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乡愁源于来势凶猛的现代化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lp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到乡愁,一般会认为是一种对家乡心怀的愁绪,一种恋家、想家、依赖家的微妙感觉。实际上,乡愁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复杂,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理解。
  第一层含义,乡愁是离家之人心中的离愁別绪。如今中国迅速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得转变生活观念、离开熟悉的土地、告别熟络的人物,离愁别绪也就伴随日常生活而产生。每年春节之际,是中国人“乡愁感”重回现场最重要的时刻。人们这时特别想回家看看熟悉的事物,把离愁别绪化解于节日的喜庆之中。
  第二层含义,在物化空间和生活习性上,乡愁是对生活所熟悉眷恋之地、所期望之所的一种无所寄托的感觉。这样的乡愁可能更与人的生命有关。我们是社会的人,怎样在社会中找到熟悉感、依托感、安全感、幸福感,使我们没有离愁别绪,是生活能够安定幸福的一种标志。这时乡愁就成为我们对所熟悉的生活、物理空间的怀念,进而成为心理空间上想谋求灵魂安顿的期望。
  第三层含义,乡愁是人精神生命的最高寄托。我们总会在熟悉当中免除对某种不可把握的未来,尤其是向死而生的结局的那种不安乃至畏惧感。对于人生来讲,哪里是我们灵魂和精神的寄托之地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乡愁当然是一种现代性的产物。在农业社会,人们几乎终身居住在同一个地方,与非常熟络的少数人打交道,也就很少有离愁别绪。但现代工业社会是一个普遍流动的社会,人们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谋求生存、追求发展、实现理想,安土重迁已是昨日情景。人们不得不随时进入一个不熟悉的环境,感受到陌生的人群和不能够了然于心的职业。因而灵魂上的无所寄托和精神上的张皇失措,脱离了熟悉的物理空间而产生的忧惧、徘徊、无奈、无望和对生命的强烈期望,各种情趣相混杂,强化了我们在现在处境当中的落寞感和忧虑感。
  当代中国人的乡愁,源于现代化转型的艰难困苦以及现代化的来势凶猛。人们在被迫地、普遍地、人数众多地卷入现代化和城市化洪流时,我们情感的挑战也来得更为剧烈。现代化在某些国家表现为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对中国来讲,城乡分离是如此剧烈,现代化进程是如此艰难和曲折,无形中强化了乡愁。中国艰难的现代化所催生的普遍而挥之不去的深层乡愁,不仅来自于我们谋求生存所遭受的巨大挑战,也来自于转型的农村丧失了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空间和资源,人们不得不被迫从农村转向都市。中国大都市以上聚下的优势,绝对不是乡村社会所能够想象得到的。现代化物理空间的骤变,无形中更强化了某种现代化焦虑而带来的乡愁。
  进一步讲,中国的现代化还不是健全的现代化,个人所获得的公平发展机会、社会发展中所获得的平等和尊重、进入新的物理空间所获得的新老居民的融洽,都不太令人满意,这使我们难以融入一个期待人生发展的新空间。我们在新空间所遭受的排斥,使我们曾经生活在家乡的那一种熟悉安定和完全可以放心地融入其中的生存状态荡然无存,只能像雨打浮萍一样随意漂流。
  再者,现代化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中国这样迅速发展的国家,都让个人直接面对陌生社会、面对整个国家权力、面对组织结构。现代化把每个人都置于单个人必须应付一切事物的紧张当中。一个人不得不去应对他可能在乡村社会中不用去应对的种种陌生事物,这种陌生事物的应对还必须上升到专家水平,才能满足被现代化洪流席卷时心里所怀有的那种期待,但做到这一点难乎其难!
  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乡村社会向都市社会转型之际,如果想要化解都市社会发展的紧张矛盾,必须在公共政策、个人的生活目标和人生理想等诸多方面寻求一个大致的平衡。
  这种平衡可能首先涉及到整个社会现代化转型当中的人生谋划问题。所谓人生谋划,就是说我们不要对失去的生活有一种想回头看的眷顾,我们必须要直面城市社会转型进而来进行人生谋划,而不是在怀念过去的乡愁中安顿我们的精神世界。
  第二种平衡是要在公共政策上来回应乡村城镇化、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这样一种转轨的政治需求。就是说在政策安排上不能歧视农村、农民和农业。只要他们愿意进入城市,就应该获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相反,如果他们在城市居住,觉得城市化进程给生存发展带来不利而要重回农村,那么乡村本身的自主发展空间、发展资源配给,以及在公共政策制定上都应当给重返乡村者提供发展路径和发展空间。
  第三种平衡是要去弥补或者说缩小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的巨大差距,让人们觉得在乡村生活依然可以怡然自在。如果像麦克法兰所描述的那样,英国的乡村生活与伦敦的都市生活差距并不如此巨大的话,也许就能够缩小人们对城乡生活巨大差距的认知,也许就可以减小人们对大城市趋之若鹜的动力,而使得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融洽生活和共同发展成为可能。只有人们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生活谋划有了非常平静的了解、处置和对比,不至于事无巨细都到大城市去解决,使得大城市紧张无比,而小城、乡村空心化,这样才能基本化解我们的生存发展的张力。
  (摘自《新华日报》)
其他文献
初夏时光,日头微辣,是吃枇杷的季节。剥去那层细绒毛质感的枇杷外皮,大口吞咽枇杷的甜汁,直吃得两手有种甩不脱的山野涩味,懂的人抓过手来闻,开玩笑道:“就是枇杷树的香气呢。”再转入深夏,天气渐渐闷热得让人只想懒怠在室内,这时便是吃杨梅的时候了。苏州人说“东山枇杷西山杨梅”,夏天的两种好水果在他们的地盘上都齐了,吃完枇杷吃杨梅。据说吴人和闽人还曾经争执过,到底是吴地的杨梅好,还是闽南的荔枝好。一方说,杨
期刊
“贞观之治”,是令中国人永世怀想的一个伟大时代。  在这个时代里,人民安居乐业,歌舞升平,皇帝温良慈善,百官恪尽职守,米缸里装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里生长着绿油油的蔬菜……总之,这样一个近乎于传说中的美好时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创造出来的,所以他在中国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气壮地占据了首位。但这一切,却只不过是一个骗局。  隋文帝初登基时全国人口400万户,隋炀帝登基时已达890万户,以一户6口计,
期刊
20世纪前期,中国知识界有位德高望重、领袖群伦的人物,被赞誉为“胸襟豁达而又虚心的读书人”,他的外表看上去沉静如水,却着实引领了一代风气,影响及于思想、学术乃至政治领域。林语堂评论说:“论著作,北大很多教授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他就是蔡元培先生。蔡先生一生“亦学亦政”,仕途可谓顺遂,但多为清誉甚高的学官,少有官僚气派,人们更喜欢将他定位为“学界中人”。  蔡元培身上书生气
期刊
不是比基尼岛的旁观者  1946年6月30日,美国继在日本扔下了原子弹之后,又在太平洋的比基尼小岛上试爆了一颗原子弹。此时,在距爆炸中心25公里远的“潘敏娜”号驱逐舰上,英、法、苏、中4个二战胜利集团的盟友代表,应美国政府之邀正在观“战”,物理学家赵忠尧即是中国代表。  赵忠尧虽只是戴着墨镜作壁上观,但心中却很清楚,他十几年前在美国做的正电子湮灭实验中所观测到的正反物质的湮灭现象,为美国发展原子弹
期刊
读完《回望》这本书,像洗了个澡,杨绛先生说的那种洗澡。本想说是“洗礼”,又恐用词过于抒情,因老金这部《回望》,用的招招是笨功夫。是打铁匠,一锤子一锤子。是雕刻匠,一刀子又一刀子。我很敬畏地读,一字不漏地读下去,倒不是敬畏老金是写过《繁花》,得过茅奖的大作家,而是敬畏此处回望的非同寻常的每一天,他的父母家庭所经历的信念、激情和苦痛。而所有一切随着一代人的老去、故去,恐怕要归于平静了,恐怕快要被遗忘了
期刊
蔡梅英,1965年生于苏绣之乡吴中镇湖,现为研究员级工艺美术师,被评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中国十佳民间艺人、全国劳动模范。蔡梅英的刺绣作品形象逼真、细腻,针法运用灵活。  苏绣,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现已遍及无锡、常州等地。早在春秋时期,吴国已将刺绣用于服饰。到了明代,江南已成为丝织手工业中心。清代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可谓是流派繁衍,名手竞秀;确立了苏绣、湘繡、粤绣、蜀绣为中国四大名绣。  苏绣具有
期刊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
期刊
人类最早为了生存而不断迁徙,而如今,人们旅游是为了开拓视野、增长见闻、愉悦心情和舒缓压力。美国科学家发现,经常旅游能让人保持年轻,更加健康,还能降低患心脏病和抑郁症的风险。  无论是出境游还是周边游,去几天还是去几个月,为了放松还是为了工作,是夏天出游还是冬天出游,旅行总能带给我们一种摆脱日常固有模式的新鲜感。旅行能让我们尝到不一样的食物,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并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旅行是一种人生态度,
期刊
对于成千上万追寻知识、探索世界、探寻自我的人来说,阅读是环游世界的首要手段,同时也一直是逃离世俗生活最触手可及的方式。  每到假期,秦皇岛上那一座号称“世界上最孤独的图书馆”的公益图书馆就要被一群“孤独的”文艺大军攻陷了。这座面朝大海的图书馆,独自佇立在空旷的沙滩, 恍若世界的尽头。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提早几个星期的预定之后,孤独大军拿着单反、手机、自拍杆挤进这座灰色建筑物。这时图书馆看起来,嗯,确
期刊
时光里独立书店坐落于重庆市江北區重庆大剧院内,是一家以重庆文化为主打,涵盖图书、茶艺、礼品等不同业态的体验式书店,对于爱书又好客的重庆市民而言,它不仅仅是一家书店,更是这座山城的文化客厅。  时光里独立书店以古朴、简洁的木质装饰展现含蓄的风格,所售书籍以人文类书籍为主,并涵盖文艺、商业等类别的经典畅销作品。独一无二的工艺品、手工雕刻品、夏布系列等,是时光里的另一特色。这是一家极其注重细节的书店,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