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脑出血57例术后护理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m6839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了做好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的护理,并探讨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再出血的主要因素是,血压的不稳定,高脂血症,情绪的变化。再出血发生率11.9%。 结论: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使病人早日康复,了解再出血的诱发因素,可有效地预防再出血的发生。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术后护理 再出血 预防
  
  资料与方法
  
  我科自2002年1月~2003年3月共收治高压血脑出血病人57例,男32例,女25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57岁,全部有高血压病史。入院时昏迷38例,头痛者17例,呕吐者15例,再次出血者3例(占5.2%)。57例均经CT诊断:额叶出血7例,枕叶出血6例,壳核出血30例,顶叶出血4例,丘脑出血5例,小脑出血5例。出血量在80ml者12例,60~70ml者35例,40~50ml者10例。全部行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
  
   护理措施
  
  早期意识的观察:应密切观察瞳孔的变化及对声、光、痛的刺激,肢体活动、语言功能恢复的情况,准确判断病人的意识状态。持续昏迷或意识状态改善加重,其原因可能是颅内血肿清除不彻底,导致术后早期血肿再形成或再出血,应立即通知医师,行CT及早行手术治疗。
  血压的监测及处理: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血压的控制。因此,应该尽量将血压调整在150/100mmHg以下,略高于正常10~20mmHg为佳[1]:通常给予心痛定片10mg口服,每日1~3次。如果效果不理想,可用硝酸甘油10m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滴,滴速调节在20滴/分以内,根据血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滴数。如血压仍有上升趋势,立即通知医师,一旦发生再出血,应立即手术。血压下降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心、脑、肾供血不足。
  控制颅内压增高:为了减轻脑的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床头抬高15°~30°,快速静滴20%甘露醇250m1每6~8小时1次,防止继发性脑干损伤和脑疝的发生。脑出血病人在发病24~48小时内尽量避免搬动,等病情稳定方可变换体位;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应限制头部频繁摆动,给予适当的镇定剂。应用冰毯、冰帽、冰袋等,可以降低脑耗氧量,促进脑功能恢复。高热的病人也可行冬眠疗法。
  密切观察呼吸道的情况:术后病人应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如痰液黏稠,應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梗阻应及早行气管切开,以保证正常的气体交换。
  加强基础护理[2]
  术后引流管的护理:观察引流液的量、性质、颜色及敷料是否干燥。注意是否畅通,引流管是否有扭曲。如不通畅时可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压力不宜过大。拔管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引流时间过长易引起颅内感染。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24小时引流量。为了预防感染,可有效使用抗生素。对于烦躁不安的病人应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其脱出折断,并注意防止病人拔除引流管。搬动时应夹住引流管,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饮食的供给要合理,同时保持水电平衡。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①消化道出血:应早期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密切观察胃液的量、颜色,监测胃内容物及胃液pH值,早期应用H2受体阻断药,如甲氰咪胍。如已出血应先将胃内容物和积血抽出,并碱化胃液,用5%碳酸氢钠250ml洗胃,再用生理盐水250ml加肾上腺素10mg反复冲洗,以促进胃黏膜收缩达到止血,而后用云南白药2粒加生理盐水溶解,凝血酶4000U加生理盐水溶解,交替行胃管注入,以促进出血部位血液纤溶蛋白变为纤维蛋白加速血液凝固,若血压低于90/60mmHg时,脉搏在120次/分以上,说明出血量变大,要给予输液输血。②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应立足于预防,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工作。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康复期护理:①在脑出血的急性期,对于轻型出血病人,在血压稳定后,应鼓励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轻微活动。已经偏瘫的肢体,应保持在功能位置,并鼓励病人主动活动健侧肢体。一旦瘫痪肢体功能恢复,应立即进行主动锻炼,偏瘫不能恢复者,应注意锻炼健侧肢体,使健侧肢体发挥其代偿功能。②在脑出血恢复期,可通过控制血压,减少再出血的机会。长期服用扩血管药物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可行高压氧辅助治疗。病情稳定后及早开始锻炼,早期在护理人员的帮助下进行,并逐渐开始主动活动,逐渐加大运动量。对偏瘫不能恢复者,待病情稳定后可行轮椅锻炼,充分发挥健侧肢体的代偿功能。也可进行语言训练,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助于早日康复。
  
  结 果
  
  术后恢复良好42例,偏瘫者10例,死亡者5例,失语者12例,好转率为91.3%,死亡率为8.7%。合并消化道出血者21例,肺部感染5例,气管切开12例,其中死于消化道出血2例,死于脑疝晚期3例。出院后1年随访42例,其中37例因注意预防恢复较满意,有5例合并再次出血预后差,再出血发生率为11.9%。
  
  讨 论
  
  降颅压、低温疗法可以有效地降低脑能量代谢,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可以抑制有害物质(主要是一氧化氮)的释放,减少对脑组织的损害,还可以减少脑组织蛋白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3]
  为了避免再出血的发生,我们认为:第一,稳定血压。高血压脑出血的病人发病,往往是因为不规律服药或无原则停药所致,所以高血压的病人应该遵医嘱按时服药,使血压尽量保持稳定,同时,至少每天测血压2次,以掌握血压的动态变化。第二,监测血脂。病人应该3~6个月复查血脂1次,如超过正常范围,应给予药物治疗和饮食控制。第三,个人情绪的调整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应避免过于劳累、紧张和激动,适当地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球等,逐渐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注意饮食规律,给予低盐、少刺激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对于便秘者,给予缓泻剂,避免因排便用力而造成再出血。
  
   参考文献
  1 郝江仁.山西医学杂志.神经外科专辑,1999,26:91.
  2 李明升.内蒙古医学杂志,1997,229:41.
  3 刘雪萍.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分册,1997,5:235.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了解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阳性患者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水平与HBVM各模式、症状、转氨酶异常、其他情况异常和家族史、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论:乙肝大三阳患者、转氨酶异常患者血清HBVDNA分别较乙肝小三阳者、转氨酶正常患者高;而其他各组患者血清HBV复制水平相当,e抗原抗体阴性患者病毒含量不低于乙肝大三阳患者。有证可辨者中医各证型之间血清病毒含量无明显差异。    资料
期刊
资料与方法    对照组: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年龄19~60岁,其中男40例,女20例。  疾病组:本院肝胆外科住院患者299例,经影像、B超等方法确诊。梗塞性黄疸10例,肝硬化20例,胆结石230例,肝炎11例,肝癌胆囊癌13例。另外,骨病组为本院骨科住院患者15例,包括:佝偻、癌性骨转移、纤维化骨炎、骨折。  试剂与方法:荷兰威图-E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5′-核苷酸酶(5′-NT)试剂,由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DWI)在超急性脑梗死(HC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對15例发病6小时内MRI检查的患者进行T1WI、T2WI、FLAIRT、DWI像和ADC图分析。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13例,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值降低。结论:低场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安全、快捷、准确。  关键词 弥散成像 磁共振成像 脑梗死    资料与方法    收集脑缺血性疾病1
期刊
摘 要 目的:评价三种心肌损伤生化标记物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I亚单位(cTn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法检测72例AMI患者和58例非AMI患者血清Mb、CK-MB和cTnI,并比较其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nI敏感性显著高于CK-MB(P<0.01),Mb敏感性又顯著优于cTnI(P<0.01)。
期刊
C反映蛋白(CRP)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而血管炎症反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特征。本研究针对老年人这一特定群体,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RP浓度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9月~2005年9月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6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23例(A组),男14例,女9例,年龄63~82(72.70 ±6.44)岁。不合并者23例(B组),男16例,女7例,
期刊
摘 要 目的:对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的临床与X线进行探讨。方法:对15例原发性骨横纹肌肉瘤患者的臨床及X线资料进行分析,病变位于胫骨5例,股骨3例,肱骨2例,胸椎2例,骶骨2例,腓骨1例。结果:X线表现,骨质呈斑片状破坏10例,占66.6%,斑点状破坏3例,大块溶骨性破坏1例,斑片状破坏伴膨胀改变1例,病灶内有斑点状钙化3例,层状骨膜反应3例,伴有软组织6例。结论:该病好发于胫骨、股骨、肱骨,29~
期刊
年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病率逐年增多,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如何早期明确冠状动脉病变,并干预治疗,是降低年轻冠心病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为有创检查,存在手术风险;容积CT(VCT)临床应用,为早期无创诊断冠状动脉病变提供了可能。本文对采用VCT筛选早期年轻可疑冠心病患者的可行性作回顾性分析。    对象和方法    对象:近1年来住院患者共52例,<45岁年轻可疑冠心病患者25例为治疗组,男1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B超对直径小于1.0cm秘尿系结石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泌尿系结石500例用药前后声像图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愈320例,治愈率64%;好转180例,好转率为36%;有效率100%。结论:超声观察定位准确、方便、无创,是指导临床排石的首选检查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简单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超声 泌尿系结石 中西医结合疗法    资料与方
期刊
患者,男,70岁。曾于1989年体检发现肝内多个强回声型血管瘤。间段随访观察10余年。于2004年3月行内镜检出胃癌而入院。  彩超检查:肝大小正常,肝实质内散在大小不等强回声结节,弥漫,最大于右后叶膈面,大小为7.5cm×5.9cm×4.6cm,内部以强回声为主且不均匀。CDFI:于肿物内探及低速动脉性血流及带状频谱。超声诊断:肝内多发实性肿物,良性可能,血管瘤可能性大。  MR:肝右叶后段、肝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氩氦刀靶向冷冻术(ASCS)治疗肝肿瘤手术配合成功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行氩氦刀靶向冷冻术治疗肝肿瘤术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结果:52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无并发症出现,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肝肿瘤 氩氦刀 护理配合    AbstractObjectiv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