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亚地区黎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自己独特的传统婚礼仪式。
结识相恋
传统的结识相恋有如下三种情况:
一、正月即春节期间观游落笔洞结识。有史以来,三亚的黎族同胞一直把落笔洞当做一个天然的风景区,每逢佳节都三五成群穿着节日的盛装到落笔洞去游览。“岸津嘿纠豪毛”意思是过年去游玩落笔洞,在游玩落笔洞中很多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相互认识。
二、通过参加婚礼结认。婚礼须举行送亲、接亲、迎亲等仪式;女方送亲须帮一帮女朋友,叫做“姊妹仔”,男方接亲须请一帮男朋友,叫做“兄弟仔”。在送、接的过程中给这些年轻人提供结识交谈的机会,又在迎亲逗新娘交杯时给他(她)们创造了自我表现的良机。男女都可以在这个时候物色自己的对象。
三、“做佛”时结识。过去村里有人去世,特别上了年纪的老人去世后,过了十二天或二十五天、或长些时间举行一场送别仪式叫“做佛”。本村或邻村或远些的村寨的男女青年都来玩夜,相互对山歌从中交谈结识。家里悲痛的事,人家来观看、对歌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传统的理解是为主人分担忧愁,歌声可帮主人减轻痛苦。
当然除上述三种情况外,也有在劳动生产过程中或其他场合结识并爱恋的。
问槟榔
通过结识恋爱成熟后可定亲,定亲通常叫问槟榔,即男方的父母亲委托族里较亲的人,一般是伯母,或叔母,或堂兄嫂,或族里能说会道的长辈(女性),携带槟榔去拜访女方的父母亲及家人。槟榔多少不论,以双数为准。如女方没有异议,可确认定亲关系,日后男女双方可相互来往。男的叫“琶隆”,女的叫“媚隆”。如女方不同意可不接槟榔,有些出于礼貌也暂时接下,但须三五天内托人退回,退槟榔说明不成交,日后双方不允许相互干忧。
给大槟榔及问日子
问了槟榔后双方往来密切,感情没有变化的话,就准备给大槟榔了。这时候不能叫“问槟榔”,严格来说应该叫“给大槟榔”,特别要突出这个“大”字。给大槟榔就定命——定下终身,神圣不可侵犯了。如有人故意来找已由大槟榔定命的女方,就会出现原方与新方之间的矛盾,弄不好还会发生流血事件。给大槟榔的规例一般是:生猪一头,酒两大高坛,米两大红箩,鸭一对(不用鸡),鱼一对(有适当的重量,沙鱼、麻鱼,还有几种鱼类不能用),以及槟榔等礼品,每件都双人扛。给大槟榔女方也可退婚,但必需将全部礼品退回男方,男方如不愿意寄语到女方家就行了,女方不退礼品。问日子,给大槟榔后就着手准备结婚了,旧时多数放在农历十月后举行,这时候刚收了山兰,有山兰米,也有高梁、苞米、山地瓜等酿酒,特别逢山兰豐收的好年景,举行婚宴的人就越多。
问日子是婚礼须解决的问题,先由男方家拟定两个日子,再由媒人送槟榔到女方家,也请一二人备些酒菜同行。媒人(必须是原配夫妇俩,失偶或离异再娶再嫁的夫妇不行)。到女方后先由媒人提出第一个日子,如女方没有异议,就照办,如女方有异议,媒人再提第二日子,如女方没有意见就确定,如两个日子都不同意,最后照女方的意见定。
定好结婚日子后,媒人要征求并听取女方提出的结婚礼品条件,如所需生猪、酒、米、槟榔、戒子、耳环、手镯(旧时以白银为主)及压命钱多少,或一次性要干礼品(钱)多少,都要一 一记住,返回后要立刻向主人汇报。
过礼
过礼(哈黎语叫桂来),也就是接亲前一天将女方在问日子时提出的礼品逐件送去,如一次性要干礼(钱)应根据所定的时间送去,要干礼不用过礼(桂来),直接按预定的日子接亲。传统的过礼规例有二种:一般一头生猪、两大高坛酒、两大红箩米等,与给大槟榔时差不多,只是增加了首饰、戒子、耳环、手镯及压命钱而已。另一种是逐件加一倍,这类属富有家庭。准备这些礼品时,逐件贴上红纸,离异或失偶的男女不能近更不许用手摸,逐件双人扛,要请一大帮青年男子,媒人带队,到了女方家要放鞭炮,女方要组织人出来接担。如缺某件媒人要负责,接亲要备齐。否则,到接亲时百般刁难不让新娘出门,路程近的叫你赶回送去,路程远的叫媒人承诺(横门时一起送去),这样才让新娘出门。
接亲
过礼的第二天就接亲,接亲必须请伴郎(同年)黎语叫“琶勇”,也就是比较知心的朋友当伴郎。还要请一帮年轻的朋友(兄弟仔),男方的胞妹、或堂妹要随行(意思是姑姑去接嫂嫂回家)。特别要请一套乐队,乐队有锣、鼓、手呐、二胡、笛子手等,还是媒人带队。接亲队伍到新娘家时,新娘的弟弟、妹妹要给新郎(姐夫)送茶,新郎各给他们一个红包,多少不论,但要双数。媒人要给新娘的长辈、亲属等递槟榔,或交谈听对方的意见,回来要向主人汇报。
在此同时女方也准备送亲,送亲女方也相对请自己的伴娘“同年”(叫“媚勇”)当伴娘,也要请一帮女朋友(姊妹仔),叔母或大嫂要随行。
到了新娘出门的时间,新郎的伴郎(同年)要请新娘起行,一般请二次,如果还不动身,“琶勇”就去拖她起来,传统叫“琶勇拖溜”,意思是伴郎拉新娘。新娘走到前庭要举行戴竹笠的仪式,这个仪式或很简单,就由其胞兄、或堂兄站在新娘的左侧将一顶新的竹笠往新娘头上比试一下,右侧有一个人接过就行了,表示兄长给妹妹送行。这时新娘起步,点鞭炮奏乐启程。亲娘出嫁时头戴“头蒂”(黎语,旧时公主戴的花冠), 新郎披红佩带。
女方可在送亲当天设酒席,也可在横门那天设酒席,男方接亲的第二天举行酒宴,也可在接亲的当天下午摆酒席,看具体情况定。 迎亲
接亲回到家后,举行迎亲仪式,迎亲仪式有几个步骤:一、鞭炮、奏乐。
先由新郎给新娘送茶,再由男方的弟弟、妹妹给嫂子送茶(红包少不了)。
二、拜堂,送茶后新郎拉著新娘的手双双轻步入大厅拜堂,双双跪拜高堂(一跪三拜)。然后再双双奉着托盘给双亲、伯父伯母、叔父、叔母、兄嫂送茶行礼。接着两人再奉着槟榔托盘站在大厅中央迎接其他亲人(主要长辈)吃槟榔,亲人都吃槟榔后,才步入洞房。进入洞房后,新郎才能把新娘带的花冠头盖掀开。
三、男方在接亲的当天下午入厨,晚饭后举行交杯仪式,交杯也叫“逗新娘”。即在前庭将数张饭桌排成一条长龙,兄弟仔坐后左排,姊妹仔坐右排,新郎新娘分男左女右在中央上坐,伴郎、伴娘各坐在新郎新娘的左右。大家请新郎、新娘喝交杯酒,介绍恋爱经验及其他挑逗等。兄弟仔姊妹仔可相互挑逗,或对歌猜谜语等,青年男女就在这样场所认识,交朋友,物色对象。乐队在一旁奏乐(叫闹棚),这场嬉戏直闹到深夜的二三点,表示对新婚夫妇的美好祝愿。
酒席
酒席一般在上午十一点举行(如接亲当天下午摆酒席,散席后再交杯逗娘),到开席时间厨里先点一排小鞭炮,接着外场大鞭炮响,乐队奏乐,宾客入席。传统的婚宴特别热闹,边喝酒边交杯,边对山歌。由新郎的伴郎(同年)、姐姐姐夫唱贺新郎新娘;新郎大人带新郎新娘及横门的队伍回家。整个婚礼仪完毕。大舅小舅夫妇、大姑小姑夫妇唱贺新郎的父母亲等,场面非常热闹,欢快喜悦的气氛相当浓烈,宾主亲密无间,举杯频频,歌声贺语给主人带来美好的祝福。
横门
酒席后第二天收棚,收棚的同时横门,即由媒人再带新郎新娘回拜女方的父母。族里兄弟再吃顿饭,由较有威望的长辈或父母给新娘儿媳妇开个名——绰号,或叫“媚堂抱”,即同村娘的意见,或“媚碍那”,即“田边娘”的意思,开好名后,还要准备“父母饭”,横门离不开“父母饭”。父母饭即两盘猪肝、20碗糯米饭,用两个红箩装,每个各装一盘猪肝与10碗饭,一人专挑。叫“挑父母饭”,还准备些酒、米等。回到娘家后,女方族里较亲近兄弟再聚一堂,祭拜其祖先,吃顿饭,酒桌上再由其父母或族里较受尊敬的长辈给新郎姑爷开个名——绰号,或叫“琶吞美”,即“酸梅树”(吉祥之树)的意思,或其他绰号等(如横门时女方才设酒席,可直接在宴席上给新郎开个名就行了)。然后,媒人带新郎新娘及横门的队伍回家。整个婚礼仪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