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昆虫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

来源 :绿色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ke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昆虫学是植物保护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学方法影响着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课程设置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为了适应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新疆地域特点,对农业昆虫学进行了课堂讲授内容的改革,以帮助学生掌握害虫发生新动态以及害虫防治方法;对实验课程的改革,以学生为本,促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对考核方式的改革,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还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
其他文献
通过对柳杉人工林开展了间伐、修枝试验,结果表明:28年生时,间伐+修枝处理的柳杉平均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分别为17.9 cm、17.4 m和0.2168 m 3,比不修枝不间伐的分别高出15.48%、13.73%和46.58%,林分的中大径材的株数比例达到57.8%;14年时修枝对柳杉的生长影响不明显。由此可见:间伐+修枝可作为培育柳杉优质中大径材的主要经营措施。
传统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宝,但现阶段不少地区显现出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流失,逐渐边缘化,大众认同感和参与度不高,民俗文化旅游小镇的开发趋同化严重等现象。以“小锤敲过一千年”的白族古老村寨新华村为研究对象,从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角度出发,分析了新华村银器的文化内涵,传统民族工艺的传承概况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困境,探讨了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融合发展新路径,使传统民族工艺文化价值有效转变为经济效益,走出一条少数民族村寨传统民族工艺与民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康养旅游作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转型发展方式之一,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以相关官网数据为基础,整理筛选了大连107个乡村康养旅游地,借助ArcGIS软件的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以及核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型,对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类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均匀分布态势,大连的东部、南部和中部相对密集,东北、西北部相对分散,在长海县、金州区、旅顺口区和甘井子区分布密度相对较高;大连乡村康养旅游地可分为健康疗养类
以地方本科院校内江师范院校为例,从合同节水管理的角度出发,全面分析了学校供用水系统存在水管道老化、漏水等问题,并提出了合同节水的相应措施。经过全面系统的技术改造、查漏补漏、普及节水型器具等综合节水技术改造,取得了的一定的成效。对比2019年,学校6~9月份节水量约35万t,不仅减少水费120万元,节省了供水用水系统改造、维修养护、人工等投资费用200万元,还减少了排污20万t。由此可见,高校进行合同节水管理,兼具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部门。
随着教师教育逐渐受到关注,"新师范"建设成为了师范院校建设的发展新思路,而"新师范"目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师范专业生。基于此,对地方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基地建设、组织方式、教学内容和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改革建议:利用当地的资源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程要求制定实习目标;实习过程中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加强实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进行评价,
混合式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定知识与技能具有重要作用,就二者结合用于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任务设置的形式与课程混合的构建方式,探索了基于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法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实践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意识,提高了教与学的效果,提升了职业素养。
作为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留学生教育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迅速发展起来,全英文教学既满足了现代中国高校教育发展和提升自身学术层次的需要,也顺应了国际化教育的必然趋势。《房屋建筑学》课程是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但由于留学生入学水平和国内外教学观念差异较大等因素,在目前的留学生全英文授课过程中仍存在着较多问题。针对目前留学生《房屋建筑学》全英文授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初步探索了针对留学生的《房屋建筑学》全英文课程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全英文授课教学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
在新兴大众旅游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展森林旅游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极具生态效应、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对乡村振兴战略有着非同寻常的促进作用。乡村振兴主体发展主要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含有农村文化、民生、生态、治理等元素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及其整体性的提升。根据泸溪县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发展现状,结合县森林旅游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森林旅游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发展森林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加深对森林旅游与乡村振兴的理解和认识。
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五位一体的发展战略中来。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生态学逐渐变得尤为重要,在诸多专业中已经变为基础课程。以贵州大学林学专业的生态学教学为例,从加强课程思政、课程内容革新、注重前沿把握、改革教学实践环节、构建教学评估反馈体系等方面探索了如何通过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贵细药材的鉴别以传统经验鉴别为主,中职学生对贵细药材认知不足较难把握其性状特征,相关岗位经验缺失不易将所学技艺转化为工作技能。以西红花鉴别的三个教学片段为例,通过“层进式问题串”的设计将学习任务化整为零,由浅入深,层层展开,可提高学生鉴别能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