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怀写心声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文引路
  挺立的椿树
  ◎郭军平
  上下班路上,总要经过那条街道,而在那条街路上,总能看到一棵独立挺拔的椿树。在繁华的街道路旁,尚没有花草树木,因而这棵椿树格外显眼,每次抬头望去,总是看到椿树挺拔在蓝天白云中,显得辽阔而壮观。
   只要驻足一下,椿树挺立的姿势似乎让你忘怀街道的喧闹和汽笛,一种宁静、澄澈、悠远的心思也许会升腾在你的心空,让你不由得畅想远方。远方是什么?辽阔的大草原,连绵的群山,还是奔腾的江水,欢唱的小河,抑或是一望无垠的麦田和鸡鸣狗吠的乡间村落?
   可以想见,椿树是唯一一个幸存者,在它的周围以前也是树木林立,百草丰茂,然而随着街道的开辟拓展,它们一个个都随风而逝,悄然泯灭。椿树是孤独的,在孤独中它还能挺立多久,也许剪伐命运的斧钺随时都会降临到它的身上。
   然而椿树依然在固守着自己的家园,而且枝叶茂盛,温暖着那一片街道,让路过的每一个人不至于感到城市街道的干枯。这种挺立不是街道旁那些栽植的树木的挺立,这种挺立总让人想到一种野性的挺立。
   也许这棵椿树不是人工栽植的,它的种子是在某一年某一月的某一天随风飘落而降生的,或是从某一个鸟嘴里幸运地逃脱而降生的,也许有很多原因,但都促使了它的生长。
   它的躯干很直,很挺,也很粗壮,显得高大而坚强。想想多少次寒風呼啸,多少次雷击雨打,多少次风霜雪雹,都没有摧弯它的躯干,摧毁它的生命,让你不由得感叹这种野性的坚韧和顽强。
   这使我想起了柳嘉的《野性的林》中的句子:“我在这里看到了力的素描和写生。野性不就是力的象征!”“它的铁画银钩倔强而刚劲。没有这亘古如一的精神,便不可能有万物的滋生。每一粒种子落入土里便是力的萌芽,然后便有你瞧那每一棵树木都挺拔而昂扬,没有丝毫悠游的逸致,也没有一点儿踌躇犹豫的迹象。它们只是一个劲地拼命向上长,朝着晴空,朝着雨露,朝着阳光。”
   这真是一种震撼人心的美。挺立的椿树就是这样的歌者。我听见了它心灵的呐喊,我听见了它与苦难搏斗的声音,我听见了它追逐天空的足音;它奔跑着,趔趄着,越过一座又一座山头,蹚过一条又一条小河。固然前行的路永无终期——它不知道它走到何时,它也无需知道;它心里也许只有一个方向——那辽阔的天空。
   天空飞翔过鸟儿,也曾停留在它的肩头,为它歌唱,为它祈福;但陪伴它的更多的是孤独,它忍受着孤独,在孤独里它听清风的吟唱;在孤独里,它与狂风暴雨作战;在孤独里,它迎朝霞,饮霜露,看着辉煌的落日一次又一次沉下山头。
   它“具有最纯真、最朴素的美。它毫不做作,既没有病态,也没有畸形。它是这样浑厚、丰满而斑斓。因为它包罗、积累并融合了从古至今林中最美好的种属、质地和品性”。用这样的话为它作注是最好的结语。
   椿树,挺立的椿树,在繁华的闹市里站成一种风景,一尊雕塑,一种象征。
  (选自《人生十六七》2012年第6期)
  技巧借鉴
  这篇咏物散文有以下特点:
   一、运用了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挺立的椿树”是作者的梦想和呼唤,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偏重于量的积累,导致城市发展的畸形。城市发展了,生态破坏了,这成了我们心中的痛。展现一个文化人对城市健康发展的期许——“野性”。
   二、虚实结合的手法将椿树的形象描绘得尤为传神。
   咏物散文首先要展现所描绘之物的形象。作者在描绘椿树的时候,首先对挺立的椿树的形态作了刻画,尤其是突出了题目中的“挺立”二字,如“挺拔在蓝天白云中”“挺立的姿势”等,这是对椿树的实写。同时,文章中更多的笔墨是虚写椿树,主要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如想象椿树的种子是随风飘落或者从鸟嘴逃脱,想象寒风呼啸、雷击雨打中椿树的坚强。虚实结合的描绘将椿树的形象塑造得更为生动。
   三、直接抒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直接抒情的手法在文章中多处体现,如开篇“辽阔而壮观”的赞美,在看到椿树驻足后对远方诗意的想象,对椿树“野性”之美的讴歌,对它一次次战胜狂风暴雨、历尽沧桑、愈挫愈勇的讴歌,以及结尾“站成一种风景,一尊雕塑,一种象征”的抒情,无不使椿树的形象渐入人心,使人们对椿树的崇高精神,对椿树体现出来的本原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战斗力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四、文章以景、物为“形”,以情、理为“神”,追求形神兼备,完美融合。
   咏物抒怀散文的写作中,一方面自然要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特点,另一方面则需要有情感的流露和不离性情的观照。本文始终围绕椿树的野性之美来写,这挺立的椿树正是城市的象征,它的“挺立”与“粗壮”是作者眼中城市应该有的样子,它不娇贵、不媚俗的野性正是城市所需的健康和生机,这样的城市才有着最美的风景,适宜人的诗意栖居。文章以景物为“形”,以情理为“神”,浑然一体,深入人心。
  学子仿作
  寻梦蒹葭
  ◎卞玉珂
  置身于浩渺的绿意中,你嗅到蒹葭的清香,你赤脚跑起来,没有原因,可能是胸腔中那澎湃的冲动……风极大,刮得你脸生疼,脚下微微刺痛,你仿佛醉了,藏在你醉意深处的,是绵延千年的梦。
   蒹葭,蒹葭,那是葳蕤的碧苇,在幽静的河滩边,在微漾的水波里,放肆地长啊,长啊。它不顾忌天在何方,地在何处,只拼命地长啊,长啊,于是水上的,水下的,你目光所及的,你未注意到的,皆有它的影子。它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辽远而张扬;它高昂地,无畏地立于漩涡之上,汹涌着巨浪的汹涌,激荡着狂风的激荡。那轻羽般的絮儿,是它的温柔绵长,在晦暗不见天日的困苦里,让它始终期待日后暖意融融的阳光。
   你惊叹于蒹葭的浩浩荡荡和它柔软的善意的心房,你可知,那风雨雷电中它受过的伤,和永远执著坚守着的希望。我对自己的期许,像一株蒹葭,困顿中不惧风浪,一如既往善良,沐浴阳光,自然成长。
   蒹葭,蒹葭,它亦是千载馥郁文化的引子,隐约透着墨香,那一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是诗意的萌芽,是往后历史中无数瑰宝的前奏,是划破黑暗的第一道曙光,是撩人心弦的淡淡怅惘。下过霜的清晨薄雾袅袅,水汽朦胧,苍苍蒹葭间,女子窈窕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缥缈云水中。少年入神地望着,心绪随风。试问谁不曾被这心事打动呢?
   它穿过迢迢岁月长河,精准而有力地触及你的心房,亦触及千万文人墨客的心房。我颇喜欢“蒹葭影里和烟卧”一句,读来颇有几分疏淡的意境,极美、极自然,纵是无诗,只细细念上几遍“蒹葭”二字,也可于其中读出古韵,读出清扬,读出飒爽,读出意味深长。蒹葭,已作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或缺的意象,绵延为至深至诚的千年不朽的文学梦。
   在蒹葭的苍茫里,寻一段浸染墨香的时光。
  教师点评
  作者的心思极为细腻,能够从众多的景物之中选取出适合表达自己情怀的景物——蒹葭。作者通过描绘蒹葭特有的景致,写出了大自然带给自己的心灵触动。这样的写作需要有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这样才能走进大自然,进而发现大自然的美,写“风花雪月”之景,抒“自然真挚”之情。
   同时,虚实结合地描绘蒹葭形象,生动自然。首先,调动各种感官来观察。如第一段“嗅到蒹葭的清香”的嗅觉品味,第二段“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的视觉所见,在多种感官的描绘中,蒹葭的形象呼之欲出。同时,想象风雨中它所受的伤,以此表现出蒹葭的坚强。这样,虚实结合间,蒹葭的形象更为丰盈。
   此外,抒情和引用的运用使得文章富于浓郁的文化内涵。“文化的引子”“绵延千年的梦”“寻一段浸染墨香的时光”等抒情语句的运用,礼赞蒹葭,讴歌蒹葭,使浓烈的情感在文中涌动。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影里和烟卧”等诗句的引用,以及作者富有才情和诗意的句子使得文章更具浓烈的文化气息,让人不觉徜徉、陶醉其间。
其他文献
小小的心房里暗藏着的,除了奔涌的热血,还有血浓于水的情感。牵挂是饱含深情的表现,生活中因为牵挂而涌现出了很多缠绵的故事,人类因为牵挂而有了动人心弦的历史。   没有了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黯然飘零;没有故乡亲情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漂泊。(作为文章开篇,文辞不够简洁,可以将两段内容整合成一段)   伟大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人生中曾遭遇过数
期刊
没有了大地的牵挂,鸟儿就失去了翱翔蓝天的前提;没有丝线的牵挂,再美丽的风筝也会像一片枯叶,黯然飘零;没有故乡亲情的牵挂,人的心灵便会永远处在漂泊中。生活因为牵挂而涌现出了很多温暖的故事,人类因为牵挂而有了动人心弦的历史。(简叙事例现象,引入话题,勾连下文)   家,是一个人永远的牽挂,是无数游子情感的交织。在“非典”肆虐的时候,几位海外留学生在网上组织发起募捐活动,得到了无数心系祖国的游子的强烈反
期刊
第一次看到哥哥的画时,灰暗,阴沉,不明所以。   那还是你们小时候的事。他大你四岁,他第一次画素描的时候,你只有四岁。贵族出身的家境对于艺术而言,有时是缰绳,有时是枷锁,而哥哥无奈地属于后者。他终于离家,去追自己的梦;而你念书,选择走上经商的道路。   你知道你们终将重逢。辗转奔赴他家后,眼前只有一间草屋,一扇门,一个炉子,几块炭火。他在来信里说过自己如今十分贫穷,虽然这正是你来此的原因,但万没料
期刊
“请下一个选手登台!”主持人说道。我长长地呼出一口气,起身掀开帘幕站在了台上,向着观众深深鞠了一躬。轻柔的音乐响起,我开始跳舞。   我是何时迷上跳舞的?我回想了一下我跳舞的初衷:灯光聚拢在舞台的中央,一个身着华丽舞服的女子缓缓起手,头向上微仰,膝部弯曲,曼妙的姿态在舞者纤长的身段中展开,像是一只美丽的孔雀端庄立于红尘里,指尖似开出一朵曼妙的花。我被这迷人的舞姿吸引,所以,我也踏上了这条追求灵魂的
期刊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的花朵是人的教養。有人曾这样概括“教养”二字: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请”字……只言片语、举手投足之间就是教养的最好诠释,教养的花朵就盛开在生活的细节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沁人心脾,暖人肺腑。
期刊
一如钱钟书所言:天下就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成功不是因为幸运女神偶然的眷顾而碰巧得来,而是经过百折不挠、披荆斩棘的奋斗与拼搏取得的。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必然的成功总藏于无数的艰辛之后,历得艰辛,方能成功。然而在这之中,坚韧不拔的心性不可或缺。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项羽,一世驰骋沙场,最后却含恨自刎于乌江之畔,
期刊
事件概述   2019年11月16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正式播出。   《中国地名大会》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自2019年11月16日在央视播出以来,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它是一场集结了全国各地七十名选手共同参与的地名知识竞赛,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了中华大地的幅员辽阔、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
期刊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就没有偶然,偶然不过是化了妆的、戴了面具的必然。  ——钱钟书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思路引荐  钱钟书先生的这句名言涉及两个关键词:“偶然”和“必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太多的事例,比如:偶然的成功,是必然的努力;必然的努力,是偶然成功的
期刊
化干戈为玉帛,化惊涛为细浪,化腐朽为神奇……“化”的智慧,在中华文化中无处不在。   何为“化”?“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浸入,在不断地交流和探索中使之发生转变。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历经千年沧桑却依旧能够保持团结统一,原因之一便是中华文化中的“化”。不管是骁勇的马上民族,还是在高山上放牧的高寒民族,都在与汉民族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彼此文化的理解。汉族“胡服骑射”,使用马扎、胡床,而鲜卑族人改了
期刊
你眷恋良辰美景扺掌相惜,可大多是人走茶凉暂别他乡;你仰望火花粲然直入云天,可转瞬满目寥落一片飞沫;你醉心施展风流题文沽酒,到头来不过孤芳自赏名利皆空。渺渺星辉,万古长空,风烟散尽处,万事皆随风。既然一切都会过去,你我皆为过客,又何必执迷不悟呢?   飞机离地一万尺时,周国平突然想到:“宇宙浩渺无际,人类世代更替,我只是沧海一粟。没有我,无人不可缺少。”是啊,无论你多么珍惜当下,可白驹过隙,一切都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