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类、大气二氧化碳和土壤氮素的交互作用或累加效应控制“植物-土壤”系统的碳分配

来源 :中国科学C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hwingang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验证土壤氮(N)素和大气二氧化碳(CO2)浓度的增高是交互或者累加性地控制"植物-土壤"系统中的碳(C)分配这一假设, 同时为了揭示这种作用是否随着植物种类而变化, 在不同的CO2浓度下的高氮和低氮土壤中种植豆科植物紫花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和非豆科植物燕麦(Avena sativa), 并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等特性在这些条件下的变化进行了测定. 结果表明, 植物物种和土壤N素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紫花苜蓿而言, CO2和土壤N素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可溶性C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有重要影响, 但对燕麦则并非如此. 尽管CO2和土壤N素都显著影响植物的生长, 但它们对植物的影响并不存在交互性, 也就是说CO2和土壤N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是累加的. 豆科植物的固氮特性与CO2的交互作用可能掩盖了土壤N素与CO2的交互作用对豆科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低N土壤中, 燕麦的冠根比从初期的2.63±0.20降低到后期的1.47±0.03, 表明燕麦在生长受到土壤N素的抑制时, 分配了更多的能量到根部以加强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吸收(如N素); 在高氮土壤中, 紫花苜蓿的冠根比随时间延长显著升高(从2.45±0.30到5.43±0.10), 说明当土壤N素不是植物生长限制因子时, 更多的能量被分配到地上部分以加强植物对C的同化. 在不同土壤N素水平上, 大气CO2浓度对植物的冠根比的影响均不显著.
其他文献
An enclosed chamber technique was used to measure N2O emissions from intensively agricultural soils of the North China Plain during the periods of 1995-1996 and
因网架结构和负荷增大等原因,电网运行热稳定问题日益突出.文中从稳态量测数据实用化角度出发,针对短期性和临时性的电网热稳定过载问题,在调度主站能量管理系统中开发热稳定
A pot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ectomycorrhizal fungi on eucalyptus growth and K bio-mobilization from soils and clay minerals. In the
提出了输电网络均匀接线图的均匀度测量函数以及图形自动生成优化数学模型,但优化数学模型很难采用常规的优化方法求解.因此,针对已有力导算法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力导算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adsorption of Cd on two soil colloids (red soil and yellowbrown soil) and three variable-charge minerals (goethite, nonc
major function of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 is to control the amount of fluid entering into and being absorbed from the lumen[1]. In healthy conditions, net flu
Ectomycorrhizal fungi, including Cenococcum geophilurn SIV (Cg SIV), and Pisolithus tinctorius 2144(Pt 2144), 441 (Pt 441) and XC1 (Pt XC1), were cultured in Pa
Two kinds of novel chelating adsorbents have been synthesized to separate boron from aqueous solutions. One is the boron-specific chelating resin, synthesized b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空间水资源模型.通过对模型的优化求解寻求项目区最优的水资源配置、输水系统管理模式和个体农户的灌溉技术选择.模型方法采用国际经济学界
氯丹和灭蚁灵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规定的首批12种受控物质中的两种。调查显示,氯丹灭蚁灵的生产和使用过程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本文依据全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