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视野,看岛屿争端

来源 :百科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pt2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几年的统计表明,目前全球已知岛屿争端总数高达60余例。倘若以二战为时间节点,可以把这些岛争大致分为两类。二战前的岛争基本属于传统岛争,它们以现实利益为导火索,以司法仲裁、武力争夺、外交协商、共同开发为主要解决手段。二战之后的岛争比较特殊,数量仅占全部岛争案例的10%左右。虽然单一的、整合的、静态的传统岛争仍是主流,但岛争朝多元化、碎片化、动态化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特殊岛争因切合当下社会的行为模式,符合国际新秩序的需要而不断簇生,并成为国际政治的焦点。
  岛争争的是什么?有人说是资源,有人说是战略制高点。其实大体而言,拥有岛屿主权的行为体拥有对岛屿全部利益的合法使用权,从这一点来说,在任何时期,岛争的燃点大都是岛屿主权归属问题。
  传统岛争的基本特点
  传统岛争中,强权博弈的轮廓鲜明。
  在二战以前,岛屿争端的行为体往往是单一的。传统国际体系中的行为体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以来确立的主权国家,他们雄心勃勃并且主导时局,因此没有真正意义上超越或低于主权国家的行为体能涉足国际舞台。传统安全观的盛行局限了主权行为体应对岛争的手段。由于交通通讯技术的相对落后,南北两极地区的岛屿没有被各国真正意义上地争夺。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各国有争议的海域内岛屿。18世纪澎湃而至的殖民浪潮与传统岛争在时空上重叠,其结果是,宗主国的介入与被殖民地的主权诉求交织,成为烙在传统岛争上鲜明的印记。
  二战后岛屿争端的新变化
  二战终结以后,与传统岛争形态迥异的特殊岛屿争端开始浮出水面,岛屿争端问题愈发复杂多变。
  首先是岛屿定义的模糊化,它涉及岛屿本身的定义以及岛屿权利范围定义的模糊化。对岛屿的传统解释是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121条:“岛屿是四面环水并在高潮时高于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 然而,这个定义渐渐无法满足随即而来的特殊岛情。日本通过在冲之鸟礁设立经济活动基地,利用了海洋法公约的漏洞将岩礁变身为含金量高的“岛屿”。这种变礁为岛的做法凸显了岛屿本身定义的模糊引发新岛争的风险。最典型的要属北大西洋中一块名叫罗科尔的海岩,它引发了四个国家之间的酣斗。英国认为罗科尔是个岛屿,但是爱尔兰却认为罗科尔只是礁石,丹麦指出罗科尔和法罗群岛在地质上属于同一块海底高原,因此其海底资源应属于丹麦。冰岛觉得该礁石处于冰岛的海底大陆架上,所以冰岛有权分一杯羹。四国各执一词,如今只有等待联合国的裁决。
  拥有岛屿而获得的权利范围因国际政治的动荡、国际条约的变化有多种解读。以苏联解体为界,许多新的岛争纷至沓来。其中一例是从1990年持续至今的弗兰格尔岛争端。弗兰格尔岛位于北冰洋附近,在1811年被插上了美国国旗,但1911年苏维埃政府官方宣布拥有其主权。美国与苏联在1990年批准了关于双方海岸线分界的条约,弗兰格尔岛从而属于苏联。然而,由于稍后苏联解体,新的俄罗斯政府不承认旧条约,这令弗兰格尔岛的主权归属再次被放置讨论。岛屿定义的模糊意味着岛争数量和范围的一种扩大,因此有必要确定新的岛屿定义。
  第二个变化是岛争行为体趋于多元化。随着全球化的激荡,包括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个人等在内的非主权行为体的国际地位日益上升,对国家的主权造成一定的侵蚀。主权行为体与非主权行为体争夺岛屿主权的情况正在吸引人们的注意。位于英吉利海峡上有一座人工小岛——西兰德岛。西兰德岛由一座英国二战后废弃的海上堡垒,名为“怒涛之塔”的钢铁平台改造而成。1967年,它被前英国皇家陆军少校帕迪·罗伊·贝茨(Paddy Roy Bates)独占且宣称为独立的“西兰德公国”(Principality of Sealand),成 为著名的私人王国。西兰德公国的面积仅有550平方米,其常驻居民为贝茨和他的家人。
  西兰德公国与英国在对西兰德岛的主权问题上存在争议。根据该公国官方网站的描述,为了防止英国领海附近出现潜在的威胁,英国军方要投掷炸弹来破坏在公海上遗留的英国废弃堡垒。贝茨一家有一次就听到来自直升机上的威胁:“你们是下一个!”贝茨和儿子则鸣枪示警,因此被英国法庭传审。法庭上,针对西兰德公国是否独立的许多争执和援引法律都追溯到了17世纪。最后,法官不得不说,“这个被扭曲的虚张声势的事件也许更像是发生在德瑞克爵士时期的事,但就我的判断而言,英国法院没有(对西兰德公国的)管辖权。”英国法院的这一决定后来成为“西兰德公国”独立的一项重要法律依据。南美洲、中东和非洲不少国家都已承认“西兰德公国”的护照。但是,按照国际法的衡量标准,西兰德公国目前仍不具备被国际社会承认的资格。
  除了主权行为体与非主权行为体争夺岛屿主权,有些时候,非主权行为体会单独争取岛屿主权。“尼马克共和国”(Nymark)便是一个例子。此外,上文提及的弗兰格尔岛争端虽然现在没有得到美国当局的正面回应,然而美国国内一些极端组织不断申明将捍卫该岛的主权。
  另一个对岛屿争端有影响的新因素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使得距离海平面较低的岛屿濒临“灭顶之灾”。但是从国际关系的角度来说,岛屿的消失或许是促进和平的好事。印度和孟加拉国相互争夺的新穆尔岛在2010年被海洋淹没。印度贾达沃普尔大学海洋学教授哈兹拉评论道:“两个国家谈判没能解决的问题,全球变暖把它解决了。”然而,印度官方仍然宣称,小岛的消失不影响印度对小岛所在海域进行主权控制。自然地,消失的岛已经不存在争论主权所有的价值。这种非人为因素影响的岛争,恐怕是有史以来的唯一。但是,消失的岛所在海域的主权纠纷,很可能是接下来的焦点。
  从反面来说,全球变暖促进了岛屿的产生,间接引发新的岛争。由于气候更加温暖,北极冰川融化,挪威斯瓦尔巴群岛附近出现了许多新的小岛屿。2004年,英国艺术家哈特利前往挪威斯瓦尔巴群岛参加会议时,发现了一座这样的新岛屿。他在《斯瓦尔巴群岛条约》中发现了一个法律漏洞,于是宣布对这座尚未命名的小岛拥有主权,将这座小岛命名为“尼马克”(Nymark:新土地之意)。2012年,尼马克岛成为伦敦文化奥运的一个项目,并改名为“不在之岛”(NowhereIsland)。这个艺术项目旨在强调人们如何应对紧迫的气候变化事件。如今,共有来自135个国家的23,003人签署成为不在之岛的岛民。这个为了宣传全球变暖的环保行为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加,表明了岛争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岛屿主权,也可能是为了支持公益活动。这时候,岛争本身不是目的,而成了一种手段。   两极地区作为主权真空地带,在过去并未获得过多关注。然而随着各国资源开发和战略目的的考量,对两级地区的主权要求使得该地区成为一些国家利益争夺的焦点。南极中心有一块南极大陆,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被确定主权的大陆。在19世纪末20 世纪初期,各国就已经对南极洲虎视眈眈。不仅有英国、阿根廷、智利争夺南极半岛,英国、阿根廷对部分英属南极领地的主权归属也各执一词。于1961年生效的《南极条约》通过法律的形式冻结南极主权, 不仅为各国和平开发使用南极地区提供法律的保护,也使南极地区岛屿的主权争端画上了一个句号。
  北极的中心是广阔的北冰洋,过去各国对北冰洋的争夺不如南极洲那样激烈,因此也无类似《南极条约》那样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各国的行动。目前,1920年的斯瓦尔巴德条约以及1990年由八个环北极国家签订的“八国条约”,都未涉及北极地区的主权规定。
  由于没有类似南极条约的束缚,北极无疑成为各国在非传统安全博弈中的角斗场,不仅承担着南极岛争带来的新主权要求的重量,还肩负着自身产生的岛争压力。值得一提的是丹麦与加拿大相争的汉斯岛。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丹麦格陵兰事务部部长乘直升机登上汉斯岛,插了一面丹麦国旗,并在国旗下埋了一瓶白兰地酒,留下标语:“欢迎来到丹麦小岛。”2005年,加方士兵登陆该岛,以同样方式插上加拿大国旗,藏下一瓶加拿大威士忌。双方掀起了“埋酒斗法”和“插国旗竞赛”。官方对峙传染到了民间,双方的“爱国人民战线”纷纷在google上展开“民间斗法”,打广告宣称对汉斯岛拥有主权。随着全球变暖加剧,北极岛争的进程将会随着“西北航道”的不断开发和各国科考、资源勘探活动的增多而趋于激烈。
  最后一个有趣的新情况是政治报复行为导致的岛争。2005年3月,日本与韩国由于独岛/竹岛主权发生外交纠纷,此后韩国南部的庆尚南道马山市针对日本制定竹岛日条例一事,将6月19日定为“对马岛日”。这使原本没有领土主权争议的对马岛一时被推上风口浪尖。但是需要说明的是,韩国政府并没有宣布对马岛归于韩国,但媒体甚至民众却主张宣示对对马岛的主权。对马岛位于朝鲜海峡,虽然有一定的战略价值,然而历史上它的主权属于日本,其主权争议完全是因为日韩独岛/竹岛主权争议,韩国对日本争岛行径以牙还牙的要挟。
  这些特殊的岛屿争端,与传统岛争大不相同:第一,争夺的手段更加新颖,如 “变礁为岛”;第二,引发争端的因素突破了国家现实利益的范围,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岛争;第三,岛争行为体多元化,出现形形色色的非主权行为体;第四,岛争范围扩大至南北两极地区;第五,岛争不再只是事件的目的本身,还可以是利用的手段。
  以宏观的视野观察,不难发现当下时代的背景渗透进特殊岛争的各个层面。
  “和平”常常被等同于“安全”,然而,和平只是一种没有暴力的状态,它仍然保留着不安全的威胁。冷战后的东亚地区时有爆发地区战争的危险,虽有和平却无安全。
  与大洲相比,一座岛屿虽然小,但它就像一颗隐含巨大能量的棋子。在岛屿争端这场国际博弈中,特殊岛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岛争的新视野。
其他文献
最近一种叫做威金的病毒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该病毒占用大量网速,使所有感染该病毒的计算机网络变得极慢。该病毒将会捆绑所有的.exe文件,只要用户一运行应用程序,在Winnt文件夹下的logol.eKe图标就会相应变成应用程序图标。有时还会时不时地弹出一些程序运行错误提示窗口,有时启动程序后就被强行退出。此外,威金病毒会自动关闭包括卡巴斯基、金山毒霸、瑞星等杀毒软件的监控程序。最可恶是的威金病毒会使r
在俄罗斯联邦萨哈共和国发现的冰封了1.8万年和4.6万年的两具猛犸象近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展出,这些死亡后一直被冰冻保存到现在的血肉之躯今天看起来还新鲜如初,这使人们对其曾经的辉煌、兴衰的历史、灭绝的原因以及能否利用现代科技使它们重现在地球上等问题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猛犸象和现生的亚洲象、非洲象是近亲,但猛犸象的身材更为高大,一般体长为5~6米,身高达2.5~3.5来,体重4~6吨,象牙也更长一些
英国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接受教育越少的人往往更易较快衰老。DNASJE据显示,和那些有大学学历的人相比,没有大学学历的人成年后细胞老化得更快。一个人的健康与其社会经济地位有紧密的关系,这个理论在医学界早已经建立。但是新的研究显示,和收入与社会经济地位相比,接受教育对一个人的长期健康有更大的决定作用;接受教育能让人活得更为健康。     鸟儿学舌或因紧张    鸣禽学舌现象并不罕见,但对形成这一现象的
1966年4月14日,在台湾花莲县秀林乡的一座寺庙里,一个名叫“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后改名“慈济功德会”)的慈善组织成立了。  组织的发起人证严法师是一位在当地清修的比丘尼,与寻常出家人依附施舍的生活方式不同,证严法师一直坚持不受供养,而是靠自己种地、织毛衣、缝布鞋、做蜡烛等方式维持生计。  尽管生活贫苦,证严法师却从未放弃蒹济天下的理想,“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便是在这样一种信念中间世的。所谓“
偕老同穴是一种美丽的海绵动物。它分布于日本、菲律宾附近海域,西太平洋地区及印度洋一带。体长通常为30~60厘米,有的可达1米多。偕老同穴的外形为灯笼形的篮状结构,由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玻璃丝样的骨针纵、环交叉编织而成。  偕老同穴的“篮子”里常居住有一种小虾,它们从幼时就一雌一雄相伴进入偕老同穴中空的中央腔内“幽会”,把那里当成安全舒适的安乐窝。但是,随着它们身体逐渐长大,就无法从海绵体内钻出来了
从哈佛不招“神童”谈起  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才”和“神童”。“神童”最终成为成功人士的几率有多高?英国米德尔克斯大学36年间跟踪调查210名“神童”,结果仅3%的人最终功成名就。与之相呼应的是一个极端个案。哈佛大学一名心理学教授在儿子塞达斯身上进行“培养试验”,孩子一出生就教他认识英文字母,用各类教科书取代玩具。“早教”在塞达斯6个月时就见效,他能读出26个英文字母,此后2岁看懂中学课
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里,是不是曾抱怨过房子买不起、车子开不快、孩子上学难?大城市的生活似乎已经变得不那么美好。本期让我们一起聚焦城市病,细数城市快速成长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中国进入“城市型社会”  百科知识: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如何?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哪些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城市病?  答:早在2010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比例是49.68%,已然将近50%。随着城市化不断发展,到2
海豹共有大约19种,主要分布于北冰洋、太平洋、北大西洋以及地中海等地,在寒冷海域更为常见。海豹是一个在远古时代从陆地重新适应海洋生活的食肉动物类群,与海象、海狮等同隶属于鳍脚目。不过,海豹既没有海象那样的獠牙,也没有海狮那样的外耳壳,而且它也不像海狮那样主要靠较长的前肢的运动游泳,而是借后肢的运动在水中游动。它的两个后肢掌心相对,与鱼的垂直尾鳍的运动方式相同,靠左右摆动前进。  鳍脚目动物平时生活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柔美悠扬的旋律与上海滩“金嗓子”周璇的配唱,使人陶醉于十里洋场的繁华盛景之中。1937年底的法租界一片莺歌燕舞,而外围的华界却身处日军冰冷刺刀的统治下。人们习惯将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的4年时间称为“上海孤岛时期”。作为“国中之国”的上海“孤岛”,究竟是怎样一番景象?  孤岛时期的血雨腥风  1937年8月13日,日军扩大了在华的
日本暴力团(黑道)一向在人们心中充满神秘。据日本警视厅统计,日本目前共有3380个大大小小的暴力团,其中24家最大的暴力团都是身份公开的“合法团体”,“它们的总部都设在大城市黄金地段,下属成员也都在胸前挂着身份牌和公司徽章,就像大公司一样”。一些暴力团甚至开始模仿公司进行现代化管理,如山口组就有一套“奖学金”制度,成绩优秀的成员可以派到欧美国家留学,学成归国后会被委以重任,享受高薪待遇。  “亚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