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以教学实际的研究为基础,对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对比性探讨。从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学生对名著教学的基本态度两个方面阐述其相同点,从学情教情、教学侧重点、课时安排、考核机制四个方面阐述其不同点,从分层次教学、学生素养进一步提升两个方面阐述其对比的意义。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 高校 有效衔接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经典名著?从小学到大学,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教学尝试。其中,高中和高校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因处于学生性格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对其影响尤为深远。高校阶段的名著教学由来已久,高中阶段的名著教学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得到重视。故而,厘清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汕头市东厦中学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从2010年举办“读书节”时便已开始[1],其中也包括本人的新尝试[2]。这个探索,现又获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在此,笔者拟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对比性探讨。
一.高中、高校名著阅读教学相同点
1.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省市将经典名著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如2017年1月份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范围[3]。而刚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此更是有高的要求。
从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来看,本身便选择部分经典名著片段作为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课文带动学生对原典的阅读[4],进而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
而大多数高校设置名著教学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学名著的片段和以名著为底本设计的学生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净化其心灵,同时引导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综合素质[5]。
可见,无论是高中名著教学,还是高校名著教学,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学生对名著鉴赏课(或讲座) 的基本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教师开名著鉴赏课(或讲座),高中生多数非常感兴趣[6],而高校生也普遍很欢迎[7]。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高中名著鉴赏课(或讲座)和高校名著鉴赏课(或讲座) 虽然有许多的不同,但两者通常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并且一方面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又没有给学生做太多作业的压力。
二.高中、高校名著教学不同点
1.学情教情不同
高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捧”的影响[8],会面临来自家长的不理解、其他科目甚至语文学习成绩无明显提升、日常作业完成后课余时间极其有限等各种压力。就笔者的实验对象而论,真正能坚持读完整本书、每节课都能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相对较少。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重重困难下艰难跋涉,让时间证明教学效果。因此,肯主动接受名著教学任务的高中教师不可能很多。
高校阶段名著阅读教学,学生是在明确能处理好与其他科目应试压力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家长不理解的情况也不会发生。此外,高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客观上也为学生留下了相对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多能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较好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进行名著教学的热情会相对较高些。
另一方面,高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比高校师生多,高中阶段的名著教学在进行时,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积极性也会更大些。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产生的疑惑或误区,大多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或纠正。如笔者每节课都布置了一定的课后阅读任务,定期请学生上交读书笔记,并及時反馈、加以指导。如此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有较大的保障。而高校阶段的学生,大多将阅读名著视为个人的行为,与教师主动探讨问题的相对比较少,这就难以保证完成相关的课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了。
2.教学侧重点不同
高中学生因大多活动空间处于学校、家庭可控的有限范围,人生阅历、阅读经验也相对薄弱。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个性化解读,发散思维移情、动情,与名著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对名著的主题各抒己见。通过阅读指导,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人文底蕴和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高校学生因活动空间开始拓展到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感知与了解,对名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相对强些。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时,能广泛联系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名著人物相似的选择与困难的方法,甚至对名著里的人性、神性等相对抽象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或再创造演绎,从而在思想上得到质的飞跃,人格也逐渐完善成熟。
如同样是教学《红楼梦》,同样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和探究,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书中主要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而高校阶段更侧重于考证人物原型及其在社会历史中所具有的深层意蕴。
3.课时安排不同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中名著教学并无专门课时安排。因此,要进行名著教学,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另外挤出时间来实现。如在个人教学的班级里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先加快日常教学进度,再挤出每周一课时来进行名著教学。若刚好遇上考试季或因故停课较多的周次而使得教学进度无法保证时,便只能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后,再继续进行名著教学。有时受学生分班、升年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学计划只能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并做适当删减。
比较而言,高校名著教学,已经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排课上有课时保障,教师准备的内容大多能按时完成,并无高中阶段常有的临时出现各种各样情况的压力。 4.考核机制不同
高中名著教学因未纳入常规教学体系,除了将名著内容纳入高考考查范围的省市外,大多数高中的名著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在完成一部名著的教学后,多数情况下是学生上交一份总结性阅读心得或手抄报即可,其考核更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而高校名著教学的考核机制相对完善,有闭卷考核、开卷考核、提交小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的把关更为科学而全面。
三.高中、高校名著教学对比之意义
1.实现分层次教学
明确高中、高校名著教学不同情况后,高中、高校负责名著教学的教师可以避免两个阶段重复或交叉的部分,实现更有效果的分层次教学。
高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宏观上进行名著鉴赏教学,为学生进入高校后进一步品评名著奠定基础。
而高校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前,可以先设计一份调查表请学生填写,若学生大都在高中阶段已经参加过名著学习,教师可以适当浓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的教学时间,增加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语言、情感、态度和作品主题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微观处鉴赏名著,更可以介绍众多相关学者对同一部名著的不同解读,引导学生更有深度和广度地进行名著学习,最终实现高中与高校阶段名著教学的有效衔接。
2.实现学生素养进一步提升
高中名著教学应该侧重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名著引领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9],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时,有比较坚定、正确的立场。
而高校名著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审美趣味的精心培育”[10],针对“有意味的形式”进行专业的指导[11],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中呈现出的悲天悯人、忍辱负重的高尚道德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大力提升,使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为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4-117.
[2]韩金容.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深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6(01):78-79.
[3]施经.为什么要提倡阅读名著[N].南方日报,2017-1-12(02).
[4]孙洁、何郁.用课文带动对“原典”的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课例谈. 语文建设.2016(01):71-74.
[5]周同巖.拉近大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提高大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3(06):5-6.
[6]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97.
[7]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135.
[8]姚佩琅.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82.
[9]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8.
[10]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5-9.
[11]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韩金容,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 高校 有效衔接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经典名著?从小学到大学,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教学尝试。其中,高中和高校阶段的名著阅读教学,因处于学生性格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故对其影响尤为深远。高校阶段的名著教学由来已久,高中阶段的名著教学却是近几年才开始得到重视。故而,厘清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实现名著阅读教学的有效衔接,可以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汕头市东厦中学对名著阅读教学进行探索,从2010年举办“读书节”时便已开始[1],其中也包括本人的新尝试[2]。这个探索,现又获准“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重点项目。在此,笔者拟从教学实际出发,对高中和高校名著阅读教学进行对比性探讨。
一.高中、高校名著阅读教学相同点
1.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省市将经典名著纳入高考考查范围。如2017年1月份北京教育考试院正式发布高考北京卷《考试说明》,将《红楼梦》等6部经典名著纳入考试范围[3]。而刚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此更是有高的要求。
从现行的高中语文教材来看,本身便选择部分经典名著片段作为课文,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课文带动学生对原典的阅读[4],进而提升学生人文底蕴、审美鉴赏等核心素养。
而大多数高校设置名著教学课程,主要是为了通过教学名著的片段和以名著为底本设计的学生实践活动,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净化其心灵,同时引导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提升综合素质[5]。
可见,无论是高中名著教学,还是高校名著教学,课程设置的最初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2.学生对名著鉴赏课(或讲座) 的基本态度
根据调查结果,对于教师开名著鉴赏课(或讲座),高中生多数非常感兴趣[6],而高校生也普遍很欢迎[7]。这其中的原因,大概是高中名著鉴赏课(或讲座)和高校名著鉴赏课(或讲座) 虽然有许多的不同,但两者通常都是老师精心准备的,并且一方面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又没有给学生做太多作业的压力。
二.高中、高校名著教学不同点
1.学情教情不同
高中阶段名著阅读教学,由于受“高考指挥捧”的影响[8],会面临来自家长的不理解、其他科目甚至语文学习成绩无明显提升、日常作业完成后课余时间极其有限等各种压力。就笔者的实验对象而论,真正能坚持读完整本书、每节课都能与教师进行互动的学生相对较少。这样的学情,需要教师在重重困难下艰难跋涉,让时间证明教学效果。因此,肯主动接受名著教学任务的高中教师不可能很多。
高校阶段名著阅读教学,学生是在明确能处理好与其他科目应试压力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家长不理解的情况也不会发生。此外,高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客观上也为学生留下了相对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使得大学生们多能完成名著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较好的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大学教师进行名著教学的热情会相对较高些。
另一方面,高中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比高校师生多,高中阶段的名著教学在进行时,学生通过网络、利用课余时间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的积极性也会更大些。学生在阅读名著时产生的疑惑或误区,大多能及时得到教师的解答或纠正。如笔者每节课都布置了一定的课后阅读任务,定期请学生上交读书笔记,并及時反馈、加以指导。如此开展,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切实提高,有较大的保障。而高校阶段的学生,大多将阅读名著视为个人的行为,与教师主动探讨问题的相对比较少,这就难以保证完成相关的课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了。
2.教学侧重点不同
高中学生因大多活动空间处于学校、家庭可控的有限范围,人生阅历、阅读经验也相对薄弱。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进行个性化解读,发散思维移情、动情,与名著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对名著的主题各抒己见。通过阅读指导,促进学生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能力发展,让学生人文底蕴和审美能力等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高校学生因活动空间开始拓展到社会,对人情世故的感知与了解,对名著思考的深度和广度,相对强些。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时,能广泛联系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寻找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与名著人物相似的选择与困难的方法,甚至对名著里的人性、神性等相对抽象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或再创造演绎,从而在思想上得到质的飞跃,人格也逐渐完善成熟。
如同样是教学《红楼梦》,同样是对人物形象的鉴赏和探究,笔者所在学校的高中阶段侧重于引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分析书中主要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和命运,而高校阶段更侧重于考证人物原型及其在社会历史中所具有的深层意蕴。
3.课时安排不同
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高中名著教学并无专门课时安排。因此,要进行名著教学,需要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同时,另外挤出时间来实现。如在个人教学的班级里选择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先加快日常教学进度,再挤出每周一课时来进行名著教学。若刚好遇上考试季或因故停课较多的周次而使得教学进度无法保证时,便只能先完成常规教学任务后,再继续进行名著教学。有时受学生分班、升年级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学计划只能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调整,并做适当删减。
比较而言,高校名著教学,已经形成较为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在排课上有课时保障,教师准备的内容大多能按时完成,并无高中阶段常有的临时出现各种各样情况的压力。 4.考核机制不同
高中名著教学因未纳入常规教学体系,除了将名著内容纳入高考考查范围的省市外,大多数高中的名著教学没有统一的考核机制,在完成一部名著的教学后,多数情况下是学生上交一份总结性阅读心得或手抄报即可,其考核更侧重于过程性评价。
而高校名著教学的考核机制相对完善,有闭卷考核、开卷考核、提交小论文等多种考核形式,对教学效果的把关更为科学而全面。
三.高中、高校名著教学对比之意义
1.实现分层次教学
明确高中、高校名著教学不同情况后,高中、高校负责名著教学的教师可以避免两个阶段重复或交叉的部分,实现更有效果的分层次教学。
高中教师应侧重于培养学生名著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名著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在宏观上进行名著鉴赏教学,为学生进入高校后进一步品评名著奠定基础。
而高校教师在进行名著教学前,可以先设计一份调查表请学生填写,若学生大都在高中阶段已经参加过名著学习,教师可以适当浓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阅读方法的教学时间,增加深入文本体会作者语言、情感、态度和作品主题的内容,引导学生从微观处鉴赏名著,更可以介绍众多相关学者对同一部名著的不同解读,引导学生更有深度和广度地进行名著学习,最终实现高中与高校阶段名著教学的有效衔接。
2.实现学生素养进一步提升
高中名著教学应该侧重于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通过名著引领来“养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9],使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真假、善恶、美丑时,有比较坚定、正确的立场。
而高校名著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审美趣味的精心培育”[10],针对“有意味的形式”进行专业的指导[11],让学生深刻体会作品中呈现出的悲天悯人、忍辱负重的高尚道德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大力提升,使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更为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
参考文献
[1]姚佩琅.例谈校办读书节的模式[J].文学教育(上),2016(01):114-117.
[2]韩金容.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深阅读[J].文学教育(上),2016(01):78-79.
[3]施经.为什么要提倡阅读名著[N].南方日报,2017-1-12(02).
[4]孙洁、何郁.用课文带动对“原典”的阅读——《红楼梦》名著导读课例谈. 语文建设.2016(01):71-74.
[5]周同巖.拉近大学生与文学名著的距离——提高大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语文教学通讯.2013(06):5-6.
[6]郑惠生.关于当前中学生视听与读购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6):97.
[7]郑惠生.关于当前大学生视听与读写状况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05):134-135.
[8]姚佩琅.略论当前中学文学教学的“八重八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02):82.
[9]姚佩琅.德育视野中的校办读书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28.
[10]郑惠生.应该重视大学生文学审美趣味的培育——以调查研究为基础的探讨[J].美与时代(下),2005(04):5-9.
[11]郑惠生.经典名著留给大学生的印象探讨——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研究之六[J].美与时代(下),2005(09):8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项目《以“提升素养”为导向的名著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项目编号:2018ZQJK023,项目负责人:姚佩琅)
(作者介绍:韩金容,广东汕头市东厦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