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玛瑙”考略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n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在北京古玩市场淘得一对红玛瑙老珠子,直径3公分(图1),发至微信朋友圈中。广西石友谭先生点赞并祝贺得宝。他说这是西红玛瑙,古代称“琼瑰”。见过南红玛瑙、战国红玛瑙,但西红玛瑙还是第一次听说。为此查阅了一部分古代文献资料和我国当代珠宝玉方面的理论书籍,虽然没有找到关于西红玛瑙这个品种的命名出处和详细介绍,但也有一些认识心得,现与石界同仁交流。
  一、古代玛瑙器始现于西域且多为圆珠。
  《山海经·大荒西经》称“璇瑰瑶碧出于西王母之山”。清代训诂学家郝懿行注释说:“古无璇字,有琁,与琼同,赤玉也。” 但“琼”是什么东西呢?民国地质学家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说:“琼者,今玛瑙是也。琼瑰者何?玛瑙之似珠者是也。玛瑙二字,汉以前书不载,求其当此者,惟琼为近。其圜好者曰琼瑰。”另据《左传》之语:“声伯梦涉洹,或与己琼瑰食之。”西晋著名的学者杜预注此:“琼,玉,瑰珠也。”那“瑰”又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瑰,一曰圜好,亦称璿珠”。这样意思就很明白了,“琼瑰”,就是玛瑙珠子。
  关于玛瑙的来历,古代文献典籍中还有很多记载。魏文帝《马脑勒赋序》云:马脑出自西域,文理交错,有似马脑,故其方人因以名之。晋人郭璞《玄中记》记载“马脑出大月氏国”,也就是今天的河西走廊至新疆伊犁一带。
  唐代的医药学家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记载:“马脑生西国玉石间,来中国者皆以为器,一称马脑珠,胡人谓马口中吐出者”。《明史》记载:“正德六年,巴剌国遣使沙地白入贡,有玛瑙珠。”上述这些文献资料都证明,古代人玩的玛瑙大多来自西域,也就是我国的西部和中亚西亚,且为天然圆球状。
  二、古人认为玛瑙多为赤红色。
  《说文解字》中说:“琼,赤玉也。”为什么把“琼”注为“赤(红)玉”?章鸿钊先生在《石雅》中释曰:“盖色尤多赤也。”《拾遗记》记载:“此物乃恶鬼之血所凝成。又云:丹邱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即玛瑙也。”陈藏器曾经亦有“赤烂红色,有似马脑”的言语。《格古要论》谓“凡器物刀靶之类,红多者为上”。古人曾有“玛瑙无红一世穷”的说法。《珍玩续考》谓玛瑙“产大食等国者,色正红而无瑕,是赤乃玛瑙之正色”。 晚唐文人皮日休有诗为证:“昔云夏后氏,于此藏真经,刻之以紫琳,秘之以丹琼”。这说明在古代,玛瑙的本色或者主流色调多为红色。从我淘得的这两颗“琼瑰”看,西红玛瑙的确颜色纯正热烈、浓艳迷人,有点类似缅甸红宝石鸽血红的味道,让人看了怦然心动。这种红色,很有个性,以至于后来有一些农作物和药物以此命名,如蕃茄称西红柿、藏红花称西红花。
  三、西红玛瑙极为珍稀。
  西红玛瑙在收藏界是一个很神秘的东西,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并不是一个科学的命名。很多人只闻其名、未识其物。据古玩行的老人讲,真正的西红玛瑙应该是在春秋时期,战国以前。从出土看,全部是皮壳有白色钙蚀纹、指甲纹。器形主要是玛瑙管;圆珠也有出土,但很少,都是天然形态的原珠,也许那个时候还不会打磨圆珠。战国以前的玛瑙全部有白色钙沁,战国后期出土的,基本就没有了,那时,全红或者白红的西红玛瑙逐渐被有缠丝縞纹的红玛瑙代替(图2),颜色亦越来越多,之后便有了“千种玛瑙万种玉”的说法,参见古南诏国(公元738-902年)遗址出土的手串(图3)。
其他文献
小倩:小品组合的兴起,形式内容双向突破,它未来的趋势会怎样?  平川:案几石历来是文房的主流,缩龙成寸,小中见大。中国文人是有这个审美传统的,但是从客观条件上来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能玩的起一个园子毕竟是极少数人。有书房的就多了去了,大块头的园林景观石,依然震撼,只是需要足够大的空间。小品组合我不懂,为什么要把石头组合在一起?是担心单个的石头太寂寞了吗?扎堆取暖?未来趋势会怎样?不知道!恶趣味终
期刊
上一期我们调剂了一下口味,谈了一些古代赏石年代学实践的问题。这一期我们换个新话题,来花一期的篇幅,谈一谈“组合石”这个赏石界的热门现象。  一种现象  在目前的各种赏石大展的参选和评奖活动中,小品类的组合石恐怕是数量最多的,也是深受广大石友欢迎的类别。所谓“几只小鸟树上叫,三条小狗屋边跳,一队骆驼沙中走,两个老翁弈棋笑。”已经成为百试不爽的固定套路。北至阿拉善左旗,南到广西柳州,大江南北,不论在国
期刊
汪曾祺谈小说中人物的语言,要“贴到人物来写”。铁匠说不出“之乎者也”,林黛玉的尖酸必含深情。同样,石头有石头的语言,这语言就是石头的性格,石头的自身规律。欣赏石头,也只有“贴到石头”才行。离开石头的所有天花乱坠,终究呓语。  从石头自身的语言来说,今人的“形质色纹”,还是比较准确的要素提炼。但这就像说文房必笔墨纸砚,说厨房必煎炒烹炸,无比正确而又语焉不详。  在厨房里忙碌一辈子的主妇,填饱了家人肚
期刊
《中华奇石》杂志上的“水浒”系列,就是我的创作,现在水浒系列小品组合按章回的有四十多组;单品水浒人物石有五六十个,还在增加中。我选人物石看重动态和神韵,夸张漫画式的,能抓住关键点的人物石最佳。  谁说年龄大了不能玩石头  晋阳石友会里我年龄最大,可没人说年龄大不能玩石头。我认为人物石有自己的标准,既然是人物石就要像个“人”,身形比例都得合适,大家说我的人物石是标准“人”。  老有所好,孩子省心  
期刊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 理事  ·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玉器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中国海派玉雕大师  ·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  ·广东省玉雕艺术品“玉魂奖” 专家评委  ·广东省岭南玉雕艺术第四届、第五届“平洲玉器”  精英奖赛评委  ·广东省台山市玉石协会 名誉会长  ·广东省台山市北陡镇玉石协会 名誉会长兼顾问  ·广东省玉雕文化促进会 常务副会长  ·广东省江门市工艺美术协会 副会长  ·广东省江门市台
期刊
六月入夏,是湛卢人家拆晒冬衣的时节。观荒长老的那件大棉袄拆开,晒了欧冶祠前的一整块院子,他却上山采药去了。  黄白黑面对着长老的棉袄,自己煮水泡茶,直到晌午,才见长老背着竹篓回来。  长老说,棉袄是人的皮囊,今天我用皮囊陪你,也不算太失礼。  人生在世顺顺逆逆,皮囊就是人的预言,长老说。  接下来,观荒长老讲的湛卢玄黄石故事,真的是一个预言。  唐朝末年,王审知跟着义军造反,一路往南。一方面逃避追
期刊
创新组合:  潦河石组合题材不多,最常见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潦河石常出松、竹,而最难出菊。所以,虽然组合颇多,总有不足。并且,难免给人雷同与同一题材审美疲劳的感觉。最近,一组“春夏秋冬”题材颇有新意,在潦河石组合的思路上有所突破,题材的利用可以更宽泛自由,这样颇为概括的意象题材,增加了模仿的难度,容易出来更多同题材却不同感觉的组合,同时,组合中相互呼应关系的掌握更需功力。这不难
期刊
类别: 大陆象牙白  赏析:企鹅站在岩石上,面向大  海,凝视着远方……  题名:【破】  类别:形象类大陆黄蜡石、陶缸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人都为了一路追求名利,一旦有了财  富,更想要拥有权力——政客、财团等皆如是。  赏析:这颗黄蜡石,像极了人的“灵魂之窗”,凝视着破裂的大  缸,构图展演为“看破”一局,给人强而有力的警示:凡  事要“看破”、不强求,就像那从大缸裂缝口攀爬而出的  绿色植物
期刊
赏石作为一项既悠久,又崭新的文化艺术活动,已由过去的“旧时王谢堂前燕”,转变为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当代赏石呈现出艺术化、商业化、大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并日渐成为主旋律。随着“互联网+”赏石的快速发展,赏石已贯穿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渗透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形势十分喜人,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也不容乐观。赏石界的少数研究者、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由于心浮意躁、唯利是图或疏于监管,导致赏石活动低俗
期刊
一、市场经济新常态,赏石消费新观念  “黎氏阁杯”中国·太原赏石文化博览会在赏石界朋友和广大石商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已成功举办七届,黎氏阁已成为国内赏石界知名展会之一。从第一届到第七届,黎氏阁承办展会以石家庄展会为学习榜样,每年坚持以“石魂木韵妆雅居”为主题的特色,坚持将赏石理论探索与主题精品展示交流相结合,有力推动了山西赏石文化事业的发展。黎氏阁办展经历了赏石市场持续近六七年的旺盛成长转入低迷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