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三化”协调发展之路,促进农业增收增效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miao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透露,今年河南将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深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求进。
  
   2月1日~2日,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提出,持续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
  
   以“三化”推动三农发展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指导意见》强调要坚持稳粮强农,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
   在河南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去年以来,河南上下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坚持以“三化”协调发展理念推动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工作继续呈现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好的气势。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正处于转折转型期,既为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出了新要求,又给做好三农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条件日趋成熟,为做好三农工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坚持“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既关系国家现代化进程顺利推进的大局,也是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必由之路,必须通过“三化”协调发展统筹解决三农问题。
   郭庚茂最后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长期性、复杂性,始终坚持“重中之重”战略思想,深入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自觉维护和保障农民各项权益,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今年,河南农业农村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和困难同在,希望大于困难。”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对河南三农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部署时说。
   他指出,今年河南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坚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坚持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实施高标准良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会议提出了今年河南农业农村工作的具体目标:全年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力争稳中有增;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9%左右;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改造县乡公路4000公里,新增通村公路1000公里,按照国家新扶贫标准实现11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六大举措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
   为了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业继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确保农业农村工作持续求进,今年河南将采取六大举措。
   一是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结合粮食核心区建设规划,在全省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规划建设一批百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田地,统筹推进水、电、路、林等田间生产设施建设和平原村庄规划布局,集中打造“田地平整肥沃、灌溉设施完善、农机装备齐全、技术集成到位、优质高产高效、绿色生态安全”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最终以6000万亩高标准粮田,确保2020年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到1300亿斤。
   二是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其基本特征是:一要产业化,即必须有龙头企业带动,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农产品的就地加工;二要系统化,在纵向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的同时,要求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的系统化,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促进同类加工企业的集聚;三要空间布局适应产业特色,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三是“三化”协调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今后河南将坚持新型城镇化引领,在工业化、城镇化比较发达的地方,率先开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按照“分类指导、科学规划、群众自愿、就业为本、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有序开展,优先推动产业集聚区、城郊村、城市新区、重点乡镇的村庄迁并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对居住边远、分散的贫困农民实施扶贫搬迁和生态搬迁。
   四是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坚持走农业产业化经营道路,支持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为基本模式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把“产加销”各个环节有机联结起来,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完善农产品市场和流通体系,支持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提前进行产销衔接,大力发展各类农产品市场、期货市场,减小价格波动;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在农产品消费的组织化环节,加快建设农业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追溯体系建设。
   五是深化农村改革开放。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促进农业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农外转移过程中,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在维护农民财产权和促进转移就业的前提下,鼓励土地流转,鼓励农村人口的进城落户。同时,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探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管新机制。
   六是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增收增效。把科技创新放在突出位置,适应农村劳动力结构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加快实现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稳步推进经济作物和养殖机械化。同时,健全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要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郭庚茂在讲话中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河南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把农业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切实把农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强调,农业科技创新是确保粮食稳定增产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他说,近年来河南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一个重要原因得益于培育了一批优良种子和栽培技术的推广。这方面,程相文、郭天财、许为钢、茹振刚、堵纯信等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人物作出了重要贡献。继续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集成转化一批重大涉农科技成果。以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为目标,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
   参会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张佳宝告诉记者:“目前通过与国外的比较发现,我们在发展农业科技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是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不配套。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做了很好的考虑,对中国农业的推广很有作用,对河南的农业更有好处。河南是农业大省,要想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不依靠科技肯定不行。”
   会议间隙,固始县委农办主任胡红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固始是农业大县,农村综合发展大县,水产大县,中原第一人口大县,发展的空间很大,实现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由工业小县向工业强县转变,我们要在科技创新上狠下工夫,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科技在农民中掌握的幅度,提高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使科技真正在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升品位、丰富农民方面起到作用。”
   滑县县委农办主任武国宽对该县今年的农业发展、粮食增收充满了信心,他说,“会上提出的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打造高标准粮田,都很好。滑县是粮食主产区,连续9年是全国标兵县,在不久前举行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上,温家宝总理给我们滑县颁了奖。今年滑县将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搞好现代农业、高效农业,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源,我们更有信心了。”
其他文献
刘玉刚是镇北街人,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去了广东打工。他在东莞一家鞋厂打工,先在车间当一名操作工,在流水线上用小锤子砸鞋底。凭着勤奋,第二年就被厂领导看中,选为储备干部。这十多年,他当过生产车间组长、主管、科长,一直做到生产车间课长。2003年,他被派往印度尼西亚,负责新厂的管理,完成了从出“农门”进“城门”,再出“国门”的三级跳,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高管人才。  但是,他的老婆孩子一直住在
期刊
我的思绪一直是飘忽不定的。  有的时候,我还会想起童年的那些时光。那日子一幕一幕地在我眼前闪现……每每,在睡梦中,总觉得有人在喊我。一夜一夜,我听见有人在喊:孩儿,回来吧。孩儿,回来吧。  我怀念家乡的牛毛细雨。就是那种密密、绵绵、无声、像牛毛一样的细雨,扎在身上的时候,软绵绵的。如果更准确地说,它不是扎在身上,它是润,是一丝儿一丝儿的润意。就像人们说的,没有声音,有一点点凉、一点点寒意、一点点含
期刊
河南是人口、粮食、农业生产以及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对中国来说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以往国家大多数区域规划重点都放在工业化乃至高端服务业领域,农业的比重都是呈下降的。而在《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农业的地位得到了强调,这对河南来讲,意味着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就是探索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
期刊
隔空“会诊”让农民吃了科技定心丸;“9∶1”模式让农民在更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在家门口,农民就能实现就业……这个冬季,南阳方城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迎来了科学发展、活力四射的春天。     当前,中原经济区正在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如何走好这条路,如何在耕地资源有限和不牺牲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如何破解“钱从
期刊
新乡,是一个充满“农”郁风情的城市。从大兴品牌农业战略之日起,“原阳大米”“中国第一麦”“米多奇”“佐今明”等一个个农业品牌在这里开花结果,它们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价值,更是社会的责任。     2011年12月8日,正值初冬季节,行走在牧野大地上,丝毫没有萧瑟之感。葱茏翠绿的麦田片片相连,工业集聚区内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正在忙碌生产。冬日的新乡,展现着生机盎然的“农”郁风情。   置身于这片
期刊
当前,河南在全国率先探索走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三化”协调背景下的农业如何走?如何扩大农业产业化?如何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谷建全。     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主要靠品牌推动,有了品牌后附加值就高,农业效益就体现出来了。品牌农业和效益农业是相辅相成的。”访谈一开始,性格豪爽
期刊
军人出身的王雷生,把看似不起眼的特色山野菜,经过深加工后,变成了赚钱的“金疙瘩”。在他的带领下,不但使地群众走上了致富路,而且还使确山特色农产品品牌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南省确山县特色山野菜从“藏在深闺人不知”到享誉全国、走向世界,生动地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   确山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境内竹沟、石滚河等乡镇山地、丘陵面积广阔,盛产多种可食用的野生山菌和野菜
期刊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药都”禹州通过提升中药产业创新能力、发扬传播中医药文化、导入现代经营理念,实现了该市中药产业新的突破。     时值隆冬,河南省禹州市文殊镇王庄村的药材地里仍一派繁忙。正在收割迷迭香的农民张军说:“有了合作社,育苗、管理和销售再也不犯愁了。这不,到了收割的时候还有人来帮忙。”   这样的药材专业合作社在禹州还有20多家。合作社一头连着市场、企业,一头连着千万
期刊
登封在纵深推进,倾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中,把核桃作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抓手,全面规划、培育品牌,把这一特色产业做成了农民的“摇钱树”“黄金果”。     在河南登封市唐庄乡范家门村有一棵树龄达500年的“核桃树王”,虽饱经风霜仍生命旺盛,至今每年仍能挂果满枝头。   登封核桃种植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棵“核桃树王”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有关专家认为,登封之所以有这样的核桃树王,与该地区的土质气候特
期刊
贾英豪:力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   我们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三农工作首位,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抓;将粮食生产纳入县区目标管理体系,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抓好科技兴粮,夯实粮食增产基础,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活动”,组织1000名农业科技人员分包2720个行政村开展技术服务,入户指导。   借助连续14年举办农洽会这一机遇,内引外联,建成了一批技术含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