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单可靠的两栖类染色体分带技术

来源 :遗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rong2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斑蛙、金线蛙、中华蟾蜍和斑腿树蛙为材料,建立了简便的两栖类染色体分带技术——BrdU-Giemsa分带技术。其特点是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带纹的数目有所不同。早中期染色体带纹数目较多,晚中期带纹数目较少,中中期带纹数目适中。但同一时期染色体带纹数目是相同的,故仍能够进行精确的分析。
其他文献
杂交水稻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行为比较复杂,现有的关于该方面研究的报道不足以解释杂交水稻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本文提出杂交水稻不育—恢复基因的阈性状和剂量效应
<正> 微核测试法已被广泛用于研究药物、辐射、环境毒物等对机体的遗传损伤。以往多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为材料进行研究,由于操作较复杂,且取材过程中给受试对象带来痛苦,
选育高产菌株是工业微生物提高产量最有效的方法。我们于1974—1977年,对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lrysogenum)采用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相结合的方法,选得了一株高产菌株杂3-25-
期刊
本文介绍了一种DNA顺序测定中缺失子大小的快速鉴定的方法。基本步骤是:用细胞裂解液裂解被M13缺失子感染的细胞,离心取上清直接电泳鉴定缺失子的RF DNA的相对大小,从而推测
通过研究发现,高粱A_1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的F_2,可育与不育的分离比有的组合呈3:1;另一些组合呈15:1。因此,我们认为不育系的基因型应是S(ms_1ms_1ms_2ms_2),
本文研究了9个组合籼粳杂种一代的生理学性状和7个组合的米质性状的杂种优势。 试验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6项生理学性状中,籼粳杂种一代的剑叶面积和根活力两性状的正向优势达
本文介绍了电子天平行业的现状、改革生产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生产模式实施办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正> 自1944年Avery首次阐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转化机理后,人们一直在探索适合高等植物的转化途径,但早期用DNA直接处理种子或细胞均未取得成功。1974年,Van Larebeke等在根癌
本文报道国外引进的14个陆地棉单体的细胞学鉴定以及重叠芽黄基因v16v17的单体测验结果。在单体的细胞学鉴定前,据各个单体的特有形态特征先进行形态学鉴定,可节省大量的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