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花洞
蕴美石花
洞容天下
石花洞又名潜真洞、石佛洞,被评为“中国溶洞最佳奇观”。
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距市区46公里。它是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评价为中国罕见的多层洞、岩溶景观最丰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得名, 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为国内洞穴之最。石花洞的总体特征是洞体多层多支,从上到下共七层,每层景观各不相同,分人文趣味层、探奇观赏层等,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莲花”,由540余片石钟乳组成的高10米、长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双彩石盾、龙宫双柱等景观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观精品。石花洞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旅游景区。
石花洞十大奇观
石瀑布——腾流瀑布
奇观位于第二层西支洞最深处,是由流水沉积形成的石瀑布,饱含碳酸钙的上部流水沿着洞壁裂隙向下腾泻。在腾泻过程中,水中的碳酸钙逐渐随水流沉积,形成了这种高10米,宽20多米的石瀑布。现在游客看到的只是瀑布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在洞内延伸着,这是洞内最大的石瀑布,形似水流翻腾而得名“腾流瀑布”。
石柱——擎天鸳鸯柱
景观位于第二层与第三层口交界处,这里距洞口垂直高度有78米,是第二层的最深处。景观由两根粗细均匀雄伟壮观的石柱组成,石柱是由石笋和石钟乳相连形成的,高度是12.6米,是洞中最高的石柱,它们形态相似、成因相同、年代相近,故而合称“擎天鸳鸯柱”。
石钟乳——火炬倒悬
奇观位于第二层中心大厅,洞中最大的石钟乳景观,它是由滴水和流水沉积形成的,由洞顶向下生长。这个巨大的石钟乳高18米,宽3米,形似一个倒悬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景观取名“火炬倒悬”。
月奶石——瑶池石莲
奇观位于第一层第二大厅之内。月奶石就像是一个漂亮的莲花池,盛开着朵朵的莲花,形似蘑菇、菜花,地质上称为“月奶石”。外表坚硬,里面是柔软的粉末状的物质。月奶石是由池水沉积形成的乳白色、含水量高、可塑性强、乳酪状碳酸钙,其沉积结构有蜂窝状、丝状、丝状与蜂窝组合状。专家们认为可能与细菌作用有关。1982年在北京石花洞内首次发现。专家(1992年卢耀如、赵树森)用碳14和铀系测年测定,距今约三四万年。
石旗—银旗漫卷
奇观位于第二层西支洞的最高处,洞顶上垂下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剑、石旗,洁白如玉,质地纯净,取名为“白玉天篷”。其中洞顶上最壮观的是一面洁白如玉的石旗,它的高度为2.18米,宽度1.1米,是由洞顶的滴水、片状流水协同作用沉积形成的。石花洞的这面石旗因水中杂质少、结晶慢,所以通体透明,纯如脂,白如玉,故名“银旗”。
石花——火树银花
奇观位于第四层入口处,取名“火树银花”。它是由洞壁的渗透水、毛细水协同作用沉积形成。这一片石花分布在长30米,宽3米多范围内,几乎都是悬挂在洞壁上的石花、石毛、石枝、石菊花,形成了形态多姿的各种石花景观。由于洞中的石花多而美丽,石花洞也因此得名。而其中又以一个在石笋的顶端绽放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石菊花最为有名。
石盾——龙女绣花台
奇观位于第三层入口处,是一个高度1.2米,直径2.6米的石盾,是洞中最大的石盾。在石花洞中大小石盾共计630枚之多,是盾的王国。石盾是由洞壁裂隙承压水沉积形成的。从裂隙口开始并向外呈环型逐层生长,形成上下两个板面;若水流较大,从石盾边缘裂隙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再形成石钟乳或石幔,称作“龙女绣花台”。
石幔——龙宫帷幕
奇观位于第二层底部,一组气势恢弘的的石幔群,也是洞内最大的石幔群。石幔是由滴水、线状流水、片状流水依洞壁沉积形成的。石幔群高10米、宽18米,由540片石幔组成,称为“龙宫竖琴”也叫“龙宫帷幕”。
石笋——菠萝宝灯
景观位于石花洞出洞口处,是一个滴水沉积形成的石笋,在石笋的顶部有这三个不同石笋的滴水点,由于水中包含的杂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水中杂质少的,结晶慢的,石笋透明;水中杂质多的,结晶快的,石笋不透明,故有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的美妙景观。
云盆——池中晶花
奇观位于第四层中部。“云盆”是在洞内凹陷池塘中,由滴水、飞溅水、停滞水共同作用沉积形成的。从池塘析出的沉积物称“池塘沉积”,在池塘的水位线附近,由过饱和水中析出的碳酸钙边框,称为“边石”,可以指示过去水塘中水位停滞的高度。在水面上漂浮着几毫米的薄薄的冰片状产物,称之为“水钙膜或穴筏”。在水位线以下,结晶成各种形态的方解石晶簇和水下石葡萄,如穴珠、穴饼、池中晶花,形成了直径9米的石花洞的云盆景观。
蕴美石花
洞容天下
石花洞又名潜真洞、石佛洞,被评为“中国溶洞最佳奇观”。
石花洞位于北京市房山区河北镇,距市区46公里。它是华北地区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专家评价为中国罕见的多层洞、岩溶景观最丰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得名, 石花形式繁多,异彩纷呈,数量庞大,为国内洞穴之最。石花洞的总体特征是洞体多层多支,从上到下共七层,每层景观各不相同,分人文趣味层、探奇观赏层等,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莲花”,由540余片石钟乳组成的高10米、长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双彩石盾、龙宫双柱等景观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观精品。石花洞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4A旅游景区。
石花洞十大奇观
石瀑布——腾流瀑布
奇观位于第二层西支洞最深处,是由流水沉积形成的石瀑布,饱含碳酸钙的上部流水沿着洞壁裂隙向下腾泻。在腾泻过程中,水中的碳酸钙逐渐随水流沉积,形成了这种高10米,宽20多米的石瀑布。现在游客看到的只是瀑布的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二在洞内延伸着,这是洞内最大的石瀑布,形似水流翻腾而得名“腾流瀑布”。
石柱——擎天鸳鸯柱
景观位于第二层与第三层口交界处,这里距洞口垂直高度有78米,是第二层的最深处。景观由两根粗细均匀雄伟壮观的石柱组成,石柱是由石笋和石钟乳相连形成的,高度是12.6米,是洞中最高的石柱,它们形态相似、成因相同、年代相近,故而合称“擎天鸳鸯柱”。
石钟乳——火炬倒悬
奇观位于第二层中心大厅,洞中最大的石钟乳景观,它是由滴水和流水沉积形成的,由洞顶向下生长。这个巨大的石钟乳高18米,宽3米,形似一个倒悬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景观取名“火炬倒悬”。
月奶石——瑶池石莲
奇观位于第一层第二大厅之内。月奶石就像是一个漂亮的莲花池,盛开着朵朵的莲花,形似蘑菇、菜花,地质上称为“月奶石”。外表坚硬,里面是柔软的粉末状的物质。月奶石是由池水沉积形成的乳白色、含水量高、可塑性强、乳酪状碳酸钙,其沉积结构有蜂窝状、丝状、丝状与蜂窝组合状。专家们认为可能与细菌作用有关。1982年在北京石花洞内首次发现。专家(1992年卢耀如、赵树森)用碳14和铀系测年测定,距今约三四万年。
石旗—银旗漫卷
奇观位于第二层西支洞的最高处,洞顶上垂下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钟乳、石剑、石旗,洁白如玉,质地纯净,取名为“白玉天篷”。其中洞顶上最壮观的是一面洁白如玉的石旗,它的高度为2.18米,宽度1.1米,是由洞顶的滴水、片状流水协同作用沉积形成的。石花洞的这面石旗因水中杂质少、结晶慢,所以通体透明,纯如脂,白如玉,故名“银旗”。
石花——火树银花
奇观位于第四层入口处,取名“火树银花”。它是由洞壁的渗透水、毛细水协同作用沉积形成。这一片石花分布在长30米,宽3米多范围内,几乎都是悬挂在洞壁上的石花、石毛、石枝、石菊花,形成了形态多姿的各种石花景观。由于洞中的石花多而美丽,石花洞也因此得名。而其中又以一个在石笋的顶端绽放着一朵栩栩如生的石菊花最为有名。
石盾——龙女绣花台
奇观位于第三层入口处,是一个高度1.2米,直径2.6米的石盾,是洞中最大的石盾。在石花洞中大小石盾共计630枚之多,是盾的王国。石盾是由洞壁裂隙承压水沉积形成的。从裂隙口开始并向外呈环型逐层生长,形成上下两个板面;若水流较大,从石盾边缘裂隙口流出的水,可向下再形成石钟乳或石幔,称作“龙女绣花台”。
石幔——龙宫帷幕
奇观位于第二层底部,一组气势恢弘的的石幔群,也是洞内最大的石幔群。石幔是由滴水、线状流水、片状流水依洞壁沉积形成的。石幔群高10米、宽18米,由540片石幔组成,称为“龙宫竖琴”也叫“龙宫帷幕”。
石笋——菠萝宝灯
景观位于石花洞出洞口处,是一个滴水沉积形成的石笋,在石笋的顶部有这三个不同石笋的滴水点,由于水中包含的杂质不同,所以形成了一个奇特的景观:水中杂质少的,结晶慢的,石笋透明;水中杂质多的,结晶快的,石笋不透明,故有一石生三物,物物皆不同的美妙景观。
云盆——池中晶花
奇观位于第四层中部。“云盆”是在洞内凹陷池塘中,由滴水、飞溅水、停滞水共同作用沉积形成的。从池塘析出的沉积物称“池塘沉积”,在池塘的水位线附近,由过饱和水中析出的碳酸钙边框,称为“边石”,可以指示过去水塘中水位停滞的高度。在水面上漂浮着几毫米的薄薄的冰片状产物,称之为“水钙膜或穴筏”。在水位线以下,结晶成各种形态的方解石晶簇和水下石葡萄,如穴珠、穴饼、池中晶花,形成了直径9米的石花洞的云盆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