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浙江农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3110054)摘 要:本文对高校图片摄影专业如何进行影视教学,以及其教学方案设计的依据,进行了初步探讨。图片摄影专业具有特殊的专业特征,如果能对既有的图片摄影知识进行高效的转化与延伸,那么在图片摄影专业的影视教学就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图片摄影;影视基础;教学方案
1 图片摄影专业与影视方向
(1)技术。从技术渊源来说,电影是在摄影的技术基础之上诞生的,两者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1839年在法国,达盖尔摄影术宣布诞生,若干年之后,幕布里奇利用24台照相机拍摄马奔跑时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成功的连续放映,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电影——“活动照相术”。从目前的技术应用来说,最近几年随着单方相机制造商的技术革新,一台普通的单反相机已经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动态影像效果。所以目前主流的微电影制作单位都已经使用佳能和尼康系列的单反相机,而较少使用摄像机或者电影摄影机。(2)艺术。无论哪种类型的图片摄影或影片,只要是以机械装置方式获取的真实世界的影像,必然遵循影像艺术的普遍艺术语言规律。尤其在视觉层面,图片摄影与影视作品都是重点利用视觉表达的艺术形式。另外,由于其作为“影像”的属性,两者的美学特征也因此而较为接近。(3)从图片摄影到影视。从图片摄影到影视,最根本的并非如我们所见的从静态到动态,而是本质上的对于“蒙太奇”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广泛运用。“蒙太奇”最早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美学理论,即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镜头。但归根结底,长镜头依然是脱离不了“蒙太奇”关于构成和装配的内涵,只不过长镜头中的“蒙太奇”较少的存在于镜头之间,更多的存在于一个镜头内部。
2 高校图片摄影专业影视方向课程设置
图片摄影专业主要以学习图片摄影为主,辅之以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例如:设计、化妆、写作、影视等等,其中影视类方向课程一般课时量安排的较多,通常包括《影视基础》《视听语言》《影视广告》《短片创作》等。《影视基础》主要解决学生拍摄与剪辑的基本技能问题,强调实践技术性,重点在于“能做片子”。《视听语言》课程主要讲授影视的基本语言,是一门偏重理论但具有很强实践指导性的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做好片子”。《影视广告》和《短片创作》都属于创作类课程,课堂教学往往以“最终出作品”为导向。前者一般会讲授影视创意以及创意的执行制作,强调与市场结合,注重商业性和为客体服务的属性。后者一般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拍摄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通常具有故事性,注重内心的自我表达以及对创作激情的激发。四门课程有机结合,前两门在于打基础,后两门在于出作品。另外,部分学生也会在毕业设计时选择影视创作方向,这样使得之前几个学期的积累得到了最终的实践。毕业设计中的影视作品,着重强调作品质量,因为影视行业必须以作品说话,一切都将以作品来衡量,所以临近毕业,创作一部好的代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3 图片摄影专业《影视基础》课程的设计安排
(1)教学定位。影视类课程要与图片摄影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在图片摄影的知识体系之上建立影视技能。影视类课程要补充在图片摄影中较少涉及但在影视创作种至关重要的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学生通过《影视基础》的学习,能够将图片摄影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辅助影视创作;同时要从图片摄影中转变思维,习惯于多用蒙太奇方式思考影像。(2)四大知识块。影视创作包含复杂分工,所有的技术问题也不可能全部在一门课程内解决,所以要有所选择。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1)《摄像基础》。2)《剪辑基础》。3)《影片分析》。4)《影视创作流程》(教师即兴创作示范)。《摄像基础》重点是要结合图片摄影知识体系,如用光、构图、景深等;同时要对静态的图片摄影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如起幅落幅、景别以及推、拉、摇,移等常规运动摄像技巧。在设备的选用上,尽可能使用学生熟悉的单反相机进行实践练习。相应作业:以校园宣传片为主题,每个同学拍摄一个镜头,完成后在课堂分享。此作业目的在于以相对单纯的方式使学生专注在摄像技能上。课堂分享使得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拍摄也更有积极性。《剪辑基础》重点是剪辑软件的使用以及常规剪辑思路的练习。软件的使用是前提。由于剪辑软件通常较为简单所以课堂内简单引导一下即可,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剪辑思路的练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影像与影像之间的碰撞所带来的蒙太奇意味。相应作业:每个同学利用全班在《摄像基础》环节所拍素材各自剪辑一部校园风光宣传片,并在课堂分享播放。同样的素材,剪辑出不同的影片。以相对单纯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剪辑节奏的存在、影像蒙太奇的存在,让从未进行过剪辑的图片摄影学生认识到剪辑的重要意义。《影片分析》主要由老师讲解分析。作为影视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一般都不清楚一部影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更不会知道许多微妙的镜头语言。通常这个环节都是布置给学生一个最为简单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带一个网络视频来课堂分享,视频要求5分钟以内,此视频对学生本人而言同样具有创作可行性。这类简单易行的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外看片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上,老师对该视频进行讲解分析,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再回到相应的ppt中补充讲解。相应作业:经典段落模仿与改编。经典段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自己扮演的方式将经典段落翻拍一遍一般都能获得学生较大的学习热情。通过翻拍,学生体会到每个镜头创作的不易之处以及微妙之处。《影视创作流程》(教师即兴创作示范),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视语言能力的时候,其拍摄的组织策划能力就成了短板。这对于一部作品质量而言是一个隐性却又致命的因素,所以在《影视基础》课程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团队组织方式以及现场制片能力。在老师的主导下,课堂半小时内进行即兴创作,此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考验较大,但能够使得学生直接体会到影视制作的流程与分工。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影视制作中的比较现实的问题,例如作为资源较少的学生创作,许多拍摄内容必须根据现有资源进行编剧和导演,并在拍摄环节中要根据现场情况即兴调整拍摄计划。
通过以上四大知识块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影视拍摄技能,并且产出一定质量的作品。包括:每人参与校园风光宣传片制作一部、经典段落模仿与改编一部、课堂半小时即兴短片创作一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成品之前的锻炼效果,更在于作为一种有形的产物相较于知识而言,更加具有坐标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9(2):107109.
[2] 吴政家.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3233.
作者简介:施一梁(1982—),浙江杭州人,文学硕士,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摄影与电影的交叉理论研究。
关键词:图片摄影;影视基础;教学方案
1 图片摄影专业与影视方向
(1)技术。从技术渊源来说,电影是在摄影的技术基础之上诞生的,两者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联系。1839年在法国,达盖尔摄影术宣布诞生,若干年之后,幕布里奇利用24台照相机拍摄马奔跑时的图片,并将这些图片成功的连续放映,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电影——“活动照相术”。从目前的技术应用来说,最近几年随着单方相机制造商的技术革新,一台普通的单反相机已经能够制作出精美的动态影像效果。所以目前主流的微电影制作单位都已经使用佳能和尼康系列的单反相机,而较少使用摄像机或者电影摄影机。(2)艺术。无论哪种类型的图片摄影或影片,只要是以机械装置方式获取的真实世界的影像,必然遵循影像艺术的普遍艺术语言规律。尤其在视觉层面,图片摄影与影视作品都是重点利用视觉表达的艺术形式。另外,由于其作为“影像”的属性,两者的美学特征也因此而较为接近。(3)从图片摄影到影视。从图片摄影到影视,最根本的并非如我们所见的从静态到动态,而是本质上的对于“蒙太奇”的进一步的理解和广泛运用。“蒙太奇”最早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和装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提出了“长镜头”美学理论,即主张运用景深镜头和场面调度连续拍摄的镜头。但归根结底,长镜头依然是脱离不了“蒙太奇”关于构成和装配的内涵,只不过长镜头中的“蒙太奇”较少的存在于镜头之间,更多的存在于一个镜头内部。
2 高校图片摄影专业影视方向课程设置
图片摄影专业主要以学习图片摄影为主,辅之以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例如:设计、化妆、写作、影视等等,其中影视类方向课程一般课时量安排的较多,通常包括《影视基础》《视听语言》《影视广告》《短片创作》等。《影视基础》主要解决学生拍摄与剪辑的基本技能问题,强调实践技术性,重点在于“能做片子”。《视听语言》课程主要讲授影视的基本语言,是一门偏重理论但具有很强实践指导性的课程,重点在于使学生“做好片子”。《影视广告》和《短片创作》都属于创作类课程,课堂教学往往以“最终出作品”为导向。前者一般会讲授影视创意以及创意的执行制作,强调与市场结合,注重商业性和为客体服务的属性。后者一般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拍摄自己感兴趣的题材,通常具有故事性,注重内心的自我表达以及对创作激情的激发。四门课程有机结合,前两门在于打基础,后两门在于出作品。另外,部分学生也会在毕业设计时选择影视创作方向,这样使得之前几个学期的积累得到了最终的实践。毕业设计中的影视作品,着重强调作品质量,因为影视行业必须以作品说话,一切都将以作品来衡量,所以临近毕业,创作一部好的代表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3 图片摄影专业《影视基础》课程的设计安排
(1)教学定位。影视类课程要与图片摄影课程结合起来教学,在图片摄影的知识体系之上建立影视技能。影视类课程要补充在图片摄影中较少涉及但在影视创作种至关重要的蒙太奇理论与实践。学生通过《影视基础》的学习,能够将图片摄影知识融会贯通,有效辅助影视创作;同时要从图片摄影中转变思维,习惯于多用蒙太奇方式思考影像。(2)四大知识块。影视创作包含复杂分工,所有的技术问题也不可能全部在一门课程内解决,所以要有所选择。大致可以分为四大块:1)《摄像基础》。2)《剪辑基础》。3)《影片分析》。4)《影视创作流程》(教师即兴创作示范)。《摄像基础》重点是要结合图片摄影知识体系,如用光、构图、景深等;同时要对静态的图片摄影知识体系进行补充,如起幅落幅、景别以及推、拉、摇,移等常规运动摄像技巧。在设备的选用上,尽可能使用学生熟悉的单反相机进行实践练习。相应作业:以校园宣传片为主题,每个同学拍摄一个镜头,完成后在课堂分享。此作业目的在于以相对单纯的方式使学生专注在摄像技能上。课堂分享使得学生更具竞争意识,拍摄也更有积极性。《剪辑基础》重点是剪辑软件的使用以及常规剪辑思路的练习。软件的使用是前提。由于剪辑软件通常较为简单所以课堂内简单引导一下即可,可以通过课外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学。剪辑思路的练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体会影像与影像之间的碰撞所带来的蒙太奇意味。相应作业:每个同学利用全班在《摄像基础》环节所拍素材各自剪辑一部校园风光宣传片,并在课堂分享播放。同样的素材,剪辑出不同的影片。以相对单纯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剪辑节奏的存在、影像蒙太奇的存在,让从未进行过剪辑的图片摄影学生认识到剪辑的重要意义。《影片分析》主要由老师讲解分析。作为影视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一般都不清楚一部影片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更不会知道许多微妙的镜头语言。通常这个环节都是布置给学生一个最为简单的作业,即要求学生带一个网络视频来课堂分享,视频要求5分钟以内,此视频对学生本人而言同样具有创作可行性。这类简单易行的作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外看片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课堂上,老师对该视频进行讲解分析,涉及的重要知识点再回到相应的ppt中补充讲解。相应作业:经典段落模仿与改编。经典段落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吸引力,通过自己扮演的方式将经典段落翻拍一遍一般都能获得学生较大的学习热情。通过翻拍,学生体会到每个镜头创作的不易之处以及微妙之处。《影视创作流程》(教师即兴创作示范),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发现,当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影视语言能力的时候,其拍摄的组织策划能力就成了短板。这对于一部作品质量而言是一个隐性却又致命的因素,所以在《影视基础》课程中必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团队组织方式以及现场制片能力。在老师的主导下,课堂半小时内进行即兴创作,此种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考验较大,但能够使得学生直接体会到影视制作的流程与分工。也能使学生意识到影视制作中的比较现实的问题,例如作为资源较少的学生创作,许多拍摄内容必须根据现有资源进行编剧和导演,并在拍摄环节中要根据现场情况即兴调整拍摄计划。
通过以上四大知识块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影视拍摄技能,并且产出一定质量的作品。包括:每人参与校园风光宣传片制作一部、经典段落模仿与改编一部、课堂半小时即兴短片创作一部。作品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成品之前的锻炼效果,更在于作为一种有形的产物相较于知识而言,更加具有坐标性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中国影视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9(2):107109.
[2] 吴政家.高校电影教育研究现状与幼高专电影欣赏教学应对[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1):3233.
作者简介:施一梁(1982—),浙江杭州人,文学硕士,浙江农林大学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摄影与电影的交叉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