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怎么用?抗疫

来源 :莫愁·智慧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818w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汪融是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方言,总有亲友问:“你研究方言有什么用?”她笑笑说:“存在即合理,研究方言自然有它的用处。”

被嘲笑的梦想


  周汪融确定自己通过了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博士研究生考试后,兴奋地向父母报喜。父母也和她一样高兴,但是听说她的专业方向是方言,父母的脸色顿时晴转多云。母亲小心翼翼地问:“你学方言有什么用啊?”“学方言是……”她本想说这是她的梦想,但见到母亲嫌弃的模样,心里话生生卡在了喉咙里。
  方言学是一个冷门学科,周汪融的父母担心女儿选择这个专业将来连工作都找不到。家人和朋友的质疑一度让周汪融非常困扰,最后她跑去向自己的研究生导师讨教,导师说:“说出来会被嘲笑的梦想,才有实践的价值。”
  导师的话让周汪融醍醐灌顶。再遇到对自己研究方向抱质疑态度的朋友,她学会了顾左右而言他。“你知道武汉方言里‘拐子’是什么意思吗?”朋友迟疑地回答:“是人贩子的意思吧?”周汪融会得意地告诉对方:“在武汉方言里‘拐子’是指哥哥,或是指手肘,具体得看使用情境而定。”

“抗疫方言通”上线


  2020年春,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国人民一盘棋,互相支援,相互鼓励,共克时艰。从1月24日开始,全国各地陆续支援湖北,仅24日当天,援助湖北的医护人员已过万人,支援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工作人员也达到了六七千人。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语言障碍、沟通难就是其中之一。火神山医院工地工人直言: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互相都听不懂对方的方言,大多数时候只能靠比划。各地援鄂医疗队抵达湖北后,也发现湖北方言和普通话差异很大,队员们和当地患者沟通时存在语言障碍。
  2月10日晚上,周汪融接到导师王莉宁电话:“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决定加入湖北防疫战,为各路驰援湖北的队伍提供方言服务支撑。”放下电话,周汪融又喜又忧。喜的是自己的专业有了用武之地,忧的是,两天内做出简单实用的“湖北方言通”,并要求包括微信版、网络版、融媒体版、迷你视频版、抖音版、在线服务系统、即时翻译软件等多种产品,时间紧任务重,挑战巨大。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采取的是全国16个省支援武汉以外地区“一省包一市”的方式进行,因此语保中心团队选择了武汉、襄阳、宜昌、黄石、荆州、鄂州、孝感、黄冈、咸宁9个方言点,使用数据分析的方法提取与医疗诊断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周汪融和团队其他成员接到任务后立刻投入到工作状态。他们选用了医疗场景的770个词汇,筛选出与医患交流及肺炎相关的用语,并在此基础上扩充了肺炎相关症状的描述。一个下午的时间,便形成了9个场景的76个短句,以及156个词语组成的小型“抗疫语料库”。这个语料库随后成为湖北不同方言点方言采录的基础。
  紧接着,语保中心团队要完成湖北方言转写和音频录制工作,然后再由技术团队将这些材料整理、制作成电子版的程序。为了在第二天上午之前完成语音采样和文字转写,周汪融几乎通宵达旦地工作。团队成员齐心协力,2月12日,“抗疫方言通”正式上线,每个语句和词汇条目下都标有普通话和方言的文字对照,使用者点击条目即可实现普通话和当地方言的转换。
  就在以為这项工作已告一段落、可以补眠补休时,周汪融在2月13日晚上又接到了新任务:对“抗疫方言通”进行进一步复核整理。
  周汪融和另外三名团队成员迅速组建了小分队。大家分工合作,根据初步审核结果对9个点的内容进行了二次核对。
  为确保万无一失,周汪融和队员们对“抗疫方言通”进行了第三次复核。他们反反复复查了至少五六遍,终于没有再查出问题。

方言是回家的路


  2月19日,上线仅仅一周时间,“抗疫方言通”访问量就超过2.6万次,录音播放量超过31.5万次。
  欣慰不已的周汪融再次发朋友圈。这次收获的不再是质疑和不屑,亲朋好友们纷纷为她点赞。
  虽不能像医护人员一样去前线发光发热,但周汪融觉得自己可以通过所学为他们保驾前行,她因自己为湖北抗疫作出贡献而自豪。参与“抗疫方言通”制作,周汪融对所学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再次被方言的独特魅力深深吸引。比如,温州方言把早餐叫“天光”,午饭叫“日昼”,晚饭称“黄昏”。如此,一日三餐,吃的便是日升月落,荏苒光阴,诗情画意。
  如今,若再有人问周汪融“你学方言有什么用”,她会骄傲地说:“方言,是中国人前世的乡愁,是中国人回家的路,方言让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
  编辑 钟健 12497681@qq.com
其他文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基层的社会治理怎么治、怎么理?百姓如何参与?苏州市吴中区妇联聚焦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探索党建带妇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党群阵地“笃学堂”,将妇联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妇联执委“动”起来,履职“活”起来,工作“实”起来,为深度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担当先锋,貢献创新潜能。  吴中高新区妇联:围绕大局促三建共建,拓展服务
期刊
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创新创业政策不断升级。苏州高新区妇联针对创新创业女性在政策服务、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等方面的需求,创新工作举措,打造系列服务品牌,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构建“在你身边”全流程支持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汇聚巾帼力量。  搭建互动平臺,推进“益·企”前行  在新生代绣娘的指导下,10余位境外女士穿针引线绣樱花,她们边做边问,生怕错过任何一处细节。活动结束后,她们
期刊
“下一期分享环节可以再延长15分钟,引导孩子们敞开心扉、多多交流……”日前,在连云港市赣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由赣榆区妇联牵头组织的“榆你寻梦”成长守护活动正在进行第7期简要小结,讨论下一期活动如何更好开展。  为了让每期“榆你寻梦”成长守护活动都能收到预期效果,让参与活动的困境儿童真正得到守护,每期活动结束后,赣榆区妇联都要进行“回头看”,查漏补缺,总结提高。  精心组织,织密“寻梦守护网” 
期刊
编辑手记: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面对采访,江苏连云港赣榆区黑林镇党委书记马秀云说,要带领百姓脱贫致富,就要扎扎实实去做。数年前,马秀云告诉《莫愁》记者,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流转土地发展种植业,为农民增收的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而现在,她有了更大的目标: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小镇,完善产业链,为当地百姓带来更多就业机会。要生态也要经济  马秀云1993年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她怀着为家乡做点实事的朴素理
期刊
将奋斗定格成纸上印迹,将陪伴镌刻成字里温度。这是属于你的《莫愁》。  从1985年7月到此时,我们相伴相守35年、1.27余万个日夜。从创刊时的月刊到双月刊、旬刊、周刊,再到现在的融媒体发展,我们在你的陪伴下,在时代关照下,不断成熟、日益自信。  这是一颗春天的种子、一枚盛夏的果实,伴随着改革开放坚实的步伐,呼应着时代的精神文化需求,回应着女性的成长发展热望。我们陪伴着你,关注着你,讲述着你,见证
期刊
“刚开始经常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多以在城市扎根为追求,你为什么要回到农村?为什么要选择从事农业?我的回答是:为什么不!”近日,在溧阳举办的“她说:后疫情时代新农人发展论坛”上,溧阳市益丰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娜谈及她创业之初的心路历程,回答铿锵有力。  陈娜是一名80后新农民,2016年,在县城担任幼教老师的她辞职返乡,与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在溧阳市上兴镇建起养殖基地,专注从
期刊
“我儿子3岁了,本来一年前他就会上洗手间了,现在却开始尿裤子……”在苏州工业园区妇工委举办的一场“0-6岁儿童性健康教育”主题讲座上,一位家长无奈地向主讲老师姚峰诉说道。“这是孩子进入肛欲期的表现,父母不用担心。一般来讲,这种表现最多半年就会消失,但如果父母在这段时间对孩子进行严格的排便训练,批评指责孩子尿裤子的行为,会给孩子造成太大的心理压力,就可能延长孩子憋尿的时间。”姚峰耐心地向家长解释。“
期刊
康同薇幼时,父亲康有为刚刚接触西方文化,读书和游历令他眼界大开,维新思想开始萌芽。他提倡“男女平等,天赋人权”,开明的思想使得康同薇免受缠足之苦。  “妇女事业汝经营”,父亲的教导,令康同薇对追求独立自强、妇女解放产生坚定信念。她从小熟读国学典籍,自学日文、英文,15岁时就作为助手为父亲翻译日文书籍,并依据二十四史编著了《各国风俗制度考》,成为父亲从事维新变法的参考。  不仅“天资颇颖,勤学强记”
期刊
编辑手记:  《莫愁》曾于2001年、2007年两度采访陆琴。从特级修脚大师、江苏省劳动模范,到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人大代表,及至如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近20年时间,我们见证了“陆琴脚艺”逐渐成为行业里的“金字招牌”。再次对话陆琴,我们丝毫未见所谓成功者的光环,她依旧保有恬淡的笑容与真诚的表达。骨子里的刚与柔  儿时的陆琴不会说扬州话,却对乡音有种天生的眷恋,每每大人们用方言聊起家
期刊
《莫愁》是一本有故事的杂志。  35年来,《莫愁》给我们讲了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记录了国人奋发图强的业绩,传播了生生不息的中国精神,提供了凝心聚力的正能量。读者从故事中受到教育鼓舞,得到人生启迪。  《莫愁》的办刊实践,也是一个具有浓厚励志色彩的创新故事。  在我与《莫愁》的接触、交往中,有些事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抹去的。  2007年,我们接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下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