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SnO2/OMC电催化膜对水中大肠杆菌的去除效果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i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提高电催化膜的电催化性能,采用电沉积法,以PTFE膜为支撑,制备出Sb掺杂SnO2沉积OMC的Sb-SnO2/OMC电催化膜.利用SEM、TEM、XRD和LSV等分析手段,对Sb-SnO2/OMC的结构组成及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b-SnO2粒子均匀分布在OMC表面,结合形成多个活性化学位点.当锑与锡摩尔比为0.15、电沉积电压为2.5V、电还原时间为60min时,制得的Sb-SnO2/OMC析氧电势为1.73V.在电压2.5 V的条件下,电催化膜连续工作5 h,对水中大肠杆菌去除率可达95.9%,这表明Sb-SnO2/OMC电催化膜能很好去除水中微生物,在水处理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钢化真空玻璃作为一种新型安全玻璃,近年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高层建筑的外墙、窗体等部位.抗弯强度作为钢化真空玻璃最重要的力学性质之一,更加备受关注.分别采用长条形吸气剂和圆片状吸气剂对2组钢化真空玻璃进行了四点弯曲试验,得到了2组试件的载荷位移曲线图,分析了玻璃试样受弯破坏过程的3个阶段,得到了不同吸气剂形状对钢化真空玻璃弯曲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玻璃试样表面存在预压应力层,不同玻璃试样的破坏形态趋于一致,其中采用长条形吸气剂比采用圆片状吸气剂有更好的极限承载能力和挠度.同时提出了一种钢化真空玻璃安
以特殊浸润材料的浸润机理出发,介绍了构建具有特殊浸润性膜的方法,阐述了“去油型”、“去水型”、“智能控制型”分离膜的研究成果.具有特殊浸润性的膜分离效率高、循环性能好,在处理油水混合物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对其现存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认为需要开发出分离性能好、抗污染性能优异、可大规模生产的商业膜;需要解决分离后乳化剂的去除问题,以及在分离过程中对膜污染的清洗方式、清洗效果;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分离“油包水”“水包油”混合物的高效简单分离膜.
由原竹加工制作而成的重组竹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该材料的蠕变力学行为对结构安全性有较大影响,其蠕变力学性能与环境温度及荷载等因素密切相关.为了探讨重组竹的蠕变力学性能,先介绍了Findley幂律模型和变参广义Kelvin蠕变模型,然后进行了不同应力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短期受压蠕变试验,并将试验数据与理论模型进行了拟合,分别得到了2种模型中待定的力学参数.2种拟合结果对比表明,变参广义Kelvin蠕变模型比Findley幂律模型能更好地表征重组竹蠕变力学性能.
大型商业综合体类建筑具备体量庞杂、建筑业态类型多样化、人员密集等特点,因此其防火疏散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带来大型商业综合体建设项目的迅速发展,专项规范及相应的执行标准则有所欠缺,结合金华市信息产业园二期项目中的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实例,通过对国家规范及地方规范的对比及剖析,对该类型建筑防火疏散的要点及难点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讨,总结防火疏散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及建议.
总结了新兴污染物ICM在污水、地表水和饮用水等各种水环境中的污染现状及相应的生态风险;介绍了现有的ICM的去除工艺,包括高级氧化技术、辐射技术及生物降解转化技术等;讨论了ICM自身及其转化产物消毒副产物对环境的生态风险.认为目前对于各种水体中ICM含量、准确测定、有效去除及毒性评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后续应着重研究污水、饮用水消毒过程中ICM形成I-DBP的机理,研究有效的去除ICM的工艺技术,尤其是去除惰性离子型ICM的处理工艺,从源头控制ICM,避免ICM形成I-DBP的危害.
长期摄入氟化物含量超标的饮用水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诸多危害,饮用水氟化物污染已经成为了全世界聚焦的问题之一.随着氟化物污染问题的不断出现,除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也逐步深入.电化学法由于其高效的处理能力及高度自动化水平,成为了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饮用水除氟技术.文章综述了电絮凝、电渗析、电容去离子技术在饮用水除氟中的应用,对其原理、影响因素、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对氟化物及饮用水处理的深入研究.
介绍了电渗析的原理和性能、回顾了在火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历程、并分析了其在火电厂深度优化用水中的研究和发展方向.对比了几类高盐废水浓缩减量技术,总结了电渗析的优势在于浓缩倍率高、能耗低和操作灵活.通过列举几种新型电渗析技术,指出了其在火电厂废水处理及资源化应用上的巨大前景.认为电渗析未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在于通过和其他技术相耦合,如与诱导结晶、电解制氯以及电吸附等技术连用,开发出更节能、更环保、更长寿命的废水零排放工艺.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BPR)因其经济、高效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环境因素和参数控制等影响,系统的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难以维持.在生物除磷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了碳源、pH、进水温度、电子受体、污泥龄(SRT)等对EBPR系统的影响,并综合现有的研究基础和发展趋势,对EBPR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总结了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的最优生长条件和EBPR系统运行的最佳参数控制,以期为EPBR工艺的微生物种群结构调控以及增强工艺的稳定性等提供参考.
近年来电镀行业蓬勃发展,每年平均废水总排放量占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20%左右,电镀废水中主要含有铬、镍、铜、锌等重金属污染物.膜分离技术具备分离精度高、出水水质好,无二次污染、工艺简单等特点,能够高效处理电镀废水并回收其中有价值的金属离子,实现废水资源化利用,因此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电镀废水中的铬、镍、铜、锌等主要金属离子,结合国内外近年文献,介绍了主要膜分离技术如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液膜等在处理电镀废水中不同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提出膜分离技术在电镀废水处理中存在的问
采用电解活化过一硫酸盐(PMS)原位电氧化/电絮凝体系(EC)耦合低压膜(LPM)工艺(EC-PMS-LMP)去除模拟医药废水中的抗生素-磺胺二甲基嘧啶(SMZ)及有机物(COD).结果 表明,优化工艺条件为:pH=7.0,电流0.4 A,PMS与电解产生Fe2+的摩尔比为1∶1,对SMZ的去除率达100%.对COD的去除效果有限,但原水中SS含量和COD对SMZ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电子顺磁共振光谱(EPR)证明了对于SMZ和有机物的降解,起主要作用是活化PMS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