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水平的高低能直接反映出一个学生语文能力如何,每一位语文教师也很注重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仅靠每周的作文课去训练学生写作吗?这还不够。其实在每节阅读教学中完全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只要你善于引导,阅读教学中处处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长期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的训练是每一位语文教师应努力去做的。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作文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它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古代的科举考试考学生写作文,而现代的语文考试,作文分值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开始写作文,每周都有两节作文课,如果紧靠这两节作文课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是极其有限的。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现就“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在作文中条理清楚
语文课大多是让学生去欣赏一篇篇名篇佳作,小学语文课也是如此。在带领学生去阅读一篇课文时,老师会让学生弄懂课文每一段分别写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安排课文内容的,即要让学生弄懂段意与课文大意。这样的话,课文的脉络就一目了然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强调一下: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的话,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文中如何才能做到条理清楚。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北大荒的秋天的美景。然后,我让学生逐段读课文,弄懂每一段主要描写什么,接着我又提问“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分别从哪几个地方描写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分别从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可以看出来北大荒的秋天很美。最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文的首、尾自然段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学生也都说出来了:起总结课文的作用。到此,这篇课文的脉络也就清晰了,“总分总”的描写方式让本篇课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在理清脉络的整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本篇课文的写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大家在描写一处景色时也可以模仿这篇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式。比如,在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写景作文,开头可以简单概括校园的美丽,接着几个自然段可以分别抓住几个地方重点描写,突出校园的美丽,最后可以再总结一下校园真美,使感情得到升华。这样,一篇条理清楚的作文就完成了。
对于小学生学写作文阶段,又有谁不是在一边模仿一边创造呢?
二、挖掘重点词语,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运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分析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画龙点睛的妙处,明白作者运用的意图。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好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为例。
《台湾的蝴蝶谷》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首先我指名读,让学生画出表示蝴蝶动作的词,接着换词,把所有表示动作的词都换成“飞”,思考这样换可以否。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蝴蝶要行动就得飞嘛。但是,课文中为何不全用“飞过”,而是用“飞过、穿过、越过、赶到”?学生思考后,说:“都用‘飞’显得单调。”“还有别的原因吗?”我步步紧逼,这个有点难住了学生,静默一阵之后,有学生说:“‘花丛’比较低,所以蝴蝶‘飞过’,而‘树林’比较高,再用‘飞过’,人家以为是从树顶上飞过呢,它是从林中钻来钻去这样飞的,所以用‘穿过’,而小溪有一定的跨度,好比一个障碍物,飞过时就用‘越过’。”紧接着,我说:“看来作者在描写时候很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与完美性。我们写作文时是不是也要这样去做呢?比如,描写张老师现在讲课的情景,只见张老师在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课,她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如果把‘捧’和‘捏’换成‘拿’也讲得通,但是显得表述很单调,缺少了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所以大家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这些细节描写。”
这样的教学片断也渗透了作文教学,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难道还会很差吗?
三、把握重点段落,让学生在作文中绽放精彩
一篇课文有若干个自然段组成,在这篇课文里面总会有写得很精彩的段落,一般老师都会把这些段落进行重点教学。学生的习作也不例外,在一篇作文中只有出现了精彩的段落,重点描写的段落,这篇作文才能赢得读者的好感。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课文当做孩子们写作的范文,但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进行引导。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为例,本课有三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尤其以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精彩。本段共六句话,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式,紧紧围绕“美麗”,描写了南沙群岛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间四句话分别写了天、海之景,水天相连之景,海洋生物之景以及浪花之景。四句话共用了三个比喻句,比喻句的恰当运用让学生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再如:“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句子是阅读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品读的句子,品词语运用的准确、优美,品比喻句运用的恰当、生动,品作者描写的条理性,品段落结构的紧凑性。这些也都是学生平时作文中应学习的地方,如果学生知道了要对某一、两段重点描写,并采用一定的描写方法的话,就说明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上升了一个较高的台阶。
不仅《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有这样的段落,几乎每一课都有这样的段落,希望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能够从这样的段落引导学生去模仿、创作。
四、领会课文主旨,让学生在作文中主题鲜明
不管哪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旨,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如何紧扣主题的方法”对学生自己写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为例。
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题,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因为本课题目意思很明确,学生也就不难猜出。接着我让学生走进课文,看一看课文每一段是不是紧紧围绕题目描写“庐山的云雾”,这样一来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庐山的云雾”这几个字上,学生看完一遍课文后很肯定地说:“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让学生阅读了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紧扣题目来写的好处。这样的一段教学过程无疑是在让学生认识作文时如何围绕主题,如何让主题鲜明。
五、注重课后练笔,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心应手
既然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如果在每一篇课文学完之后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练笔”的话,我想,学生会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作文方法掌握得更牢固,因为刚刚学完后的这段时间,对所学知识印象最深刻,应趁机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熟能生巧”,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练习,才能在真正写作文时得心应手。
“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精彩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犹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一位语文教师或许都有所感悟,请让我们认真地上好每节阅读课,真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从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作文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它是基础学科中的基础。“听、说、读、写”的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古代的科举考试考学生写作文,而现代的语文考试,作文分值占的比重日益增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就正式开始写作文,每周都有两节作文课,如果紧靠这两节作文课对于学生的写作训练是极其有限的。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余年,在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现就“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在作文中条理清楚
语文课大多是让学生去欣赏一篇篇名篇佳作,小学语文课也是如此。在带领学生去阅读一篇课文时,老师会让学生弄懂课文每一段分别写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安排课文内容的,即要让学生弄懂段意与课文大意。这样的话,课文的脉络就一目了然了。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再给学生强调一下:在自己写作文的时候也要注意表达清楚、层次分明的话,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作文中如何才能做到条理清楚。
比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一课,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总结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总结这篇课文主要描写北大荒的秋天的美景。然后,我让学生逐段读课文,弄懂每一段主要描写什么,接着我又提问“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分别从哪几个地方描写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学生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二、三、四自然段描写了北大荒的秋天很美,分别从北大荒的天空、小河、原野可以看出来北大荒的秋天很美。最后我让学生观察课文的首、尾自然段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学生也都说出来了:起总结课文的作用。到此,这篇课文的脉络也就清晰了,“总分总”的描写方式让本篇课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学生在理清脉络的整个过程中,其实就是在学习本篇课文的写作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告诉学生:大家在描写一处景色时也可以模仿这篇课文总分总的写作方式。比如,在以“美丽的校园”为题写一篇写景作文,开头可以简单概括校园的美丽,接着几个自然段可以分别抓住几个地方重点描写,突出校园的美丽,最后可以再总结一下校园真美,使感情得到升华。这样,一篇条理清楚的作文就完成了。
对于小学生学写作文阶段,又有谁不是在一边模仿一边创造呢?
二、挖掘重点词语,让学生在作文中学会运用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经常会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分析这些词语,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画龙点睛的妙处,明白作者运用的意图。学生通过这样的课堂,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词汇量,而且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好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台湾的蝴蝶谷》一课为例。
《台湾的蝴蝶谷》一课的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蝴蝶谷名字的由来,其中一句是这样写的:“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首先我指名读,让学生画出表示蝴蝶动作的词,接着换词,把所有表示动作的词都换成“飞”,思考这样换可以否。学生思考后认为可以,蝴蝶要行动就得飞嘛。但是,课文中为何不全用“飞过”,而是用“飞过、穿过、越过、赶到”?学生思考后,说:“都用‘飞’显得单调。”“还有别的原因吗?”我步步紧逼,这个有点难住了学生,静默一阵之后,有学生说:“‘花丛’比较低,所以蝴蝶‘飞过’,而‘树林’比较高,再用‘飞过’,人家以为是从树顶上飞过呢,它是从林中钻来钻去这样飞的,所以用‘穿过’,而小溪有一定的跨度,好比一个障碍物,飞过时就用‘越过’。”紧接着,我说:“看来作者在描写时候很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与完美性。我们写作文时是不是也要这样去做呢?比如,描写张老师现在讲课的情景,只见张老师在兴致勃勃地给大家讲课,她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如果把‘捧’和‘捏’换成‘拿’也讲得通,但是显得表述很单调,缺少了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所以大家在写作文时也要注意这些细节描写。”
这样的教学片断也渗透了作文教学,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难道还会很差吗?
三、把握重点段落,让学生在作文中绽放精彩
一篇课文有若干个自然段组成,在这篇课文里面总会有写得很精彩的段落,一般老师都会把这些段落进行重点教学。学生的习作也不例外,在一篇作文中只有出现了精彩的段落,重点描写的段落,这篇作文才能赢得读者的好感。在我们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把课文当做孩子们写作的范文,但这就要求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巧妙进行引导。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为例,本课有三个自然段,三个自然段尤其以第三自然段描写最为精彩。本段共六句话,采用了“总分总”的写作方式,紧紧围绕“美麗”,描写了南沙群岛是一个迷人的世界。中间四句话分别写了天、海之景,水天相连之景,海洋生物之景以及浪花之景。四句话共用了三个比喻句,比喻句的恰当运用让学生读后仿佛身临其境,比如:“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块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再如:“碧波浩渺的南沙海域,连浪涛都是美的,每一个浪头都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仿佛是欢迎的人群在挥舞着花束。”这些句子是阅读教学中重点让学生品读的句子,品词语运用的准确、优美,品比喻句运用的恰当、生动,品作者描写的条理性,品段落结构的紧凑性。这些也都是学生平时作文中应学习的地方,如果学生知道了要对某一、两段重点描写,并采用一定的描写方法的话,就说明学生的作文水平已经上升了一个较高的台阶。
不仅《美丽的南沙群岛》一课有这样的段落,几乎每一课都有这样的段落,希望每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能够从这样的段落引导学生去模仿、创作。
四、领会课文主旨,让学生在作文中主题鲜明
不管哪一篇课文,都有一个主旨,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作者“如何紧扣主题的方法”对学生自己写作文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再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一课为例。
在学习本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课题,猜一猜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因为本课题目意思很明确,学生也就不难猜出。接着我让学生走进课文,看一看课文每一段是不是紧紧围绕题目描写“庐山的云雾”,这样一来学生会把注意力放在“庐山的云雾”这几个字上,学生看完一遍课文后很肯定地说:“课文的每一段都描写了庐山的云雾。”在此基础上,我又进一步让学生阅读了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紧扣题目来写的好处。这样的一段教学过程无疑是在让学生认识作文时如何围绕主题,如何让主题鲜明。
五、注重课后练笔,让学生在作文中得心应手
既然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如果在每一篇课文学完之后都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进行“课后小练笔”的话,我想,学生会对本节课所学习的作文方法掌握得更牢固,因为刚刚学完后的这段时间,对所学知识印象最深刻,应趁机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
“熟能生巧”,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练习,才能在真正写作文时得心应手。
“每一节阅读教学都有作文教学的渗透”,精彩的阅读教学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犹如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每一位语文教师或许都有所感悟,请让我们认真地上好每节阅读课,真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从阅读教学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