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启发设计思考的教学探讨

来源 :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ha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站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了工艺教学的存在价值。进而介绍了北服服饰设计方向在通识教育中展开的教学设计方式,旨在实现使“小班制”工艺教学标准化的同时,保有“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效果。文中以两项工艺课程为案例,分别从传统工艺启发设计思考、工艺环境提升设计效率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工艺工作营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效果。最后从“技能培养”到“工艺启发设计思考”的转变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观点。
  关键词:工艺教学服装与服饰设计人才培养教学案例设计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1)09-0088-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alue of craft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 in fashion design. In the stage of general educ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tudents,“small-group class”craft teaching should not only be treated equally, but also realize student-centered individualized teaching.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activities design and solution of the fashion accessories design in Bift. At the same time,taking two craft courses as examples,this paper analyzes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and effects of workshop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raditional craft enlightening design thinking and craft environment improving design efficiency. Finally,from the “skills training”to “craft-inspired design thinking”transformation,it puts forward its own teaching viewpoints.
  Keywords: Craft teachingEducation of fashion designTeaching casesDesign thinking
  一、工藝教学与服装服饰设计人才的培养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教育,主要以培养设计思维、掌握制造工艺、拓展表达手段、充实设计理论、综合实践训练五大模块为主。五大模块相辅相成,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设计基础知识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专业设计技术力、沟通与表达能力,使学生初步具备思辨力、创造力、想象力与实现力。北京服装学院在该专业中细分了诸如女装、男装、针织、运动装、服饰传承与创新、戏剧与影视服装设计等服装设计方向,以及配饰、珠宝首饰、箱包、鞋品等服饰设计方向。以服饰设计的4个方向为例,学院每年招收120余名学生,将其随机编成5个自然班。一、二学年以自然班为单位,统一接受学科基础通识教育。二年级结束时根据学生兴趣、志愿、擅长方向与成绩,划分至上述4个方向中。到了三、四学年,这4个方向对标时尚产业中的细化分支,再分别开设不同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工艺教学与实践是设计人才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将设计落地实现的能力与想法的传达效果。服饰设计4个方向在一、二学年所开设的工艺教学,以满足学生实现想法为主要目的,重点传授学生各项基础制造工艺的操作方法,带领学生熟悉相关传统手工艺的工具材料,意在拓展学生对造物方式的认知广度,并具备基本的造物手段。学生通过通识教育的工艺教学,建立对工业化制造技术与传统工艺造物手段的普及性认知,并能从可实现的方式倒推,获得将抽象的意想呈现出来的技能,为进入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到了三、四学年,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各方向工艺课程的教学重点与实践方式大不相同。有的方向会围绕某项工艺深入研习,甚至设计实践课程都围绕此工艺展开。有的方向则不再单独开设工艺课程,只在某些设计实践课程中展开小的环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各方向在对工艺种类的选择也千差万别,有的注重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制造方式实现创新想法,有的注重传统造物技术的传承,有的注重跨学科联合创新技术与材料等。
  二、通识教育中工艺课程的教学安排
  工艺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就是工艺实践,设计学科的实践环节往往是以师生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在一、二年级时面对5个自然班120 余名学生,以传统教学方式展开该项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以往的工艺教学时长在56~72学时,对于掌握一项工艺并灵活运用,这些时间远远不够。服饰设计方向涉及到的工艺种类甚多,即使是进行4~6周的连续教学与练习,减少一半的种类也安排不开。为了避免课程过多、过杂的填鸭式教育,北服服饰设计方向综合现有设备与工具、教室与工艺室资源、师资力量等资源因素,将工艺教学分为“基础工艺教学”与“传统工艺教学”两部分,分别提出了解决方式。
  基础工艺教学为必修课程,根据服饰设计的常用造物方式,筛选出了3大类工艺,分别是纺织工艺、皮革工艺与金属工艺,每项工艺56学时。将12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A、B、C学习组,每组40人左右。3门课程同时开课,并重复开设3次,具体安排如下表(图1)。此工艺课涉及的细化门类较多,但工艺实践均以基础练习为主。例如纺织工艺课程,涉及印、染、缝、织、绣5个类别,印、染工艺各占8学时,其他工艺分别占16学时的授课与练习时间。理论授课占1/3的时间,以认识工具、材料、最基本的技法为主,同时带入简单的工艺历史与工艺在服饰中应用方面的知识。在工艺实践中,“印”为丝网印工艺练习,包括晒版、制版、调色、固墨一整套工序;“染”则是先用4学时分别进行整体染、局部染、段染、扎染练习,再用4学时进行综合材料、综合方式的染色实验;“缝”传授机缝相关技能,从如何剪布到穿针引线、调试机器,再到各种机缝和手针的基础针法;“织”传授经纬交织与编结工艺;“绣”传授线绣的基本技法。作业要求简洁明了,全部为各项工艺的制作小样与工艺笔记。课程目的明确,完全将工艺当成一项技术手段去进行,没有安排任何图形绘制与设计工作,促使学生多动手,手眼协调,手带动脑。   传统工艺教学为选修课程,安排在没有其他课程的小学期,以工作营的形式展开教学,开设有珠绣、珐琅、金缮、皮草、髹漆、印染、皮雕等多种类手工艺课程,由各身怀绝技的学院教师与外援教师分别教学。课程设有人数限制,一般为20人以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报其中1门,先报先得,所有课程接收人数总和大于学生数。授课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大体一致,只是在教学的时间与地点安排上更加灵活。总共40学时,根据教学需要安排在两周时间完成授课。不同工艺课程的授课模式基本一致,均是在掌握基本工艺基础上,引导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创意进行综合性的设计实验。由于授课期间没有其他课程交叉安排,上课地点也可根据课程需要在外地的实习基地进行。
  工艺所呈现出的更深邃的文化价值,以及经几千年人类生活积淀得出的生产方式,更能在设计的调研与形态等研究创想中起到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基础工艺教学只能起到让学生达到初步认识的效果,且不提灵活运用一项工艺,就是熟练掌握的程度都达不到。笼统的广泛认识和练习,也仅能帮助学生在设计创想时联想到更多的可实现方式,基本具备制作模型样板的能力。若以这样的程度进入专业教学,学生缺少工艺文化方面的素养,设计研究与实践效果将大打折扣。工艺工作营是基础工艺教学的延伸,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其兴趣与需求开设个性化教学,学生通过各自喜爱的工艺去理解传统造物的博大精深。受过不同工艺训练的学生,进入同一个方向接受专业课程培养时,也能更直接地将更多元的工艺文化带入设计思考当中。
  三、工艺与设计拓展的教学案例
  《工艺与设计拓展》课程群所开课程,均是“小班制”的工艺工作营。虽各工艺项目不同,但课程的授课目的均为更好地拓宽学生的专业技术与创意思维,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课程注重先引学生入门,再从单项工艺的美感与技术手段出发,结合现代材料与审美,产生有趣的创意并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让学生在了解一项工艺的同时,掌握一种实验手段,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做好准备。笔者有幸参与了此课程群中的两项工艺课程的教学与辅助工作,在此进行课程比较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金缮工艺与设计拓展
  金缮工艺源于中国,是一种运用大漆材料的黏合性修补残缺器物的工艺,多用于修复陶瓷、玻璃、木器、漆器等器物。在日式美学“侘寂”风格较受欢迎的当下,欣赏这种审美理念的人们十分热衷这种修复残缺美的技法。在首饰、手包等服饰产品中,金缮工艺也成为了其中的一种装饰手法。开设金缮工艺工作营的目的,一方面想借助这种易于上手的工艺了解漆工艺的工具、材料与基础技法;另一方面在掌握金缮修复技法的基础上,尝试使用这种装饰语言与新材料结合进行服饰设计,进而拓展学生的创造力。由于大漆自然干固需要一定的时间,课程安排每次半天,持续两周。第一周使用金缮工艺修复一件陶瓷器皿;第二周以小组为单位,从对金缮工艺的物理作用、美学意义与装饰效果等方面进行讨论,融合现代服饰常用材料进行服饰产品设计;最后一天进行了结课汇报与总结(图2)。大漆的干固需要达到温度在28℃左右,湿度在60%~80%之间,需要荫房、烤箱等设备支持;另外,课程需要使用玻璃板、刮锹等特殊工具,以及薄荷油、大漆、金箔等特殊材料。因此,在课程准备时便提前将教室布置好,并将工具、材料组合成课程实践材料包,进行了统一购买。
  金缮工艺相对其他工艺来讲,在授课时更加注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大漆材料的黏合作用,以及对将裂痕的破败感转为熠熠生辉的特殊装饰语言的理解。同学们在第一阶段教学开始时,蹑手蹑脚不太敢与大漆接触,全副武装硬着头皮地把器物的碎片黏合在了一起。次日,当他们看到器物完好如初的形态时,纷纷感叹大漆的神奇效果(图3)。进一步将金箔赋予其中,修复后的器物仿佛鸾鸟涅槃重生,相比破损之前的器物给人呈现出了更多的哲学意味与思考空间(图4)。同学们经自己手赋予器物新生,更加深刻体会了此项工艺的意义,慢慢开始喜爱大漆材料。进入第二阶段的服饰创新设计,心中呈现出了很多想法。有的从色彩的角度出发,将不同色调的陶瓷碎片黏合在一起后,搭配波普色系的TPU软质材料;为了让整体统一,舍弃某些在接缝处贴金箔的最后修饰,以色漆进行协调(图5)。有的从综合材料的角度出发,将玻璃、陶瓷碎片较为契合的边缘连接在一起,配合皮革、织物,以金线贯穿其中协调各类材料的视觉效果,最终形成耳饰产品(图6)。从作业效果来看,虽达到了教学目的,但留给创新设计的时间有些局促,在设计思考与制作方面很多学生深感意犹未尽。另外,由于学生对大漆材料逐渐放松警惕,导致课程结束时出现大范围漆过敏的状况,所幸课程结束后便是假期,有充足的时间缓解不适。
  (二)皮草工艺与设计拓展
  《皮草工艺与设计拓展》课程是在浙江海宁的北服创新园皮草实习基地中进行的,专门聘请了我国皮草设计大师刁梅教授为学生传授工艺与设计方面的相关内容。课程为期5天,每天上下午分别3课时,晚上2课时。第一阶段为认识裘皮与工具设备的基本操作,为期两天。第二阶段为学习制作裘皮的基本技法,进而设计制作出适合服饰产品的皮草小样,为期三天。
  在外地的实习基地进行工艺教学,虽需要提供完全没有其他工作安排的教学时段,但材料集中、工具设备齐全,教学环境优势显而易见。在认识材料阶段,很多辅助性材料在其他工艺课程中可能只能以图片、视频、小样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但此次皮草工艺课程中,不仅各种类别、各种颜色的狐狸皮、水貂皮、浣熊皮齐全,还有一整层的博物馆详细展示了皮草工艺的发展历史,以及如何挑选皮草、皮草的基本技法等重要基础知识,教学楼外的大型輔料市场也为课程提供了调研的必要条件(图7)。对学生来说,实习基地提供了多元覆盖、全方位沉浸式学习环境,更能集中注意力地对工艺材料进行理解与思考(图8)。进入裘皮基本技法学习阶段,很多同学都是从复刻一件料样入手,结合手边能找到的简单的辅料,将主辅料通过材料、色彩、形式美感进行对比与融合,形成一件较为完整的作品。例如图9,学生舍不得丢弃最初练习皮草切割时切下来的条状狐狸毛,又寻得其他同学在制作时剪除的众多真丝质彩条辅料,与狐狸毛犹如银髯般的毛质感受相互协调,在形态、质感上追求统一,色彩上寻求对比。该生以前辈制作的一块将条状狐狸毛与针织物结合的小样为样板,使用同样的技法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完成小样后,尝试围绕身体进行服饰表现,并整理出了一系列应用效果图(图10)。实习基地留存的往届优秀的皮草样板,无论从针法、设计思路还是搭配形式,均在触感、立体的视觉感受、穿戴方式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了直接的参考。指导老师、辅导老师的多方启发固然重要,但仅用5天时间让学生从一无所知到做出一块服饰可用的创新皮草料样,这样的学习效率与实习基地提供的全方位教学条件密不可分。   四、从“技能培养”到“工艺启发设计思考”
  我们往往认为设计与工艺是两个门类,一个属于思考分析范畴的“道”,一个属于制作生产的“器”。但从解决社会需求这个角度来看,设计与工艺却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样的事情。我们现在看到的传统工艺,在当时的社会中与现代设计一样,都是运用当时先进的各学科知识,使用当地易于获取的材料,以可实现的技术,为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只是在现代,传统工艺逐渐走向了工艺美术,可以拿来随意使用的传统工艺制品越来越少,更多的是隔着玻璃罩子的奢侈品、艺术品与收藏品。当下消费社会中,“工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引人深思。北服属于高水平特色大学,在工艺教育中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并非在工艺技能的熟练度,而是在具备操作能力的基础上,能否运用本项工艺的思考方式,站在相关材料、工具的角度提出解决方案。教学目的不是复刻工艺,更为重要的是现代应用与创新工艺的过程。
  教师传授知识与技能,有时会不自觉地以自我输出为主,而忽略了学生方的输入效果。现代社会的教学方式容易把学生培育成具备高超背诵技能的人,学生也许是记住了知识,却没有真正理解也不会使用。在物质经济发达的社会中,我们不再需要为了某项生活要求(例如剥皮、生火)冥思苦想,同时也失去了为生存而创造的本能。工艺技能的培养,可以诱发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觉思考,进而诱发创造本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工艺文化的精髓,暂时忽略“看的艺术”,以“用的艺术”为核心,使用设计思维对比传统工艺与器物解决的问题,思考当下社会需求,提出创新型解决方案。如此理解工艺教育,再对标北服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工艺课程能提升的不仅仅是设计基础知识、艺术修养和审美力以及专业设计技术能力。在研究与分析能力的培养上,学生可以从更为多元的角度去分析复杂的设计问题。在解决方案的提出方面,学生能综合古今的社会技术水平、文化等因素,从不同的视角引发思考。在创新设计思维能力的构建上,也能够通过理解工艺的形成背景与当时的生产需求,来帮助学生融合逻辑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柳宗悦.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吴振韩.从南洋劝业会看清末学校手工艺教育[J].艺术设计研究,2019(01):120-126
  [3]何思倩,张明.“民意的传承与创新.设计专题实践教学启示.[J].装饰,2017(285):110-111
  [4]赵娜.传统工艺融入现代教育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J].美术教育研究,2019(04):128-129
  [5]嚴加平,李卉.中国传统刺绣手工艺文化引入现代服装设计教学的探讨[J].轻工科技,2018(12):81-82
  [6]大木武男(日)、西村央子(日).現代における工芸教育の意義と可能性について(关于现代工艺教育的意义与可能性).[J].千叶大学教育学部研究纪要,2015(46):103-112。
  [6]唐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学运用研究——以新平花腰傣服饰为例[J].设计,2017,30 (17):90-91.
其他文献
“走向新校园”福田新校园行动计划是深圳促进学校设计创新的大规模举措的一部分,“8+1”建筑联展是对新校园行动计划的一个系统梳理和完整呈现,于2020年10月在深圳市少年宫入口大厅正式开展。  “闪架城”展览设计传达了“走向新校园”行动计划的几个关键价值理念:可持续设计、建设速度、空间多样性和密度设计。延续众建筑一贯利用工业现成品以及材料循环使用的设计手法,采用施工最常用的圆环脚手架系统,该系统使展
期刊
高扬,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家居产品设计专业主任 ,副教授,中国家具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专家 ,中装协软装陈设委员会专家。2007年德国留学归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致力于中国现代设计的创作与研究,力图创造出既发扬传统文化又符合当代中国人需要的好产品。  高扬教授认为原创设计发展比较理想的两个路径是:1.原创设计助力于知名的产品品牌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原创设计是商业品牌产品定位的根基,原创设计
期刊
摘要:建立某型内埋式双作动筒弹射发射装置零件、部级及产品级数据库和信息库,缩短导弹发射装置设计周期,提升设计效率。基于SolidWorks和Visual Studio软件平台进行参数化设计系统开发,借助Access建立三维模型数据库,并以气动模块、压紧装置为例对系统有效性进行设计验证。建立了某型发射装置三维模型数据库,开发了参数化设计系统。研究成果对于缩短机载导弹发射装置研发周期,提升其通用化、系
期刊
iF社会影响力奖致力于奖励充满雄心壮志的全球运营变革者,公布了在2021年上半年第一期中表现最佳的社会项目,这些项目将获得共计50,000欧元的奖金。iF社会影响力奖下半年第二次评选目前仍开放注册,截止日期为儿月18日。  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60个项目获得资格,并发表于iF世界设计指南;其中有16个“iF支持项目”在第一期评选中入选了2021年iF社会影响力奖。我们非常高兴能看到非政府组
期刊
摘要:探索“叙事理念”在电影衍生品中的设计方法与应用表现。将叙事性设计的理论研究与电影衍生品的设计特征结合,再通过设计调研与用户分析,选用适当的电影与角色元素,并结合产品本身的使用性,进行基于“叙事理念”的电影衍生品实践创作。得出三种在电影衍生品中体现叙事理念的设计思路,设计出兼具叙事性与用户体验感的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思维可以帮助设计师们设计出更好的电影衍生品。  关键词:电影衍生品叙事性设计故事
期刊
摘要:探究符号隐喻在人居空间中的潜在价值与作用,提出一套人居幸福感导向的隐喻性符号设计方法。通过梳理符号隐喻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传达出的内在的指向性的意义以及对符号隐喻映射过程作用机制的剖析,探究空间环境中的符号隐喻与人居幸福感之间的关联性,进而为设计策略提供理据性的思维引导与方法创新。梳理出人居环境中符号隐喻的指向性意义,总结出幸福感导向的符号隐喻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文华村直播
期刊
摘要:Castelvecchio博物馆的空间改造策略打破了当下老旧建筑“修旧如旧”的一贯观念,将时代性与现代性深深融合在一起。通过对斯卡帕对空间的流线处理的理解,新旧材料结合的对比,空间节点精细处理的分析,探索斯卡帕设计手法中展现出来的差异性与统一性,为当代空间改造项目中的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卡洛·斯卡帕Castelvecchio博物馆差异性统一文化包容  中图分类号:J5
期刊
摘要:探究社交平台中的食物传播现象对食物设计未来发展趋势所提供的启示。从传播现象的社会动因入手,结合食物设计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于社交、传播、文化的多维度分析进行深入研究。食物设计在未来发展道路中,要重视建立符号品牌加强信息传达,且引导线下活动重视身体感受,才能在社交平台中构建食物传播的良性生态,便于用户通过食物传播在线上社交活动中进行印象管理。  关键词:食物设计食物传播社交平台印象管理符号
期刊
摘要:探究乡村共生景观视角下农业主题园的设计策略,满足园区多元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建立共生理论与乡村景观的耦合关系,从多元共生、动态共生、地域共生三个角度,构建农业主题园共生设计体系。以江苏临海农场海棠主题园为例,融入产业共生、空间共生、时间共生、文化共生四项设计策略。塑造出海棠主题特色显著、乡村景观资源功能充分发挥的高品质农业主题园区。乡村共生景观作为一个新视角,为农业主题园的设计提供新思路。 
期刊
摘要:探究区域文化设计元素的提取方法,帮助设计师更便捷地获取设计元素,提出一种蕴含当地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梳理区域内相关文化资源,结合消费者意向测试,确定区域文化样本。运用文献搜集、头脑风暴和色彩分析等方法对区域文化样本构建语义、造型和色彩三个方面的素材库,并结合形状文法的不同推演规则进行文创产品设计创新。得到一套蕴含区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文创产品。该方法能够帮助设计师更高效地提取文化中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