三字经》里说的跆拳道,勇气增。打乒乓,手眼捷。学舞蹈,调节律。常跳绳,小脑聪。常爬山,耐力生。   此外,他认为,孩子5岁前,兴趣没真正形成,能坚持,说明他有兴趣能适应。
  鹰爸强调,他从来没有想把儿子培养成世人眼中所谓的天才。他逼儿子做这么多,只是希望儿子以后成为这样一个普通的正常人: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和财富自由。
  鹰爸的定制教育
  鹰爸为多多制定的未来规划之一,是当一名企业家。
  这一点,似乎得到了孩子的认同。问起长大后想做什么,多多说:当企业家,赚很多钱,还能帮别人。
  为此,在财商训练方面,鹰爸加强了观念灌输,并做了很多准备。比如在南京街头卖报。他拿出一本记账本,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份报纸,价格1元,成本0.7元,利润0.3元,一共100份,利润30元。
  我不仅把账目写给多多看,还详细分析情况:同样在小区门口,下午比上午卖得好;同一时间,地铁口比小区卖得好;多多嘴甜一点比不说话卖得好,以此告诉他做生意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那天的另一个收获,是多多饿到两点才吃饭,让有时不好好吃饭的他知道吃饭不容易。
  孩子对这些训练似懂非懂,只知皮毛,鹰爸不以为意:知识需要传承,我现在教给他10句话,他能听懂一句,我就很满意了。广种薄收,潜移默化。
  鹰爸想好了自己的角色定位:多多10岁之前,会严格按照我的规划行进,家长是教练;10岁到16岁,我作为参谋长,允许多多独立思想介入;16岁以后多多将以他的思想决定他的行为,我只是顾问;20岁以后,我成为观众,为他喝彩,为他疗伤。
  随后,他有点痛心地提高了声调:可惜很多家长搞反了。小时候放任不管,长大发现出问题了,再对孩子指手画脚!
  鹰式教育也得到权威专家的认可。
  尽管目前的多多并非十全十美,南京中小学生学习力研训中心的谷力仍然认为:鹰爸为孩子花了那么多精力,十分执著,难能可贵。而且,鹰爸的做法,是具有科学性的,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特别值得提倡。当然,他也提醒说:方法值得借鉴,但不适合每个孩子。
  谷力说:现在太多的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文化课学习,认为知识技能是成长中最关键的。这导致一系列怪现象:孩子见陌生人不会打招呼;孩子从不做家务;晨会上太阳一晒,站在操场上的孩子倒了一片;孩子遇到一点小挫折,就要跳楼现在真的到了需要关注孩子全面发展,特别是品德方面成长的紧要关头了。
  无疑,在这方面,鹰爸做得就很好。
  多多所在小学的外籍校长保罗也十分认同谷力的观点,每位父亲都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哪种方法最好?适合自己孩子的最好。鹰爸没有触犯法律,通过挑战孩子体能极限的方式锻炼孩子的身体和意志,孩子也能坚持下来,就无可厚非。目前看来,多多性格也很阳光。
  保罗说,在欧洲,对孩子进行极寒训练、帆船运动,都很平常,但方法一定要讲究科学。可在中国,为什么很多父母那么舍不得孩子?也许,适度向鹰爸靠一靠,并非坏事。
  不过,他更希望包括鹰爸在内的家长都思考两个问题:你的孩子开心吗?他是不是真正学会了做自己?
  (摘自《读天下》)
其他文献
有位在深圳工作的朋友讲了一个离奇而真实的故事。他同事家在昆明,春节前两日才能返乡。他订不到2300元的直飞机票,也买不到传说中可以网购的火车票,毅然选择曲线返乡,订了深圳飞曼谷的特价机票,以及曼谷到昆明的8折票,加起来2200元。  返乡的念头根植于春节合家团圆的传统习俗之中,根植于人们最珍贵的回忆与情感之中。无论如何艰难,外出的人们还是要踏上回家之路。  为了生存,我们早早成人,离开家乡,来到大
期刊
很多人觉得我是花瓶,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实力。  我有自己的底子,而这些底子长久以来被大多数人忽略了。我凭借自己的实力考进中戏导演系,刚入学就做了职业模特;大学期间,还学了表演、播音、美术,获得了羽毛球国家二级运动员资格;我演过电视剧、话剧,做过话剧编导;我拿过很多奖,虽然不是什么国际大奖,但这些奖项印证着我一步步的脚印。  《色戒》在成就我的同时,也轻易将我此前的成绩轻轻抹去。我的过往无人提及,仿佛
期刊
“逃离北上广”“退居二线”“回老家去”开始成为不少历经千辛万苦“挤”进大都市的年轻人热议的焦点话题。在网民评出的10个最想逃离城市榜单中,上海、北京、广州毫无争议地排名前三。人满为患、房子太贵、娶不到老婆、压力太大、焦虑失眠、漂泊感……各种逃离理由勾勒出日益严重的“大城市病”。“再不走,我要一辈子打光棍了。”网友的吐槽流露出对大都市的迷茫和失望。  然而,真要退守到三四线城市和小城镇发展,则会在发
期刊
上午9点开门,用餐高峰期后才能顾得上吃饭,回到他在北京租的“家”,常常要晚上11点以后了。  上午9点,这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上的云南米线店照例开门迎客了。10平方米左右的厨房里,刘硕和厨师小马正忙着洗菜、择菜,为中午用餐高峰期做准备。  11点多,来店里吃饭的人多了起来,6张桌子几乎全部客满。外卖电话也接连响起,刘硕要忙着招呼顾客点餐、收银,还要抽空去附近办公楼里送外卖,每分钟都过得像打仗一
期刊
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在外闯荡的影响,7岁那年,他便有了自己的理想:“我要远离父母,到陌生的城市去读书、去闯荡。”然而,直到16岁,他的这一理想并没能真正实现。  初中毕业后,他成了首钢铸造车间的一名工人,虽然对这个职业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不过,他的“不安分”却开始显现出来。或许是喜好,抑或是为了改变命运吧,那段时间,只要和文艺沾上边的,他逮到什么就学什么。比如什么指挥班、朗诵班、诗歌班等等他都会去报名
期刊
父亲是三代单传,刚落草几天,爷爷就从山神庙旁请回一株小皂荚树,用红绒线系着,扛着它走了一天山路,夜暮四合才到家。进了家门,爷爷来不及喘一口气,就直奔西厢房拿把锄头,在院落里靠墙的地方挖坑种树。夜里,爷爷对奶奶说:“长命树请回来了,以后这就是娃的命根子,好好善待它。”  对于这棵命根子树,父亲比任何人都钟爱,每天早上的第一泡童子尿总是洒在它的脚边。那树也争气,没过多少年就开始挂果了。每到收获季节,就
期刊
请将左肩的日子,换到右肩  累了,放在地上  看看天  再看一眼路的尽头  两间低矮的草房  一只倦鸟飞过  点亮了灯  还是从前的河湾  如今只剩下名字  翻遍河床的沙砾  还是没能找到半滴鸟鸣  老人捻着记忆  坐在藤椅上  念叨着不一样的天空  不肯走出那些辉煌的岁月  巴掌大的小村  施展不开留守儿童的游戏  把老人的唠叨扔在屋里  跑到村外,望着远方的爹娘  放牧着自己,即将脱缰的童年 
期刊
山道弯弯。母亲挑着担子进城赶集,重重的担子,担在母亲的肩膀上,扁担被压得发出“吱呀、吱呀”的响声。  那还是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年龄,也就六、七岁吧。我撒着欢儿跑在母亲前面,跑得很快,恨不得一步跨进县城。  崎岖的山道上,我像一只快乐的小鹿,一路上蹦蹦跳跳。心里甜甜地想着,赶了集,母亲就会给我买一根棒棒糖,那个棒棒糖可真好吃啊。  不知不觉,我走到旁边的岔道上去了,却还浑然不知,继续往前欢快地跳跃着
期刊
似乎一瞬间,乡愁,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集体病症。  事实上,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还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已非故乡;故乡愈难回,乡愁,便越深。  乡愁情结的背后,是安全感的丧失。  心理学理论认为,归属的需要,即融入某些社会团体的社会需求,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需要之一。我是哪里人?我的家在哪儿?我的身份是什么?当人们问自己这些,正是出于归属感的需要。这也是为什么,即使远走天涯,人们依然需要
期刊
那天接孩子,正赶上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挂牌  关注林毅夫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我考入全国台联的《台声》杂志任编辑,因工作需要,必须对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及涉及的人物有所了解,就在此时,听说了林毅夫。但只知道有个台湾人,是从金门泅水过来的。我在厦门眺望过金门,知道距离有多远,第一感觉是这人身体一定很棒。  由于家住北大西墙外,得地利之便,因而我家有了一个超大超棒的“后花园”,有相当一段时间,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