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的要素及其价值取向——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为例

来源 :中学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到底怎么上才算有效?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许多语文教师。在"2012年特级教师后备高级研修班"上,我听了严华银老师《让课堂安静》的讲座,很受启发。严老师明确有效课堂三要素:1.基于目标的"问题";2.基于"问题"生成和"问题解决"的活动;3.学习主体(乃至教学者)思维的充分发展。
其他文献
作为二十世纪上半期英国最有思想和个性的作家,奥威尔一向被认为是“反极权”与“反乌托邦”的斗士,这在他最重要的两部小说《动物农场》与《一九八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然
宜兴紫砂起源于宋代,经历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天,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别和欣赏这一世界陶瓷门类中独树一帜的紫砂陶艺术,对于紫砂陶艺术应持怎样的审美观点
自北宋以来,宜兴紫砂就颇有名气,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如今紫砂壶种类繁多,并已出现了商品壶和工艺壶之分。商品壶,顾名思义仅仅是把紫砂壶当作一种商品。商品壶中又分细货、粗货。总
当下作文的语言训练一直停留在强调有文采的层面,在作文的实际训练中,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习得要远远大于对文学语感的把握,甚至有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简单地把有文采理解为一种艳丽的装饰和点缀,给人以华而不实、空洞炫技之感。这样的训练到最后无疑走向了偏颇与狭隘,不利于培养学生较为健全的语言修养,不利于正确的作文观的形成。为此,我在作文的语言训练中特别提出这样两个词:感染力、表现力。感染力强调从写作者的内部着眼,让
美读既是感知课文教材的主要方式,也是获得文本美感的主要途径。在美读中,它将无声的文学变有声的语言,也将文本中的人、物、情、景等展现出来,以达到美育之效。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阅读与欣赏的互相渗透,让学生从文本中学到、悟出文章之美,在美读中寻找、发现其美妙信息,加以品析,提高阅读的情趣。  一、感受文本整体之美  阅读文本,第一整体感知。对文本的整体感悟不错,则能有效地吸引读者。文本整体展现在读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学科中的写作教学在多个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特别是在操作层面上,“新课程突出了写作过程,尤其是写作中的修改、交流与合作”。①于是乎,“修改”作为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日益受到重视。但是综观当前对“修改”的研究和探索,笔者发现,写作课堂教学依然缺乏具体指导策略。基于此,笔者拟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写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修改范式建构做一番探索。  一、修改模式辩证  从写作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旅程。”现在课堂“意外”频繁出现。面对学
一、课例观察下面是一位老师执教散文《春》的片段:生1:我还有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我在听写的时候产生的,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同感?最后一个句子中的“静默”,我在听写时写成了“
两极对立思维造成语文教学存在内容和形式对立的思想误区,使语文偏离了作用轨道。因此,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既须克服重言语内容轻言语形式、重内容概括轻审美体验的弊端,也要克服“形式崇拜”、一味玩“技术流”形式主义。追求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掌握美的抽象规律,辩证地欣赏美。  一、语文教学“有意味的形式”的内涵  英国艺术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其重要著作《艺术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美术观点:“有意味的形式”。
先看下列三句话:   (1)因为议论性散文思想性和逻辑性较一般散文为强,有时为了深文周纳,可能会用上一些长句或长词。(孙琴安:《名家写作法》,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   (2)这一段话,把欧阳修的“六一”寓意深文周纳,说得颇妙,却也颇玄。(鲍鹏山:《中国文学史品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对现在课堂里流行的一些条分缕析、深文周纳的授课方法,我一直觉得不可理解。(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