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地光明学术纯正r——清嘉、道两朝经世派大臣和学者贺长龄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se45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善化贺氏是唐朝宰相贺知章的后代,原居浙江宁波府镇海县,清雍正六年(1728)贺宏声到湖南任按察使司狱,“恤囚有隐德,贫未能归”而占籍善化,是为贺长龄、贺熙龄、贺桂龄等兄弟辈的高祖.祖父贺国华、父亲贺启曾“两世皆习法家言,佐郡邑治”,在善化可算是书香门第.
其他文献
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原住民,在以色列建国后成为以色列公民,但被犹太复国主义视为潜在安全威胁而受到长期压制与管控.由于以色列的犹太国属性,阿拉伯人遭遇多方面压迫和歧视,无法享有完整的公民权利.2018年以色列《犹太民族国家法》进一步凸显了阿拉伯人的二等公民地位.同时,以色列阿拉伯人是巴勒斯坦人民和阿拉伯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不是巴勒斯坦人民的主体部分,在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中发挥的作用与影响力有限.可见以色列阿拉伯人的集体身份包含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阿拉伯人与宗教身份等多重要素.这些认
进入21世纪,美国社会出现一股以“后种族”或“后种族主义”话语为表征的种族主义新思潮.该思潮以奥巴马当选总统为契机,宣扬美国已“超越种族主义”,其核心逻辑是美国白人以形式平等变相维系其种族特权,其根源是内嵌于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中的白入主导性种族叙事思维.特朗普时期的美国政治极化和种族暴力公开化更充分证实所谓“后种族主义”的幻灭及其种族主义特质.由于白人竭力维护其处于美国社会和政治中心地位的正当性,今后类似“后种族主义”的话语仍将变相出现.
围绕亚裔应当如何对待当下针对亚裔仇恨犯罪浪潮所引发的内部争论,本文指出导致亚裔内部就种族平权运动产生态度分歧的三个相互关联的结构性原因:第一,亚裔在1965年移民改革后出现了人口结构和特征的巨大变化;第二,美国基础教育中对亚裔史的“消失”处理;第三,亚裔内部各族群出现泛族裔认同破裂和在美国种族体系下谋求族群利益最大化的行为.面对美国种族问题再度尖锐的新时期,文末就亚裔应当采取何种策略作出了相关的讨论和展望.
1882年开始,英国殖民当局在塞浦路斯实施“现代化”(西化)改造,没有顾及塞浦路斯的社会特点与传统,使得原本自然存在的宗教社群差异被改造为族属差异,并将其政治化,身份认同发生扭曲和变异,成为宗教—族群对立的基础.狭隘的族群民族主义阻碍了正在缓慢形成中的塞浦路斯民族共同体的演进过程.英国的殖民政策是塞浦路斯族群对立的成因,此后的历史只不过是这种对立状况的制度化过程.1960年塞浦路斯的独立宪法对这种从个人到族群的对立进行了制度化确认,形成了双元主权结构的政制框架,其实质是族群权利高于国家权力,其后果是不可避
自由主义本质上是以个体主义为中心的,民族分离主义则事关民族主义和集体认同,以个体主义为逻辑基础的自由主义无法诠释民族主义的存在基础和运转机制,这就造成了自由主义框架内民族分离主义问题的诠释困境.以个体权利为中心的自然权利理论,造成了主权合法性边界的模糊,并事实上允诺了个体化的主权理论.以普世主义为核心的道德理论,消解了爱国主义的存在根基.文化民族主义无法为民族国家观念的稳定提供理论支撑.自然权利、普世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共同构成当代自由主义学说在反对分离主义构建民族国家上的困难.任何一个主权国家若想维持民族
太平洋岛国斐济是土著斐济人的故乡,1874年沦为英国的殖民地.英国殖民政府为发展种植园经济,从1879年到1916年,从印度引进了大量契约劳工.印度商人、教师等接踵而至.印度移民的到来,一方面打破了斐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经济形态,推动了多样化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农业、畜牧业、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综合发展的经济格局,使斐济通过为国际市场提供原料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另一方面,极大改变了斐济的人口结构,进而对斐济的宗教、文化、教育甚至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不过,印度移民的到来也使土著斐济人失去赖以为生的部分土地
17世纪末,苏格兰形成了“强民族、弱国家”的民族认同,这种认同是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合为一个国家后苏格兰形成“苏格兰—英国”双重民族认同的重要基础.在英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帝国扩张过程中,双重民族认同最终得以形成.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政党政治的作用下,苏格兰双重认同中的英国认同趋弱,苏格兰民族认同趋强.目前,苏格兰分离的可能性建立在比较稳定的苏格兰民族认同的基础上,分离的趋势自英国脱欧和新冠疫情暴发之后日益加剧.
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日本人,或以渔业工人或以渔业主的身份,参与到俄国太平洋海域的渔业活动当中,是那里渔业资源开发的主要力量之一,对俄国太平洋海域的渔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最初,日本人在俄国太平洋海域的渔业活动主要局限于萨哈林海域.从20世纪初起,日本人大量进入鄂霍次克-堪察加海域.日本人在俄国太平洋海域的渔业活动深受俄日关系变化的影响.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俄日交恶的背景下日本人的渔业活动受到一些限制.从1907年俄日《渔业协定》签署后,在俄日友好的氛围中,俄国对日本人渔业活动的限制减少,使
本研究通过对斐济中小华商的实地调研①,以知遇民族志的分析框架揭示了“新老华人”之分形成的原因在于其不同生存适应策略的选择,不同于知遇民族志通常关注移民国文化变迁的视角,转而着重关注外来移民者群体内部及其与移入地文化相遇后的适应及意义.新老华商在斐济的生存适应过程中,形成了“顺适应”和“逆适应”两种涵化类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前者保持中国原文化特征,同时也理解、尊重移居地斐济的共享文化,以及积极参与当地生活,进而遇而相知,知而相融;后者却遇而难知,知而不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侧重基本营商规律和遵循资本驱动逻辑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共词分析法,利用CiteSpace软件以过去10年在Web of Science上发表的397篇关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的重要文献为对象进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客观清晰地描绘出国外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轨迹,通过对样本文献中关键概念的梳理和热点研究主题的分析,揭示国外关于民族共同体认同研究的热点和趋势.研究发现:国外现有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民族共同体认同的基本概念、构成要素和影响因素等方面;研究角度较为单一,研究群体缺乏普遍性和代表性;研究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