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节选)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哲学家,存在主义文学、“荒诞哲学”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局外人》《鼠疫》等,于1957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我收到养老院的一封电报,说:“母死。明日葬。专此通知。”这说明不了什么。可能是昨天死的。
  养老院在马朗戈,离阿尔及尔八十公里。我乘两点钟的公共汽车,下午到,还赶得上守灵,明天晚上就能回来。我向老板请了两天假,有这样的理由,他不能拒绝。不过,他似乎不大高兴。我甚至跟他说:“这可不是我的错。”他没有理我。我想我不该跟他说这句话。反正,我没有什么可请求原谅的,倒是他应该向我表示哀悼。不过,后天他看见我戴孝的时候,一定会安慰我的。现在有点像是妈妈还没有死似的,不过一下葬,那可就是一桩已经了结的事了,一切又该公事公办了。
  我乘的是两点钟的汽车。天气很热。跟往常一样,我还是在赛莱斯特的饭馆里吃的饭。他们都为我难受,赛莱斯特还说:“人只有一个母亲啊。”我走的时候,他们一直送我到门口。我有点儿烦,因为我还得到艾玛努埃尔那里去借黑领带和黑纱。他几个月前刚死了叔叔。
  为了及时上路,我是跑着去的。这番急,这番跑,加上汽车颠簸,汽油味儿,还有道路和天空亮得晃眼,把我弄得昏昏沉沉的。我几乎睡了一路。我醒来的时候,正歪在一个军人身上,他朝我笑笑,问我是不是从远地方来。我不想说话,只应了声“是”。
  养老院离村子还有两公里,我走去了。我真想立刻见到妈妈。但门房说我得先见见院长。他正忙着,我等了一会儿。这当儿,门房说个不停,后来,我见了院长。他是在办公室里接待我的。那是个小老头,佩带着荣誉团勋章。他那双浅色的眼睛盯着我。随后,他握着我的手,老也不松开,我真不知道如何抽出来。他看了看档案,对我说:“默而索太太是三年前来此的,您是她唯一的赡养者。”我以为他是在责备我什么,就赶紧向他解释。但是他打断了我:“您无须解释,亲爱的孩子。我看过您母亲的档案。您无力负担她。她需要有人照料,您的薪水又很菲薄。总之,她在这里更快活些。”我说:“是的,院长先生。”他又说:“您知道,她有年纪相仿的人作朋友。他们对过去的一些事有共同的兴趣。您年轻,跟您在一起,她还会问得慌呢。”
  这是真的。妈妈在家的时候,一天到晚总是看着我,不说话。她刚进养老院时,常常哭。那是因为不习惯。几个月之后,如果再让她出来,她还会哭的。这又是因为不习惯。差不多为此,近一年来我就几乎没来看过她。当然,也是因为来看她就得占用星期天,还不算赶汽车、买车票、坐两小时的车所费的力气。
  院长还在跟我说,可是我几乎不听了。最后,他说:“我想您愿意再看看您的母亲吧。”我站了起来,没说话,他领着我出去了。在楼梯上,他向我解释说:“我们把她抬到小停尸间里了。因为怕别的老人害怕。这里每逢有人死了,其他人总要有两三天工夫才能安定下来。这给服务带来很多困难。”我们穿过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不少老人,正三五成群地闲谈。我们经过的时候,他们都不作声了;我们一过去,他们就又说开了。真像一群鹦鹉在嘁嘁喳喳低声乱叫。走到一座小房子门前,院长与我告别:“请自便吧,默而索先生。有事到办公室找我。原则上,下葬定于明晨十点钟。我们是想让您能够守灵。还有,您的母亲似乎常向同伴们表示,希望按宗教的仪式安葬。这事我已经安排好了。只不过想告诉您一声。”我谢了他。妈妈并不是无神论者,可活着的时候也从未想到过宗教。
  我进去了。屋子里很亮,玻璃天棚,四壁刷着白灰。有几把椅子,几个X形的架子。正中两个架子上,停着一口棺材,盖着盖。一些发亮的螺丝钉,刚拧进去个头儿,在刷成褐色的木板上看得清清楚楚。棺材旁边,有一个阿拉伯女护士,穿着白大褂,头上一方颜色鲜亮的围巾。
  这时,门房来到我的身后。他大概是跑来着,说话有点儿结巴:“他们给盖上了,我得再打开,好让您看看她。”他走近棺材,我叫住了他。他问我:“您不想?”我回答说:“不想。”他站住了,我很难为情,因为我觉得我不该那样说。过了一会儿,他看了看我,问道:“为什么?”他并没有责备的意思,好像只是想问问。我说:“不知道。”于是,他拈着发白的小胡子,也不看我,说道:“我明白。”他的眼睛很漂亮,淡蓝色,脸上有些发红。他给我搬来一把椅子,自己坐在我后面。女护士站起来,朝门口走去。这时,门房对我说:“她长的是恶疮。”因为我不明白,就看了看那女护土,只见她眼睛下面绕头缠了一条绷带。在鼻子的那个地方,绷带是平的。在她的脸上,人们所能见到的,就是一条雪白的绷带。
  她出去以后,门房说:“我不陪你了。”我不知道我做了个什么表示,他没有走,站在我后面。背后有一个人,使我很不自在。傍晚时分,屋子里仍然很亮。两只大胡蜂在玻璃天棚上嗡嗡地飞。我感到困劲儿上来了。我头也没回,对门房说:“您在这里很久了吗?”他立即回答道:“五年了。”好像就等着我问他似的。
  接着,他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如果有人对他说他会在马朗戈养老院当一辈子门房,他一定会惊讶不已。他六十四岁,是巴黎人。说到这儿,我打断了他:“噢,您不是本地人?”我这才想起来,他在带我去见院长之前,跟我谈起过妈妈。他说要赶快下葬,因为平原天气热,特别是这个地方。就是那个时候,他告诉我他在巴黎住过,而且怎么也忘不了巴黎。在巴黎,死人在家里停放三天,有时四天。这里不行,时间太短,怎么也习惯不了才过这么短时间就要跟着柩车去下葬。这时,他老婆对他说:“别说了,这些事是不能对先生说的。”老头子脸红了,连连道歉。我就说:“没关系,没关系。”我觉得他说得对,很有意思。
  在小停尸间里,他告诉我,他进养老院是因为穷。他觉得自己身体还结实,就自荐当了门房。我向他指出,无论如何,他还是养老院收留的人。他说不是。我先就觉得奇怪,他说到住养老院的人时(其中有几个并不比他大),总是说“他们”、“那些人”,有时也说“老人们”。当然,那不是一码事。他是门房,从某种程度上说,他還管着他们呢。
  这时,那个女护士进来了。天一下子就黑了。浓重的夜色很快就压在玻璃天棚上。门房打开灯,突然的光亮使我眼花目眩。他请我到食堂去吃饭。但是我不饿。他于是建议端杯牛奶咖啡来。我喜欢牛奶咖啡,就接受了。过了一会儿,他端着一个托盘回来了。我喝了咖啡,想抽烟。可是我犹豫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在妈妈面前这样做。我想了想,认为这不要紧。我给了门房一支烟,我们抽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您知道,令堂的朋友们也要来守灵。这是习惯。我得去找些椅子,端点咖啡来。”
  我问他能不能关掉一盏灯。照在白墙上的灯光使我很难受。他说不行,灯就是那样装的:要么全开,要么全关。我后来没有怎么再注意他。他出去,进来,摆好椅子,在一把椅子上围着咖啡壶放了一些杯子。然后,他隔着妈妈的棺木在我对面坐下。女护士也坐在里边,背对着我。我看不见她在干什么。但从她胳膊的动作看,我认为她是在织毛线。屋子里暖洋洋的,咖啡使我发热,从开着的门中,飘进来一股夜晚和鲜花的气味。我觉得我打了个盹儿。
  一阵悉悉索索的声音把我弄醒了。乍一睁开眼睛,屋子更显得白了。在我面前,没有一点儿阴影,每一样东西,每一个角落,每一条曲线,都清清楚楚,轮廓分明,很显眼。妈妈的朋友们就是这个时候进来的。一共有十来个,静悄悄地在这耀眼的灯光中挪动。他们坐下了,没有一把椅子响一声。我看见了他们,我看人从来没有这样清楚过,他们的面孔和衣着的任何一个细节都没有逃过我的眼睛。然而,我听不见他们的声音,我真难相信他们是真的在那里。几乎所有的女人都系着围裙,束腰的带子使她们的大肚子更突出了。我还从没有注意过老太太会有这样大的肚子。男人几乎都很瘦,拄着手杖。使我惊奇的是,我在他们的脸上看不见眼睛,只看见一堆皱纹中间闪动着一缕混浊的亮光。他们坐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看了看我,不自然地点了点头,嘴唇都陷进了没有牙的嘴里,我也不知道他们是向我打招呼,还是脸上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我还是相信他们是在跟我招呼。这时我才发觉他们都面对着我,摇晃着脑袋坐在门房的左右。有一阵,我有一种可笑的印象,觉得他们是审判我来了。
  (摘编自上海译文出版社《局外人》一书)
其他文献
“借书、看书、听书……想获得知识,来‘虹心’就都能实现。”近日,随着“虹心”有声图书馆的建成,姑苏区沧浪街道胥虹社区的360度全方位阅读体验阵地又多了一个新的维度,让居民们的心中乐开了花。  “虹心”有声图书馆的建成,让居民们获取知识的媒介也发生了改变。该有声图书馆以手机点读,解放双手、双眼,用耳朵听书的创新形式,让喜爱听书的居民有了新的知识获取途径。“扫描二维码,居民在手机上就可以免费选择自己感
期刊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又名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瑞典诗人、心理学家。   特朗斯特罗姆的詩歌用平凡的意象展示神秘性与生命力,描绘了一幅至幻至美的宇宙世界图景。他诗中的世界图景有印记着北欧奇异怪美的自然图景,也有工业文明入侵之下的工业图景,还有在现代主义社会浪潮下的展现出来的社会图景。在对每一个图景的描绘中,都体现着诗人面对现代社会做出的深刻思考与抵抗救赎。2011年10月6
期刊
让经典阅读走进孩子童年,9月20日,无锡广电集团在经开区和玺国学礼堂举办了第二季“牛娃学堂”诗词中国·大师课。  此次活动以苏东坡登惠山所做《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为诵读诗词,邀请了无锡市全民阅读领读专家、江南大学知名学者庄若江教授和无锡朗诵学会肖鹏会长,领诵了经典诗词,解读了苏东坡其人其诗,分享了寄畅园、天下第二泉等惠山人文历史,感受了吴地文化的独特韵味。  今后,无锡市还将继续组织
期刊
一  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  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就得去上学!  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  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的去到老包房里。  “怎么,你们包国维就要上学了么
期刊
华君武(1915-2010),著名漫画家、美术活动家。别名华潮,出生杭州,祖籍江苏无锡。抗日战争爆发后從事抗敌宣传,后到延安。历任《人民日报》美术组长、文学艺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等职务。华君武的漫画,早年长于政治时事漫画,富有战斗性,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后期以讽刺漫画为主,辛辣地讽刺了社会上种种丑陋、落后现象。画作构思巧妙,入木三分,富有幽默感。
期刊
10月8日,由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主办的“枫桥夜泊”大运河文化诗会在苏州枫桥景区举行。  本次活动分为文化诗会和文化沙龙两个部分。诗会搭设了水上舞台,综合运用多种艺术形式,烘托营造枫桥“江南第一詩境”夜景。现场邀请央视主持人任志宏、刘芳菲、沈竹音等人,及众多国家级艺术家齐聚一堂,以《回响·古运河》《追梦·新苏州》《同辉·共发展》三个篇章,对应苏州和运河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诗词阐
期刊
为什么要读经典?因为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真的没有时间耗费在那些并无裨益的心灵鸡汤上。因为只有那些经典作品,才能给予我们思想力量的撞击。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里,有一个叫永泽的大学生,他酷爱读书,但他所读之书,有一个特点,就是出版之初,已经离现在有50年的时间。50年光阴,就是见证经典的方式。我们当下的很多流行读物,喧嚣一阵,瞬间便无声无息。而50年,恰好是沉淀为经典的最好时间。  我喜欢
期刊
10月6日下午,《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首次读者见面会在南京凤凰国际书城五楼举行,吸引了许多读者、敦煌迷、文博爱好者、出版界人士和来自各个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向低调、鲜少出席公开活动的樊锦诗,首次面对读者,也选择敞开心扉,将很多心里话一一道来,朴实的语言、淡然的回忆,却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我没什么了不起……”10月6日下午,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真心诚意地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她是敦煌莫
期刊
玄武湖先锋诗歌书店位于南京市玄武湖公园梁洲的友谊厅,每天10:00-18:00开放。  书店内部通体白色,南北门相互对应,简洁通透。其中,居于中间的纯白色帐篷,打破了这个原本四四方方的空间格局。  透过店内的照片墙,带领读者透过一张张照片看一栋建筑所经历的风云际会,感受不同年代的玄武湖的模样。  透过店内的诗歌名人墙,你可以看见米沃什、博尔赫斯、辛波斯卡、保罗·策兰、佩索阿等世界著名诗人的肖像。 
期刊
李金發(1900-1976),原名李淑良,广东梅县人。中国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诗人,为中国新诗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他的诗歌深受法国象征派诗人波特莱尔和魏尔伦等人的影响,追求虚幻美。  细弱的灯光凄清地照遍一切,  使其粉红的小臂,变成灰白。  软帽的影儿,遮住她们的脸孔,  如同月在云里消失!  朦胧的世界之影,  在不可勾留的片刻中,  远离了我们,  毫不思索。  山谷的疲乏惟有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