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是什么”的课堂教学总结和反思

来源 :中学物理·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kaijie19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奇心是一切兴趣的起源,在物理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一直是我所注重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一些活动和实验的实质就是一种“玩”,一种科学的“玩”。让学生在“玩”中发现问题,在“玩”中洞悉学习方法和研究思想,在“玩”中解决问题,在“玩”中升华情感。让学生学习快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是我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我矢志追求的最高境界。
  1 分析教材
  “声音是什么”是八年级物理现象篇第一章第一课时内容,从知识层面来讲,对学生的要求并不高,主要是知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对学生来说也并不陌生,是一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要让学生对它有全面的科学的了解和理解,尤其是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它进行研究进而获得知识,这对刚刚升入初二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可能是拿它作为初中物理即整个中学阶段物理的起始节的原因,也许,编者的意图亦在此。因此,我把消除学生怕学物理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渗透物理学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定位成这一堂课的重点。
  2 研究教法
  2.1 活动引题,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
  在几百双眼睛密切关注下走进第一堂物理课课堂,学生的紧张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通过课题的引入,逐步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思考再三后,我决定直接由活动切人正题。课前准备,我布置学生把以前的玩具或学习生活用品中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带进课堂,同时在课桌上放置了一些乐器、音叉、口哨、橡皮筋和一些小玩具等面对满桌的器材,学生眼前一亮,好奇而又“蠢蠢欲动”,我乘势开场白:“……请同学们尽情的动,使它们发出声音……”,这既符合学生看到新物体,好奇想动的心理,又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不过,学生稍微好了一些,但好像还是比较紧张,从现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难发现学生们“玩”的并不尽情。)
  2.2 活动切题,提高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从声音的产生过渡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时,我安排了一个学生欣赏贝多芬音乐的活动。从我们是通过什么物质听到声音到贝多芬晚年是通过什么方法听到声音,得到“气体可以传播声音”、“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命题。在证明了这两个命题后。我的提问“你还想研究什么?”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到研究“液体中可以传播声音吗?”接着介绍“真空——没有气体、固体、液体”,学生又自然想到“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的命题。这样的过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很自然,学生的探究欲望也越发高亢。
  在了解了声速后,过渡到声音的传播方式和声能。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请学生欣赏“兔子舞”视频,同时在音箱前点燃一支蜡烛。有同学会发出开心的笑声,因为他发现了一个特殊的舞蹈者——烛焰。这样的安排,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然的过渡到“声音怎么传播到烛焰那儿,还有使另一个物体振动的本领”。(让学生快乐学习)
  2.3 活动思题,渗透研究思想和方法
  首先以信息快递的形式介绍“声源”定义,再用“在刚才的活动中,你发现了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同时指导学生在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用手,用眼,用耳……”仔细观察比较,要观察整个活动过程。(这种观察方法的指导,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环节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帮助。在小组展示时,通过全体同学的交流,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最后归纳出发声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都在振动。
  在如何判断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这个环节,对学生给出的用手摸直接感知,用水面溅起水花间接判断的方法都给予肯定。通过比较,让学生知道两种判断方法的不同之处。介绍这种我们不知不觉中应用的方法,叫“转换法”,在以后物理学习中还会经常用到。
  针对看不见的空气作为声源的现象较多,而学生常常难以判断这个实际情况,在安排器材时我就准备了口哨、小喇叭、竖笛等物体。在学生列举物体的具体发声部位时,对于“口哨是空气振动发出声音,还是珠子振动发出声音?”果然引起了学生的争鸣。有学生用小喇叭的发声是由空气振动发声,类推口哨也是由空气振动发声。这时,我引导各小组再一起合作探究:一同学用小木棍按住口哨中的珠子,另一同学吹口哨,发现珠子不动但还能发出声音,从而得到口哨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其实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珠子的振动知道实际上是空气在振动,这实质上也是转换的思想。(知识的生成,情感的升华)再具体到——“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作为声源”就水到渠成了。
  在演示“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实验时,先让学生猜想:真空能不能传播声音?请学生设计实验,解决了两个问题,首先要有个声源,其次要用抽气机制造一个真空环境。肯定了学生的思路后,我铺垫:在这里要获得绝对的真空是不可能的,你能想到判断方法吗?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并能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仔细观察。当学生用“听到声音越来越小”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时及时给予肯定。再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变化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声源始终在振动,那声音的变化就是由于介质的变化引起的。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再少再少呢?学生潜移默化地用到推理:听到的声音再小再小。那么,形成真正的真空时就听不到声音了。对于逆过程,向钟罩内放人空气呢?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实验验证。(对学生猜想的正确和思维过程给予充分的肯定,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3 教学反思
  (1)在小组合作探究时,由于分工不明细,造成有一些同学不能真正动脑思考、动手实验,充当了观众。长此以往这一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会得不到很好的提高。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合作探究小组成员的选择和分工要做到细致到位,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全体学生都能进发出智慧火花,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2)对探究的方法没有指导到位,原想循序渐进,但实践证明,对于物理的第一课还是应该直接点明物理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并有针对性的指导,有些方法可以让全体学生一起体验,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自然应用。(3)对本堂课的知识和一些研究思想和方法,还是应该有适当的巩固,进一步使学生学有所成,学以致用。
其他文献
Unit 23 The find of the century(Lesson 89)rnⅠ.Fast readingrn1.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W,the writer and his brother_____.
江泽民总书记讲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改倡导下的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加强自主创新能力,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加强我国中小学生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理应担负起中队建设的各项职责,带领全体队员为中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中队辅导员既要懂得教育的连续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更要针对在不同形势下的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小学语文课堂的需要.面对教学成绩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只有适应新形势下的课堂改革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笔者就以我校跨越式教
语法要点归纳:rn一、功能rn名词从句具有主语、表语、宾语、同位语和补语的功能.rn●主语从句一般位于句首,但有时也可置于以形式主语it引导的句子中,位于谓语动词之后.
我们始于迷惘,终于更高层次的迷惘。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设、解释必定会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改写。知识不能提供对任何问题的解决都适用的方法,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需要针对具体问题情境对原有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此物理知识的学习是一种活动过程,是一种构建过程,必须处于丰富的情境中。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立一支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
“生活教育”思想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而在当前的教学中,生活化教育思想的落实不够到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当立足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结合生活案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