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贬谪地,含悲念旧国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zero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贬谪是不幸之事,但是文人的贬谪,却成就了诗歌的另一种繁荣—贬谪诗,中国古代诗坛词苑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805年八月,永贞革新匆匆谢幕,革新派人物纷纷遭到迫害,柳宗元也未幸免,一贬再贬,三贬为柳州刺史。离群索居的柳宗元在刺史任上,怀友望乡,愁思郁结。一个秋日,他与好友一同登山望景,本“登高欲自舒”,不料“弥使远念来”。(柳宗元《湘口馆》)诗人触景伤怀,于是写下了七言绝句《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诗的第一句是写登览所见的景色,广西独特的风光之一是奇特突兀的山峰。苏轼说:“仆自东武适文登,并行数日。道旁诸峰,真如剑铓。诵子厚诗,知海山多奇峰也。”(《东坡题跋·书柳子厚诗》)可见“海畔尖山似剑铓”,首先是写实,是贴切的形容。不仅仅是形容,同时又是引起下句奇特的联想的巧妙的设喻。剑铓似的尖山,这一惊心动魄的形象,对荒远之地的逐客,真有刺人心肠的感觉。
  自永贞革新失败,“二王八司马事件”接踵而来,革新运动的骨干均被贬到边远之地。十年后,这批人有的已死贬所。除一人先行起用,余下四人與柳宗元破例召回京,又被复出为边远地区刺史。残酷的政治迫害,边地环境的荒远险恶,使他有“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别舍弟宗一》)的感喟。“割愁肠”一语,是根据“似剑铓”的比喻而来,由山形产生的联想。三、四句则由“尖山”进一步生出一个离奇的想象。前面已谈到,广西的山水别具风格,多山峰;山峰又多拔地而起,不相联属。韩愈诗云“山如碧玉簪”即由山形设喻。登高远望时,无数山峰就像无数巨大的石人,伫立凝望远方。由于主观感情的强烈作用,在诗人眼中,这每一个山峰都是他自己的化身。又使他感到自己只有一双眼睛眺望京国与故乡,是不能表达内心渴望于万一,而这成千的山峰,山山都可远望故乡,于是他突生奇想,希望得到一个分身法,将一身化作万万千千身,每个峰头站上一个,庶几可以表达出强烈的心愿。这个想象非常奇妙,它不但准确传达了诗人的眷念故乡亲友的真挚感情,而且不落窠臼。它虽然离奇,却又是从实感中产生,有真实生活基础,不是凭空构想,所以读来感人。
  这首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他文献
【引言】  清代戏曲家李渔认为,工匠盖屋务必先构图,考虑清楚“哪边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写议论文犹如建屋,挥笔着墨之前必得有一个总体构思(尤其是结构安排)。  就议论文而言,常用的结构方式除了“并列式”“递进式”,还有“引议联结式”与“推迭式”等。  一、关于“引议联结式”  一篇议论文,合乎逻辑的谋篇思路是“引论—本论(为什么与怎么样,也可只谈其中一方面)—结论”。“引议联结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在今杭州西湖边昭庆寺前,又名看经楼、先得楼。五代时越王所建,宏丽古雅。登楼凭栏,一湖胜景皆入眼底,为西湖名楼。这首诗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六月二十七日,当时苏轼正在杭州做官。诗人抓住云黑、雨亮、风猛等夏天特有的景象,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杭州西湖夏天雨前雨后的变化情景,流露了诗人对
【导引语】  表达方式变化中的过渡,是指叙述、议论、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变化交替时使用的过渡。用上一个好的过渡段、过渡句,表达方式变化时就显得衔接自然,文章就气韵流动,严丝合缝,否则就会血脉不畅、难以卒读。具体地说,表达方式变化中的过渡,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  一、由叙入议的过渡。当作者叙述、描写完之后,欲加以议论、抒情时,中间又补入一小段文字用以过渡。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的“江山如此多娇,
贾母笑道:“可怎么样呢,你们夫妇两个推活络船儿,可教我再有个什么法儿呢。我这副老脸也不要了,任凭你们编排着说去罢。”柳湘莲听了,忙笑着站了起来,向林公又将大荒山僧、道所言的因果,并甄士隐所言的回生之事细述了一遍。林公听了,更加喜形于色。刚要说话,只听贾母问道:“柳相公,你的亲事妥当了吗?”湘莲答道:“太虚幻境那里,有他亲姐姐做主儿,所以一到就妥当了。”贾母听了,点点头儿。才要往下再问,只听贾夫人道
贾客词  刘 驾  贾客灯下起,犹言发已迟。  高山有疾路,暗行终不疑。  寇盗伏其路,猛兽来相追。  金玉四散去,空囊委路岐。  扬州有大宅,白骨无地归。  少妇当此日,对镜弄花枝。  刘驾(约867年前后在世)字司南,江东人,官至国子博士。其诗敢于抨击统治阶级的腐化昏庸,能够反映民间疾苦。辛文房称其“诗多比兴含蓄,体无定规,兴尽即止,为时所宗”。  诗题中的贾客即商人。这首古诗叙写贾客的悲惨遭
铺叙衬垫,也称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种表现手法。通俗地说,先描述的内容就是为主要内容做准备、打基础、作陪衬和烘托,为主要情节蓄积酝酿气势。一般是起铺垫作用的这段文字交代完之后,下面要写的主要内容马上就是紧承前一段文字而来的,是上一段文字刻意强调的。  一般来说,写文章,尤其是写记叙性的文章,必须
“芳草鮮美,落英缤纷……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潜笔下令人魂牵梦萦的桃花源,那份原生态的美引无数人心驰神往。而今,我们对泛滥的“原生态”已不陌生,可其中真假又有几分?怕是“原生态”早已不“原”不“生”了。当今社会,呼唤真正的原生态!  真正的原生态,是原汤原水、原汁原味、天然纯净的。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民众真应“佩服”那些“原生态”制造者惊世骇俗的创造力
玉楼春·春景  宋 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万物逢春而发,似乎寻常百态。偏偏四季之中,春季蓬勃最是细腻,往往能触动词人的心弦,引发一阵“春愁”。乍暖还寒,令词人难耐乍喜还忧的愁绪,因此兴发朦胧的落寞情绪。仔细推究,愁思因而有异:触景思情、漂泊落魄、闺中思妇、今非昔是、虚度繁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主要任务之一,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小学生语文阅读的现状,来分析如何通过“乐读”,让小学生爱上阅读,以及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提升自主阅读的能力。  【关键词】阅读;乐读;小学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
多年以后,我面对生离死别和各种磨难的时候,总会想起与你的一次次邂逅。  与你第一次邂逅,是偶然。细雨朦胧的清晨,晶莹剔透的雨珠洗去你身上的污秽,你笔直洁净地挺立于小院一角,头顶上的三片心形叶片组成了一把可爱的小伞。你身段婀娜,带着几分羞涩,胜过那在水一方的伊人。我的童年,由此融化在你盈盈的绿意中。  曾听说,每一位亲人都是夜空中的星星,他们用纯洁的光辉照亮黑夜。谁知,一颗闪耀的星,在我最美的年华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