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传统教学训练蒙童作文的“对课”
对课即对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文学艺术。对对子本来是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古代私塾的必修课,是最能体现我们汉语文字特色的游戏活动,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一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顺序先从一字对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至二字对、三字对直至多字对。蒙童经过这一套完整训练,能为今后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打下基础。在一副对联中,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意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对联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格律严谨,义美、形美、声美,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之作,读之如玩赏奇珍异宝,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对课”
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不再要求学生对课,因此,对对子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消失,仅仅成为少数人的业余爱好。这次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却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将它巧妙地借鉴到识字教学和“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由于这些对子读音上平仄相对,词汇上词性一致,语法上结构相同,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也就兴趣盎然。现在报刊上许多标题就采用了类似对子的形式,既醒目又吸引人。
1.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出现了对子的方式,如: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柳对杨,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2.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有趣联形式,如:
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拟人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还有故事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巧趣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三、对对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像视频结合。多媒体融形、声、色、字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铁齿铜牙纪晓岚》《九岁县太爷》等热播电视剧中均有对对子的片段,下载截选回放这些片段,学生会兴趣盎然、兴致倍增。
(2)照片图像展示。大家知道,名胜古迹联是旅游景点中之“景点”。题书在山水林园、楼台亭阁、寺庙祠墓等名胜古迹上的对联,使山河增色,古迹生辉,读之可以增加游兴,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将准备好的景点照片和景点处的对联展示给学生,引导提示学生在游山玩水时别忘了欣赏景点处的对联。如展示济南大明湖北岸小沧浪亭中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讲故事增兴趣。如故事“冷泉巧对”。杭州西湖飞来峰,名字来自神话。峰下的冷泉亭,为唐代所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于亭中题有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清代学者俞樾夫妇在同治七年九月游玩到这里,俞夫人要丈夫回答聯中提出的问题,俞樾答道:
“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听了不满意,说不如改为: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董其昌的问联,问得幽默,费人疑猜;俞夫人的回联,似答非答,别有风趣。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求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答: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大禹曾治水,项羽曾力拔山兮。
可见,对联没有答案,有的只是妙联。
2.加强学生语言训练
先挖掘学过的课本中关于对对子的内容,如古诗中的对子、成语中的对子、课文中的对子、“日积月累”中的对子,再拓展一些既上口又饶有兴趣的对子,进行综合实践,落脚在语言训练上。随着年级的升高,练习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自愿、自主地准备智囊袋、摘抄本,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看到的、听到的对联和对联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对联特别敏感,逐渐形成积累的习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借鉴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对课方法,教师可组织“对对乐园”来进行这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训练顺序先从简单的一字对、二字对开始,再到复杂的多字对,有层次地训练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都知道,对联的答案并不唯一,这就要给学生留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留心观察,发挥想象,对出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对子来。蒙童经过这一套完整训练,能为今后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打下基础。
总之,对课是汉语的源头活水,掬得这灵性的水,来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感知,将其借鉴和引入小语教学中,我们小语教师要在实践中尝试、探索。这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更使中华传统文化永续不绝!
参考文献:
何国衡.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0(2).
编辑 赵飞飞
对课即对对子,也叫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文学艺术。对对子本来是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是古代私塾的必修课,是最能体现我们汉语文字特色的游戏活动,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一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训练顺序先从一字对开始,以后逐渐增加至二字对、三字对直至多字对。蒙童经过这一套完整训练,能为今后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打下基础。在一副对联中,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词性相同、词意相关、平仄相对、一一对称。对联用词精炼,对仗工整,音调和谐,诗情浓郁,画意盎然,格律严谨,义美、形美、声美,被誉为“诗中之诗”。对联中的许多精彩之作,读之如玩赏奇珍异宝,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的“对课”
现在小学作文教学不再要求学生对课,因此,对对子这种教学方式逐渐消失,仅仅成为少数人的业余爱好。这次新课改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却充分利用这一传统语文教育的精华,将它巧妙地借鉴到识字教学和“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由于这些对子读音上平仄相对,词汇上词性一致,语法上结构相同,小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因而也就兴趣盎然。现在报刊上许多标题就采用了类似对子的形式,既醒目又吸引人。
1.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就出现了对子的方式,如:
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花对草,蝶对蜂,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
桃对李,柳对杨,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是对非,长对短,虚心对骄傲,热情对冷淡。
美对丑,爱对恨,真诚对虚假,冷漠对热忱。
贫对富,冷对暖,饥寒对温饱,索取对奉献。
2.语文园地之“趣味语文”中有趣联形式,如:
回文联“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拟人联“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叠字联“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叮叮咚咚泉,高高下下树”。
还有故事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巧趣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数字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三、对对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借鉴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音像视频结合。多媒体融形、声、色、字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铁齿铜牙纪晓岚》《九岁县太爷》等热播电视剧中均有对对子的片段,下载截选回放这些片段,学生会兴趣盎然、兴致倍增。
(2)照片图像展示。大家知道,名胜古迹联是旅游景点中之“景点”。题书在山水林园、楼台亭阁、寺庙祠墓等名胜古迹上的对联,使山河增色,古迹生辉,读之可以增加游兴,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将准备好的景点照片和景点处的对联展示给学生,引导提示学生在游山玩水时别忘了欣赏景点处的对联。如展示济南大明湖北岸小沧浪亭中的名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3)讲故事增兴趣。如故事“冷泉巧对”。杭州西湖飞来峰,名字来自神话。峰下的冷泉亭,为唐代所建。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于亭中题有一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清代学者俞樾夫妇在同治七年九月游玩到这里,俞夫人要丈夫回答聯中提出的问题,俞樾答道:
“泉自有时冷起,峰从无处飞来。”
俞夫人听了不满意,说不如改为:
“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
董其昌的问联,问得幽默,费人疑猜;俞夫人的回联,似答非答,别有风趣。数日后,次女来,俞樾要求为冷泉亭旧联作答,女儿沉思良久,笑答:
“泉自禹时冷起,峰从项处飞来。”大禹曾治水,项羽曾力拔山兮。
可见,对联没有答案,有的只是妙联。
2.加强学生语言训练
先挖掘学过的课本中关于对对子的内容,如古诗中的对子、成语中的对子、课文中的对子、“日积月累”中的对子,再拓展一些既上口又饶有兴趣的对子,进行综合实践,落脚在语言训练上。随着年级的升高,练习的内容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3.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自愿、自主地准备智囊袋、摘抄本,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看到的、听到的对联和对联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对联特别敏感,逐渐形成积累的习惯。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其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
4.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借鉴传统语文教育中私塾先生训练蒙童作文时采用的对课方法,教师可组织“对对乐园”来进行这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训练顺序先从简单的一字对、二字对开始,再到复杂的多字对,有层次地训练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我们都知道,对联的答案并不唯一,这就要给学生留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留心观察,发挥想象,对出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对子来。蒙童经过这一套完整训练,能为今后写出符合规范的作文打下基础。
总之,对课是汉语的源头活水,掬得这灵性的水,来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感知,将其借鉴和引入小语教学中,我们小语教师要在实践中尝试、探索。这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长此以往,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更使中华传统文化永续不绝!
参考文献:
何国衡.浅谈对联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2000(2).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