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那道“边防绿”

来源 :科技创新与品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引虎,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全军军事作业与环境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高原与寒区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军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客座研究员,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客座教授、兰州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
  入伍30多年来,王引虎长期致力于高原军事医学研究,始终坚守在边防第一线,在高原科研、卫勤保障、医院管理、人才培养等方面均有突出贡献,被誉为“昆仑山上的守护神”。
  
  神仙湾,海拔5380米,位于喀喇昆仑山脉中段,常年积雪,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地区的一半,被生物学家称为“生命禁区”。
  在这片千年冻土上,坐落着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驻兵点—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神仙湾边防哨卡,而守护官兵健康的就是解放军第18医院(以下简称“18医院”)全体医护人员。
  王引虎,解放军第18医院院长、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主任医师,专业技术四级,大校军衔。2000年春天,王引虎从联勤某分部卫生处处长的工作岗位调整到18医院,出任院长。
  喀喇昆仑山和阿里高原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是全军海拔最高、环境最恶劣、条件最艰苦的地区之一。王引虎说,我们的官兵用青春和热血忠诚戍边,18医院人就要用生命去守护他们的健康。
  30年来,王引虎带领团队扎根边防、无私奉献,潜心研究推动高原医学发展,以专业娴熟的医疗技术守护着那道绿色边防长城,为兵服务,为民谋福,他以忠诚浇筑坚守,以信仰承托奉献,用艰苦而平凡漫长的每一天,谱写着平凡却美丽的诗篇。
  情系高原—
  被誉为“生命禁区保护神”
  2009年6月28日。
  王引虎接到上级指令—
  海拔5400米的河尾滩,某施工部队13人患上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危在旦夕,命18医院全力救援!
  时间就是生命。
  王引虎火速组织专家小组,连夜驱车30小时奔赴施工现场,完全不顾自己年过半百,且刚刚做完上颌窦手术。
  
  “只要有我王引虎在,决不让我们的战友倒下,只要还有战友发病,我绝不下山离开大家!”王引虎拖着沙哑的嗓子,依然掷地有声。
  凭借过硬的高原病救治技术,经过不分昼夜的全力抢救,战士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抢救工作终于取得了高原肺(脑)水肿病人零死亡、零后遗症、零并发症的最佳效果,13名官兵全部治愈,“生命禁区大营救”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王引虎则被上级首长评价为“用老命换小命,用生命挑战极限的好院长”。
  高寒缺氧的环境中,人极易患上高原病,临床表现为呕吐、耳鸣、头痛、呼吸急迫、食欲不振、发烧等,严重者可发生高原性脑水肿、脑水肿和高原心脏病,救治不及时可导致死亡。
  
  对高原病的预防和治疗,始终是一个世界难题。
  自2000年就任院长以来,王引虎确立了“立足高原特色,做强高原科研”的工作思路,带领医护人员开始了艰辛的历程,十几年来,他们在“生命禁区”搞科研,经历过暴风雪的威胁,遇到过狼群、雪崩、泥石流的袭击,遭遇过翻车、落崖的险情,总行程5万余公里,成功救治患病官兵千余例。
  2005年,王引虎提出为高原官兵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并赴兰州、北京等地积极呼吁,得到了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项目批准后,王引虎亲自组织为海拔5000米以上的边防连配备专用电脑、血氧饱和度仪、心电图机,指导连队进行基础健康指标定期测定,实现了官兵健康状况及时跟踪掌握,使高原边防部队各种高原疾病能够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此外,为落实上级确保海拔5000米以上高原边防官兵每人每天吸氧至少1小时的举措,年过半百的王引虎亲自带队奔赴神仙湾边防连,进行各种数据的详细测定计算工作,为上级决策提供准确数据,并最终建成了第一个试点性吸氧室,极大提高了驻守官兵的生活质量。
  2008年,按照上级首长指示,王引虎组织人员按照疗养、生活、娱乐、保障一体化要求,在18医院和海拔3700米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建立了高原军人疗养科,为官兵提供全方位的身体检查、高压氧疗、文体活动、观光旅游等综合服务,被边防军人亲切地称为“健康加油站”。2009年,在王引虎同志的倡导下,医院开始实施为“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部队士官家属免费医疗”的政策。
  近年来,在各级卫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随着各项高原服务措施的推行和完善,部队急性高原病的发病率下降至10%,高原肺水肿等重症疾病的病死率几趋为零。
  追求卓越—
  “分蛋糕,更要做大蛋糕”
  王引虎1976年入伍,曾在南疆军区部队做卫生员,亲自治疗护理边防部队伤员的经历,使他对高原病的危害有着深刻的体会。军校毕业后,王引虎被调到南疆军区后勤部卫生处工作,每年多次陪领导前往边防一线哨卡巡察,从而开始关注高原病,从事高原病防治和研究工作。
  
  此后的30年,他先后主编出版了《高原疾病120问》、《高原肺水肿》、《高原生理与病理》、《高原卫生防病知识手册》等6部医学专著,获得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7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如今的王引虎,已经成为高原军事医学研究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18医院在高原病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面对条件艰苦、经费有限的现实,王引虎提出了“用科研养科研”的发展路径,在他的倡导和组织下,18医院先后与解放军总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军内单位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军队特需药品保密专项、军队科技攻关等国家、军队重点课题14项,争取科研基金400余万元。
  
  2005年,高山病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的“十一五”攻关课题《高原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6年,高山病研究所被总后勤部确定为“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同年被人事部确立为高原医学研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8年,高山病研究所荣获四总部颁发的第二届“科技创新群体奖”,该所与第四军医大学合作的课题《特殊军事作业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9年11月底,在西安举办的“全军医院学科建设研讨会”上,王引虎作为兰州军区唯一代表,作了题为《依托高原打造专科品牌 突出特色发展边疆医院》的交流发言,受到总部卫生部首长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多年来,18医院累计发表科研论文1000余篇,完成科研课题46项,获国家、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奖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军队和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0项。
  夯实基础—
  雪域高原飞出金凤凰
  18医院能够取得全面发展,与王引虎大力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息息相关。基建与人才可说是18医院取得全面发展的双翼,基础建设为医院发展搭建环境和设备平台,优秀人才则为服务军民、推动科研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为更好地为部队服务、为民服务,18医院先后投入2000余万元对门诊综合楼、高山病研究所、三十里营房医疗站和营区环境进行了改造,医院被总部评为“全军绿化先进单位”,三十里营房医疗站被高原边防官兵誉为昆仑山上的“小上海”。
  18医院先后投入400万元建成叶城血站,引进核磁共振、CT、血管电子胃肠镜、全自动分子生化仪、多功能彩色超声诊断系统等价值5000万元的仪器设备,为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搭建了设备平台。
  2008年,医院被兰州军区评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2010年9月,由总后勤部组织的全军为兵服务大检查工作组来院,对18医院在为兵服务方面作出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管理制度方面,除为急诊患者开辟了就诊绿色通道外,为了给来院就诊的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王引虎组织制定了《医院为民服务公约》、《医疗服务质量奖惩规定》等条例,并在落实中多次完善,严格要求医护人员服务质量,逐步在医院中形成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高度服务意识,为每一位来院就诊病人提供人性化服务。
   除了大手笔的基础设施投入、高标准的管理体系建设外,王引虎在引进人才方面也毫不含糊。他深深懂得人才是科研进步、医院发展核心的道理,而在条件艰苦的边防医院,优秀人才更是弥足珍贵。
   为了培养和留住人才,王引虎多年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人才培训路子,每年积极协调各军医大学和先进医院的著名专家教授来院代职、带教、讲学,并选送5~10名素质高、专业精的技术干部前往军队院校和内地先进医院学习进修,为本院人员提供全面的、丝毫不逊于内地医院的培训水准和机会。
   在良好培训机制的激励下,18医院人才济济。十余年来,18医院培养出了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努尔曼,第3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雪域高原模范护士长”姜云燕,全军“优秀医学科技工作者”、兰州军区“科技功臣”张西洲,全军“爱军精武标兵”崔建华,“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哈振德等一批优秀先进典型。树立了“喀喇昆仑模范医疗站”和“全军高山病防治研究中心”两个英模单位。医院也先后获得全军“为部队服务先进医院”、全军“文明卫生军营”、兰州军区“医院建设先进单位”、“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等90多项重大荣誉。
  爱洒边疆—
  与各族人民心手相连
  18医院所在的叶城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国家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医疗保健等相对内地大城市落后近10~15年。从军30余年的王引虎,深深懂得军民鱼水情深的含义。就任以来,他领导18医院在支援地方建设、提升驻地医疗卫生水平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
  
  为解决医院驻地医疗卫生条件差的状况,王引虎带领全院官兵积极开展医疗助民活动。他先后领导完成了18医院与驻地妇幼保健站和两所乡镇卫生院的结对子帮建工作,先后投入10万余元帮助共建单位购置医疗设备、完善基础设施,并每年免费培训医护人员20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为更好地为辖区牧民服务,王引虎指导18医院与和田市皮山县签订协议,成为该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2010年,他又促成医院所属的三十里营房医疗站与皮山县海拔4000米的柯尔克孜民族乡色日克尔村结成共建单位,免费送医、送药,解决了高原农牧民长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多年来,王引虎始终坚持带领医护人员开展上街下乡巡诊义诊、送医送药和普及卫生知识等活动,并将其确定为医院的工作制度。自王引虎出任院长以来,18医院为驻地群众免费看病达万余人次,免费发放药品价值50万余元,发放防病和卫生知识宣传单6万余张。
  同时,王引虎还特别关注驻地的福利事业,他组织医院持续20余年和叶城县儿童福利院双拥共建,带领全院干部开展“一帮一”献爱心活动,每年为孤儿捐款捐物,并将2006年自治区政府奖励给他的5000元“拥政爱民模范个人”奖金全部捐给了福利院。此外,医院还为福利院建起了藏书达3000册的“红叶书苑”,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共谱和谐社会新篇章。近年,18医院在保障各族人民身体健康,维护民族团结,促进西部繁荣稳定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解放军报》、《人民军队》等报刊媒体报道,王引虎个人也获得了“先进医学科技管理干部”、“支援社会建设先进个人”、“科技进步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并三次荣立三等功。
  如今,年过半百的王引虎,仍然坚守边防一线,无畏无私,无怨无悔,他把对战士、对人民和对专业的爱都融化在了那一曲曲的高原赞歌中。
  喀喇昆仑山上,雪域高原,湛蓝的天空,翠绿的“边防线”,还有奔波在天地之间的白衣战士,他们组成的是简朴明了却摄人魂魄的美丽画面。高寒缺氧,但因为王引虎们的存在,从不缺乏温暖,不缺少爱。
其他文献
本发明为一种新型的锁芯,它由ABC三把钥匙及相关结构构成。它既能作为普通的AB锁芯使用(没有了它的弊端),又扩展了可对外租房使用的功能。它的开启顺序为A钥匙先用,C钥匙不能用,这时如果B钥匙插入并转半圈,再插入C钥匙旋完另半圈的话,那AB钥匙都不能用,只能C钥匙单独使用,并且防盗系数极高(特殊的转换结构造就的),杜绝了原先AB钥匙的弊端。同时三把钥匙能相互制约,如A钥匙可以给租住方,B钥匙给中介,
期刊
推广应用创新方法背景介绍  (一)企业简介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集团下属有太矿集团、山西煤机、榆次液压集团等山西省大型机械企业,主要生产大型起重机、大型挖掘机、轧钢设备、锻压设备、煤气发生炉、大型油膜轴承、航天发射装置、火车轮轴、大型铸锻件、工矿配件、煤机成套设备等,科技人员3000多人。建厂50多年来,为冶金、矿山、水电、交通、建筑、化工、国防等基础行业,特别
期刊
热水比冷水结冰快,这种现象叫作“姆潘巴现象”,是指在同等体积、同等质量和同等冷却环境下,温度略高的液体比温度略低的液体先结冰的现象。  1963年,在坦桑尼亚马干巴中学,有个名叫姆潘巴的初三学生特别喜欢和同学一起做冰淇淋吃。他们总会先在煮沸的鲜牛奶中加入白糖,待其冷却后倒入冰格,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  有一天,姆潘巴发现冰箱冷冻室的空间就快不够用了,他害怕别的同学抢先用掉,急忙在煮沸的牛奶中加入糖
期刊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军事大国,始终占据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领先位置,究其原因,主要归因于美国长期重视国防科技创新工作,逐步构建了当今世界最成熟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进入21世纪,特别是奥巴马政府执政以来,美国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为依托,不断改进创新模式,充分发挥集成创新、体系创新优势,为持续推动美国军事力量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强大动力。  以军方为主导  统筹规划国防科技创新活动  美国针对国防科技创
期刊
你心目中的科学家是什么样子的?戴着眼镜,穿着白大褂,看上去有点儿“死板”?如果这是你对科学家的印象,那陈晓东无疑是科学家的“颠覆版”。  他穿牛仔裤和衬衫,留着极富艺术气息的胡子;他爱画画,办公室里装饰的画有些出自他的手笔;他的研究生办公室门口,贴着醒目的“80后工作室”招牌,洋溢着轻松的色彩;他喜欢唱歌,偏爱海滨城市,享受鹭岛生活。用时下最潮的话来说,厦门大学的这位海归教授有点儿清新。    他
期刊
飞机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因而飞机被列为人类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然而,自从1903年莱特兄弟制造的第一架有动力飞机成功飞上蓝天后,人们就试图通过不断提高飞行速度和高度来提高飞机的性能,而被誉为“飞机心脏”的航空发动机便成了科学家和飞机设计师们的重点课题。因为优秀品质的飞机必须要有强劲、高效、可靠、经济的航空动力加以支持和保证,要不然设计再好的飞机也飞不上天。  在飞机发明后的100多年时间
期刊
在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江朝强教授的眼里,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和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既然是为人类造福,就必须坚持“科研无国界,探索无止境”。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江朝强1986年到香港参加远东—国际棉尘病研讨会,结识时任香港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的林大庆高级讲师之时,就开始洽谈在广州合作开展棉尘病的研究事宜。1987 年,双方设计的《中国广州棉尘综合征的研究》中英文研究提案经我国国家科委推荐,
期刊
古徽州地处万山丛中,山多人众而地少土瘠,自我发展空间相对狭小。面对穷困、恶劣的生存环境,很多徽州人不甘受天命,而是积极奋争,走出山门,勇闯天下,不断向外探寻拓展新的生存空间。长期以来在徽州等地广为流传的民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就是当时众多徽商从小背井离乡、外出学艺、奋力拼搏的生动写照,其中有不少在创业守成中靠的正是开拓进取、吃苦耐劳的信念和劲头去不断地奋发作为的。对于他们来讲
期刊
9月14日~18日,第24届国际包虫病大会在新疆召开。来自葡萄牙、阿根廷、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7个国家的百余位外宾和国内4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  自治区副主席铁力瓦尔迪阿不都热西提表示,本届大会是中国新疆承办的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一次国际医学大会,相信此次大会必将会促进中国新疆乃至中国包虫病防治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这是一次承载了国际包虫病研究界光荣与梦想的大会,会议主题涵盖包虫
期刊
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是一次高效率、高质量、高规格的科技盛会,从中央领导与中国科协领导在会上的讲话中,我们能深刻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天津市各级党委和政府体现出了时刻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也体现出了虚心向兄弟省区市学习,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使命感和自觉性。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  科技工作者要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再立新功    在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