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 承载中国文化的“活化石”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武术技巧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华人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华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2009年年初,一部名为《叶问》的电影突然在贺岁片大战中杀出重围,一举跃居票房前列。影片讲述了一代咏春拳大师叶问先生,在国破家亡的抗战时期,不畏强敌、舍身取义,用高超的武术拯救手足同胞,捍卫民族尊严,感悟武学之道的故事。《叶问》用武术中优雅的拳术“套路”体现了“柔弱胜刚强”的习武之道,将武术所宣扬的“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民族精神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尚武崇德、德艺双修”的武学大师的形象。
  这是一部华人圈中多年不见的优秀武术电影。与那些“吊钢丝”的“魔幻武侠”与称勇斗狠的“暴力武侠”相比,《叶问》用精湛的武术竞技“货真价实”地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真谛,许多观众,正是在此片中第一次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动作之美,它更正了世人对中国武术的误解,还原了中国功夫的本真。武术“非武非术”,而是一个承载中华5000年古老文化的载体,是研究华夏文明的“活化石”,蕴涵了中国人对宇宙、生命、社会的思考结晶,及中国人追求的完美的生命本根与人生境界。
  如中国武术历史研究者陆草所说:“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民族传统文化在武技一道的体现。中国武术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其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同时又融合了道家的守静致柔、释家的禅定参悟等诸多理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博大精深的武学体系,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武文化’。”
  
  技击以人为本的养生文化
  
  与拳击、花剑、摔跤等西方技击术不同的是,中国武术的本质不是竞技格斗,而是一种以强身健体为目的的养生之术与体育运动。在少林寺的武僧《习武戒约》中第一条便指明“习此术者,以强体魄为要旨”。如传说为三国时华佗发明的“五禽戏”就是一种通过模仿动物的形态来活动筋骨,强健体魄的武术运动。无论是南拳还是北腿,少林还是武当,中国武术中的不同体系与门派,其武术练习的内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为主,围绕“攻、防、虚、实、阴、阳、进、退、速、缓”等技击观念来实现提高人的身体素质与攻防格斗能力为目的,绝非西方与东南亚的那种招招致人伤残死亡的“必杀技”。
  通过练习武术,不仅能提高练习者本人的身体素质,武术还能成为治病救人的方法。武林有句俗语“拳起于易,理成于医”,由于武术与中医的传承关系,中医中的阴阳五行、六位经络、千年流注等诊疗系统与方法也被融合在武术技巧中。中医认为,人得病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经脉不通、气血不畅,而习练武术能抵御严寒、酷暑、风湿等对人体造成的侵袭威胁。许多武术家不仅是拳师,同时还是医师,如清末著名武术家黄飞鸿先生本身就是“寶芝林”药房的老板。著名网络牛人“五月散人”在回忆他的习武经历时说:“我所学的功夫里有一招叫做‘狮子滚球’,其实就是一种把对手颈椎错断的手法。但师父教的时候说过,如果不用那么大力度的话,这招治疗落枕非常灵验,一下就可以好。”
  因此,武术带来的结果显而易见,中国武术成为了世界上惟一的“不流血,不伤人”的搏击技术。如长年练习中国太极拳的世界太极拳家蒙田吉乘在回答“太极对您来说占有什么位置”的问题时说:“如果用公式来表示的话,即是太极=音乐=生活。也就是说,太极拳对我来说,既是健身术,又是探索和锻炼自己本质的手段。”
  
  武德仁爱和平的文化精神
  
  中国武术的功能,除强身健体之外,对每一个习武之人来说,一代代武术家世代传承的至高之上的“武德”才是他们追求的最大目标。中国武术存在着十分明显的社会伦理特色,它建立在儒家“仁义与修身”思想之上,融入了佛学的“持戒与化解”的人道主义情结,集合了道家的“不争与虚静”哲学思辨,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善良、诚信、热爱和平的美德。
  从春秋战国的“以命搏命,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反抗暴政、仗义勇为、舍生取义的荆轲、专诸、聂政、要离到唐宋话本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虬髯客、昆仑奴、展昭、白玉堂;再到近代的抵御外辱、树立民族正气的霍元甲、杜心武等侠客与武术家。他们除了拥有高超的武艺之外,还具备了贯穿一致的“尚武崇德、德艺双修”的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观成为了引导武术的最高“武德”。
  


  以儒家“仁爱”观为主线派生出的“忠、孝、智、仁、勇、宽、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等道德标准,一直以来,被作为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使武术这一搏击的技术被纳入了中国道德伦理的意识之中,使武术不光成为技击、健身之道,更成为了精神修养、人格净化的途径。《左传·宣公十二年》中就提出“武德”有七:“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讲究“武德”成为了各门各派招纳门徒,延续根脉的首要之选,都立出了“未曾习武先修德”和“短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与之教”的门规格言,倡导“济危扶贫,匡扶正义”和“不可逞强凌弱之拳”的人格修养。
  如明代《云间杂志》中记载的隐迹风尘的丐侠张二郎,为抗倭而从军,屡次立功,“时斩倭首以献”。论功行赏时,他把赏给他的银牌犒金交归府库,自己分文不取。霍元甲创办“精武体育会”,以“爱国,修身,正义,助人”作为办会宗旨,并以“不准以我之拳头加予同胞身上”为根本戒律,被武林誉为“精武精神”。
  为此,武术研究学者畲志超指出,“武”字可以拆分成“止”和“戈”两个字。“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动干戈就是打斗,就是战争,“止”字就是停止的止,就是不要动武。那么,为什么“武”字的结构竟是“止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楚庄王曰,夫武,定功戢兵,故止戈为武。”“戢兵”就是把兵器收藏起来,也就是说,“武”的本义是收兵,所以“止戈”为“武”。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的精神底蕴,就是止戈,就是不要动武。或者说,武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并不是单纯的胜负,而是中国儒家学说的“致中和”的精神,是道家学说中“无为无不为”的精神。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中,写到武功的最高境界就是没有任何招式,所谓无招胜有招。这就是深深契合中国武术的文化精神而作出的结论。
  
  功夫传播华人文化的载体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武术作为中国国家软实力的代表,借助文学、电影、报刊、漫画、游戏、音乐的传播,中国武术被介绍到世界各地。武术技巧与武术文化作为一种华人文化现象已经渗透到了每个华人的灵魂深处,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支撑。
  这其中,最为知名的当数港台的武侠小说与李小龙的功夫电影。20世纪50年代,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文化人发起的“新派武侠小说”运动将武术内容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历史与哲学元素以小说的形式,向全球华人展开了一次中国武术与中国文化普及运动。他们通过参与武侠小说的创作,将自己的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家国感慨都化入了自己的武侠作品中,一下子把中国武术与武侠文化的层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武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华人与其他民族认可,并被作为一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
  而当代著名武学大师李小龙先生,则带着他标志性的喊叫、双节棍与凌厉干脆的截拳道,将中国功夫领入了全世界人们的视线中。对于许多不了解中国文化的人士来说,了解中国功夫就是从看李小龙先生的电影开始,李小龙也因电影成为了世界最著名的武术家。李小龙先生去世之后,成龙、李连杰等武术片明星继承了李小龙先生开创的武术电影之路,用中国武术与文化再一次征服了世界观众。
  中国武术作为一种集合中国哲学、医学、伦理、军事、美学等多种传统文化思想和文化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诸如整体观、阴阳变化观、形神论、气论、动静说、刚柔说等等,逐步形成了独具民族风貌的武术文化体系。它内涵丰富,寓意深刻,既具备了体育运动强身健体的共同特征,又具有华夏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集中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因此,武术不仅是一个运动项目,而且是一整套民族文化体系,更是中国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其他文献
2009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曾经主导论坛的欧美首脑与金融巨头在经歷金融风暴之后风光不再。而来自东方的中国却成为了论坛中的明星。在本届论坛上,“中国声音”再次轰动全球。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28日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加强合作推动世界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别致辞,在世界面前正式阐明了中国政府维持本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心,引起强烈反响。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达沃斯成为真正的“大腕
期刊
2009年年初,一部名为《叶问》的电影突然在贺岁片大战中杀出重围,一举跃居票房前列。影片用武术中优雅的拳术“套路”体现了“柔弱胜刚强”的习武之道,将武术所宣扬的“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民族精神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塑造了一位顶天立地的“尚武崇德、德藝双修”的武学大师的形象。  如片中的一句台词:“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是包含儒家的哲理,武德,也就是仁,推己及人。”  武术“非
期刊
2月11日至15日,由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主办、大公报(香港)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在香港展览中心开展。这是继去年11月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首次展出后的第二站。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发来贺电称,中华文化是联系两岸三地同胞及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此次展出,必將进一步促进两岸三地的文化交流,为弘扬民族精神、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做出新的贡献。  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高祀仁、副主
期刊
他出生在一个拥有12位博士和教授的科技世家,却上了一所美国的“普通大学”。  他的兄弟拥有6个高等学位,他却只有一个,但是他拿到了诺贝尔奖。  他既可以在厨房里烧一手好菜,也可以成为美国能源部的领导者。  他不会说中文,但是他说自己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  他就是美国新任能源部长、诺贝尔奖获得者、全世界最著名的华人之一——朱棣文!    朱棣文  祖籍中国江苏太仓  1948年2月28日出生在
期刊
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让你自由寻找那些对你有意义的事情,而不是把人脑当成一个容器,往里填东西。    “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    科技世家一门豪杰    朱棣文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为土生土长的第二代华裔。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1943年留美就读麻省理工学院,
期刊
在父母的眼中:“有子荣获诺贝尔奖,当然非常开心,更重要的是,他替中国人争了光。”在家乡人的眼中,在美国土生土长的朱棣文,其实很传统、很中国。    “母校”珍藏他的英文墨宝    在太仓经济开发区,有一所朱棣文小学。这是太仓市第一所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学校。现任校长龚雪萍介绍,朱棣文小学前身是太仓市新区小学,1999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为了表达家乡人民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朱棣文的尊敬,也为了激
期刊
达沃斯见证了中国这30年从落后到富强,从封闭到开放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在改革开放的每一个重要过程中,达沃斯成为了中国与世界进行对话与沟通的桥梁。    1979年,一群中国人出现在瑞士的达沃斯小镇上。他们身着统一的哔叽中山装,上衣的口袋中插着钢笔,神情严肃。這支由79名部级官员组成的代表团来自刚打开国门不久的中国。对于达沃斯论坛而言,他们是陌生的。对于中国人而言,在中断与欧美30多年的联系后,他们
期刊
一名华裔,何以成为美国能源部长的“完美人选”,并被誉为奥巴马能源改革的希望?    朱棣文很早就强调解决气候变暖问题的急迫性,认为投资能源科技研究是对抗气候变暖的有效手段,同时支持大力发展“碳中和”、可再生能源,因此,他当然应该在我们的榜单有一席之地。另外,美国是世界上能源消耗最多的国家,作为美国能源部的掌门人,朱棣文肯定会成为2009年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  ——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日前评选
期刊
朱棣文已经站在世界转变的十字路口,也站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制高点,我们为他加油,也对他抱有最高的期待,愿朱棣文成功。    这是一个对北美华人和美国、世界都十分重要的任命,美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朱棣文被美国总统当选人奥巴马正式任命为能源部长。我们绝对不能只从政治正确的角度来看朱棣文的任命,因为布什政府有劳工部长赵小兰,奥巴马政府就有能源部长朱棣文,以显示奥巴马对其他少数族裔的重视,以实现执政
期刊
由全国台联主办的“中国国粹油画艺术精品展”引起了两岸三地各界的广泛关注。全国台联会长梁国扬在接受大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国台联是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同乡会组织。自1981年成立起,就一直致力于两岸的文化交流,并且通过利用社会力量,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出了一种新的交流模式,这不仅开创了历史,更成为一种品牌。    借外力创交流新模式    费翔、苏芮、文章等台湾歌星的大陆演出,最初都经由全国台联牵线搭桥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