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措施

来源 :中国动物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sfyturn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畜牧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生猪养殖的规模和数量获得显著的提高,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种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其中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对于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后备母猪养殖中主要需要通过做好母猪的发情管理,饲养环境的合理控制以及常见养殖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措施改善,同时需要把控好后备母猪养殖中的体重和体况,避免后备母猪出现过肥或者过瘦影响繁殖性能的下降。本文将对后备母猪养殖中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以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后备母猪;繁殖性能;饲养管理;免疫防治;配种
   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繁殖性能直接影响猪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及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后备母猪良好的生产性能可以有效提高后续仔猪的产量和仔猪的机体健康状况,为后续生猪养殖育肥以及产业的发展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实际养殖生产中,影响后备母猪繁殖生产潜力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后备母猪的采食量,对于栏舍的适应能力,种公猪对后备母猪的刺激,后备母猪初次配种的时间以及后续妊娠阶段的体增重和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等,均会影响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后备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通常表现为在第2胎生产时繁殖性能不出现下降的情况,同时75%以上的母猪可以良好的投入第3胎的配种繁殖。本文将对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以期为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的科学饲养以及推动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1 后备母猪养殖的发情管理
   后备母猪养殖中繁殖性能的提高与其发情状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养殖中需要饲养管理人员合理把控后备母猪的发情时间,同时猪场的存栏需要保障后备母猪的数量和质量,保障后备母猪1年可以产出5胎及以上的胎数,统计整个猪场中后备母猪平均生产胎数,包括猪场中全年养殖中生产母猪和淘汰母猪的生产胎数。需要注意的是,后备母猪在初次配种前需要保障至少出现1次发情。后备母猪养殖中需要从21周龄开始诱情,在后备母猪养殖中的20周之前不需要与种公猪进行接触,后备母猪过早接触种公猪可能会导致机体受惊应激的情况,不利于后备母猪的生长发育。后备母猪在从21周龄开始需要进行规范化的诱情管理,保障后备母猪发挥良好的繁殖性能,在后备母猪养殖的24周龄后,需要增加诱情时间,建议在每天使用性欲良好的种公猪对后备母猪进行2次诱情刺激,使用1头种公猪在每分钟接触4头左右的后备母猪即可,在进行种公猪诱情处理后的3周左右,后备母猪会有75%左右出现发情的情况,在进行诱情处理的6周左右,后备母猪群体会出现95%左右的猪只发情。若生猪养殖中诱情处理完善,在7月份可以获得95%以上的猪只出现过发情情况。后备母猪的诱情、发情管理对于后备母猪后续养殖中妊娠分娩和繁殖性能的发挥均有非常关键的作用[1]。
  2 后备母猪的科学诱情
   后备母猪的诱情工作需要选择使用超过12月龄的种公猪,同时保障诱情使用的种公猪具备性欲强、有强烈公猪气味、流涎的特点,以保障对后备母猪进行良好的刺激。种公猪每次的诱情使用时间不能超过1h,不然会导致种公猪繁殖性能的下降,影响种公猪后续的配种或采精工作,尤其是在炎热季节使用种公猪进行诱情工作时,更需要做好诱情时间上的控制。实际生猪养殖中,种公猪每天可以诱情100头左右的后备母猪,通常猪场中250头后备母猪需要保障拥有1头种公猪进行诱情工作。后备母猪养殖中通常25~30头/栏,合格的后备母豬需要占到母猪总体数量的3%~6%左右,同时每天的发情母猪需要在5%左右,每周需要35%左右的后备母猪获得良好的发情,所以猪场中良好的后备母猪生产情况需要保障后备母猪数量是配种母猪数量的3~4倍左右[2]。
   后备母猪猪群的建立需要在一开始就进行科学的规划,保障在配种的开始阶段具有3周以上的配种数量的后备母猪存栏量,以良好满足母猪的配种工作,同时可以使猪场获得充足的时间调整后备母猪的发情周期。后备母猪养殖中需要严格控制催情药物的使用,例如常见的血促性素、绒促性素等激素类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是为了调整后备母猪整体的发情时间周期,需要药物调整的后备母猪不宜超过10%。后备母猪诱情的时间控制在15s左右,种公猪通过口鼻分泌物中的费洛蒙可以获得良好的诱情效果。条件允许的可以采取种公猪进栏诱情的方式,若条件不允许则通过鼻子接触即可。
  3 后备母猪养殖环境的控制
   生猪养殖中饲养的环境条件对于猪只生产性能的发挥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后备母猪养殖中饲养环境条件的良好控制对于改善母猪的机体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后备母猪养殖通常在大栏中喂养,在母猪进行第1次配种前的后3周左右,通过对后备母猪发情周期的科学统计分析,在7~8月龄左右转移到限位栏中进行短期的优质饲料喂养,为母猪的配种做好准备工作。后备母猪大栏饲养中栏舍地面建议采取水泥漏粪地板,地面缝隙控制在2.5cm以下,避免缝隙过大导致猪只的蹄部卡住。后备母猪在第21周养殖到配种阶段,每头后备母猪需要保障3.5m2左右的活动面积,同时后备母猪饲料的饲喂建议一直采取自由采食的模式。养殖中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种公猪对后备母猪进行诱情工作,后备母猪初期发情时间越早,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后期配种怀胎工作,同时所具备的生产年限也会提高[3]。
  4 后备母猪养殖的疾病防治工作
   后备母猪养殖中需要进行隔离饲养工作,与其他生猪养殖群体进行区分养殖,主要是为了避免新型病原体感染后备母猪群体。同样养殖隔离的时间在1个月左右,后备母猪隔离养殖期间需要对母猪进行血样的检测工作,对后备母猪的机体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对于出现疾病问题的及时诊断分析和治疗。隔离期间需要进行常见疾病的疫苗注射,例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口蹄疫、猪瘟等,同时还需要对后备母猪注射猪乙型脑炎疫苗和猪丹毒疫苗,而部分疾病不需要所有猪只进行疫苗的注射,例如猪副嗜血杆菌疾病只有在猪场中出现过该种疾病的情况下才进行这种疾病的疫苗注射。后备母猪养殖中建议注射回肠炎症疫苗和支原体疫苗,需要进行2次疫苗的注射,同时第2次注射需要在后备母猪进行诱情处理之前的3周左右,最后一次后备母猪疫苗注射后至少需要3周才能进行配种工作,以提高配种的成功率[4]。
  5 后备母猪体重的控制
   后备母猪养殖中,体重是衡量后备母猪机体状况和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通常需要后备母猪的体重在135kg以上,若后备母猪的体重达标,没有达到配种日龄,出现发情情况后可以进行配种工作。后备母猪配种时的体重过低或者过高均会导致繁殖性能的下降,体重过大会导致额外的饲料消耗,同时饲养管理设备的折旧也会导致生产的成本增加,降低后备母猪养殖的经济效益。需要根据猪场中后备母猪整体的体重和体况对饲料进行合理的调整,满足后备母猪营养需求的同时控制后备母猪的体重指数,保障后备母猪良好的繁殖潜力。
  6 结语
   生猪养殖中后备母猪的机体健康状况和繁殖潜力对于生猪养殖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做好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可以有效促进其繁殖性能,改善后续母猪的发情、配种和妊娠工作,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琳倩,张云龙,刘日亮,等.中草药添加剂对后备母猪生长性能、发情率、血清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20,32(6):2586-2600.
  [2] 徐桢,吕敏勇,卫恒习,等.品种、进群和配种季节、首配日龄对后备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2019,46(11):3332-3340.
  [3] 王博,田河山,张福亮,等.益生菌、果寡糖及组合对后备母猪生产性能、血清免疫指标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J].中国畜牧杂志,2015,51(11):50-55.
  [4] 吴德,卓勇,吕刚,等.母猪情期启动营养调控分子机制的探讨[J].动物营养学报,2014,26(10):3020-3032.
其他文献
摘要:肉羊养殖在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以及个人收入水平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榆林是全国最大的农牧交错带养殖地市,肉羊养殖是该农牧交错地区的主导养殖产业,随着榆林市羊“双千万”工程的实施,全市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密度也不断增加,羊常见传染病的防控形势更加严峻,防控难度进一步加大,而以羊为宿主的寄生虫感染概率也随之增加。基于此,本文就陕北农牧交错区肉羊常见传染性疾病以及寄生虫病的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 
摘要:禽霍乱是由巴氏杆菌感染禽类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禽以腹泻、发热、呼吸困难、急性败血症和和炎性出血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病死率极高,损害了经济效益,给禽类健康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对近期山东地区禽霍乱的流行情况、临床症状等进行了简要概况,并提出了该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养禽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禽霍乱;巴氏杆菌;流行情况;防治措施   山东省作为禽类养殖大省,禽肉和禽蛋加工
摘要:牛隐性乳房炎做为奶牛常见疾病,中草药治疗效果显著。随着我国畜牧业总体经济的发展,奶牛等偶蹄类动物养殖规模显著扩大,为了保持畜牧业市场效益稳步上涨,稳定牲畜整体数量、基本体质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牛隐性乳房炎疾病应该得到人们重视。近年来绿色养殖得到提倡,故中草药治疗牛隐性乳房炎逐步流行,本文针对性讨论中草药治疗牛腹泻疾病的治疗方法,为应对牛隐性乳房炎疾病处置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牛隐性乳房炎
摘要:为了验证阴道整复配合“黄芪多糖、柴胡”穴位注射治疗羊阴道垂脱的效果,笔者在2019年1月—2021年5月运用上述方法治疗了9例羊阴道垂脱,结果证明通过阴道整复配合“黄芪多糖、柴胡”穴位注射治疗的方法,能够使阴道脱垂的母羊痊愈,该方法疗效显著,为临床上治疗母畜引道垂脱提供参考。  关键词:阴道垂脱;黄芪多糖;柴胡;穴位注射   阴道垂脱为家畜多发的产科疾病,常发生于妊娠后期,但产后易于发生。
2020年11月,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在进行布鲁氏菌病常规监测时发现,某牛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随即湘西州畜牧水产事务中心联合凤凰县畜牧水产事务中心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通过现场问询、查阅档案和实验室检测等方式,对该养殖场进行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疫情来源,评估扩散风险。综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断此次疫情可能是由不规范引种造成的,因养殖人员对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不了解,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导致疫情出现一定程度的扩散。随后通过采取严格的疫情处置措施和持续的流行病学监测,使疫情得到有
摘要:基层兽医实验室是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疫病监测诊断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综合检测能力,本文就目前当地基层兽医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问题;建议   基层兽医实验室作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更积极推动了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兽医实验室建设虽然
摘要:基层动物疾病预防的有效开展,对于降低动物疫病发生频率,保障肉制品质量,提高养殖效益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基层动物疾病预防工作依旧存在许多误区,而这对于其应有作用的发挥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基层动物疾病预防存在的误区及应对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为其他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基层;疫病预防;误区;思路   动物养殖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但是随着动物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动物疫病日
摘要:兽医病理诊断属于近年来在动物疫病临床诊断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技术方法,表现出综合性和指导性的突出特征。和其他类型的诊断技术比起来,病理诊断所需要的成本相对更低,诊断准确率有很大提升,推广实施更加便利。本文结合笔者实际研究,探讨了动物疫病诊断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的意义与应用。  关键词:动物疫病诊断;兽医病理;诊断技术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更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兽医领域的发展,很多诊断技
为了解四川省主要养牛地区腹泻牛群中牛冠状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感染情况,采集眉山、南充、达州、巴中、雅安、甘孜等6个市州53个场户的牛腹泻粪便样品共387份,采用荧光RT-PCR方法进行BCoV检测。结果显示:53个场点中,检出阳性场点11个,群体阳性检出率为20.8%;387份样品中,检出阳性样品65份,个体阳性检出率为16.8%。从群间分布看,规模场群体阳性检出率(72.7%)与个体阳性检出率(21.4%)均高于散养户(7.1%和3.1%),差异均极显著(P<0.
为加强非洲猪瘟(ASF)常态防控下生猪检疫工作,探索采用红外体温计快速测量生猪体温的方法,用于生猪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等方面的临床检查。以某生猪定点屠宰场存栏待宰的肥猪为试验对象,在晚7时以后(气温12~24℃)生猪充分休息并处于安静状态下,分别用红外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同时检测同一头生猪的体温和肛温,共测量100头生猪;将获得的100组数据筛选后,用Excel软件进行配对,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显示,红外体温与肛温之间存在线性相关,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R2=0.8582,回归方程式为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